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探寻创新的源泉

11月20日 编辑 fanwen51.com

[团结是班组的力量源泉]团结是班组的力量源泉 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层单位,是企业最基础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阅读

探寻创新的源泉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现象”的深入剖析,全面总结江苏监狱理论研究的成就,客观评价“江苏现象”的现实功能,为监狱民警察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途径。

关键词:江苏现象;功能评价;现实启示

一、引人瞩目的中国监狱“江苏现象”

近几年来,江苏监狱工作服务大局,将司法部、省委省政府的精神与江苏实

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其整体工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活力已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监狱工作强省,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监狱工作发展的江苏模式。江苏的监狱工作已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07年5月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后,掀起了一轮全国监狱系统学习“江苏热”。笔者将这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成绩、经验提炼为“江苏现象”,希望通过对“江苏现象”这一新视点进行解读、挖掘与总结,初步概括“江苏现象”的主要成就,评价“江苏现象”的功能,探讨“江苏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国监狱工作发展的脉络,同时,通过分析“江苏现象”的经验,对推动中国监狱工作的发展,创新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江苏现象”的主要成就

1.民警的监狱理论研究能力——蜚声四海

江苏监狱理论研究,已经站在全国制高点上,形成了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监狱理论研究硕果累累。监狱理论研究每年承担司法部、中国监狱学会重点课题20余项,成果在全国性的评奖中获奖50余项,所获奖等级和数量一直居于全国各省区市监狱局之首。①以无锡监狱为例,该监狱有着浓厚的学习和钻研监狱理论的氛围,监狱要求有中高学历、中高职称的民警基本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课题,人人有追求,人人有贡献。仅以2006年的调研课题和论文申报为例,400多名民警的无锡监狱,光申请的调研课题就达356项。

专著形式的精品力作不断推出。监狱理论研究成果不仅量多质高,而且继《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矫正技术原论》、《罪犯心理矫治研究》、《罪犯心理矫治个案》著作出版后,2007年,监狱理论研究又取得丰硕成果,组织编写的《矫正激励统论》、《矫正质量评估(修订版)》、《监狱民警执法质量评估》由法律出版社出版。②专著《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分评估概述、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标准、评估的工具、评估管理、罪犯入监检测、罪犯改造过程质量评价、出监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特殊群体的罪犯个体的改造。《法制日报》评价该书说:“为寻求监狱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实现监狱工作从安全模式到质量模式的跨越,近年来江苏省监狱系统在构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标准与体系上,进行了全新的理论探索和大胆实践,成为这一领域的理论创新者和实践先行者。”该成果荣获司法部第五届“金剑文化工程”二等奖,并在“全国第二届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900多项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成为149个获奖成果之一。这是全国省级政法机关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专著。对《矫正技术原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一体化”的倡导者储槐植先生认为:“在我国系首次全面系统地对监狱矫正技术进行体例性研究,具有原创性、新颖性和实践性,我坚信对监狱矫正和改造罪犯必定起到一个标杆性的作用。”

此外,狄小华著《冲突、协调和秩序——罪犯非正式群体与监狱行刑研究》(该课题系司法部重点课题),张晶著“现代监狱制度”三步曲:《中国监狱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正义试验》、《走向启蒙——基于监狱·矫正的视角》,宋行《服刑人员个案矫正技术》(中国监狱学研究领域第一本关于罪犯个案矫正技术专著)等等。这些专著是江苏监狱理论研究的精品力作,体现了江苏监狱理论创新的强大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江苏特色的监狱工作理论体系。

各种理论研讨活动生动活泼。省监狱学会将开展活动视为生命力,监狱长论坛、监狱法治论坛、新监管安全观论坛、改造科学化论坛、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论坛等研讨活动主题生动鲜明,激发了监狱工作者学习研究监狱理论的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省局、学会不仅在深化学术交流、培育理论研究骨干方面不遗余力,还积极组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2007年就组织派员参加了“国际刑事司法”、“中荷监狱罪犯矫正能力”、“国际刑事司法新发展”三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作为理论研究的主要发布阵地,《江苏警视》杂志、《江苏监狱网》传统媒介与互联网交相辉映,使江苏监狱理论研究更加红红火火。

