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建设促进会以煤补农调查报告]沁水县地处沁水煤田南部,拥有丰富的优质无烟煤资源,属于以煤为主的资源型县份,在全县2656平方公里面积中,含煤面积达2421.9平方公里,占91%。理论地质储量265.25亿吨,现已探明储量8...+阅读
一、老区发展现状
二、主要症结
(二)支柱产业形成难。稳定的支柱产业是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老区这些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始终不能提高,支柱产业没有形成是重要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区贫困村在产业的选择上,没有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实际,不考虑市场因素,凭个人主观臆断,盲目鼓动群众发展,一年一个产业,一年一个品种,从而导致村内的产业品种杂、规模小、效益低,在遭遇市场冲击后,产业宣告失败,最终利益受损的只有群众。
水田坝乡石垭村是个偏远贫困村,近几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到该村各类扶贫资金达30万元,帮助其发展产业,由于该村交通不畅,信息不灵,因而在产业的选择上左右不定,今年种植黄姜,明年发展魔芋,产业年年在发展但是年年没有效益,导致至今没有形成一项稳定的支柱产业,造成上级部门对该村的发展心灰意冷,村里的群众怨声载道。
(五)实用科技推广难。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农业实用新型技术的推动。
我们在此次调查中看到,凡是农业实用科技推广好的地方,农民的生活水平就比较好。然而,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部分老区贫困村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下,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农业耕种方式,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难度很大,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技推广的投入较少,缺乏长效的培训机制。近几年国家对老区在科技培训上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笔费用真正用于农业实用科技推广方面的并不多;在培训方式上也仅仅局限在培训几个村干部上,农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因而也造成了国家提出的“户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成了一句空话。
二是科技培训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量,主要依靠乡镇农业技术部门,然而由于乡镇农业技术部门待遇差,贫困地区工作环境不理想,致使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匮乏,没有技术人员来具体从事技术推广工作,这一现象已严重制约了农业新型实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三是科技培训主体严重不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已成为老区贫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而打工经济在广大农村应运而生。
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老区贫困村有一定文化的轻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是“386190部队”,导致农业实用新型技术在这些地方无法推广,从而造成了老区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
三、主要矛盾
进入新阶段后,党和政府对老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快老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老区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现阶段,省委、省政府出台措施对老区和贫困地区实行集中资金、分批扶持、整村推进的办法,加速老区脱贫的步伐。
从一年多来实施的情况看,项目的实施群众参与性高,老区贫困面貌有所改观。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老区在实施扶持项目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困扰,发展步伐仍然比较缓慢,主要存在着六个方面的突出矛盾:
(一)群众发展观念与市场经济规律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老区群众想脱贫、盼致富的愿望日益迫切,群众的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今老区群众的项目意识非常强烈,急切希望国家多给点扶持项目,帮助其发展生产,改变贫困面貌。我们在水田坝乡调查时,该镇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周玉波向我们反映当前老区贫困村存在着“村里没有项目群众盼项目,项目来了群众反而怕项目”的现象。该乡严坪村一直以来国家没有给该村扶持什么项目,前年国家投入资金扶持该村发展黄姜,群众在政府引导下,自筹了一部分资金发展了300亩黄姜。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由于受到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黄姜收购价格猛然下跌,许多姜农血本无归,损失惨重,导致广大姜农抱怨政府“办事不利”、“坑害群众”,造成了一系列群众性矛盾,镇、村两级在这一事件中也深感委屈。去年,镇政府再次扶持该村发展柑桔产业,该村大部分群众纷纷摆手,“躲避三尺”。
(二)群众的积极性与项目额度过小之间的矛盾。在去年实施的整村推进工作中,老区贫困村群众深刻认识到了整村推进是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因而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非常高。
但是由于受到国家扶持项目投资额度的限制,造成了扶持项目无法满足群众发展的需要。沙镇溪镇周家坪村去年是整村推进的村,去年国家投资扶持该村发展200亩优质脐橙,群众在优惠政策激励下,突破性地发展了300亩优质脐橙,种植面积大大超过了扶持面积,镇政府又不能阻止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且只能鼓励其发展,但是另外100亩的扶持资金又没有政策追补,从而造成了“扶持空白区”,把这一难题留给了镇政府。
(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到户项目之间的矛盾。扶贫到户是新阶段国家为彻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而出台的又一重要扶贫政策。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实施整村推进的村中,实施到户的项目群众积极性非常高,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村级公路)群众就不愿意去搞。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制约着贫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老区贫困村在实施整村推进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公路建设也是贫困村农民最关心、最关注的项目。
我们算了一笔帐,实施整村推进的村新修10公里村级公路,若按照每公里投工750个计算,农民将投工7500个。根据农民减负的有关政策,今年农民应负担的统调工、义务工只有10个,明年将予以取消。贫困村公路维修又不可能按国家建设的标准进行预算,通常只解决点“三材费”,大量的劳动用工全靠群众自筹,如今若不涉及个人利益群众不愿意投工投劳,这从而造成了繁重的公路新修任务与国家减负政策之间的矛盾。
(五)项目库与村内亟须发展的项目之间的矛盾。新阶段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省主管部门一直强调扶贫项目规划的严肃性,各县、市申报项目必须从项目库中选择。近几年来我们县级扶贫部门严格按照这一要求操作,但从近几年项目实施的效果以及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如果部分项目再一味要求按照规划申报,将会违背上级主管部门的初衷。如两河口镇香龙村当初在贫困村申报项目时,不结合区域实际确定项目,致使部分项目脱离发展实际。
该村当初在种植业上申报了发展100亩板栗,从该村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来看,该村并不适宜发展板栗,由于在申报时村干部不考虑实际因素,加之乡镇把关不严,在规划中确定了板栗项目,今年该村在申报整村推进项目时,群众迫切想发展魔芋项目,但项目库中规划的却是发展板栗,造成了规划项目与实际需要相背离。
