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治求和谐以环境树形象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几年来,不论是生活在*市的居民,还是到泉城旅游观光的客人,对*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变,*的街道变得更加宽敞平坦,*的背街小巷变得整洁通畅,*的市容市貌变得更加优美。经过几年辛勤努力,泉城面貌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向文明城市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下
面,我汇报一下*市整治背街小巷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人为本,下大决心整治背街小巷
泉城*是一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时间定格了许多历史积淀的因素——古老的街巷、拥挤的居民、密集的人口……这一切都使泉城在向文明城市迈进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全市近3000条背街小巷,相当一部分存在“路不平、灯不亮、污水冒溢、垃圾遍地”等问题,广大社区群众整治街巷、改善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群众的意愿便是为民执政的着力点,解决好背街小巷的问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姜大明特别指出:城市建设修建大工程固然重要,但是整治背街小巷更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不光要为主要干道锦上添花,更要重视对居民群众相对集中的背街小巷雪中送炭。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彻底整治街巷环境,基本解决脏乱差状况,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经过认真筹划、精心部署,按照“分类实施、市区并举、以区为主”的原则,市综合整治办公室统一协调、督查指导,以各区为主负责筹措资金、具体实施,全市上下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街巷治理与社区美化行动,3年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整治各类背街小巷2640条、357.3万m2,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使广大社区群众最深切地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二、精心实施,打造优质特色工程
把背街小巷作为一项体现执政为民、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点工程和民心工程,倾注心血,精益求精,努力把为民造福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实事求是,分类实施。为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能,根据街巷景观、位置的重要性,结合城市改造计划,全市制定并实行了背街小巷整治分类实施的规范性标准,明晰了整治目标,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党政机关、高校院所、窗口部位周边,以及泉城特色标志区内部分代表老*传统风貌的街巷,按照“综合整治、打造亮点”的Ⅰ类标准实行设施与环境的综合整治,即路面整治同拆除违章建筑、排污管道改造、线路入地、路灯照明、绿化美化综合考虑,同步进行,达到路面平、管道通、道路洁、路灯亮、环境美的要求,确保综合整治后的街巷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一般性区域的街巷按照“完善设施、改善环境”的Ⅱ类标准整治,也要达到“平、通、亮、洁、绿”。其余旧城改造规划片区或居民院落的偏窄街巷则按照“养护维修、满足通行”的Ⅲ类标准进行整治,做到路平街净。
强化质量,精心施工。背街小巷整治得到万千群众的牵挂,凝聚了各级部门的心血。把握好施工质量、施工组织等关键环节,将背街小巷整治建成精品工程与文明工程是各级部门的共同愿望。在整治工作中,各级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一是加强质量监理。专业监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技术把关,同时将整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置于群众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二是严格施工工艺。做好基础、路面、排水等关键环节。三是强化竣工验收。驻区群众参与街巷竣工验收,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三项举措对街巷施工质量形成了有力的监督,每年整治工作结束后,市政质检部门进行全面质量检验,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城区各区街的情况、特点不同,经济实力也不同,因地制宜、打造区位特色是街巷整治工作的一大特点。地处历下区泉城特色标志区内的诸多老街巷,承载着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于这些老街巷的整治,不仅仅满足于“路平、灯亮、水通”,还从提升泉城特色风貌着眼,挖掘*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品牌街巷。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目前已先后对曲水亭—芙蓉街片区的数十条古街巷进行了保护性整治,再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老街古巷风貌。市中区七里山小区、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等旧居民小区建成时间较长,在对小区街巷及楼间甬道全部整修的同时,重点在完善园林绿地、环卫设施、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和营造科普、公益的文化特色上下功夫。城区西部槐荫、天桥的棚户区街巷曲折狭窄,整治工作以突出实用性的“治脏、治乱、治暗”为主,将花砖铺设进方寸巷道和居民院落,将路灯安设至居民门前、檐下,打造出人性化、有品味的“高档次”棚户区。
三、强化措施,构建有力工作保障体系
搞好政府部门、社区群众的组织发动,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构筑严密有序的工作体系,保障整治工程顺利进展。
上下联动,凝聚合力。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原则,建立了“三级共管、两级主抓、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即市、区、街三级共同实施街巷整治工程,以区、街两级为主,建设、市政、路灯、园林等部门协同作业,发动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市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全市街巷整治工作的统一协调、督查指导;各区政府负责本辖区整治工作的组织、调度;办事处负责分片街巷
的施工组织和外围保障;区城建部门则在技术、质量、进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把关。这一体系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各级部门的积极性,发挥了各自的能动作用,形成了整治工作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的良好局面。
完善机制,科学运作。为打造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整治工程,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科学、严密的工作机制。以天桥区最为典型,该区成功借鉴了经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运作模式,建立了一套“统一协作、封闭运作、阳光操作、市场运作”的机制,形成了人员上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通力协作,资金上统一支付、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工程上严格招投标、杜绝暗箱操作,确保了综合整治工作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其他各区也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有力的工作机制。资金筹措方面,针对重点工程任务繁重、城建资金紧张的情况,采取“财政拿一块、部门集一块、城维费列一块”的办法,同时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广拓资金筹集渠道,通过连带地块的开发收益,补偿部分整治成本,但坚持不跟老百姓要一分钱。
搞好宣传,强化督导。各级工作部门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密切协作,配合整治工程进展,进行了持续、强有力的宣传报道。同时,利用互联网、社区宣传栏等媒介,将整治规划、整治范围、整治进程、整治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截止目前,我市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在中央级媒体报道40多次,在省市各主要媒体报道1600多次,对整治工作形成了有力的推动。此外,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市开展了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综合整治特别是背街小巷整治督导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与综合整治工作的紧密结合,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新的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动力,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长效管理,巩固街巷整治成果
三年来的街巷整治成果令人鼓舞,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和任务。整治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边整治、边管理,探索和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管理措施,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治理和规范。一是实行专项考核。制定了内容细化、指标量化的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将街巷管理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与双文明单位评选相结合,定期检查,公布排名。二是发动社会参与。与驻区单位签订包卫生、包绿化、包容貌、包设施、包秩序的门前“五包”责任书;聘请一些综合素质高、热心社区管理的市民为义务监督员,对日常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劝诫。三是强化保洁力量。进一步充实背街小巷保洁人员,添置保洁机械和用具,为群众营造天天整洁、日日清心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