培育造就了一支理论创新团队。监狱理论研究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以于爱荣、张晶、狄小华、张庆斌、宋行等为代表的一批理论研究功底扎实、成果丰厚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理论创新团队。江苏监狱局从培养专家型民警队伍入手,建立了监狱学研究学术带头人制度和警师制度。11人成为学术带头人,100余12全文查看名监狱理论研究骨干活跃在全省各监狱。全系统有21人取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有3人被确定为全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司法厅副厅长兼省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爱荣,省局狱情信息监测总站主任张晶两人获得监狱学专业研究员资格。③积极鼓励青年民警加入监狱理论研究的行列,推荐200余名研究骨干加入中国监狱学会,使江苏成为中国监狱学会

成员最多的省份。

2.信息化建设浪潮中的江苏监狱民警——中国监狱排头兵

信息化是监狱管理方式的改革,当前,许多省已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到战略高度,以创新监狱管理工程,提升监狱工作整体水平,而江苏监狱信息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国内同行所瞩目。

2007年5月,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对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的重要会议,会议对监狱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会议期间,考察了南京监狱、南京女子监狱、浦口监狱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并在江苏省监狱局应急指挥中心,现场观摩全省监狱系统信息网络应用演示。生动的现场课,是对全国监狱管理高层的一次普遍教育课,令人耳目一新。

在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江苏监狱局局长于爱荣在题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江苏监狱工作水平》的典型发言中指出:全省共有联网计算机7100台,每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50%,其中南京、无锡等监狱达80%以上。至今已实现了省局、监狱、监区、分监区四级网络联通。全省形成了以“一个基础、两大平台、三个体系、四类数据库和八大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总体框架,初步实现了基础网络全联通、重点部位全监控、主要功能全覆盖、管理应用全员化。网络终端延伸到一线监区分监区,率先在全国监狱系统与司法部实现联网。全省监狱监控点位、门禁系统、数字电网基本实现与省局集成联网。信息技术在监管安全防范、教育改造、队伍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得到了普遍应用,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会议结束后,各省市区监狱局纷纷组织前往江苏考察学习。据江苏监狱局统计,先后有70余批近1500人,这还不包括许多监狱与监狱之间的交流考察。

2004年5月,笔者在部监狱局工作期间,曾前往山东、江苏专题调研信息化建设工作。让笔者耳闻目睹并深刻感受到了江苏从局领导到监狱领导强烈的信息化意识,以及处于信息化建设浪潮中的江苏监狱民警,已经在分享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诸多成效。

作为全国监狱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由江苏龙潭监狱于2000年7月创办的“中国监狱网”曾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监狱网,现在一个更具官方性的江苏监狱网已为大家所熟知。在推进监狱信息建设进程中,监狱局领导认为,统一的门户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门户网站的本质就是以信息为中心的服务,能将信息服务集中起来,通过一个入口向信息需求者提供,从而大大提高信息服务的有效性。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2004年3月30日,江苏省监狱局正式开通江苏监狱网。该网内容更新快、信息量大,成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最受欢迎的监狱网站,读者遍布全国以及港澳地区。该门户网站已成为全国监狱系统极为重要的网上橱窗,展示监狱工作良好形象的重要渠道,体现了江苏监狱工作的开放形象。

3.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引领民警队伍建设科学化专业化潮流

科学认识罪犯、科学改造罪犯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主要途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是科学认识罪犯、科学改造罪犯的有益探索,其融合数学、统计学、信息学、管理学、心理学、犯罪学等学科,以信息收集、结构性面谈、量表测试和诊断为依托,建构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的评估体系。④

2004年10月,笔者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时,收到了大会代表张晶先生赠送的刚刚出版的专著《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慢慢翻阅,不由得赞叹江苏在具有全局意义的改造质量评估上,又先行一步。从张先生处得知,2003年12月,省局成立了由于爱荣局长挂帅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课题组,抽调专门力量,由省局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省下属单位的13人组成课题组,提供充足经费,历时近一年,进行调研、测试、检测工作,采集到了100多万组数据和信息,先后编制了服刑人员信息表、心理结构测试表等十余种测评表。通过建立以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全新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为罪犯拟订改造方案,确立改造规划和目标。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学术成果正在江苏监狱系统推广实践。据江苏法制报报道,截止2007年底,全省有11个监狱开展试点,有470名民警担任专(兼)职评估员,先后对24100余名罪犯进行了质量评估,为23000名罪犯制订了个别化矫正方案,为2500余名刑释人员出具了回归保护建议,有效维护了监狱安全稳定,提高了改造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

