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下辈子还做闺蜜好不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千年不变的凄怨,抒写了几个世纪的遗憾。一息比历史更久远,比时间更永恒的记忆,卸下了前世错过的遗憾,留给后世不变的情缘。我畏惧时间,它夺去...+阅读
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二年级(5)班的班主任告诉记者,班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非常渴望在班里“掌权”,无论是中队长、班长,还是小队长、小组长、课代表或各类委员,甚至课外讨论的四人小组长等芝麻绿豆大的小“官”,都有学生愿意当。据说,新的班干部制度实行以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可有关人士对于这种现象却表示忧虑:从小培养孩子的
当官意识,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观点
关键是要做好引导工作
多数家长对这一做法持肯定态度。既是家长又是教育者的洪流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小孩成绩不是很好,但特别要强,自从如愿当上小队长后,尽管“官职”不大,但对自己的要求明显严格了,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
但在一片认同声中也有人提出异议。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认为,学校此举很有创意,锻炼学生能力非常好,但不应提倡“人人有官当”,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从小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而且学生心知肚明“官职”肯定会有大小之分,会不自觉地产生等级观念,从而扭曲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不起平凡的工作岗位,不利于爱岗敬业意识的形成。
江苏省教育厅孙曙平处长说:“既然‘当官’不可避免,我们就要正面地、健康地教育孩子,为什么要当官,怎么样当官。”现代社会的“官”,需要服务社会的精神,需要淡化权力意识。瑞金北村小学二年级(5)班的做法,只要引导妥当,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服务精神”。为了节省资源,有学生专门负责关灯,为了班级的安全,有学生专门负责关门,这就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陆志平处长认为,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人不一定都要当“官”,但每个人都应该有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培养孩子的“领导意识”,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大局观念、宏观意识。它能使人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站得高、望得远”。
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学生当不当“官”,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当好“官”,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或是社会,怎样给学生灌输这种“领导意识”和“服务精神”才是关键。(光明日报)
激励孩子可有不同方式
一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以“做官”来激励孩子的积极性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但是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产生倦怠心理。最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习惯了做“官”,一旦“下岗”,心里必然会有失落感。所以,激励孩子的积极性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浙江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后顾平认为,班级可以多组织一些和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活动,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另外,班干部选举可以先实行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一轮当选后,最后再进行一次民主评选,选出最适合的几个学生,组成班委会负责班级管理工作。这样一来,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当班委的体验,学生们会换位思考,更好地配合班委的工作。(现代快报)
“官衔制”不符合教育理念
不能否认,一定的“官衔”与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门长”负责关门,“灯长”要负责关灯。但笔者认为,北村小学这一做法的负面作用要远远大于正面作用。
“官衔制”进入学校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当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德智体”全面发展应该是现代教育追求的具体目标。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在心目中树立公平、平等的现代观念。“官衔制”的做法恰恰与此完全相反。这种做法是现代教育的倒退,实质上,是一种扭曲式教育,其合理性令人质疑!
笔者希望,这种做法只是一个个案,但即便如此,也还是令人担忧。在一个法治成为主流的文明社会里,在小学生中间实行如此“官本位”思想的教育,当事教师与有关部门怎么不深思一下呢?(中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