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文章标题:浅论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 女性的家庭权利是其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女性在家庭内的平等权利、财产权利、生育权利以及人身安全权利等。过去一百年...+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在中国住上一年半载,学习一些基础汉语,而是进入中国的正规大学,接受全面的、严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本科教育。据统计,上海市留学生为3298人,为4322人,达到5312人。可以预测,留学生人数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留学生人数的迅速
增加,向留学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更高的要求。怎样适应全球出现的汉语热形势,在留学生人数增加的同时,加强中国文化教育,为弘扬中国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是当今高校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
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是中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方针使然。《大纲》明确指出,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掌握基本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根据这项原则,决不能为了增加语言学习时间而减少中国文化的课时。虽然中国文化不是其他专业留学生的专业,但是在对他们的教育之中,不能疏忽中国文化的内容。因为接受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如果不学习中国文化,今后回国之后又如何宣传中国文化呢?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社会价值等等,与中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有时会让留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文化冲突。尤其是那些刚刚跨出高中校门、第一次远离家庭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开始时,对留学生活期望很高,充满了憧憬,但是对于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新的环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今,身处异国,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衣食住行诸般事情都得靠自己独立处理,这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能够让留学生尽快地熟悉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风俗习惯,从而实现入乡随俗,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中国文化课上,留学生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见识。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其认识作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增长他们的知识。《论语》早就指出:“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且,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进而向世界推广,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和国外友好,是中国的国策之一。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了解中国,文化是重要的渠道之一。因为文化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中国文化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频频精彩亮相,对世界了解中国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上看,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我们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中国,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①
不同国家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进程、文化风俗、社会制度,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影响着其国民的价值观、心理意识、生活方式等。不同的文化本来可以共同存在,互相交流,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增进人民的友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缺少了解、误解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敌视东方中国,否定、排斥中国文化,进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冲突。如何才能消除由于文化隔阂、误解而产生的冲突呢?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留学生在留学中国期间,尽可能地多了解中国,今后发挥促进中国与留学生本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作用。
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已经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早在1895年春,康有为就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推举儒学大师像基督教教士那样传道全世界,发扬中华优秀之文化,竞争于世界民族文明之林。余秋雨说:“通过文化艺术作品的海外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是我们学艺术人的责任。因为,‘经济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艺术才能带来尊严。’”②因此,向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化,让留学生接受中国文化,把他们培养成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对增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发展友好关系一定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克服那种以为当今的中国青年人都偏好西方现代文化,外国留学生不会对中国文化有亲和力的片面思想认识。历史证明了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价值。“中华民族可不是一般的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王国、古印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都消失了,唯独一个中华民族灭不了,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魅力。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美德的民族,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吗?”而且,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都有优点,就拿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相比,美国的文化其实很多东西很粗糙。”③而且,中国文化无论对东方还是对西方,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并在进一步产生巨大影响。韩国文化观光部副12全文查看部长裴钟信说:“中韩两国的价值观念非常相近,所谓‘韩流’实际上是在韩国文化中重新找到了中国的古典文化。韩国从两千年前就开始从中国传入文字和书籍,并引进了思想、文化和技术。韩国非常坚守自己的传统,尤其重视对青少年关于‘孝道’的教育,‘如何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而这恰恰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非常契合。”④遗憾的是,我们自己却是“不识庐
山真面目”。
二、中国文化教育的内容
文化的包融性很大。举凡文学艺术创作、哲学著作、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器服之用,都包括在内。它既包括高文典册的圣经贤传,也包括布帛菽黍的制获方式以至于举止言谈的风度等。虽然由于国家的制度、风俗习惯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并不一致,但是,作为人类,就必然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念。在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中,必须既要坚持中国的特色,又要追求世界的普遍性。
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和谐理念,对留学生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庄子·大宗师》说:“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认为只有和谐了,自然界才能各得其位,万物有次序;自然界是和谐美好的,应当排斥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的人为,以免破坏自然状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讲求“礼之用,和为贵,”⑤主张仁义道德、博爱、“行而宜之”,以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所谓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台湾作家龙应台指出,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之中。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尤其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大文化当中,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⑥对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和谐特点,做了较好的归纳。
和西方的强调自我不同,儒家提出入世,主张“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强调人生的社会作用。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要求个人服从社会整体,为社会多做贡献。诚如韩美林所言:“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悖的地方。外国的文化讲个性张扬,人性的自由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内敛、自省、小我大公、忠孝仁义。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行为准则。”⑦“小我大公”,就是强调人要多为社会做贡献,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中国文化又非常强调家庭观念,讲究尊老爱幼,讲究孝道。这一点,在家庭关系日渐淡薄的今天,应当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此外,中国文化还非常强调个人素质修养的重要性,对于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学》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强调了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崇高的理想,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充实了留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总体素质,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效,事半而功倍。
