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强化创新网络文明建设体系构建和谐氛围

12月01日 编辑 fanwen51.com

[加强电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企业]文章标题:加强电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企业 为加强公司员工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缩小与中央要求的差距 ,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民主集中制执行...+阅读

互联网在我国持续快速发展,其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构建和谐文化氛围的需要。当前,互联网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受到了国人的重视,如何管好网络,发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共建和谐的文化氛围,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需要探索的工作。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网络发展的情况和不良网络文化的危害,提出了几点加强网

络文明建设的建议,以帮助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网络 网络文化 不良 网络文明 和谐 文化氛围

一、我国网络发展的情况

1、网民总数持续增长,互联网发展再次提速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数为1.23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发展走势良好。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增加了1200万,是去年下半年800万增长人数的1.5倍。上网计算机达到了545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5%。中国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2.对青少年上网状况分析显示,我国高中生的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50%

从中小学生的上网情况来看,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而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一半。

我国3600万高中学生(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中,已经上网的超过1800万;6000万初中学生(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中,也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总体来看,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过一半,发展比较迅速。同时,从上网规模看,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对比来看,尽管农村和城镇的初中学生数量相当,但城镇的初中学生网民规模接近农村的两倍。

3域名新应用繁荣,拉动网站数量激增9万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站数为788,40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0,900个,增长率为16.4%。其中,2006年上半年就增加了9万个网站,远高于2005年下半年2万个的增长量。之所以如此,要得益于2006年以来,cn域名的各种应用价值被充分挖掘,特别是博客域名和独立域名邮件应用,促使网民注册并拥有自己的cn域名,带动了拥有独立域名的网站数量的增。

4.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3000万人经常上网购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好帮手。目前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占1/5的比例,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数据表明,有23.7%的网民经常使用博客,这一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显示出重要的影响力。

在网上购物方面,所占比例则达到了26%。本次对网上购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6月,中国经常上网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已经有1/4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与上年同期相比,经常购物的网民增长了50%。在支付方式上,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网上支付的安全与否势必会成为影响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对于网民不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网民最大的担忧仍然是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可见,今后不但要加强网上交易安全保障工作,还要加强网上交易的宣传工作。

5.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据悉,目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增加2.5个小时,增幅为17.9%。

从cnnic近几次的同期调查数据来看,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的起伏较大。200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8.7个小时;2002年为8.3个小时;2003年比2002年增加4.7个小时,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同比略有下降,从2005年开始,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开始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个小时。由此可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6.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互联网,超过电视和报纸

在问到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网络、电视、报纸分别占82.6%、64.5%和57.9%,这与非网民的信息获取途径不同。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传播的受众范围,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并被数以亿计的人们阅读,这种影响力之大,传播速度之快,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7.互联网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

经过短短十多12全文查看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对我国社会和网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工作方面,数量众多的居民通过互联网寻求网上招聘、网络教育信息,目前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在生活方面,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正在迅速兴起,目前分别有大约900万人和600万人在享受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带来的好处。在娱乐方面,截至2006年

6月份,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的规模已经达到4500万人,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也超过了4000万人。

由此看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是也成了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但是,网上一些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内容,污染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和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1.7%的公众认为政府重视与民众的沟通与交往,这次交流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实践”。据悉,还有近七成的公众认为网络成为国人表述自己心声的最好平台。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宠儿。但是伴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跟随网络一起到来的不文明现象也随之产生。“拍砖”、“谩骂”甚至发布不切实的信息成为影响网络世界文明和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关于网络问题的政治局讲话上就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二、不良网络文化的危害网络文化是在1993年因特网向公众开放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它发展迅速,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造成强烈冲击。网上色情、暴力、迷信和邪教信息等不良文化已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监测出的色情网站有23万个。而在250个浏览量最大的色情网站中,每天分别有200多万人次在其中浏览。网络色情活动使一些青少年深受其害。

网上虚拟的暴力信息也会导致青少年犯罪。1999年4月20日制造美国科罗拉多州校园枪杀案的两名凶手,平时就喜欢在网上“冲浪”,并经常玩“世界末日”等暴力电子游戏。这起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杀案致使15人死于非命。

