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思考

11月08日 编辑 fanwen51.com

[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阅读

为落实十六大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认真分析四川省情的基础上,借鉴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于去年作出了“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战

略部署。“三个转变”集中体现了省委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新跨越正确决策。由于经济发展的源泉在“三农”,市场消费的主体在“三农”,社会稳定的根基在“三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三农”。因此,在农村加速推进“三个转变”是全面推进“三个转变”的基础与保障。

本文通过分析南部县推进“三个转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因地制宜推进“三个转变”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现状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2311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林地114万亩。全县辖80个乡镇、1090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8万。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纵向比发展速度较快,横向比发展差距较大。2003年,全县完成GDP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5.31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5.5%,占农业总产值的47.1%。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增长7.8%。县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14.74%,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2003年全县人均GDP3349元,虽然名列南充市9县(市、区)的第3名,但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南部县在推进“三个转变”的过程中,以县城为先导,以农村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加快发展为目的,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起步良好

南部县幅员面积大,土地资源规模相对较大,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整合。

1、以地融资,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县城建区已拓展到14.7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增加到13万人,成为南充市第一个省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为将县城建设成为川东北中等城市,“十五”末将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15平方公里、18万人。在实施经营城市的战略中,运用市场机制,依法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近两年储备土地近4000亩,以地融资9600万元。2004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4宗98亩,实现土地收益3154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第二财政”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了土地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但加快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速度,提高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质量,而且还为小集镇建设提供了经验,增强了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

2、辐射带动,城镇体系初步建成

利用县城的区位优势,发展商贸业和城郊农业,并辐射到乡镇。目前,以县城为龙头,以19个国、省、市级试点小集镇为依托的国、省道经济带为10个经济圈的小城镇体系已初步建立。伏虎、升钟、定水等国、省级试点小集镇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并带动了一方产地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3、多元投入,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以国家项目投入为引导,以受益群众投入为主体,以业主投入为补充,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改造中低产田土,配套大中型水利工程灌溉渠系,新建和扩建农村道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升钟水库控灌县内耕地55万亩,65%的农田能够得到自流灌溉和提灌,改造中低产田土1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6万平方公里,既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从而优化了土地资源。

4、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行自愿互利、公平公正,坚持效益优先、规模适度,落实政策,优化服务,通过协商租赁、自主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5万亩,经营50亩以上的业主800余户,经营土地100亩以上的业主33户。不但农民承包的土地开始有序流转,而且还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和“四荒”资源。

(二)、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平台不断拓展

据统计,全县有经营管理类人才1180人,工程技术类人才367人,财会类人才2410人,农艺类人才550人,畜牧类人才424人。其中,高级职称260人,中级职称2713人,初级职称12300人。在实施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战略中,南部较为行行地创新了育人用人机制,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1、公推公选领导干部

在全面推行副乡镇长公推公选取得成功12全文查看经验的基础上,对乡镇长实行公推公选,同时逐步对县级部门的副科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进行公推公选,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公推公选的领导干部工作努力,绩效明显,深得群众依赖。

2、推行农业科技人员“四挂钩”管理办法

为了实施好科教兴农战略,搞好农业科技承包,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南部县自2000年开

始在县范围实行农业科技人员“四挂钩”管理办法,即将绩效与工资、职称、奖金挂钩,并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逗硬兑现奖罚,既让农业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又为其提供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通过实施这一办法,使国优果品脆香甜柚提纯得壮取得圆满成功,使DLY优质肉猪良繁体系初步建立。

(三)、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机制得到激活

2003年,南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0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底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1亿元,储蓄存差8.7亿元。农民外出务工净收入20.6亿元。南部的民间资金蕴藏量大,在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过程中,因注入新机制呈现出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南部县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在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法律上保护,通过优化服务环境,扩大投资领域,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县私营企业达347户,注册资本金2.44亿元;个体工商户达2.08万户,注册资本金1.13亿元,全年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49.4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实现税收9690万元。

2、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南部县在2003年度新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7个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其中最典型的是实施“中农合创”项目(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项目),推广“中农合创”运作模式,发展DLY优质肉猪产业。该项目在运作上,实行项目实施地政府、合作农户与项目总部三方合作,共同投资,其中项目总部投入40%,实施地政府财政匹配40%,“上下游”龙头企业投入20%作为资本金,在合同合作期内按间收回成本。这一新型运作机制,集聚了商业资本、民间资本和财政资金,规避了投资风险,既有效地解决了优质肉猪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自2003年5月正式启动项目来,已吸纳民间资金250万元,使LY母猪的产栏数量达到了构建百万头优质肉猪强县的年度进度目标。

