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对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

11月22日 编辑 fanwen51.com

[新时期下三农发展的新动力以及战略意义]当前,以生物技术、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流的绿色浪潮,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对于振兴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在绿色...+阅读

对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窗口行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首先把“道德风险”的防范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使政府、银行和企业在诚实守信的金融运行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谓“道德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银行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一书的定义是:银行职员因职业道德缺陷而使银行经营隐藏或出现风险,对银行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它包括银行经营者或操作者工作不负责任、贪污欺诈、偷闲、渎职等行为。对此,本文结合农发行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风险”形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谈一浅见。

一、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面临的现状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的至理名言,至所以流传不衰。就因为它能规范、约束人与社会、人与单位及经营者之间的信用行为。农发行是以支持粮棉油等农副产品收购、贯彻落实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为己任,承担农业领域开发任务,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结构。其特点是:贷款投放主要是以信用贷款为主。而随着近年来农发行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信贷支持项目、资金投放量的不断增多,各类形式的“道德风险”相伴而增。仅以农发行总行今年4月份案件情况通报为据,截止,全国农发行系统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8件,案件分布在16个省市。其案件总数比和分别上升了26%和153%。案件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多数属于骗贷、违法违纪、责任心不强所至,案件涉案人员之多、损失之大、影响之坏、教训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已查处的案件中,就其领域、性质、人员来看,其特点突出表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案要案增加。在去年发生的经济犯罪案件中,大案要案占比大,特别是带有道德风险的违法放贷或严重失职案件,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信贷风险,而且社会影响恶劣。二是案件数量出现反弹。已查处的案件总数,比和分别增加10件和29件,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三是信贷领域案件是重点。在查处的48件案件中与信贷业务相关的40件,占案件总数的83%。主要表现是利用贷款权、职务影响或工作之便收受企业钱物、向企业借款、违规拆借、违规担保、为亲友从企业融资等。四是工作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失职渎职导致的案件增加。五是基层行和领导干部是重点。去年发生在地县两级行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87%,地县两级行领导干部占涉案总数的40%,反映出基层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仍是被腐蚀的重点。

二、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产生的成因分析农发行道德风险是金融业道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程度地表现在“金字塔”式信贷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尽管它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表现形式和风险率不同,但都是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从已查处的案件上分析,从客观上看,是由于少数企业不讲诚信、恶意挤占挪用、甚至骗取贷款等所至,究其农发行内部,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在于:一是经营思想有偏差。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和信贷投放量的不断扩大,有的行没有坚持认真落实总行提出的“一手抓信贷资金投放,一手抓信贷三个环节的严格监管”的要求;有的行缺乏稳健经营思想,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忽视“道德风险”防范。二是履职尽责不到位。有的信贷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飘浮,对承诺的责任不落实,内部管理不规范,只注重树功绩,讲排场,而放松对员工道德品质的教育,对本应严肃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等类似活动,没有把好准入关;有的信贷人员工作讲感情,不讲原则;有的甚至与一些不法企业打成一片,内外勾结,合伙骗贷。三是信贷制度执行不力。有的信贷管理人员对制定的制度、承诺的内容,只停留在“纸上”、“墙上”和“嘴上”;监管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监督制约、内部控制不到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有的行对信贷资金用途监管流于形式,对风险防范和操作管理、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不深入、不细致,甚至是“走马观花”,为风险的产生留下“死角”。四是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如有的行领导、少数信贷员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自律性差;五是信息反馈、风险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缺少有关借款企业诚信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对信贷风险的预警提示远达不到管理要求。加之内控机制不健全,内控时效滞后,缺乏真正有效地公开、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员工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利润的增加,其分配机制与基层行员工的贡献率不相等,存在一定的寻租空间和滋长道德风险的土壤,因而导致了一系列道德风险案件的发生。六是制度执行力不够。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近几年,随着农发行业务的不断扩大、管理规范化手段的不断创新,总行先后出台了数十项改革创新举措,建章立制300多建,去年又对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整合,建立了涵盖经12全文查看营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各级行也相应地完善和规范了相等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受管理机制、奖惩机制不活的影响,许多制度不同程度的存在“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现象,从而为防范道德风险留下了“隐患”。七是法律规范制约滞后。无法可依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道德风险控制的艰巨性。自1994年3家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关于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却一直没有出台