网上迷信和邪教信息的泛滥严重危害着社会。很多迷信和邪教组织开始把网络作为重要工具。1997年3月,美国39名“天堂之门”教派成员集体自杀,使邪教上网引起世界关注。这个邪教组织通过网络发展了不少成员,并利用网络实现成员之间的联系。

另外,还有一些不良网络文化现象正在形成之中,其中较引人关注的是网上民意放大和失真现象严重,网上道德逐渐沦丧。

不良网络文化现象已经对文化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如果这类现象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进一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通过构建网络文明长城抵御网络文化糟粕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看到,不良网络文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目前,不良网络文化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净化网络空间,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很多国家在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斗争的同时,致力于建设有效的网络文化安全体系。

不良的网络文化是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到来而产生的新问题,人类要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维护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共建和谐文化氛围

(一)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我国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和人民精神生活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它所汇集的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信息及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素质,而且助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互联网对文化本身,不管是生产、传播和使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你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在同样一个,特别是门户网站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汇聚,而且它是动态变化的;网上论坛和新闻跟帖可以互动;互联网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平台,特别是web2.0的出现和应用,如即时通信和聊天室;博客、播客和维客,还有社会化社区网络。

作为一种便捷、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文化开放的特性,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时下,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他人隐私甚至淫秽色情内容,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的现象比比皆是。据统计,垃圾邮件给我国国民经济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60.69亿元人民币。随着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的迅速发展,盗用他人网络账号,网络欺诈行为日益增多。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与互联网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加速不良文化的传播。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和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2.3亿,这股力量从最初的懵懂已经蜕变为今日的敢于针砭时弊、理性议政,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在社会各种问题和灾难出现的时候,总会听到网民们发出的声音。中国大大小小的网站也成为网民们议政论事的重要平台。可以说,网络更在改变中国,网络也正在成为舆情的重要阵地。

面对网络中的诸多恶俗现象,面对虚拟世界的诸多犯罪现实,网络文明的建设,刻不容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指出,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明的建设也日渐成为当前网络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网络世界的制度建设,用切实的管理程序、完善的网络制度、文明的网络文化来建设网络文明也成为众多网民的心声。这就要求必须实现民意表达的自由化,民意征求、收集和采纳的法制化。

正如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文明奥运”成为了一面奥运的旗帜名在史册。放之于中国现实,不但要加强现实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也要加强虚拟的网络文明的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在网上进一步掀起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有利于网络媒体更好地传播奥运、服务奥运;倡议迎接北京奥运、树立网络新风,提出要争创一流服务,坚持文明办网,加强行业自律,接受公众监督,抵制恶俗之风。

作为网络信息平台,互联网从业人员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管理,从办好每个网站,净化每个网页做起,为净化网络环境,树立网络新风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热爱网络、热爱奥运的网民,就更要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从网络言行的一举一动做起,打击网络恶俗、举报网络犯罪,为网络文明的建设出力。

作为互联网协会,要号召全国会员单位以及其他互联网从业者行动起来,抵制不文明网络行为,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同时号召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到网络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来,自觉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自觉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共同清扫网络垃圾,积极参与“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共同维护文明网络环境。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从点滴做起,一致行动。从维护国家和全行业整体利益的高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准则,推动互联网职业道德建设,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履行自律义务;不制作、不发布、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共同对网上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自觉开展自查、互查、自纠行动,坚决清除网上不良内容,共同抵制一切破坏网络文明、危害社会稳定、妨碍行业发展的行为。

(二)推进网络文明要依靠先进的技术保障

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技术手段则是有效保障的基础。实践证明,通过技术手段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新闻出版部门和各有关部门正在联手行动从五个方面为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开展工作,可以说是“五管齐下”。

一是依法规范。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修订《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互联网传播行为。互联网传播是国际性的,我国正在力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网络法规,共同防范跨国网上淫秽色情活动。

