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调研报告

商务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07月25日 编辑 fanwen51.com

[员工思想状态调研报告怎么写]篇一: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XX公司员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XX公司职工队伍状况与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深化改革形势教育活动,我们对XX员工的思想状况...+阅读

关于科学发展观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作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决定。2008年9月,这一学习活动经过试点,正式开展。中央强调,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重点在“实践”二字。为了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有必要对其中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深化认识。这里讲三点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性质的定位: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前者主要是从实践上讲的,后者主要是从理论上讲的。这里,着重谈一点关于“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创新问题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十七大后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来学习。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因此,今天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大前提,就是要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把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和贯彻。

那么,为什么要把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呢?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样两大历史性课题。在探索解决第一个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解决第二个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实践告诉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解决“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历史性课题,必须思考和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思想,是坚持僵化的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坚持活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照搬苏联模式,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在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之后,还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是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中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党,怎么样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也就是要搞清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四是在道路的选择和党的转型过程中,在决定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发展中国的过程中,还要确定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也就是要搞清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基本问题,是互相联系的。比如发展问题,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硬道理”,也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同时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着这三个重大问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科学发展观,显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直接解决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而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全部观点都是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正由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这样的背景,承担着这样的任务,有着这样的主题,所以党的十七大把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里讲的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强调这一点的意义,有利于澄清在科学发展观理解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自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人们在学习、研究和宣传过程中,对于中国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在个别人那里也出现了这样的或那样的片面认识乃至于错误的观

点。有的认为,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为了纠正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工作指导上出现的传统发展观或庸俗发展论的错误;也有的认为,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及其基本观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已经提出过,没有什么新思想。这样的认识,势必会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首先,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理论依据。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科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发展理论。特别是,他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一方面强调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强调要两个文明一起抓,要培育“四有”新人等等。可以这样说,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是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的发展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形成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提出的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直接的思想来源。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及其主要内容,都是来自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思想。

同时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又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统一起来,明确地阐明我们党的发展理念;第二,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到战略地位,并且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反哺理论,把解决“三农”问题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放到了战略的重要位置;第三,科学发展观把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到战略地位,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阶段;第四,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到战略地位,把中国的现代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一切都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

综合上述两方面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思想的坚持和继承,同时又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思想的重大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其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现实针对性和客观依据。

首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针对的是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世纪之交改革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两个重要判断:一是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二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三农”问题、社会建设滞后问题已经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瓶颈,因此提出了要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2003年的“非典”把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地提了出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这次抗击“非典”经验时,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注意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新论断:一是“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两个论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里所作出的判断是关于我国当前国情的重要判断。

党的十七大对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更为全面准确的论述。首先,明确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同时,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并且从国民经济、经济体制、人民生活、协调发展、民主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建设、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对“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具有自己的新思想、新特点、新要求。

二、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思想,更重要的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有其科学的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是具有科学内涵的发展观

自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断深化。2004年2月2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上,中央领导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七个方面作了论述: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六是坚持改革开放,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出的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概括。十七大在此基础上,作了新的提炼和高度概括,讲了四句话:“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深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时,特别要注意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对“发展”要全面认识。

要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澄清在发展的问题上出现的一系列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一是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甚至更为简单地等同于gdp。胡锦涛总书记最初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的时候就说过:“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因此,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要注意我们所讲的发展是包括而又不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二是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社会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全面发展,这是正确的。但有人走向另一种片面性,忽视了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起来。在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在全社会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也有人以此为由指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见物不见人”的庸俗生产力论。

这里,我想从理论上说明一下为什么要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一起来,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和其它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把生产过程中的各方面生产要素都解放出来,包括把生产过程中的土地、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解放出来,也要把劳动力这个最重要的要素解放出来。

解放生产力中的人,包括要把人从束缚他发展的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主体。我们知道,生产力中人的地位和作用,与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关系中人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深刻地指出了在生产力中承担价值创造者的人,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却是被奴役的对象,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人的异化”现象。因此,社会主义的任务,不仅要使生产力中的人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体,而且成为在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关系中都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持久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讲“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放出来,使现实的人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体。

要做好这篇文章,除了要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配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在全面改革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所以,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我理解,这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来的一个深刻背景,也是我们在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时候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二,对“以人为本”要全面理解。

我们注意到,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问题是对于“以人为本”这一高度抽象的命题,要有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理解。

