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02月23日 编辑 fanwen51.com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阅读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维.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

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

(1)8+2×3(2)45-(3+7)(3)(26-14)÷6(4)18÷9×3

2.列出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并口算出结果.

350减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积是多少?

72与28的和是多少?

75除以15商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导入:刚才复习了一步文字题,熟悉了和、差、积、商的含义及加、减、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层: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1.学习例3.

(1)出示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

分组讨论:这道题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吗?

被减数是谁?减数是谁?题目直接给了吗?

必须先算什么?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

(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最后求差是多少?被减数直接给出,减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出来.列综合算式时被减数350写在前面,减数“80×3”写在后面.

(教师板书350-80×3=350-240=110)

教师指出:象这样由几个式子合并在一起写成一个式子叫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道理一样,但书写过程简单了.

(2)反馈练习.

第二层:试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试做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

小组讨论:以上两种解法哪个对,为什么?

教师说明:这道题最后求积是多少,就要先确定谁是第一个因数,谁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给出,要用“350-80”作第一个因数.要先算出减法,求出第一个因数,再乘以3.所以必须加上小括号.如果不加上小括号,即第二种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题意.

第三层: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请学生看书,对例3和改编的题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例3和改编的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补充概括:相同点:数相同,计算符号相同.

三、反馈调节,总结归纳.

1.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2.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师问:第二题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42乘以5,加上36,积是多少?

(2)800减去18乘以16的积,差是多少?

(3)525加上525除以25的商,和是多少?

(4)57与43的和,乘以87,积是多少?

(5)930除以48与42的差,商是多少?

2.先在□里填上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3.正确答案.(使用手势表示)

(1)75加上25乘以3的积,和是多少?

①75+25×3②(75+25)×3③75+(25×3)

(2)75加上25的和,再乘以3的,积是多少?

①75+25×3②(75+25)×3

(3)400除以25减去21的差,商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4)400加上25减去21的差,和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说明:第1题中③中的括号是多余的,按照运算顺序先乘后加,没必要加小括号.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解答时应注意:从问题入手,弄清最后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时哪部分应写在前面,哪部分应写在后面,注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并检验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

延伸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3.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求未知数. ×= -= ÷=1 -= ÷=1 -= 解方程...

一年级数学教案5以内加法的认识教学内容:《河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页加法 (一)(主体图:“一共做了几朵花?”;摆一摆;认识加号“ ”;读加法算式等),第43页算一算和练一练( 1...

小学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加法的验算教学重点 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原竖式进行验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片) 4+9 9+4 7+8 6+9 3+7 40+10+10 30...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教案(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插图,理解图意,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连续进位加3.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连续几次在同一题中运用进位法则,学生感到不习惯,容易出错,教学时应避免学生出现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 1.复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年级数学教案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