3、以发展优势产业融资

产业是农村集聚民间资本的有效平台。南部以优势产业吸纳分散的民间资本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蚕桑产业。成片栽植10万亩桑园,年产茧能力已超过1000万公斤,以此引进了民间资本组建了龙头企业绿神丝绸公司,龙头企业下面还有一大批蚕桑业主。二是优质肉猪产业。以年出栏百万头肉猪的产业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发展DLY优质肉猪提升传统产业,目前已将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多种资本吸引到了良种繁育、肉猪饲养、肉食品精深加工上来。三是发展优质枇杷。全县统一规则,统一布局,在落实2万亩枇杷产业带后,从事优质枇杷种植的业产不断增多,形成了旧业主扩大规模,新业主提高起点,加工业主投资办厂的产业化经营大格局。四是发展龙竹产业。龙头企业看中南部的土地资源优势,一次性签约1.8万亩龙竹产销合同,由业主投入种苗款,业主前期投入达54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部的土地资源、人才资源和民间资金在拥有总量大的同时,存在着人均占有量小、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等较为突出的问题,农村推进“三个转变”较城市困难。

(一)、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土地作为资本利用的概率小

目前,虽然南部已初步显示出以县城为载体,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但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仅国、省、市级试点小集镇建设处于持续推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小集镇建设推进十分困难。由于小集镇国家投入少,土地难增值,绝大多数只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用于商业、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份额极小,县内12个中心集镇中,只有伏虎、建兴、定水等位于国、省道上居住人口多的集镇,才具有土地资源转变为土地资本的优势。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大多数位于交通要道和自然条件好的地方,由于这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土地租金也低,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与业主及龙头企业合作经营的少。

(二)、人才缺乏,结构、数量、质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全县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260人,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才2713人,初级技术职称的人才12300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人才仅占全县总人口的2.08‰。有高级农艺师3人,中级农艺师190人,初级农艺师357人;高级畜牧师5人,中级畜牧师171人,初级畜牧师248人。不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而且象养蚕状元罗先锋那样的乡土人才也十分缺乏,人才的培养和转化是一个薄弱环节。全县现有人才,尤其是农村实用型人才与农业大县的需求极不适应。

(三)、民间资金外流多,民间资本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由于农村受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农民用于子女入学、疾病治疗和购买房屋等异地消费。在农村民间资本用于个体经营和民营企业方面,由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尚不成熟,投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导致大量的民间资金大量外流。

以上问题,有待于在深入推进“三个转变”中予以解决。

三、主要措施

“三个转变”的宗旨在于盘活一切存量,变资源为资本,变静态为动态,达到增值提效的目的。盘活存量资产,资本是激活剂;加快经济发展,资本是催化剂;实现新的跨越,资本是助推剂。实现“三个转变”,前提是确立效益观,实质在坚持发展观,核心在增强资本观,关键在更新资源观,基础在深化人才观,途径在强化市场观,条件在拓展开放观,动力在坚定改革观,保障在树立诚信观。

因此,作为丘陵人口大县的南部在加快“三个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新思想新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把握时代特征,尊重市场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创新运作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

1、规范供地行为,加强国有土地收益管理。对试点集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凡属经营性质的用地,都必须严格实行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方式供地,对拟出让的地块,由国土、建设等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报政府审批后,由国土部门组织财政、建设、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实施,接受社会监督。对土地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收益直接进入财政金库,对土地管理所需的费用进行预算拨付,既防止国有土地收益流失,又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积累资金。

2、建立土地台帐,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由农业、国土部门共同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盘查,摸清家底,建立台帐,分门别类,为保护基本农田、提供各类建设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推进资本运作,加强小集镇建设。抓住建设国、省级试点集镇的有利时机,按照资本运作的模式,借鉴经营城市的理念与机制,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政府监督规范化的新机制,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思路,将重点小集镇的范围扩大乡镇总数的30以上,配套户籍制度、养老、医疗等制度改革,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重点小集镇为依托的沿国、省道经济带和十个经济圈的小城镇体系,建成更多的类似伏虎、升钟那样的具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的小集镇,把小城镇建设成乡镇工业的聚集地、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载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为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和优化人口资源配置提供空间。