,对政策性银行经营范围、运行规则、违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规定。政策性银行在无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运行了10多年,风险管理缺乏依法治行的“尚方宝剑”。这些行为都为“道德风险”的加剧提供了“繁殖温床”。

三、防范和化解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的主要对策

1、完善法律体系,规范诚信监管行为。一是要尽快制定《农业政策性银行法》,进一步明确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地位、作用、权利和职责,发挥法律的规范、约束和保护作用,建立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需要的以法律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的现代农业政策金融体系;合理确立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和业务范围,规范政策性银行的经营行为,防止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财政化,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潜在职能,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利益。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责任制和具有激励效率的分配机制和管理机制。三是要建立诚信制约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这个“上方宝剑”严厉惩治、打击信贷领域里的道德风险犯罪行为。四是要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征信平台,由政府、银行、工商、税务及司法等部门联合,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整理后,建立信用档案,依法定期向社会披露,或作为信用查证信息,向社会提供完备、权威的信用信息服务,以此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加强道德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制度建设。要不断夯实员工廉洁从业思想基础,筑牢道德防线。积极探索构建充分发挥教育说服力和制度约束力整体功效的教育机制。要建立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合规教育等制度,提高教育实效。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要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建立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要人员、重大事项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的机制。完善重要岗位交流轮岗、前后台制衡、强制休假、换户管理等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投放与管理的跟踪监督和“多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整体合力,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三是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切实加强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明确贷款营销评估、贷款审查审议、资源配置考核、风险案件防控和队伍建设平台的职能,建立贷款风险和案件排查机制,增强道德风险案件的防控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建立信贷项目贷款定期分析制度,针对信贷领域、同质同类企业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认真分析,查找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3、提高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一是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各级行领导在制度执行方面的责任,对制度执行特别是信贷领域和信贷关键环节制度执行要定期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执行制度的有关要求。要实行行领导制度执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解决遇到道德风险隐患,为制度执行营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大信贷资产责任追究的力度。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确切界定信贷项目的责任人,对信贷投放的经办人、审批人、贷后检查人员等要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互牵制和监督的机制。

4、建立健全银企廉政共建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银企廉政共建机制。各级营业机构要与所有贷款客户签订廉政共建协议书,信贷人员要公开与企业签订廉政承诺书,加强银企间互相监督,共同履行廉政承诺,防范信贷领域的道德风险。要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上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听取客户意见建议,加强对协议书和廉洁办贷“十不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廉洁办贷管贷。二是着力规范员工的职业操守。要把信贷项目调查.信贷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廉洁办贷十不准》、《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员工行为规范(试行)》等制度办法与严格落实《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结合起来,实行严格的违规问责制度,实施违规内部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合规责任。通过开展合规建设,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促进依法合规经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

5、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效率优先、注重公平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对分配的要求。农发行要针对业务发展的速度与效益实际,积极争取政策,建立健全能够激活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用人和分配机制。一是要优化员工配置。要通过加大内部退养、招收新员工等办法优化人员结构,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二是实行岗位轮换。在不影响业务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对员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岗位轮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三是建立员工等级制度。每个员工在入行之初都根据其学历、职称、工龄等情况合理确定基础等级,此后根据其实际贡献定期调整,使员工工作起来有目标、有干劲、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在业绩考评中居于末位的员工,应区别情况分别给以降低职级、换岗调整、重新培训、行内待业甚至辞退等处罚,最大限度的做到优胜劣汰。

12全文查看

对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窗口行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首先把“道德风险”的防范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使政府、银行和企业在诚实守信的金融运行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谓“道德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银行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一书的定义是:银行职员因职业道德缺陷而使银行经营隐藏或出现风险,对银行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它包括银行经营者或操作者工作不负责任、贪污欺诈、偷闲、渎职等行为。对此,本文结合农发行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风险”形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道德风险的防范谈一浅见。

