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库工作经验]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创新超越不懈进取xxxxx位于豫北历史文化名城xxxx市西北郊铁西工业区,紧依京广铁路,107国道自门前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xxxx成立于1993年,作为中央储...+阅读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外汇储备增加额均在千亿美元以上。200
3、2004和2005年外汇储备分别增加1168.44亿美元、2066.81亿美元和2090亿美元。截止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8536亿美元,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外汇储备持续累积引发了关于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外汇储备资产管理
、外汇储备资产转换等问题的争论,而厘清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认清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累积的深层次原因。概括起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累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这种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内在原因是美国国民储蓄下降,国内储蓄小于国内投资,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大量借债,东亚国家则由于高额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国内投资而成为美国高额逆差的融资来源。
从全球视角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国际债权国地位,成就了美国的国际债务国地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流出的结构不同,中国大量的资本流出不是私人资本流出,而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官方资本流出,也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对外投资。可以说,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只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之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使得我国面临“高储蓄两难”。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美元仍然是事实上的本位货币,也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几乎所有东亚国家的区内贸易和大部分与区外国家的贸易都是以美元计价。按照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的说法,任何无法以本币提供信贷的国际债权国都将出现货币错配问题,产生“高储蓄两难”:一方面,随着美元债权的积累,美元资产持有者会越来越担心美元资产不断转换成本币资产,迫使本币升值;另一方面,贸易逆差国也会抱怨贸易顺差是由于货币低估和货币操纵所致。中国作为国际债权国,不能以本币提供信贷,债权也不能以本币计值,只能大量持有美元资产,储备资产的累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资本大量流入,使储备资产进一步增加。而人民币一旦升值,巨额的储备资产不得不遭受汇兑损失。
因此,在目前这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下,巨额的外汇储备是维持人民币币值信心的保障,而其代价就是要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
之三:外汇储备持续累积体现了我国贸易竞争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也反映了长期以来“有偏”的外贸、外资和外汇管理政策。
从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看,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直接原因。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竞争力和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强,但是从目前来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偏离中性的外资和外贸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外资优惠政策、内外资差别所得税政策等造成大量优质要素资源流向外资和对外经济部门,产生了经济对外需和外资经济的过度依赖问题,粗放式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彰显。
在资本项目管制方面,我国“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制结构以及对汇兑的限制使得外汇需求受到了压抑,助长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之四:人民币汇率对均衡汇率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偏离,扭曲了国内外产品、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资产之间的价格,造成持续的贸易顺差和资源错配。
汇率作为一个联系内外部经济的特殊变量,其偏差必然产生国内外的商品套利,扭曲国内外产品、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资产之间的价格,造成不合理的利益导向和资源错配。
目前,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结果差别很大,但对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基本达成共识。比如汇率的低估使得中国产品更便宜,在中国购买、在国外销售有利可图,而在国外购买商品在中国销售就吃亏,也就是说汇率低估对出口有利、对进口不利;而另一方面,在低估的汇率水平下,为了减少外汇储备而鼓励进口,实际上就是在鼓励国内企业做赔本的生意。可见,汇率偏差形成的国内外商品的价格以及套利机会是产生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汇率偏差还使得贸易品的价格相对较高,生产贸易品更有利,生产非贸易品相对不利,造成资源大量流向贸易部门;从国内外资产价格角度来看,人民币资产如果按照低估的汇率转换成美元资产后真实价值贬值,这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阻碍因素之一。
之五:汇率升值预期造成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带来的外汇储备的“虚增”,进一步放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如果多数人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12全文查看低估,就必然存在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刺激资本大量流入,造成短期外债大幅增加,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38.1%和35.4%,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5.63%。此外,大量隐蔽性资本内流也明显增加。根据笔者测算,2004年流入400多亿美元,达到了最高峰;2005年,受美国加息影响,隐蔽性资本内流大大减少。
投机性的短期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与贸易项下不同,资本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债务性储备,与对外负债相对应,不仅需要还本、付息或利润汇回,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只是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而这种“虚增”却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之六:外汇储备的持续累积说明了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力度的加大。
为了维持汇率目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同时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也可以说是中央银行用发行钞票或举债(如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兑换了大量外币资产,形成中央银行的储备资产。2001年以来,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例逐年增加,2004年达到78%,2005年上半年,外汇占款增加了8758亿元,占同期基础货币的比重高达95.4%。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该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储备资产是中央银行创造的财富吗?是政府或企业可以动用的财富吗?显然不是。如果说是,充其量也只是帐面上的。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与储备资产对应的“来源”是中央银行对银行的负债;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上,储备资产对应的“来源”是银行体系对居民的负债(现金和银行存款)。
目前,对于消耗储备资产有各式各样的建议,包括给国内企业用、为社会事业投资、转换成实物储备等等。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不采取以人民币换汇而直接使用储备资产,就类似于用印钞票的办法来融资;而储备资产的使用如果不是从国外进口或对外投资,仍然没有起到消耗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因此,在对储备资产如何运用的问题上,需要对外汇储备有更清楚明确的认识。
实际上,官方储备资产的减少只有扩大进口、减少出口和增加对外投资、减少外国投资两种渠道,不应该有第三条道路。
12全文查看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外汇储备增加额均在千亿美元以上。200
