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与思考
按照水建学院党委确定的“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布置要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就自己所负责的学院教学工作,对我院教学工作特别是针对08版培养方案的完善与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先后与我院四个系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同时也分析了学院教学管理中的档案资料,现就教学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总结。
一、 教学工作现状
我院办学历史已有77年,可追溯至1932年由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创办的陕西省水利专科班,是全国最早开办水利类专业的院校之一。学院其他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也主要依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积累应运而生。在办学历程中,李仪祉先生所创办的水利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与优势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学院群体专业及学科领域的协调发展与突破,这期间学院先后曾有9个本科专业办学经历(目前有7个本科专业招生)。
1985-1987年间是学院专业发展较快的阶段,当时应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需求和考虑充分利用学院教育教学资源的实际,先后申请设置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85年)、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86年)和水土保持(87年)3个专业,当时除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专业为农业工程类外,其余均为水利水电类专业。上述3个专业的设置,实际上是我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的外延和扩充,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且业务相近,与我院的办学条件十分吻合。1996年,随着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需求的增大和学院办学能力的增强,申请增设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98年国家第四次专业目录调整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1999年9月合校以来,学院专业发展顺应了学校总体办学思路和学科整合方案,于XX年申请设置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XX年根据学院专业发展及国家对人才市场需要又增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此同时停招了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在这期间,根据学校总体布局及整合方案,将原属林学院的土木工程和园艺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划归到了学院,同时将我院的水土保持专业划归资环学院,从而形成了学院9个本科专业办学经历与格局,使学院以水利为主的专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由原来的2个(水利工程、农业工程)专业门类演变为现在的5个专业门类。专业结构与布局渐趋合理与协调发展。
学院目前拥有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城市规划共7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共有67个班级2087名学生,其中XX级525名,XX级256名,XX级519名,2018级519名。
学院现有两个特色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学院的老牌传统专业,XX年被评为陕西省第一批名牌专业,XX年又获批国家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农田水利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团队。本专业以我国第一个农业水土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学院早期开办的第二个本科专业,也是学院影响力较强具有多年办学经验和历史的传统老专业,有较雄厚的办学基础和较完备的软硬件条件。198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教授创办了“水资源规划与利用”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1998年本专业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自创办以来,己培养730余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生,目前该专业已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区位优势,并于2018年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正在申报认证。
二、存在问题
1、师资缺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
学院新办专业与其他院校一样同样也面临师资缺乏、办学设施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尽管学院一直致力于解决,但尚不尽人意,两个新办专业中电气专业师资缺口不大,教学运行、课程开设较好,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就业率较高,发展趋势、前景看好,但从园艺学院转入的城市规划师资严重不足,又缺乏专业教室等硬件设施条件,尽管专业报考率较高,但专业发展已明显受到师资不足的影响。该专业从XX年开始招生以来,不仅请校内相关院系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每年都还要从西安高校聘请专业教师,自从开办本专业后,学院也选派了几名年轻教师外出培训,XX年学院接收了2名专业青年教师,但终因该专业与学院其他专业相差跨度较大,师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院,制约着该专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年2018届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外请了3名教师,指导20余名毕业生。从专业建设及学院长久发展看,外聘教师只是临时之计,隔年招生也并非良策,本专业的师资问题还应从引进人才倾斜方面加以解决。
更为关键在08培养方案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大学生的课外学习力度,而我们目前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为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课时减少后,教师总是抱怨课时不够,而没有在教学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应该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策改革,来解决课时少的问题,这个教学观念的转变也需要一个大的环境,因此学院要在近好一段时间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设施问题
在新的培养方案确定后,新增了大量新课程,同时对一些原有课程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因此,原来按老培养所配置的实验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因此需要进行补充建设。另外因专业特点,学院多门课程开设课程设计,需要在专用制图教室进行,特别是城规专业专用制图室是必备的。关于此事,学院曾多次申请反映、盼望协调解决,直到2018年的下半年,在学院多次强烈要求下,为解燃眉之急才从北校区调用了一些制图桌椅,配置了2个制图教室,但按照学院专业需求还远远不够。本学期学院北校区 2018级城规专业两个班学生的“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本应在专用的画室(或制图教室)上课,但因北校区没有画室,学生不得不从北校区赶到南校区的制图教室上课,这不仅仅造成学生上下赶路浪费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南校区的2个制图教室也只能够XX级城规专业上课用,2018级城规只能在原来破旧且不配套的、数量不足另外2个教室凑合上课,因制图桌櫈不足学生上课、画图只能站着,造成任课教师、学生怨气很大,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目的的实现,也影响了学生绘图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于建设专业画室、制图教室问题,学院多次反映申请建设,但至今没从根本上解决,此时正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及突出问题之际,盼望尽快建设标准画室及制图教室。在建设时希望考虑将计算机制图和手工制图相结合,购置时建议采用钢木结构桌椅,制图桌以能够绘制一号图大小为标准。
3、毕业生就业压力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冲击