4、创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业主经营、多元投入”的原则,借鉴实践中转包、入股、租赁、拍卖等多种可行模式,坚持走“业主+基地+农户”的土地开发路子,建立“业主负责、利益直接、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经营机制,使农村土地向业主、种田能手和龙头企业集中,培育更多的象罗先锋、唐西城、赵一洁那样的业主,建成更多的类似枇杷、龙竹、蚕桑等那样成规模的产业带,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5、创新投入机制,提高农村土地的自身价值。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以受益农户投入为主体,国家项目投入为引导,业主投入为补充,实行多元投入,开展以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建设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改造中低产田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改善环境条件,建成更多类似望月村和满福坝那样的文明新村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从而以提高土地的自身价值,提高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中的规模效益。

(二)、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1、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和外挂学习锻炼。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评价标准及干部选任管理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党政人才驾驭市场经济和组织领导一方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2、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改进选拔任用方式,加大通过市场配置经营管理者的力度,继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工作,做好任职资格认证工作,尽快改变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现状,造就企业管理拔尖人才。

3、以提高科技含量为核心,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和乡土人才,壮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以提高大农业的科技含量。利用农广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两大阵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并实行“一帮一,一带一”的办法,培养成千上万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让能工巧匠也转变为人才,多层次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以提高劳动技能和致富能力为核心,加强农民工培训。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扩大农民工就业范围,提高劳务质量。同时,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中更新了思想观念、掌握了一技之长、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人员回乡创业,反哺家乡。

(三)、拓展融资平台,促进民间资金投向农村和农业领域

1、注入农业启动资金。通过政府组织金融机构加小额信贷的投入,将小额信贷投入到农民自愿投入、政府高度重视、市场效益良好的项目上,以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吸纳民间资本,发展优质产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可借鉴“中农合创”项目的办法,由参与合作的项目农户实行自愿报名,并提供5项证明与资料:一是居民身份证、户口薄正本及复印件,二是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本人无犯罪记录证明,三是由所在的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无重大民事诉讼、纠纷、治安事件证明,四是所在地农业银行营业部、农村信用社出具的本人无长期拖欠、滞压贷款本息行为的证明,五是所在地村(居)民委会管辖范围内两个自然人提供的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书。通过对项目农户基本经济条件、经营项目的自身素质和信用度的考察,避免了因选择农户不当而影响项目实施的整体质量,以小量的金融资本激活大量的民间闲置资本。

2、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优势产业为依托,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引导和监督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组建和引进更多的类似绿神丝绸有限公司和“中农合创”南充市合作创业中心那样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减小民间资金的投入风险,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效益,让民间资本的所有者投得放心,生产经营安心,延长产业链,实现多种资源与资本的整合,实现资本把各种潜在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生产要素,实现资本的显化功能和整合功能。

3、以农村资源招商引资。以农村最具优势的耕地资源、产品资源、人力资源和“四荒”资源招商引资,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联合经营、拍卖产权等方式,吸引本地资本和外地资本投入到农业领域,发展特色农业和非农产业,既让外来资本显著增值,又让本地的资源转化为资本,盘活存量资本,提升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本的转化功能。

4、回引外出务工人员和乡友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本现实和潜在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联络,通过土地、产品等有形资产和政策、市场等无形资产,吸引象福源食品公司尹维海那样的外出务工人员和柳驿乡王荣那样的南部籍乡友回乡创业和投资,将南部人创造的财富凝聚在南部的土地上,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投入产出循环,进入市场中、投在项目上,使之释放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

在农村推进“三个转变”的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对此,必然坚决刹住只在纸上落实、只在会上落实、只在嘴上落实的歪风,杜绝用说代替做,用虚代替实,用假混淆真。促进“三个转变”落实,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好坏。只有转变作风、科学谋划、振奋精神、创新机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舆论等手段的作用,从上到下,层层抓落实,不出现“断层”和“空隙”,才会落实而不落空,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4年8月)

作者概况:易登科,男,现年39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任四川省南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联系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主办《政府工作调研》,负责政府综合性文稿的起草与把关审核,2003年撰写的《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增长点的探索与思考》一文在四川省第三届(2003年度)政务调研成果评选中获优秀奖。

12全文查看为落实十六大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认真分析四川省情的基础上,借鉴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于去年作出了“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战

略部署。“三个转变”集中体现了省委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新跨越正确决策。由于经济发展的源泉在“三农”,市场消费的主体在“三农”,社会稳定的根基在“三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三农”。因此,在农村加速推进“三个转变”是全面推进“三个转变”的基础与保障。

本文通过分析南部县推进“三个转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因地制宜推进“三个转变”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现状

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2311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林地114万亩。全县辖80个乡镇、1090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8万。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纵向比发展速度较快,横向比发展差距较大。2003年,全县完成GD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5.31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5.5%,占农业总产值的47.1%。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增长7.8%。县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14.74%,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2003年全县人均GD3349元,虽然名列南充市9县(市、区)的第3名,但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南部县在推进“三个转变”的过程中,以县城为先导,以农村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加快发展为目的,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起步良好