3、2004和2005年外汇储备分别增加1168.44亿美元、2066.81亿美元和2090亿美元。截止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8536亿美元,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外汇储备持续累积引发了关于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外汇储备资产管理
、外汇储备资产转换等问题的争论,而厘清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认清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累积的深层次原因。概括起来,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累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这种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内在原因是美国国民储蓄下降,国内储蓄小于国内投资,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大量借债,东亚国家则由于高额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国内投资而成为美国高额逆差的融资来源。
从全球视角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国际债权国地位,成就了美国的国际债务国地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流出的结构不同,中国大量的资本流出不是私人资本流出,而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官方资本流出,也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对外投资。可以说,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只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之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使得我国面临“高储蓄两难”。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美元仍然是事实上的本位货币,也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几乎所有东亚国家的区内贸易和大部分与区外国家的贸易都是以美元计价。按照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的说法,任何无法以本币提供信贷的国际债权国都将出现货币错配问题,产生“高储蓄两难”:一方面,随着美元债权的积累,美元资产持有者会越来越担心美元资产不断转换成本币资产,迫使本币升值;另一方面,贸易逆差国也会抱怨贸易顺差是由于货币低估和货币操纵所致。中国作为国际债权国,不能以本币提供信贷,债权也不能以本币计值,只能大量持有美元资产,储备资产的累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资本大量流入,使储备资产进一步增加。而人民币一旦升值,巨额的储备资产不得不遭受汇兑损失。
因此,在目前这种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下,巨额的外汇储备是维持人民币币值信心的保障,而其代价就是要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
之三:外汇储备持续累积体现了我国贸易竞争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也反映了长期以来“有偏”的外贸、外资和外汇管理政策。
从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看,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直接原因。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竞争力和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强,但是从目前来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偏离中性的外资和外贸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外资优惠政策、内外资差别所得税政策等造成大量优质要素资源流向外资和对外经济部门,产生了经济对外需和外资经济的过度依赖问题,粗放式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彰显。
在资本项目管制方面,我国“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制结构以及对汇兑的限制使得外汇需求受到了压抑,助长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之四:人民币汇率对均衡汇率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偏离,扭曲了国内外产品、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资产之间的价格,造成持续的贸易顺差和资源错配。
汇率作为一个联系内外部经济的特殊变量,其偏差必然产生国内外的商品套利,扭曲国内外产品、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资产之间的价格,造成不合理的利益导向和资源错配。
目前,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结果差别很大,但对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基本达成共识。比如汇率的低估使得中国产品更便宜,在中国购买、在国外销售有利可图,而在国外购买商品在中国销售就吃亏,也就是说汇率低估对出口有利、对进口不利;而另一方面,在低估的汇率水平下,为了减少外汇储备而鼓励进口,实际上就是在鼓励国内企业做赔本的生意。可见,汇率偏差形成的国内外商品的价格以及套利机会是产生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汇率偏差还使得贸易品的价格相对较高,生产贸易品更有利,生产非贸易品相对不利,造成资源大量流向贸易部门;从国内外资产价格角度来看,人民币资产如果按照低估的汇率转换成美元资产后真实价值贬值,这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阻碍因素之一。
之五:汇率升值预期造成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带来的外汇储备的“虚增”,进一步放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如果多数人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就必然存在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刺激资本大量流入,造成短期外债大幅增加,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38.1%和35.4%,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5.63%。此外,大量隐蔽性资本内流也明显增加。根据笔者测算,2004年流入400多亿美元,达到了最高峰;2005年,受美国加息影响,隐蔽性资本内流大大减少。
投机性的短期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与贸易项下不同,资本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债务性储备,与对外负债相对应,不仅需要还本、付息或利润汇回,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只是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而这种“虚增”却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之六:外汇储备的持续累积说明了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力度的加大。
为了维持汇率目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同时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也可以说是中央银行用发行钞票或举债(如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兑换了大量外币资产,形成中央银行的储备资产。2001年以来,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例逐年增加,2004年达到78%,2005年上半年,外汇占款增加了8758亿元,占同期基础货币的比重高达95.4%。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该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储备资产是中央银行创造的财富吗?是政府或企业可以动用的财富吗?显然不是。如果说是,充其量也只是帐面上的。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与储备资产对应的“来源”是中央银行对银行的负债;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上,储备资产对应的“来源”是银行体系对居民的负债(现金和银行存款)。
目前,对于消耗储备资产有各式各样的建议,包括给国内企业用、为社会事业投资、转换成实物储备等等。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不采取以人民币换汇而直接使用储备资产,就类似于用印钞票的办法来融资;而储备资产的使用如果不是从国外进口或对外投资,仍然没有起到消耗官方储备资产的作用。因此,在对储备资产如何运用的问题上,需要对外汇储备有更清楚明确的认识。
实际上,官方储备资产的减少只有扩大进口、减少出口和增加对外投资、减少外国投资两种渠道,不应该有第三条道路。
延伸阅读:
粮食收储公司储备库粮食安全问题科学发展观体会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粮食安全问题危机潜伏,对此,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发展粮食生产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首当其冲。过去所指的粮食局限于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禾本淀粉...
粮食收储公司储备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通过学习我本人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学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