在监狱工作科学化方面,江苏监狱系统借鉴国内外罪犯心理矫治经验,大力强化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全省25个监所全部成立了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心理矫治人员96人,心理辅导员500余人。其中有325人具有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74人具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另据2008年4月《江苏警视》报道,在苏州监狱,全监具有三级以上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民警已达62人,占在职民警总数的20.7%,提前两年达到了司法部8%的要求。

此外,江苏监狱系统在监管安全、干警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上也亮点频出。如全省至今已连续7年多没有发生罪犯脱逃,没有发生影响全省、全国的重特大案件。苏州监狱创造了连续近26年无罪犯脱逃的全国最好纪录,成为全国监狱系统防逃“单打冠军”,⑤是全国监狱安全工作的金名片;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民警方勇、李森分别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中国优秀青年卫士”光荣称号;⑥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今年5月,山风先生的“监狱文学故事”三部曲的压轴之作《越狱》在南京出版社出版。山风(原名王岚)是该省龙潭监狱民警,南京出版社签约作家,专攻监狱题材写作,被誉为当今监狱小说的拓荒者,先前长篇小说《追逃》、《面具》已分别于2004年10月、2007年10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还有省局的女诗人刘颖,出版了诗集《所以有爱》。

三、探索规律、传播理念、输出经验——“江苏现象”的功能评价

开展监狱三化建设、实施监狱布局调整、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完善刑罚执行方式,这是中国监狱事业发展到重要阶段的鲜明标志。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的战略背景下,全国监狱工作已踏上了新的征程,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按司法部对监狱工作的战略指导思想,如何正确把握中国监狱工作发展的脉络,如何进一步澄清对监狱工作发展问题的模糊认识,不能不成为监狱管理高层思考的重大课题。

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监狱工作搭准当代中国监狱工作的发展脉搏,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全省监狱工作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这份答卷上,不仅记录了监狱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相对落后到初步繁荣的重大转变,更记载着江苏监狱工作争当“排头兵”、勇做“试验田”的积极进取——率先大面积开展改造质量评估;率先实行并建成数字化监狱;一批监狱民警,满怀理想抱负,带着对监狱事业的前沿思考,丰富的监狱理论成果正为江苏监狱的全面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形成了理论研究繁荣发展,实践创新推陈出新的局面。这些是“江苏现象”的生动写照。

他们积极探索监狱工作规律。“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当前,关键期的监狱工作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监狱发展中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需要着眼于监狱工作的生动实践,不断深化对监狱工作规律性的认识;需要深入研究回答广大干警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江苏的许多监狱工作者在完成好实际工作的同时,自觉地承担起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监狱体制改革、全面质量建设、布局调整、警力资源配置、改造质量评估、“三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重大主题,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的监狱工作理论,开辟了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他们广泛传播现代监狱理念。“推进观念创新把解放思想提到新高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创新首要的是观念创新。”他们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以传播现代监狱理念为己任,用创新的理论教育民警,让民警了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省监狱管理局狱情信息监测总站主任张晶,是一名监狱工作管理者,是一名治学严谨、勤奋踏实的学者,是“江军”突起的优秀代表,其监狱理论研究建树在全国监狱系统享有很高的声望,担任了中国监狱学会教育改造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监狱学会秘书长职务,系南京大学预防与控制犯罪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特聘专家。他在第三本著作《走向启蒙》中认为:“监狱工作的创新,首要的和必须的理念的启蒙,这是创新的要求,也是创新的起点和先导。”

全国各种研讨会、论坛上活跃着“江军”团队的身影,论文的获奖数量与等级,往往为其他省区市监狱局望尘莫及。借助《法制日报》、《犯罪与改造研究》杂志、《江苏警视》杂志、《江苏监狱网》、博客等传统与新兴媒体,使硕果累累的理论成果声名远扬。许多重点理论成果为努力营造监狱工作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为引导干警广泛树立权利、理性、法治、价值、秩序等现代监狱理念发挥了很好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张苏军主编出版)、《中国监狱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张晶著、出版)两本专著,被司法部列为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举办的全国监狱长培训班教材,使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化为无穷的力量”,“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这是监狱理论创新成果最高追求之一,也标志江苏监狱成果在教育普及上取得了重大飞跃。

