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演讲稿

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和当代使命

11月30日 编辑 fanwen51.com

[肩负新世纪使命]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肩负新世纪使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回顾历史,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阅读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中国人文社科论坛2009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到会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今天的演讲,主要是试图对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些回顾、总结和反思,对人文社会科学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担负的使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

一、人文社会科学60年的风雨历程

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走过了风雨历程。概括而言,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经历了坎坷和曲折。回顾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的发展轨迹,可以认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17年,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一是全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中得到普及;二是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科研体系,包括成立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科,先学习苏联,后强调中国实际,建立起了一个强调人民大众立场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模式;三是提出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倡导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四是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推陈出新”,强调理论12全文查看胡锦涛进一步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提升到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这些讲话和举措深刻地表明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对转型期中国的紧迫性和深远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重理轻文”倾向。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备受鼓舞,在宽松、和谐、鼓励探索和创新的学术氛围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进一步开拓进取,不仅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在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紧密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也蔚然成势。跨院校、跨地区、跨系统的科研联合攻关接连启动,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研究成果。

回溯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60年是一个跌宕起伏、曲折前行的历程,是在探索中发展、改革中前进的60年。

二、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时代的发展总是会向我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正面临着国际、国内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时代提出的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却缺乏整体地、深入地、有效地研究,缺乏富有想象力和建设性的思想、思路和方案,在回应时代主题,回答民众疑惑,满足实践需要等诸多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或苍白无力。在我看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诸多的严峻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解答和应对。举例来说: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改革和完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如何抵制和消除、批评和辨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以及西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好普通工人、农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而不致沦为弱势群体?如何在贫富差距超乎我们想象的今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基本框架如何进一步确定和完善?有没有利益群体打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号聚敛财富,而又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名义瓜分财富?如何认识和解决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存在的资本的无情掠夺和压榨?在我们当下的经济领域中,应当如何明确地体现社会主义的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国民的道德素质和精神世界,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有效配置资源、激发人们进取精神的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伪劣假冒、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也随之而来。我们如何建设一个有道德的、有法治的、而不是充满贪欲的市场经济,如何使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有一个道德底线,有一颗敬畏之心?如何在关注国民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其精神生活?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来克服社会上所谓“有金钱无知识,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审美,有审美无信仰”的异化荒诞现象?

第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以往“见物不见人”,“gdp至上”的发展观的某种校正。如何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第

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科学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如何在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和谐、文化的繁荣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如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种种弊端?如何在注重当前的现实利益的同时,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实现代际利益之间的协调?

第四,协调因多种经济成分、多重利益群体诉求、多元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差异和冲突,重建社会共识,重新整合社会,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号,其实搞的恰恰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像黄光裕、陈绍基、许宗衡们的所作所为,能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权力和资本的畸形结合所造成的社会群体的分化乃至对立,会不会扭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一些地方出现的“仇富仇官”情绪,社会上不同群体价值观的分裂和冲突,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解决价值观冲突的办法首先就是沟通与对话,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了解广大老百姓的疾苦和心声吗?能够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有勇气代表老百姓而不是或不只是代表特定利益集团发表意见吗?

第五,中国已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如何在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面向世界发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声音,为和谐世界的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学者“言必称希腊”,可是我们真的能够对西方文明有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吗?我们身在中国,自以为对中国很了解,可是熟知不一定真知,我们真的能够准确而生动地向世界介绍、说明中国吗?我们对未来的文化、未来的经济、未来的国际格局和世界图景,真的已经有长远而合理的预期、勾划和展望吗? 我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真的已经跨越形式上的作秀而落实为脚踏实地、科学理性的行为常态吗?

第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应对新霸权主义、民族冲突、恐怖主义等重大问题,建设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在国际学术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声音很弱,话语权很少,这实际上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单薄和缺位的表现。我们应该为建设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新的思想、理念和观点。但是,在这些方面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有深入的研究和积累嘛?我们拥有恰当的渠道和平台吗?

