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发展调研思考

08月06日 编辑 fanwen51.com

[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信访工作]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这是党中央对...+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公共卫生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成为当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率领有关人员深入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和部分县(区),就如何优化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卫

生事业科学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市公共卫生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公共卫生工作主要进展

最近五年,是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最快和最好的时期,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逐步完善,卫生应急和疾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一)积极争取支持,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至2006年底,市、县两项体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同时,切实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组织建设,理顺和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点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加大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建设力度。全市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10个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达9262万元,建设规模5.68万平方米。目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建设一期工程已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其自筹资金建设的检验楼即将投入使用),市紧急救援中心和市传染病医院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即将投入使用;各县(市、区)新建的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也相继投入使用,为处置较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保障。三是初步建成了高效运转的医疗救治体系。全市各级综合性医院均建立了感染性疾病科,乡镇卫生院传染病诊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传染病救治体系趋于完善。同时,以市、县两级“120”急救中心(站)为载体,其它有关医疗卫生单位为辅助,以乡镇卫生院为转运点,连接城乡、辐射全市、快捷有效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即将形成,有力地保障了医疗救治体系的高效运转。

(二)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一是建立领导组织,完善卫生应急指挥体系。2006年,经市政府同意,市编办批准成立了**市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配备了兼职人员。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组织,实现了全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二是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市、县(市、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综合性和单项应急预案,做到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同时添置了一批应急处理车辆、设备和物资,为开展应急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三是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我市建立了重大传染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库,市、县两级还分别组建了公共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并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卫生应急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加强监测预警,建立灵敏、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系统。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着手构建“沉底盖边”的疫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均配备了计算机,实现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村级均实现了电话报告。

(三)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三大疾病防治工作。认真执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面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和血吸虫病、结核病“两免一救助”政策,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结核病疫情的蔓延,全市实现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目标。二是全力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强化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创建达标率100%,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全面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全市连续18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14年无白喉发病报告,百日咳、破伤风等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三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农村改水改厕为主线,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卫生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96.1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8.82%。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不足,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财政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投入,但由于我市各级财政能力有限,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公共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基础建设仍很薄弱,不能满足当前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部分县(市、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全额不全”,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人才短缺,公共卫生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公共卫生队伍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

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基层卫生防保人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三)面广人多,公共卫生任务十分艰巨

由于我市辖区范围广,人口达600多万,同时,我市是农业大市,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救灾防病任务繁重;加之人流、物流日益频繁,我市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同时,以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患等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逐步上升趋势,又为我市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重治轻防,公共卫生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重治轻防”思想的影响,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基本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较为普遍地存在。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构建公共卫生工作新模式

“非典”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公共卫生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推动公共工作快速向前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公共卫生的强烈需求和人民对健康的强烈愿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重大挑战。因此,公共卫生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结合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努力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创新,重点实现四个转变,构建公共卫生工作新模式。一是由被动应付的观念向主动应对的观念转变,变被动应付型为主动应对型,要主动出击、强化监测,达到标本兼治、三级预防;二是由零碎处置的观念向系统防控的观念转变,变零碎处置型为系统防控型,要建立疾病防控系统观,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系统防控疾病的基础工作抓好,要构建系统防控链条,抓住疾病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建立系统的疾病防控模式,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三是由事后补救的观念向事前预防的观念转变,变事后补救型为事前预防型,切实转变“重救治、轻预防”观念,做到工作超前,及早预警,围绕预防工作需要,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现预防和救治齐抓共管。四是由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变高成本低效率型为低成本高效率型,要围绕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强化防控能力、进行资源整合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二)城乡一体,实现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财力状况,在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执行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力的不断增强,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市政府统一‘点菜’,市、县(市、区)级政府共同埋单,全体市民均等享有”的目标。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优先将儿童免疫接种、重大传染病救治、婚前医学检查、住院分娩、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列入政府“菜单”,实行免费服务。各级卫生部门要整合卫生资源,充实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力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高效的优质服务。

(三)突出重点,优先解决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当前,我市公共卫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为此,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优先选择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危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优先干预目标,强化

一、二级预防措施。在重大传染病防治方面,进一步落实综合性防控策略,采用专病专防的办法逐步加以控制;对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疾患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要加强管理,建立和推广示范点,着手构建全市三级预防系统,加大疾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力度,及早进行主动干预,探索防治结合的良好工作机制,切实减少慢性病发病,减轻由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卫生应急工作方面,要从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健全体系、提高能力入手,不断完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分析评估,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加大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

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镇)和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作卫生环境,彻底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减少疾病传播。在爱国卫生工作中,各地要在同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卫生创建与文明创建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两个创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认真组织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新闻机构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市、县各新闻媒体每周开辟专栏(栏目),结合传染病防控特点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

(五)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

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上下兼容”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并通过政策、资金等宏观调控手段,坚持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到广大农村,把更多公共卫生资源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纵向合作、横向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调整、完善市辖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功能,理顺管理体制。要通过深化卫生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实行定编定岗,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通过改革工资分配制度,鼓励和吸纳优秀卫生人才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形成专业分布合理、人才梯队健全、年龄结构优化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要不断完善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公信力。要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建设,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现场取证、疫情快速诊断检测、院前院内急救能力水平。要强化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疫情预警预测预报能力,做到公共卫生信息传递快捷、报告准确,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服务信息互通对接,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上下兼容,推进改革卫生资源充分共享与高效利用,促使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建立密切协作关系,构筑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安全网络。

延伸阅读:

工业发展制约因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为使大家对**工业发展有一个系统了解和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按照县委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安排部署,结合经贸工作实际,由本局**局长...

关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调研报告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农村市场多头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需要更加多样化、...

科学发展观基层理论普及状况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为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宣部理论局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法院科学发展观调研论文化目标绩效考核奖励 推动审判工作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动审判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都要靠人去完成,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

畜牧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xx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

发展和改革局“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方案根据区委部署,在全局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为组织好此项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从现在开始,在全局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

发展设施农业促进牧民稳步增收调研如何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如何依托**优势,进一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如何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带着这些问题,4...

地税局发展第三产业调研报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地方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力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我们海岛,受制于交通运输等自然环境影响,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