南部县幅员面积大,土地资源规模相对较大,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整合。

1、以地融资,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县城建区已拓展到14.7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增加到13万人,成为南充市第一个省级卫生县城、市级文明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为将县城建设成为川东北中等城市,“十五”末将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15平方公里、18万人。在实施经营城市的战略中,运用市场机制,依法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近两年储备土地近4000亩,以地融资9600万元。2004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4宗98亩,实现土地收益3154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第二财政”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了土地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但加快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速度,提高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的质量,而且还为小集镇建设提供了经验,增强了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

2、辐射带动,城镇体系初步建成

利用县城的区位优势,发展商贸业和城郊农业,并辐射到乡镇。目前,以县城为龙头,以19个国、省、市级试点小集镇为依托的国、省道经济带为10个经济圈的小城镇体系已初步建立。伏虎、升钟、定水等国、省级试点小集镇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并带动了一方产地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3、多元投入,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以国家项目投入为引导,以受益群众投入为主体,以业主投入为补充,通过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改造中低产田土,配套大中型水利工程灌溉渠系,新建和扩建农村道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升钟水库控灌县内耕地55万亩,65%的农田能够得到自流灌溉和提灌,改造中低产田土1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6万平方公里,既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从而优化了土地资源。

4、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行自愿互利、公平公正,坚持效益优先、规模适度,落实政策,优化服务,通过协商租赁、自主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5万亩,经营50亩以上的业主800余户,经营土地100亩以上的业主33户。不但农民承包的土地开始有序流转,而且还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和“四荒”资源。

(二)、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平台不断拓展

据统计,全县有经营管理类人才1180人,工程技术类人才367人,财会类人才2410人,农艺类人才550人,畜牧类人才424人。其中,高级职称260人,中级职称2713人,初级职称12300人。在实施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战略中,南部较为行行地创新了育人用人机制,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1、公推公选领导干部

在全面推行副乡镇长公推公选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乡镇长实行公推公选,同时逐步对县级部门的副科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进行公推公选,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公推公选的领导干部工作努力,绩效明显,深得群众依赖。

2、推行农业科技人员“四挂钩”管理办法

为了实施好科教兴农战略,搞好农业科技承包,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南部县自2000年开

始在县范围实行农业科技人员“四挂钩”管理办法,即将绩效与工资、职称、奖金挂钩,并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逗硬兑现奖罚,既让农业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又为其提供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通过实施这一办法,使国优果品脆香甜柚提纯得壮取得圆满成功,使DLY优质肉猪良繁体系初步建立。

(三)、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机制得到激活

2003年,南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0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底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1亿元,储蓄存差8.7亿元。农民外出务工净收入20.6亿元。南部的民间资金蕴藏量大,在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过程中,因注入新机制呈现出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南部县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在政治上认同,社会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法律上保护,通过优化服务环境,扩大投资领域,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县私营企业达347户,注册资本金2.44亿元;个体工商户达2.08万户,注册资本金1.13亿元,全年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49.4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实现税收9690万元。

2、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南部县在2003年度新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7个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其中最典型的是实施“中农合创”项目(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项目),推广“中农合创”运作模式,发展DLY优质肉猪产业。该项目在运作上,实行项目实施地政府、合作农户与项目总部三方合作,共同投资,其中项目总部

延伸阅读:

推进文化创新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讨2007年12月21日,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a股大获成功。截至2008年3月,全国有11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2家文化企业在h股市场上市;组建全国性出版物连锁总部26家...

推进我市旅游资源战略性思考**要在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上实现大的突破,必须大力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旅游功能全面化、旅游客源多元化、旅游质量标准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旅游休闲...

党员先进性体会—坚定信念以扎实作风推进工作坚定信念以扎实作风推进工作 最近,根据市委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安排和部署,我认真学习上级规定的必读篇目和文件。春节期间,我还反复研读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新一轮审计事业大发展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一项意义深远、针对性很强的重大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分析思考一、《决定》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论述 《决定》中有三处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论述: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

浅谈五个转变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紧密围绕民营企业这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抓好五个转变,着力加快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全力保障民营经济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

加快追赶跨越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思考当前,我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主题,紧紧抓住国家“增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大力加强基础设...

推进企业改制的研讨**区二轻系统集体工业企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组建以来,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过了曲折发展的五十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二轻企业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工商事业发展根据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近期,我联系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当前工商工作实际,围绕解放思想,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工商职能转变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深入学习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