中国的风俗习惯也是留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的风俗习惯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绵延生息而传衍发展的,是中国所独有的现象,其教育作用历来受到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礼记·王制》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秦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士大夫更是将“辨风正俗”提到治国安邦的高度。《汉书·艺文志》言:“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中国风俗习惯对于留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探讨中国人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养成尊重中国风俗习惯的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中国文化教育的方法
中国文化教科书的学习 目前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大都采用国内本科生的教材,在讲课时由教师挑选篇目进行讲解,这显然不适合留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根据《大纲》的规定,按照学科的体系性,编写出适合留学生使用的教材,在当前是非常必要的。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学习的中国文化内容,并不需要详细介绍某一门学科的特点、具体内容和演变过程,而是精选那些最有价值、最能反映中国的特点、对留学生的总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汇编成册,以供阅读、讲解,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长见识。内容要精简、有趣、突出重点,将知识性和道德素质教育性融为一体。
旅游观光,大自然是美的源泉。留学生在欣赏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时,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激发热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诚如孔夫子所言:“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还能够通过了解中国河山、地理的特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不仅如此,旅游观光还能够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苏轼《江行唱和集序》说:“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旅游观光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走出校门,接触社会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经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通过亲身体验去了解社会、增长才干。这些言论,对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学习,也是具有启发作用的。虽说留学生从国外来到了中国,生活在中国、学习在中国,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还是浮光掠影式的,比较肤浅。因此适当组织留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了解中国社会,非常有必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12全文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在中国住上一年半载,学习一些基础汉语,而是进入中国的正规大学,接受全面的、严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本科教育。据统计,上海市留学生为3298人,为4322人,达到5312人。可以预测,留学生人数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留学生人数的迅速
增加,向留学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更高的要求。怎样适应全球出现的汉语热形势,在留学生人数增加的同时,加强中国文化教育,为弘扬中国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是当今高校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
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是中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方针使然。《大纲》明确指出,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掌握基本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根据这项原则,决不能为了增加语言学习时间而减少中国文化的课时。虽然中国文化不是其他专业留学生的专业,但是在对他们的教育之中,不能疏忽中国文化的内容。因为接受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如果不学习中国文化,今后回国之后又如何宣传中国文化呢?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社会价值等等,与中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有时会让留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文化冲突。尤其是那些刚刚跨出高中校门、第一次远离家庭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开始时,对留学生活期望很高,充满了憧憬,但是对于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新的环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今,身处异国,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衣食住行诸般事情都得靠自己独立处理,这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能够让留学生尽快地熟悉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风俗习惯,从而实现入乡随俗,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中国文化课上,留学生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增长见识。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其认识作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养,增长他们的知识。《论语》早就指出:“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且,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进而向世界推广,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和国外友好,是中国的国策之一。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了解中国,文化是重要的渠道之一。因为文化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中国文化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频频精彩亮相,对世界了解中国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上看,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我们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中国,通过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①
不同国家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进程、文化风俗、社会制度,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影响着其国民的价值观、心理意识、生活方式等。不同的文化本来可以共同存在,互相交流,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增进人民的友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缺少了解、误解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敌视东方中国,否定、排斥中国文化,进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冲突。如何才能消除由于文化隔阂、误解而产生的冲突呢?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留学生在留学中国期间,尽可能地多了解中国,今后发挥促进中国与留学生本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作用。
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已经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早在1895年春,康有为就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推举儒学大师像基督教教士那样传道全世界,发扬中华优秀之文化,竞争于世界民族文明之林。余秋雨说:“通过文化艺术作品的海外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是我们学艺术人的责任。因为,‘经济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艺术才能带来尊严。’”②因此,向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化,让留学生接受中国文化,把他们培养成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对增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发展友好关系一定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要克服那种以为当今的中国青年人都偏好西方现代文化,外国留学生不会对中国文化有亲和力的片面思想认识。历史证明了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价值。“中华民族可不是一般的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王国、古印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都消失了,唯独一个中华民族灭不了,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魅力。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美德的民族,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吗?”而且,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都有优点,就拿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相比,美国的文化其实很多东西很粗糙。”③而且,中国文化无论对东方还是对西方,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并在进一步产生巨大影响。韩国文化观光部副[]部长裴钟信说:“中韩两国的价值观念非常相近,所谓‘韩流’实际上是在韩国文化中重新找到了中国的古典文化。韩国从两千年前就开始从中国传入文字和书籍,并引进了思想、文化和技术。韩国非常坚守自己的传统,尤其重视对青少年关于‘孝道’的教育,‘如何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而这恰恰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非常契合。”④遗憾的是,我们自己却是“不识庐