二是教育引导。互联网是现代社会吸收知识和信息的便捷渠道,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必须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新闻出版总署设立了上网忠告制度,所有网站网吧都有“远离色情,拒绝盗版”的上网忠告。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全国百万中小学生签名活动,倡导健康上网。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三是加强监管。行使行政职权管理是打击网络色情的主要手段。新闻出版总署利用技术手段实行实时监控,发现不良信息及时处理;设立了24小时举报电话,每天根据群众举报查处的网上色情活动有6至8件;同时还在全国实行公共场所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四是专项治理。网上“扫黄打非”专项治理行动接连不断。网上的淫秽色情内容多半是盗版软件,在反盗版的专项行动中也查处了一些色情案件。打击网络淫秽色情内容的专项行动今后每年都要坚持进行几次。

五是繁荣发展健康的网络出版,坚持一手抓清除,一手抓繁荣。在打击不良信息的同时,要组织出版丰富多彩的、吸引青少年的健康网络产品。新闻出版总署先后组织实施“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和“国家重大网络游戏出版工程”。

(三)网络文明建设需要有力的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我国对互联网管理展开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我国制定了3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现在还在不断地完善。去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又制定了举报、删除互联网上不良和垃圾信息的具体办法,以抵制不文明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三是开展了很多治理工作,包括整治网吧、打击网络赌博、淫秽色情等;四是开发和应用管理技术,我国建立了两个关防工程,一个是封堵有害网站的,封堵了2万多个,这主要是对境外的反动网站进行监控和封堵,另一个就是关于手机短信的;五是倡导行业自律,互联网协会有4000多家会员,协会发起了很多行业自律行动,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之后,互联网协会最近又发起了弘扬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活动。

但建设网络文明,是一项长期任务,重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形成网络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践证明,依托先进的管理手段已成为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保障。

总之,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要求相适应的和谐网络和网络文明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把网络文明建设推向深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12全文查看互联网在我国持续快速发展,其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构建和谐文化氛围的需要。当前,互联网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受到了国人的重视,如何管好网络,发展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共建和谐的文化氛围,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需要探索的工作。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网络发展的情况和不良网络文化的危害,提出了几点加强网

络文明建设的建议,以帮助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网络 网络文化 不良 网络文明 和谐 文化氛围

一、我国网络发展的情况

1、网民总数持续增长,互联网发展再次提速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数为1.23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发展走势良好。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增加了1200万,是去年下半年800万增长人数的1.5倍。上网计算机达到了545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5%。中国互联网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2.对青少年上网状况分析显示,我国高中生的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50%

从中小学生的上网情况来看,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而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一半。

我国3600万高中学生(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中,已经上网的超过1800万;6000万初中学生(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中,也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总体来看,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过一半,发展比较迅速。同时,从上网规模看,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对比来看,尽管农村和城镇的初中学生数量相当,但城镇的初中学生网民规模接近农村的两倍。

3域名新应用繁荣,拉动网站数量激增9万

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站数为788,40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0,900个,增长率为16.4%。其中,2006年上半年就增加了9万个网站,远高于2005年下半年2万个的增长量。之所以如此,要得益于2006年以来,cn域名的各种应用价值被充分挖掘,特别是博客域名和独立域名邮件应用,促使网民注册并拥有自己的cn域名,带动了拥有独立域名的网站数量的增。

4.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3000万人经常上网购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好帮手。目前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占1/5的比例,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数据表明,有23.7%的网民经常使用博客,这一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显示出重要的影响力。

在网上购物方面,所占比例则达到了26%。本次对网上购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6月,中国经常上网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已经有1/4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与上年同期相比,经常购物的网民增长了50%。在支付方式上,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网上支付的安全与否势必会成为影响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对于网民不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网民最大的担忧仍然是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可见,今后不但要加强网上交易安全保障工作,还要加强网上交易的宣传工作。

5.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据悉,目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增加2.5个小时,增幅为17.9%。

从cnnic近几次的同期调查数据来看,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的起伏较大。200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8.7个小时;2002年为8.3个小时;2003年比2002年增加4.7个小时,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同比略有下降,从2005年开始,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开始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个小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个小时。由此可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6.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互联网,超过电视和报纸