他们源源不断地输出经验。纷至沓来的考察者,掀起了一轮全国监狱系统学习“江苏热”,使江苏成为全国监狱对外交往的窗口,推动着江苏理论经验不断地走向全国,也不断扩大了江苏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带着强烈动力的学习考察与对外交流,让同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谋求发展的眼界;启迪了思维,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强化了沟通,扩大了友好交往。以浙江监狱系统为例,政治部门就敏锐地多次将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地点放在了江苏。曾参与培训考察的浙江省第五监狱方扬松主任撰文赞誉,南京监狱是江苏监狱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典型,透过南京监狱使人深深感受到了江苏监狱现代远程监控的巨大魅力,感受到了江苏监狱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教育罪犯的巨大魅力,感受到了张晶等学科带头人执著于监狱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奉献精神。

江苏监狱工作发展历程充分说明,江苏对中国监狱的贡献不仅仅是本身取得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把新时期监狱工作,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监狱工作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工作理念、强大的精神力量,把司法部指导监狱工作的战略构想,演化为一项项可操作的生动的发展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路和辐射作用,让今后的监狱工作目标变得更加明确。

四、大气开放、勇于创新——“江苏现象”的源泉探析与启示

回首再望,江苏监狱工作已成为全国充满活力的省区,实现了辉煌的历史性跨越,让我们刮目相看、感慨不已。分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江苏领风气之先?笔者将“江苏现象”的力量源泉初步归纳为以下方面:

1.大气开放的胸襟

实践充分证明,江苏监狱工作能够紧跟时代脉搏,显示了局党委解放思想,高瞻远瞩。他们以“跳出监狱看监狱”、“跳出江苏看监狱”的开阔胸襟去改变现实,开明、开放和开通而不保守和固步自封。解放思想、大气开放的胸襟,使他们能勇立全国监狱工作的潮头,深入研究改造质量评估、信息化建设、矫正技术、现代监狱理念等重大战略课题,并进一步推动用监狱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干警、指导实践。

如近年来,江苏省监狱局党委立足国家发展的新时代,从监狱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工作,把监狱理论创新全国领先作为“八个领先”之一,推出了诸多有利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决策。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爱荣积极倡导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监狱全面质量建设战略、新监管安全观、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矫正技术等系统的学术观点,为全省乃至全国监狱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主持完成《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矫正技术原论》等两部专著,主持和参与《监狱人民警察管理》、《个别教育导论》等4部专著的撰稿。多次受司法部委派,代表中方参与国际交流。如作为中方监狱管理高级专家分别于2002年6月、2003年9月参加在北京和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家办公室举行的“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和“人权与监狱管理”论坛、出席第21届亚太地区矫治管理者会议、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等活动并作主题发言,赢得广泛赞誉。⑦

大气开放的胸襟也使得江苏从2002年开始就全面进行监狱信息化建设。局党委认为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如何掌握和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打击和预防犯罪,惩罚和改造罪犯,切实履行职能,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一直是监狱机关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科技安监、科技强警、科技增效,努力实现全省监狱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上,他们坚持把监狱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科学规划,多方筹措资金,注重人才培养。经过几年的长抓不懈,信息化给江苏监狱工作带来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改变了安全防控模式,监狱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使教育改造罪犯手段更加科学、更加开放;让监狱执法更加公开、更加严格;信息化使监狱民警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大气开放的胸襟,说到底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江苏监狱局党委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为先导,各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就是连续开展的多种形式的解放思想活动,并在全系统初步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好局面。

2.营造勇于创新的机制

监狱工作要开拓,关键是在全系统形成追求创新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新的环境。对此,江苏监狱局大力弘扬、培育全系统的创新意识,大力营造支持创新、尊重创新的工作环境。在营造理论创新的机制、打造理论创新的平台、塑造理论创新的人才方面,敢于一次又一次的“吃螃蟹”。