(六)专项经费缺乏与项目资金管理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扶贫工作在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扶贫部门在认真实施扶贫项目,完成扶贫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对口定点帮扶、项目争取、项目检查验收、上级主管部门接待等方面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却没有相应的经费来保障,加之县级财政财力有限,使之扶贫部门不能保障有些工作正常开展。在沙镇溪镇调查时,该镇副镇长王山推心致腹的向我们说,他每年用于扶贫工作的业务经费在2万元左右,镇政府也没有给乡镇扶贫办拨付一分钱经费,所有正常开支只能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为了维持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也只能在项目款中考虑。
如今,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对挪用专项资金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若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若上级主管部门再不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县、乡扶贫部门配套一定专项经费,势必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削弱扶贫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扶贫工作的进程。
四、思考建议
(一)对老区的感情认识要再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村的关键又在老区。
加快老区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不把老区的事办好,我们难以向烈士交待,向人民交待,向历史交待”。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老区人民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老区建设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老区,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加强老区建设,就是培根固本。
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把老区问题重视起来,切切实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下更大的决心抓好老区人民的致富奔小康工作。我们不能一些人春风得意,而一些人向隅而泣,我们既要帮助老区人民长远谋发展,也要帮助他们眼前渡难关。同时,还要大力宣传老区人民的丰功伟绩,宣传老区精神,宣传党和政府加强老区建设的指示。通过宣传,改变老区意识弱化、淡化的状况,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的老区意识,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区建设的生动局面。
同时,也进一步激发起老区人民向贫困作战的斗志。
(二)对老区政策的制定要再优惠。认真落实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老区建设是重视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曾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老区的政策,如平价供应生产、生活资料,减免税收等等。然而,这些有效政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的逐步消失了。目前,迫切需要的是进一步认真落实已有的政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适时制定一些有利于加快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政策。
建议一是在政策的制定上,对老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 对老区县的税费及财政收入分配进行调查研究,区别对待,打破老区与非老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同一财税政策的简单管理模式,先做到少取,而后再力争多予。二是老区建设基金或专项资金,对“贫困老区”实行定位支持,优先解决老区人民基本生存、生活条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财政可能的情况下,预算列专项,解决老区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公益事业等。
并设立老区政策性贷款,为老区建设小康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和金融保障。三是在扶贫资金的投入上应向老区贫困地区多倾斜,对老区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发展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帮助解决老区人民通路、吃水、通讯等问题,对扶贫到户项目的要提高补助标准,确保扶持的项目贫困户能够建的起、建的成且有效益。
(四)对老区的扶贫机制要再完善。一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面貌,需要各部门的综合投入。在现行体制下,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扶贫、计委、财政等部门,在具体环节上,还涉及其他涉农部门,从而造成了多部门管理,使资金难以捆绑使用。因此,建议对扶贫资金要统筹安排,将扶贫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捆绑起来整合使用,采取“拼盘”的办法,合理规划,以贫困乡(镇)、贫困村为主战场,以项目为载体,达到整合资金的目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完善项目审批机制。现阶段,贫困县的项目审批权还放在省一级,这不利于调动贫困县的积极性,也使贫困县不能准确的选择项目,从而给工作造成被动。为此,建议对项目的审批权应下放到县一级,给重点县一定的自主权,从而增强贫困地区群众的主动性和监督作用。三是完善扶贫绩效考核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那种只要穷就给钱,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决不能在延续下去了。
因此,对重点县要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出台考核办法,建立严格、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制度和科学的准入、退出制度,奖优罚劣,动态管理。对于那些领导重视,工作抓的紧、抓的实,成效显著的,在扶贫资金分配上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要视程度扣减扶贫资金;对连续三年贫困面貌没有根本改善的要将其调整出列。
(五)对老区的专项经费要再投入。我县贫困面广、量大、人多,是我县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和“难点”,若不再积极帮助贫困地区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这些地区将变成积“重”难返、“难”上加难。
依靠贫困地区人民的自身力量,要想同步迈入小康社会,难度将非常大。全县还有一大批贫困群众渴望得到支持,渴望扶建到村、到户、到人。这其中好多问题也不是扶贫都能解决的,要有专项经费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贫困县、乡(镇)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扶贫信息自动化建设严重落后于需要,信息共享程度低。为确保贫困地区的各项扶贫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进一步调动扶贫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建议对贫困县、乡(镇)的专项经费按照项目资金的1%予以配套。
延伸阅读:
红色老区社会实践,革命精神薪火相传7月28日早七点,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团队从学校出发,前往临沂市费县石井镇,我们一行19人在王乐生书记和柳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红色革命老区 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期间...
学习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考察报告为学习外地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经验,**市老促会于2011年×月×日至×日组织了市老促会顾问、副会长、正副秘书长以及**县老促会同志共×多人,由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带队,赴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