一、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面临的现状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的至理名言,至所以流传不衰。就因为它能规范、约束人与社会、人与单位及经营者之间的信用行为。农发行是以支持粮棉油等农副产品收购、贯彻落实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为己任,承担农业领域开发任务,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结构。其特点是:贷款投放主要是以信用贷款为主。而随着近年来农发行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信贷支持项目、资金投放量的不断增多,各类形式的“道德风险”相伴而增。仅以农发行总行今年4月份案件情况通报为据,截止,全国农发行系统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8件,案件分布在16个省市。其案件总数比和分别上升了26%和153%。案件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多数属于骗贷、违法违纪、责任心不强所至,案件涉案人员之多、损失之大、影响之坏、教训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已查处的案件中,就其领域、性质、人员来看,其特点突出表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大案要案增加。在去年发生的经济犯罪案件中,大案要案占比大,特别是带有道德风险的违法放贷或严重失职案件,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信贷风险,而且社会影响恶劣。二是案件数量出现反弹。已查处的案件总数,比和分别增加10件和29件,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三是信贷领域案件是重点。在查处的48件案件中与信贷业务相关的40件,占案件总数的83%。主要表现是利用贷款权、职务影响或工作之便收受企业钱物、向企业借款、违规拆借、违规担保、为亲友从企业融资等。四是工作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失职渎职导致的案件增加。五是基层行和领导干部是重点。去年发生在地县两级行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87%,地县两级行领导干部占涉案总数的40%,反映出基层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仍是被腐蚀的重点。

二、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产生的成因分析农发行道德风险是金融业道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程度地表现在“金字塔”式信贷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尽管它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表现形式和风险率不同,但都是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从已查处的案件上分析,从客观上看,是由于少数企业不讲诚信、恶意挤占挪用、甚至骗取贷款等所至,究其农发行内部,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在于:一是经营思想有偏差。近年来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和信贷投放量的不断扩大,有的行没有坚持认真落实总行提出的“一手抓信贷资金投放,一手抓信贷三个环节的严格监管”的要求;有的行缺乏稳健经营思想,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忽视“道德风险”防范。二是履职尽责不到位。有的信贷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飘浮,对承诺的责任不落实,内部管理不规范,只注重树功绩,讲排场,而放松对员工道德品质的教育,对本应严肃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等类似活动,没有把好准入关;有的信贷人员工作讲感情,不讲原则;有的甚至与一些不法企业打成一片,内外勾结,合伙骗贷。三是信贷制度执行不力。有的信贷管理人员对制定的制度、承诺的内容,只停留在“纸上”、“墙上”和“嘴上”;监管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监督制约、内部控制不到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有的行对信贷资金用途监管流于形式,对风险防范和操作管理、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不深入、不细致,甚至是“走马观花”,为风险的产生留下“死角”。四是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如有的行领导、少数信贷员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自律性差;五是信息反馈、风险管理手段落后,尤其是缺少有关借款企业诚信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对信贷风险的预警提示远达不到管理要求。加之内控机制不健全,内控时效滞后,缺乏真正有效地公开、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员工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利润的增加,其分配机制与基层行员工的贡献率不相等,存在一定的寻租空间和滋长道德风险的土壤,因而导致了一系列道德风险案件的发生。六是制度执行力不够。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近几年,随着农发行业务的不断扩大、管理规范化手段的不断创新,总行先后出台了数十项改革创新举措,建章立制300多建,去年又对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整合,建立了涵盖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各级行也相应地完善和规范了相等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受管理机制、奖惩机制不活的影响,许多制度不同程度的存在“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现象,从而为防范道德风险留下了“隐患”。七是法律规范制约滞后。无法可依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道德风险控制的艰巨性。自1994年3家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关于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却一直没有出台

,对政策性银行经营范围、运行规则、违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规定。政策性银行在无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运行了10多年,风险管理缺乏依法治行的“尚方宝剑”。这些行为都为“道德风险”的加剧提供了“繁殖温床”。