我们认为,对于“以人为本”,一是要认识到这里所讲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的人,指的是包括每一个个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个人的生命、人权和人的尊严等等。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区别。二是以人为本的“本”,不是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而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长远奋斗目标。三是以人为本的 “人”,不是客体,而是主体。也就是说,不能把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单纯地看作是被同情、被关爱和被救济的对象,而应看作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创造性社会力量,看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比如,对于困难群众,包括广大农村劳动力,必要的救济是不可或缺的,但主要应该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创业中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命运,创造自己的新生活。四是以人为本的“人”,是发展的主体,但不是自然的主宰。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时,一定要小心,要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统一起来,而不能有意无意地形成两者的逻辑矛盾。事实上,只有这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发挥人的作用,才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良性的协调关系,构建一个现代的和谐社会。

第三,对“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要深入研究。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与以往的论述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出了怎么样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即统筹兼顾方法。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历来重视方法和方法论的研究。毛泽东的《矛盾论》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代表作。如果我们把毛泽东研究战争问题的方法论代表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与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代表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一个比较,就可以发现,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矛盾,绝大多数是要通过统筹兼顾的方法来处理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解决科学发展中的矛盾,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这些正确的思想。

第四,对于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也要深入研究。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和解决科学发展问题的时候,决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决不能超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可以这样说,推动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提出的目标和口号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往往是欲速不达、群众不满;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则发展迅速、人民满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客观冷静地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扎扎实实地团结奋斗,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们深入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和科学内涵,是为了进一步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

所谓“又好又快”,就是“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这一要求,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在今天,一是指发展的速度要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以避免走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老路;二是指快速发展要与平稳发展相统一,以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波动过大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做法;三是指经济快速发展要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协调,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四是指经济快速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五是指经济快速发展要与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思想文化建设相协调,在增强人民群众创造力、创新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为此,我们就要认真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等问题,这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央明确要解决五大问题:一是科学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方式落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二是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疾苦关注不够,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不够,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不够等问题;三是片面发展、盲目发展、只顾眼前发展、不顾代价发展等问题;四是全局意识不强,不能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五是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行党纪不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下功夫解决好这些问题,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高到新水平。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三、在继续解放思想中推动科学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还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因为,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实践告诉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像党当年领导工作重点转移、推进改革开放那样,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胡锦涛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说,发展方式能否转变,已经成为科学发展观能否落实的关键。而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持续地发挥作用,背后都有一定的思想和利益的驱使。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总是与转变思想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仅仅在口头上讲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研究阻碍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旧观念,把我们的思想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

其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的问题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群众对于民生的要求,已经从80年代解决温饱、90年代“奔小康”,到今天要求政府提供更好更多的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与此同时,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平衡的呼声越来越高。党中央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偶然的。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地统一起来,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把我们的工作思路从单纯抓经济转变为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上来。与此同时,我们既要从全局出发解决这些难题,又要考虑到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力各不相同,既不能因循守旧,又不能脱离现实。实事求是地解决好现阶段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的问题,也有一个思想解放的问题。

再次,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好,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也好,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转入城市以后就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国有企业改革每推进一步,都离不开政府改革的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十七届二中全会部署的,并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场被人们叫做“大部制”改革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发生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又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将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

党的十七大深刻地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就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就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延伸阅读:

增强大千市场辐射力的调研报告增强大千市场辐射力的调研报告,你知道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增强大千市场辐射力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一、大千市场基本情况 大千市场由黄龙公...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关于我县精准...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小编整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况调研报告企业技术创新要坚持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前提,以获取知识产权为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

大学生职业调研报告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学生职业调研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职业调研报告1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

关于基层安监工作现状与问题的调研报告基层安监工作在平安创建、和谐构建中,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但新形势下基层安监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构筑坚固的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是各级党委、政府亟待...

2017年SEM行业现状调研报告SEM作为热门的互联网行业之一,在2017年的行业发展状况如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SEM行业现状调研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2017年SEM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一、总体样本概...

2017年学校领导干部调研报告2017年学校领导干部调研报告一 根据市教体局的统一安排,我校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进行调研,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反映的问题,对我校...

商务英语就业前景调研报告篇一:商务英语就业前景调研报告 关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查报告 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更多的新兴专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这些专业的产生,不仅仅是经济发...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