上述这些尖锐而复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以为都是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有责任、有义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正视这些问题,努力回答这些问题,只有这样,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也才能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真正的贡献。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六十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必须深深植根于当代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以深入研究前瞻性重大课题为主攻方向;必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凸现其现代文化建设中的不可缺失的资源性价值;必须培养世界性眼光,吸收世界各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既要冲破隔绝外域文化的藩篱,又要防止盲目崇信、食洋不化;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探索、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状况而言,下列诸项尤需严重关切:(1)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这种高度重视在制度层面得到的有效落实还比较有限。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战略思想尚未真正落实到操作层面。(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太过功利化,指导方式太过行政化。受此影响,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虚骄之气、浮躁之风日趋严重,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却不够多。(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严重不足,基础研究和人文学科的投入尤其短缺且不得法,直接制约了原创性成果的产出。(4)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高等教育尚未形成合理结构,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科学的评价制度,文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所下降。(5)违背学术研究“求真”的宗旨,缺乏学术追求的高尚品格,将学术探索简单与宣传等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术成果的学术含量下降,学术价值弱化。

因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建议首先着手解决以下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第一,摒弃目前实际存在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制度性歧视,建立有效的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第二,改变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式,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强调厚积薄发和精品意识,力避学术体制的僵化和学术泡沫的泛滥。第三,切实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特别关注基础研究和人文学科的萎缩情况,着力改善文科科研环境和办学条件。第四,调整文科结构,加强对文科专业设置的规范管理,在适当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切实加强文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第五,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道德,摒弃学术浮躁,惩戒学术腐败。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机遇和巨大挑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已进入到观念更新、知识转型的临界时刻。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紧围绕未来中国发展以及世界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深度研究和理论关注,以此形成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形态和中国表述,真正地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推向新的高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更多更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12全文查看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中国人文社科论坛2009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到会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今天的演讲,主要是试图对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些回顾、总结和反思,对人文社会科学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担负的使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

一、人文社会科学60年的风雨历程

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走过了风雨历程。概括而言,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经历了坎坷和曲折。回顾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的发展轨迹,可以认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17年,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一是全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中得到普及;二是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科研体系,包括成立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科,先学习苏联,后强调中国实际,建立起了一个强调人民大众立场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模式;三是提出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倡导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四是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推陈出新”,强调理论[]胡锦涛进一步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提升到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这些讲话和举措深刻地表明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对转型期中国的紧迫性和深远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重理轻文”倾向。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备受鼓舞,在宽松、和谐、鼓励探索和创新的学术氛围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进一步开拓进取,不仅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在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紧密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也蔚然成势。跨院校、跨地区、跨系统的科研联合攻关接连启动,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研究成果。

回溯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60年是一个跌宕起伏、曲折前行的历程,是在探索中发展、改革中前进的60年。

二、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时代的发展总是会向我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正面临着国际、国内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时代提出的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却缺乏整体地、深入地、有效地研究,缺乏富有想象力和建设性的思想、思路和方案,在回应时代主题,回答民众疑惑,满足实践需要等诸多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或苍白无力。在我看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诸多的严峻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解答和应对。举例来说: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改革和完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如何抵制和消除、批评和辨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以及西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好普通工人、农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而不致沦为弱势群体?如何在贫富差距超乎我们想象的今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基本框架如何进一步确定和完善?有没有利益群体打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号聚敛财富,而又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名义瓜分财富?如何认识和解决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存在的资本的无情掠夺和压榨?在我们当下的经济领域中,应当如何明确地体现社会主义的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国民的道德素质和精神世界,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有效配置资源、激发人们进取精神的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伪劣假冒、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也随之而来。我们如何建设一个有道德的、有法治的、而不是充满贪欲的市场经济,如何使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有一个道德底线,有一颗敬畏之心?如何在关注国民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其精神生活?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来克服社会上所谓“有金钱无知识,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审美,有审美无信仰”的异化荒诞现象?

第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以往“见物不见人”,“dp至上”的发展观的某种校正。如何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第

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科学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如何在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和谐、文化的繁荣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如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种种弊端?如何在注重当前的现实利益的同时,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实现代际利益之间的协调?

第四,协调因多种经济成分、多重利益群体诉求、多元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差异和冲突,重建社会共识,重新整合社会,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号,其实搞的恰恰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像黄光裕、陈绍基、许宗衡们的所作所为,能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权力和资本的畸形结合所造成的社会群体的分化乃至对立,会不会扭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一些地方出现的“仇富仇官”情绪,社会上不同群体价值观的分裂和冲突,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解决价值观冲突的办法首先就是沟通与对话,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了解广大老百姓的疾苦和心声吗?能够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有勇气代表老百姓而不是或不只是代表特定利益集团发表意见吗?