1997年6月,省局制定出台了有关监狱系统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管理办法(26条)和建立了监狱理论研究的专项基金,并同时出台了基金的管理办法(17条),近几年每年省局和各监狱用于对科研成果的立项、奖励费用近100余万元。两项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该省监狱理论研究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2002年10月,经省监狱局党委研究同意,出台了《监狱理论研究领先实施方案》。方案根据2002年初省局党委提出的“江苏监狱工作要紧跟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力争实现‘八个领先’”的要求,以监狱理论研究领先作为其他领先的先导和支撑。

江苏在全国监狱系统首创了“监狱学研究学术带头人制度”,并每月发放学术津贴。1997年1月,张晶、狄小华两人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监狱学研究学术带头人。2003年3月又确认了第二批10人为学术研究带头人。另有78名监狱理论研究爱好者被确认为江苏省监狱理论研究骨干。全省形成了完整的监狱理论研究网络和梯次结构。⑧2004年7月,由省监狱学会和局团委牵头,又筹备建立监狱理论研究“警师制度”,不定期组织监狱理论研究学术带头人,对各单位有一定理论研究基础的青年民警,结对业务指导。2005年2月,将49名监狱理论研究骨干确定为警师。2007年又推出“出版专著资助制度”,其中重点资助理论专著。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有利于创新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完善。

3.牢记使命的责任感

理论与实践创新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有艰辛探索的曲折,需要深入扎实的长期研究,需要有不懈进取的执着,这离不开一大批具有责任感的监狱工作者。他们牢记使命,心系监狱工作发展。“理论创新,就是要把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新的观点、新的概念和新的原理,关键是要有新的思想内涵。”有学者提出,进行理论创新,需要一种精神、两种勇气。一种精神: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两种勇气:一是大胆探索、敢于提出新见解、新观点的勇气;二是敢于让自己提出的新见解、新观点接受实践检验的勇气。

在全国首提中国现代监狱制度、监狱工作人性化、囚权主义、监狱工作全球化观念的张晶,在《正义试验》一书的自序《心——丈量我的虔诚》中,有这样一句自白:对于监狱事业,我有宗教般的虔诚。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兴良教授评价张晶说:正是这种对监狱事业的宗教般虔诚,使张晶痴迷于监狱事业。“张晶先生对监狱理念的解读,新颖独特,表现出对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无限憧憬;对现代监狱制度的设计,基于现实,面向未来,表现出不懈的探索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平语)正是有像张晶这样一大批有坚定的监狱事业信仰、热爱监狱工作、钻研监狱工作的民警,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形势,取得一大批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

4.关注现实的情怀

“理论的力量来自于解释现实、改变现实。”江苏监狱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活力源泉还由于其关注监狱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监狱工作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使研究有明确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不断赋予监狱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为推动监狱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他们组织力量研究监狱全面质量建设战略、新监管安全观、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矫正技术等重大现实主题,并形成系统的学术观点,特别是在研究加强监狱工作科学化方面,推出了一批对监狱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

坚持理论研究与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并举,相继将监狱工作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等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监狱实际工作中。尤其是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罪犯矫正激励理论、矫治技术理论等研究成果促进了科学改造手段在工作中的运用,推进了罪犯改造科学化进程,并良性互动。江苏是司法部确定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首批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他们对改造质量评估的积极有益探索与实践,“改变了过去更多地依靠经验和民警主观判断的评价方法,把罪犯的心理和认知的评估列入评估的重要内容,使对罪犯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对罪犯开展个性化矫治,提高改造质量,减少重新犯罪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⑨他们还与科研部门合作,开发“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系统”应用软件,该项成果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在技术层面较好地解决和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监狱机关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把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实践过程的有力证明。

大气开放、勇于创新、牢记使命、关注现实,是产生“江苏现象”的本质。实践充分证明,江苏监狱局党委作出开展一系列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决策,创新了监狱工作的推进机制,唱响了监狱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旋律。今天,拥有25所监狱,押犯8万多人的江苏监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局党委的领导下,13000多民警将更好地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江苏现象”和江苏经验会更加发扬光大,也会更深刻地引发新的启示。12全文查看探寻创新的源泉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现象”的深入剖析,全面总结江苏监狱理论研究的成就,客观评价“江苏现象”的现实功能,为监狱民警察队伍

延伸阅读:

质量诚信教育是QC活动深入发展的协力源泉质量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诚信体制和体系...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