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建设

11月21日 编辑 fanwen51.com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永葆青春和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始终...+阅读

文章标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 基地党支部 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 农户”、“专业合作社 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倡导文明上下功夫实现乡风文明,最根本的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一致、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组织实施了“素质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农广校、乡镇党校、培训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12全文查看,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科技知识大比武”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了王乐义等一大批科技致富的领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

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更广泛地普及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为载体,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近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我市积极探索村委会直选、村党组织“两推直选”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市又全面推行了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村庄规划、宅基地调整、治安管理等村级事务,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合同、协议等,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作者为中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 基地党支部 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 农户”、“专业合作社 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倡导文明上下功夫实现乡风文明,最根本的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一致、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组织实施了“素质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农广校、乡镇党校、培训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科技知识大比武”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了王乐义等一大批科技致富的领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更广泛地普及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为载体,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近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我市积极探索村委会直选、村党组织“两推直选”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市又全面推行了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村庄规划、宅基地调整、治安管理等村级事务,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合同、协议等,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作者为中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 基地党支部 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 农户”、“专业合作社 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倡导文明上下功夫实现乡风文明,最根本的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一致、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组织实施了“素质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农广校、乡镇党校、培训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科技知识大比武”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了王乐义等一大批科技致富的领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更广泛地普及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为载体,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近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我市积极探索村委会直选、村党组织“两推直选”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市又全面推行了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村庄规划、宅基地调整、治安管理等村级事务,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合同、协议等,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作者为中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 基地党支部 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 农户”、“专业合作社 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

延伸阅读: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一...

“三个代表”统领文明建设的思考“三个代表”统领文明建设的思考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中...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国税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经济建设的航灯,也是引导国税文化建设的方向盘。国税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结合国税当前工作实际情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拓展国税文化建设新思...

农村小学生评语引导学生改变马虎、毛糙习惯的评语台晓琳,你的手、脸、脖子、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下课时,你经常主动拿起笤帚扫地,随时捡起一个粉笔头,一张小纸片,一个拖布毛,把它放到撮子里。上课...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各级农村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组织保证、丧失发展动力、甚至迷失前进方向。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

两会学习心得感想—中国的将来取决于农村发展时隔18年,中共中央再发一个有关农村的一号文件,不仅说明这一时期农村经济在发展战略中的轻重缓急地位,也反映了农业问题的严重性及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中国总理温家宝在...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

建设农村十种方法不可取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不断追寻科学和真理的结果。追求科学与真理,最忌讳的就是投机、迎合与弄虚作假,应扭转“上边定调、学者论证、群众执行”的错误决策机制。需...

建设农村关键是要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