在问到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时,网络、电视、报纸分别占82.6%、64.5%和57.9%,这与非网民的信息获取途径不同。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传播的受众范围,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并被数以亿计的人们阅读,这种影响力之大,传播速度之快,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7.互联网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

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对我国社会和网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工作方面,数量众多的居民通过互联网寻求网上招聘、网络教育信息,目前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在生活方面,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正在迅速兴起,目前分别有大约900万人和600万人在享受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带来的好处。在娱乐方面,截至2006年

6月份,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的规模已经达到4500万人,在线音乐收听及下载(在线广播)也超过了4000万人。

由此看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是也成了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但是,网上一些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内容,污染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和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1.7%的公众认为政府重视与民众的沟通与交往,这次交流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实践”。据悉,还有近七成的公众认为网络成为国人表述自己心声的最好平台。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宠儿。但是伴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跟随网络一起到来的不文明现象也随之产生。“拍砖”、“谩骂”甚至发布不切实的信息成为影响网络世界文明和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关于网络问题的政治局讲话上就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二、不良网络文化的危害网络文化是在1993年因特网向公众开放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它发展迅速,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造成强烈冲击。网上色情、暴力、迷信和邪教信息等不良文化已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监测出的色情网站有23万个。而在250个浏览量最大的色情网站中,每天分别有200多万人次在其中浏览。网络色情活动使一些青少年深受其害。

网上虚拟的暴力信息也会导致青少年犯罪。1999年4月20日制造美国科罗拉多州校园枪杀案的两名凶手,平时就喜欢在网上“冲浪”,并经常玩“世界末日”等暴力电子游戏。这起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杀案致使15人死于非命。

网上迷信和邪教信息的泛滥严重危害着社会。很多迷信和邪教组织开始把网络作为重要工具。1997年3月,美国39名“天堂之门”教派成员集体自杀,使邪教上网引起世界关注。这个邪教组织通过网络发展了不少成员,并利用网络实现成员之间的联系。

另外,还有一些不良网络文化现象正在形成之中,其中较引人关注的是网上民意放大和失真现象严重,网上道德逐渐沦丧。

不良网络文化现象已经对文化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如果这类现象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进一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通过构建网络文明长城抵御网络文化糟粕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看到,不良网络文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目前,不良网络文化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净化网络空间,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很多国家在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斗争的同时,致力于建设有效的网络文化安全体系。

不良的网络文化是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到来而产生的新问题,人类要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维护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共建和谐文化氛围

(一)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我国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和人民精神生活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它所汇集的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信息及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素质,而且助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互联网对文化本身,不管是生产、传播和使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你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在同样一个,特别是门户网站上,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汇聚,而且它是动态变化的;网上论坛和新闻跟帖可以互动;互联网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平台,特别是wb2.0的出现和应用,如即时通信和聊天室;博客、播客和维客,还有社会化社区网络。

作为一种便捷、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文化开放的特性,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时下,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他人隐私甚至淫秽色情内容,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的现象比比皆是。据统计,垃圾邮件给我国国民经济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60.69亿元人民币。随着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的迅速发展,盗用他人网络账号,网络欺诈行为日益增多。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与互联网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加速不良文化的传播。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延伸阅读:

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十五”时期,我国经济体制将日益成熟和完善,社会环境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同时,这一时期,&emsp&emsp&emsp的关键阶段。因而,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外争取并...

加强基层地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文章标题:加强基层地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基层地税机关是政策法规的最终落实者,是行业形象的直接展示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比重提高、位置前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搞好某某精神文明建设文章标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搞好某某精神文明建设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非...

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

营造班组学习氛围提高班组整体力量一、促使班组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班组整体素质 1.班长要做到业务上强,管理到位 现代管理对班长提出了新的要求,班长应具有业务能手和管理能手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建议近年来,**县坚持以争创“五个好”非公企业党组织为契机,紧密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努力寻求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切实做到两项建设同抓,两个成果同要。党的建设和精神...

“三个代表”统领文明建设的思考“三个代表”统领文明建设的思考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中...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紧抓机遇,作出了坚定不移实施“两创”总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

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实现自我教育提高的有效途径,它即有...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