三、防范和化解农发行信贷领域“道德风险”的主要对策

1、完善法律体系,规范诚信监管行为。一是要尽快制定《农业政策性银行法》,进一步明确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地位、作用、权利和职责,发挥法律的规范、约束和保护作用,建立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需要的以法律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手段的现代农业政策金融体系;合理确立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和业务范围,规范政策性银行的经营行为,防止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财政化,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潜在职能,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利益。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责任制和具有激励效率的分配机制和管理机制。三是要建立诚信制约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这个“上方宝剑”严厉惩治、打击信贷领域里的道德风险犯罪行为。四是要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征信平台,由政府、银行、工商、税务及司法等部门联合,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收集、整理后,建立信用档案,依法定期向社会披露,或作为信用查证信息,向社会提供完备、权威的信用信息服务,以此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2、加强道德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制度建设。要不断夯实员工廉洁从业思想基础,筑牢道德防线。积极探索构建充分发挥教育说服力和制度约束力整体功效的教育机制。要建立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合规教育等制度,提高教育实效。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要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建立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要人员、重大事项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的机制。完善重要岗位交流轮岗、前后台制衡、强制休假、换户管理等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资金投放与管理的跟踪监督和“多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整体合力,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三是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切实加强二级分行经营管理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明确贷款营销评估、贷款审查审议、资源配置考核、风险案件防控和队伍建设平台的职能,建立贷款风险和案件排查机制,增强道德风险案件的防控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建立信贷项目贷款定期分析制度,针对信贷领域、同质同类企业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认真分析,查找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3、提高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一是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各级行领导在制度执行方面的责任,对制度执行特别是信贷领域和信贷关键环节制度执行要定期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执行制度的有关要求。要实行行领导制度执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解决遇到道德风险隐患,为制度执行营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大信贷资产责任追究的力度。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确切界定信贷项目的责任人,对信贷投放的经办人、审批人、贷后检查人员等要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互牵制和监督的机制。

4、建立健全银企廉政共建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银企廉政共建机制。各级营业机构要与所有贷款客户签订廉政共建协议书,信贷人员要公开与企业签订廉政承诺书,加强银企间互相监督,共同履行廉政承诺,防范信贷领域的道德风险。要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上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听取客户意见建议,加强对协议书和廉洁办贷“十不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廉洁办贷管贷。二是着力规范员工的职业操守。要把信贷项目调查.信贷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廉洁办贷十不准》、《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员工行为规范(试行)》等制度办法与严格落实《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结合起来,实行严格的违规问责制度,实施违规内部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合规责任。通过开展合规建设,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促进依法合规经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

5、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效率优先、注重公平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对分配的要求。农发行要针对业务发展的速度与效益实际,积极争取政策,建立健全能够激活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用人和分配机制。一是要优化员工配置。要通过加大内部退养、招收新员工等办法优化人员结构,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二是实行岗位轮换。在不影响业务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对员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岗位轮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三是建立员工等级制度。每个员工在入行之初都根据其学历、职称、工龄等情况合理确定基础等级,此后根据其实际贡献定期调整,使员工工作起来有目标、有干劲、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在业绩考评中居于末位的员工,应区别情况分别给以降低职级、换岗调整、重新培训、行内待业甚至辞退等处罚,最大限度的做到优胜劣汰。

延伸阅读:

农发行十年行程综述文章标题:市农发行十年行程综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__市分行于__年__月_日正式组建,成为__市首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十年来,市农发行用足用活国家粮棉购销政策和有关经济、金融政策...

赞美农发行的诗歌文章标题:赞美农发行的诗歌 抖落双肩的风尘 抱着满怀的欢呼 在这个流淌着丰收和喜悦的美好时节 你们迎来一个光辉的庆典点起一支支红红的烛火 让烛光辉映 细数岁月匆匆记忆班...

农发行如何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农发行如何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面旗帜。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发行的要求,凝聚着农发行对国家、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建设和谐农发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建设和谐农发行企业文化的思考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和谐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