近年来,本科生就业形势严俊已是普遍现象,尤其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学院本科生就业率比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形势不容乐观,教学环节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毕业生找工作参加招聘会比往年更提前、更频繁,从7学期开始不少毕业生就外出联系单位,学生因参加招聘外出而缺课也比较多,影响了学习效果和质量,到了第8学期,毕业班学生多数因找工作普遍迟迟不能按时到校,造成毕业论文(设计)不能按期进行,有的甚至开学第7周之后才到校,尽管学院对学生要求按时到校报到注册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就学生本人来讲,每一次就业机会对今后的发展和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为找工作而“外飘”也是形势所逼,为此学院也很难对学生管的太严格,致使学生不能安心投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上和质量上都也难以保证,指导教师只能要求尽可能完成实习内容、毕业论文(设计)。另外,今年毕业班学生还出现了新特点,要求外出自行实习、在就业单位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比较多。总之,毕业班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及考研对本科教学冲击很大,旷课、请假等这些学生占多数。
4、教研室及课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欠缺
各系教研室、课组之间缺乏交流机会和平台,无论是关于青年教师培养、还是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缺少必要的相互沟通和研讨,例如同一课程或相近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教案的编写、课件研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大纲编制以及试卷题型题量确定等,都暴漏出缺乏沟通迹象,团队意识不强,学术气氛不浓,人人关心教学,关注教学、研究教学的氛围尚未形成。
5、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台套数及功能等不能满足专业建设发展需要
学院现有的实验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面积偏小、台套数不足等,使1个班分成几组上实验课;二是仪器设备陈旧落后,在实验功能、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三是实验室分散,一门课程实验任务要到3个实验室操作完成,对专业学科发展不利;四是专业实验人员不足,缺乏必要培训学习。
三、发展思路及措施
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学院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办好学,首先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准确把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将其学以致用。作为教学院长,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我院的实际情况,调研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和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方向,提出教学改革方案,保证我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谋求长远发展,开展教学改革。近几年,学校及学院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对新的08培养方案实施中,使课程学时得到了压缩,学分减小,那么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组织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在08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解决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也就是一是要根据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办学定位,结合水利建筑行业的发展大局势,实时调整专业方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要根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三是要根据培养目标,提出我院在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我院教学改革与建设激励机制,确保各项改革和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二)以人为本,规范教学管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工作也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一是体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应积极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三是以学生个性培养为出发点,加大对学生的奖励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研究项目,锻炼学生研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四是在学生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任课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要多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业。
(三)以教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塑造师生形象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教风建设。长期以来,我校一方面以院务公开为基点,在领导干部中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院要发展,教师是根本。对教师的管理,我校始终坚持严格而不苛刻,宽容而不纵容,让教师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打造自己的发展空间。
因此,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探索促有利本科教学工作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机制,明确工作思路,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困难和存在问题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针对学院本科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学院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强化特色名牌专业,扶持发展优势专业,带动新办弱势专业
1)打造精品:4年内,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顺利完成国家级特色建设指标内容,并通过验收,为学院其他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另外,特色专业招收高水平创新人才,本硕博连读,保持特色专业领先地位。农水国家级特色专业应与创新学院联合招收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本硕博连读学生,使专业定位与现有特色专业名称相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名牌特色专业的优势及领先水平。
2)专业层次上台阶:在全国具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招生的高校共有22个,该专业全国共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河海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目前学院该专业已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都具有较强的实力及发展潜力,因此,在今后几年内,通过专业认证,不断凝练专业特色
(一是地表水与地下水方向并重,一是水环境方向加强),完善课程体系,力争把水资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另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无论招生、就业、师资力量也都具备一定实力和基础,力争在近期建设为省级特色专业。对于新办专业通过师资培养、人才引进等措施增强专业实力,明确专业方向,确保健康发展。
2、多方努力解决师资不足
针对师资不足问题,学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解决,一是在引进青年教师政策方面应有所倾斜;二是返聘退休教师,如电气专业采取了返聘退休教师、培养扶持现有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出国留学等)的方法予解决;三是聘请外校专业教师暂时缓解;四是聘请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如今年城规专业毕业生就在林学院聘请了3名教师担任20余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任务,电气专业聘请机电学院有关教师上课等。当然从专业健康长远发展着想,引进高水平专业领域带头人及青年教师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