山真面目”。
二、中国文化教育的内容
文化的包融性很大。举凡文学艺术创作、哲学著作、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饮食器服之用,都包括在内。它既包括高文典册的圣经贤传,也包括布帛菽黍的制获方式以至于举止言谈的风度等。虽然由于国家的制度、风俗习惯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并不一致,但是,作为人类,就必然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念。在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中,必须既要坚持中国的特色,又要追求世界的普遍性。
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和谐理念,对留学生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庄子·大宗师》说:“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认为只有和谐了,自然界才能各得其位,万物有次序;自然界是和谐美好的,应当排斥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的人为,以免破坏自然状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讲求“礼之用,和为贵,”⑤主张仁义道德、博爱、“行而宜之”,以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所谓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台湾作家龙应台指出,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之中。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尤其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大文化当中,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⑥对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和谐特点,做了较好的归纳。
和西方的强调自我不同,儒家提出入世,主张“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强调人生的社会作用。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国文化要求个人服从社会整体,为社会多做贡献。诚如韩美林所言:“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悖的地方。外国的文化讲个性张扬,人性的自由神圣不可侵犯。而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内敛、自省、小我大公、忠孝仁义。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行为准则。”⑦“小我大公”,就是强调人要多为社会做贡献,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中国文化又非常强调家庭观念,讲究尊老爱幼,讲究孝道。这一点,在家庭关系日渐淡薄的今天,应当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此外,中国文化还非常强调个人素质修养的重要性,对于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学》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强调了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崇高的理想,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充实了留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总体素质,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效,事半而功倍。
中国的风俗习惯也是留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的风俗习惯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绵延生息而传衍发展的,是中国所独有的现象,其教育作用历来受到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礼记·王制》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秦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士大夫更是将“辨风正俗”提到治国安邦的高度。《汉书·艺文志》言:“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中国风俗习惯对于留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探讨中国人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养成尊重中国风俗习惯的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中国文化教育的方法
中国文化教科书的学习 目前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大都采用国内本科生的教材,在讲课时由教师挑选篇目进行讲解,这显然不适合留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根据《大纲》的规定,按照学科的体系性,编写出适合留学生使用的教材,在当前是非常必要的。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学习的中国文化内容,并不需要详细介绍某一门学科的特点、具体内容和演变过程,而是精选那些最有价值、最能反映中国的特点、对留学生的总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汇编成册,以供阅读、讲解,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长见识。内容要精简、有趣、突出重点,将知识性和道德素质教育性融为一体。
旅游观光,大自然是美的源泉。留学生在欣赏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优美景色时,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激发热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诚如孔夫子所言:“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还能够通过了解中国河山、地理的特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不仅如此,旅游观光还能够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苏轼《江行唱和集序》说:“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旅游观光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走出校门,接触社会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经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强调通过亲身体验去了解社会、增长才干。这些言论,对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学习,也是具有启发作用的。虽说留学生从国外来到了中国,生活在中国、学习在中国,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社会的了解,还是浮光掠影式的,比较肤浅。因此适当组织留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了解中国社会,非常有必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延伸阅读:
中国60周年阅兵观后感地上铁流滚滚,空中战鹰轰鸣,这就是盛大的阅兵式,隆重而热烈,激动着每个观者的心。九象网14: .9xwang.岁月如歌,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带走了一个又一个国庆节日。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心得体会首先我觉得对党章进行修改是很有必要的。十五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人民...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点滴体会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的条件,体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他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性,是任何时候都不能...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力保障条例》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由中共中央2004年9月22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发[2004]19号)要求各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该条例是我们党关于保障党员权利方...
重温《中国共产党章程》体会人的一生,可能会做出许多的承诺。但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在党旗下的宣誓,则是最神圣最庄严的承诺。记得入党的那一刻,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交给了党。从那一刻...
民主党派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
两会学习心得感想—中国的将来取决于农村发展时隔18年,中共中央再发一个有关农村的一号文件,不仅说明这一时期农村经济在发展战略中的轻重缓急地位,也反映了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
读《英雄中国》有感读后感读《英雄中国》有感 小学六(1)班 读完《英雄中国》这本书后,我感慨万千,除了赞叹,还有感激。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优秀的先锋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胜利,走向了辉煌!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
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发展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按照当年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