第五,中国已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如何在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面向世界发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声音,为和谐世界的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学者“言必称希腊”,可是我们真的能够对西方文明有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吗?我们身在中国,自以为对中国很了解,可是熟知不一定真知,我们真的能够准确而生动地向世界介绍、说明中国吗?我们对未来的文化、未来的经济、未来的国际格局和世界图景,真的已经有长远而合理的预期、勾划和展望吗? 我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真的已经跨越形式上的作秀而落实为脚踏实地、科学理性的行为常态吗?

第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应对新霸权主义、民族冲突、恐怖主义等重大问题,建设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在国际学术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声音很弱,话语权很少,这实际上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单薄和缺位的表现。我们应该为建设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新的思想、理念和观点。但是,在这些方面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有深入的研究和积累嘛?我们拥有恰当的渠道和平台吗?

上述这些尖锐而复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以为都是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有责任、有义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正视这些问题,努力回答这些问题,只有这样,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也才能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真正的贡献。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六十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必须深深植根于当代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以深入研究前瞻性重大课题为主攻方向;必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凸现其现代文化建设中的不可缺失的资源性价值;必须培养世界性眼光,吸收世界各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既要冲破隔绝外域文化的藩篱,又要防止盲目崇信、食洋不化;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探索、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状况而言,下列诸项尤需严重关切:(1)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这种高度重视在制度层面得到的有效落实还比较有限。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战略思想尚未真正落实到操作层面。(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太过功利化,指导方式太过行政化。受此影响,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虚骄之气、浮躁之风日趋严重,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却不够多。(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严重不足,基础研究和人文学科的投入尤其短缺且不得法,直接制约了原创性成果的产出。(4)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高等教育尚未形成合理结构,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科学的评价制度,文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所下降。(5)违背学术研究“求真”的宗旨,缺乏学术追求的高尚品格,将学术探索简单与宣传等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术成果的学术含量下降,学术价值弱化。

因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建议首先着手解决以下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第一,摒弃目前实际存在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制度性歧视,建立有效的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第二,改变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式,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强调厚积薄发和精品意识,力避学术体制的僵化和学术泡沫的泛滥。第三,切实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特别关注基础研究和人文学科的萎缩情况,着力改善文科科研环境和办学条件。第四,调整文科结构,加强对文科专业设置的规范管理,在适当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切实加强文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第五,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道德,摒弃学术浮躁,惩戒学术腐败。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机遇和巨大挑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已进入到观念更新、知识转型的临界时刻。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紧围绕未来中国发展以及世界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深度研究和理论关注,以此形成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形态和中国表述,真正地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推向新的高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更多更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最新青春励志演讲稿——青春的使命青春是什么难道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难道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难道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吗有些人一直在...

迎建党90周年演讲稿——“使命成长奉献”迎建党90周年演讲稿——“使命 成长 奉献” 精彩导读: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篇之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充满着深切的期待,也怀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根据我国...

神圣的使命大海不择细流,固能成其深。泰山不让寸土,固能就其高。 任何的东西都是在不断的为了那使命在努力着!为了那理想在奋斗着!使命是一个崇高的名词,在我们的心里总是有一个声音在告...

请肩负起安全的使命安全的对立面是事故。事故在这个世界上面目狰狞,泛滥猖獗。厂矿企业、建筑工地、交通运输、机场码头、商场学校、家庭住宅等所有生产、生活的场所,总能见到事故的魔影;矿难、空...

关于成长历程的英语演讲稿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morning! I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and give you a short speech. Mans life is a process of growing up, actually Im standing here is a...

担当责任不辱使命宣布了我的任职决定,对高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对我个人寄予了厚望。组织和各级领导赋予我如此重任,是对我的信任和鞭策,借此机会,我表示衷心地感谢! 得知任命消息,我...

理想,信念和使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理想,信念和使命。托尔斯泰曾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美好的生活.所以人应该从小...

牢记使命职责争做“五个模范一、学习教育活动中的体会 通过学习,对“五个模范”教育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很深。 一是要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出色完成任务。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牢记目标不辱使命作为村支部书记也一样,有了目标,制定发展的方向,在任期内就变得充满意义,—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自己的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