3、适应专业建设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并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新形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建设单位的企业化、现代化,使学生的专业实习越来越难以深入其施工现场内部,因此,要不断建立联系补充新的实习基地,以便满足实习教学内容的需要,保证实习效果和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加大课程建设投入,自筹资金设立课程建设项目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为了抓好课程建设,学院自筹资金采取激励措施加强课程建设。近几年,在争取其他课程建设项目的同时,学院在课程建设上加大自筹资金,以设立课程建设项目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自XX年起,学院每年拿出5~6万元开展课程建设,设立院级精品课程、多媒体课程和面上课程建设(挂图、模型、课件等)项目。为了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学院制定了完善的立项审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办法,并严格执行。几年来,学院教学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其它高层次教学项目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学院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教学地位和推动教学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营造了开展教学研究的氛围。因此,学院将进一步扩大自筹金额资助课程建设工作。
5、适当上调基础类课程课时津贴系数,使课时津贴分配与教师付出均衡
因课程特点,部分基础类课程作业多批改量大,教师投入时间较多,学院制定采取加大课时津贴系数的办法予以平衡,加大系数的课程如下:制图类课程按课头增加0.2系数;力学类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按课头增加0.1系数。加大的系数均在学院原课时津贴计算办法的基础上增加,系数增加部分只是理论课时,不包括实验实践课程。
6、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学院为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教育教学成果,2018年学院出台了鼓励措施。凡在国家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教改论文版面费、教学成果申报费,经学院审核后,予以报销,并在年终学院计算奖金津贴方面进行奖励,其中,教改论文按b类论文奖励计15学时,教学成果申报按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等对待计10学时。
7、继续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提到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近几年,学院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重视青年教师讲课的质量和效果,关心、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在连续几年举办的讲课比赛中,学院教师连连取得好成绩,一批优秀青年教师相继脱颖而出,今后,学院决定继续做好这方面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加大奖励力度,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整体上升奠定基础,培养后备力量。
8、实行新开课及第一次开课教师试讲制,做好青年教师导师制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在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导师制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基础上,实行新开课及第一次开课教师试讲制,严把教学质量观。为了保证新课程的授课效果,保证青年教师能合格上岗,学院坚持青年教师首次开课前试讲制度,即对新开课及第一次上课教师进行试讲制评价,试讲评价合格后方能任课,否则不得上讲台,这有效措施为学院严把教育教学质量观起到控制作用。
9、领导重视教学工作
20xx年,学院书记、院长组织召开本科教学专题会议6次。班子成员共6人全部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院领导听课次数25次以上,并且每次考试,学院领导全部参加巡考。今后学院领导将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深入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明确将教学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明确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工作质量。
10、坚持教学检查与督导制
认真作好定期教学检查工作,即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检查;教学档案(试卷、毕业论文或设计)检查;督导组、院领导等随堂听课及跟班实习督导检查等。做到检查工作有计划,有力度,有成效,有总结。
11、本科生提前导师制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提前安排
现在本科生名为4年学制,其实已是虚化,从本科生安心在校学习的时间现状看,实际学制只有3年,而最后1年学生为找工作、考研等已很难安心坐在课堂,大4学生缺课、逃课、不按时到校已是普遍现象,无论是学生管理还是教学管理陷入两难境地,一些管理规定也难以严格执行,一方面考研、就业事关学生前途命运、未来出路的大事,另一方面保证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神圣职责,现有学制的虚化及在校有效学习时间的缩水已对当前本科教学、特别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造成了很大冲击,即学生名为4年,实为3年,与过去相比,再扣除双休日、国家法定大休日、黄金周、越来越长的寒暑假等,学制仅剩2.5年的时间,因此,如何探索、应对这些矛盾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针对以上现实问题,拟解决的思路是:一是提前安排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及早动手准备、搜集查阅资料,提前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学习研究状态,并利用学院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介入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及设计项目的有关环节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及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等,在这方面学院具有较好的实验及师资条件。二是本科生提前导师制管理,从学生2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公共基础课程学完后到了学生课程时由导师指导学生选择课方向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等,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选课学习指导,又弥补了学生因考研就业对毕业论文(设计)投入的不足,既有效解决了时间不足,又保证了学习效果和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质量。三是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结合捆绑式安排,将越来越弱化、形式化了的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连体安排,由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根据选题内容具体安排实习地点、内容,或施工现场、或实验项目等,这样既使实习落到实处,又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四是适量调整课程安排,为学生就业考研创造条件。在教学课程安排上,将第7学期的课程尽量靠前安排,前半学期课程学时量适当偏重,并提前结束考试,后半学期课程、学时量尽可能少安排一些,或者安排一些课程设计等实践类教学,尽量留给学生一些自主支配的时间,为学生考研及就业创造条件,提供宽松自主的学习空间。
12、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实行联动机制,促使整体管理水平上台阶
教学和学生管理联动机制管理模式,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破辅导员单线管理学生势单力薄的局面,扭转学生管理人员只负责学生活动不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授课质量的局面,管理学生就是辅导员等政工干部的偏见和思想。新机制使得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能够相互协作,使学生培养管理成为一个整体,优化管理程序,避免工作环节的漏洞,消除工作推诿现象,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有效的解决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保证学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联动机制使学院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得到扩展和延伸,教学和学生管理联系得到加强,增大双方有效管理措施,使得管理深度和广大都得到加大。联动机制的执行实施使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管理措施得到加强,有力地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13、学生培养警示制和家长联系制
为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学院实行学生培养警示制。学院每学期对学生的重修学分、旷课、违纪和恶意欠费等情况进行统计,将学生在校情况通报给家长;对于学习成绩差和处于受处分边缘的学生向学生及家长寄发培养警示书,警示学生,提示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