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11月29日 编辑 fanwen51.com

[我市传染病的流行与收治现状与建议]传染病防治关系到国民健康与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是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特别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03年“非典”的肆虐举世震惊,但到目前为止我市传染病人的收治仍非常不规范,不...+阅读

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

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内需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中,消费拉动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从我市1998——— 2007年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构成数据分析,投资、出口、消费对全市gdp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4%、9.2%、44.5%。可以说,投资和消费是保持全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其中投资消费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十年间投资消费对gdp平均贡献率高于消费贡献率7.9个百分点,两者贡献率之比为6:4,这表明提升消费需求大有文章可作。

分析国家当前出台的“一揽子”扩大需求政策,既含应时之需、也有长远之计、必要之策。从我市分析,由于全市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不高,虽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将退税品种扩大到3700余种,出口拉动对全市经济影响仍将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渐深入,城市化建设将逐渐加快,投资拉动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要看到,从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讲,投资的目的是为带来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投资没有消费引领,那么投资必然具有盲目性。因此,消费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抗风险性,将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动力。

当前我市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一)消费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我市消费率为45.7%,比1998年下降8.9个百分点。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率为32.0%,比1998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说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表现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提高。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虽然近几年**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2007年年均增长11.5%和9.3%的速度,仍低于我市gdp年均增速2.3个和4.5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一方面收入分配未能得到有效调节,造成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的低消费倾向和低收入阶层的低消费能力并存,制约消费增长。三是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主要是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居民将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储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期消费。

(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明显: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而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中的主体。目前,我市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为70%。从反映商品消费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域构成看,城镇居民消费比重明显上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1998年的82.6%上升到2007年的89.6%。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则逐年下降,2007年仅占10.4%,比1998年回落8个百分点,从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看,城镇人均消费水平十年提高1.38倍,农村仅提高1.11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主要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收入的低水平增长和工业品的适农性差,农村消费环境未有有效改善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民消费。

(三)居民消费倾向不高: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12全文查看,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逐年呈平稳下降态势。1998-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而人均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5210.4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89.69元,年均增长9.05%,比收入增幅低2.45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由1998年的77.11%下

降到2007年的68.81%,下降8.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居民增加的收入,并未同比例的增加消费,而是作为积累存入银行或进行各种投资,说明居民对预期持观望态度,因此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

(四)住房、汽车主导性消费品拉力减弱:我市消费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呈现升级,主导消费品由低档家用电器向高档家电过渡,商品升级换代。2000年后,住房日趋市场化,家用轿车迈进居民消费领域,形成经济增长的重要动源。但是,进入21世纪由于受经济形势、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打商品,住房、汽车在经历了2003-2004年增长40%以上的高峰以后,消费有所下滑,拉力减弱。2005-2007年我市住房、汽车销售增长速度虽然保持在16%-19.9%以内,但与2003年增长85.3%速度相比呈现巨大反差,出现了主导经济增长的消费品拉力减弱现象。

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当前,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针对当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一)提高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基础。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务院保就业、稳收入和决定2009年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居民利益。二是增加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收入。

(二)抓好“三项保障”,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消费安全保障。食品、医药、服务等领域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到了居民消费信心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要在确保营造良好消费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建立卫生、防疫、商品检测、服务等安全质量保障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毒的制造者、销售者,树立良好的消费安全环境,促使广大居民树立信心,放心消费。二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当前制约居民消费的突出矛盾之一,即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平和效率没有有效统筹。最为突出的仍然是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四大保障体系。从目前居民消费性支出比例和消费预期看,上述四项成为居民高储蓄、低消费主要原因。三是建立良好的民生服务保障。我市应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支出,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兴办公共设施,增加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居民消费、民生服务新格局。

(三)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居民消费。在长期的消费制度、消费观念引导下,消费习惯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因此要引导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消费观念,引导居民由单纯的吃、穿、用的消费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扩展,由简单消费向多样性消费转变。鼓励居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加快流通领域软硬环境建设,发挥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响应国家拟出台的“国民休闲计划”,鼓励大家增加在科技、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方面的投入,更新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导向和拉动作用。

(四)调整产业结构,奠定发展基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影响到部分经济实体。因此,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认真分析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找准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和定位。充分利用国际优势资源,在出口不利的形势面前,适当扩大进口,引进吸收国外技术、人才、管理,购买国外优良资产和先进设备,改造提升我市大型重化企业,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适时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从中央扩大投资的资金投向看,主要是集中在重大民生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因此,要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和区域经济,及时调整第三产业比例,推动服务业发展。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利用好山东省扩大内需21条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我市扩大内需资金,引导和放大社会投资,重点支持政策性住房、轻轨交通、棚户区改造、全运场馆、商业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我市新一轮消费需求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12全文查看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

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内需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中,消费拉动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从我市1998——— 2007年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构成数据分析,投资、出口、消费对全市dp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4%、9.2%、44.5%。可以说,投资和消费是保持全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其中投资消费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十年间投资消费对dp平均贡献率高于消费贡献率7.9个百分点,两者贡献率之比为6:4,这表明提升消费需求大有文章可作。

分析国家当前出台的“一揽子”扩大需求政策,既含应时之需、也有长远之计、必要之策。从我市分析,由于全市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不高,虽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将退税品种扩大到3700余种,出口拉动对全市经济影响仍将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渐深入,城市化建设将逐渐加快,投资拉动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要看到,从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讲,投资的目的是为带来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投资没有消费引领,那么投资必然具有盲目性。因此,消费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抗风险性,将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动力。

当前我市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一)消费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我市消费率为45.7%,比1998年下降8.9个百分点。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率为32.0%,比1998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说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表现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提高。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虽然近几年**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2007年年均增长11.5%和9.3%的速度,仍低于我市dp年均增速2.3个和4.5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一方面收入分配未能得到有效调节,造成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的低消费倾向和低收入阶层的低消费能力并存,制约消费增长。三是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主要是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居民将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储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期消费。

(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明显: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而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中的主体。目前,我市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为70%。从反映商品消费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域构成看,城镇居民消费比重明显上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1998年的82.6%上升到2007年的89.6%。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则逐年下降,2007年仅占10.4%,比1998年回落8个百分点,从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看,城镇人均消费水平十年提高1.38倍,农村仅提高1.11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主要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收入的低水平增长和工业品的适农性差,农村消费环境未有有效改善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民消费。

(三)居民消费倾向不高: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逐年呈平稳下降态势。1998-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而人均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5210.4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89.69元,年均增长9.05%,比收入增幅低2.45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由1998年的77.11%下

降到2007年的68.81%,下降8.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居民增加的收入,并未同比例的增加消费,而是作为积累存入银行或进行各种投资,说明居民对预期持观望态度,因此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

(四)住房、汽车主导性消费品拉力减弱:我市消费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呈现升级,主导消费品由低档家用电器向高档家电过渡,商品升级换代。2000年后,住房日趋市场化,家用轿车迈进居民消费领域,形成经济增长的重要动源。但是,进入21世纪由于受经济形势、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打商品,住房、汽车在经历了2003-2004年增长40%以上的高峰以后,消费有所下滑,拉力减弱。2005-2007年我市住房、汽车销售增长速度虽然保持在16%-19.9%以内,但与2003年增长85.3%速度相比呈现巨大反差,出现了主导经济增长的消费品拉力减弱现象。

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当前,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针对当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一)提高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基础。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务院保就业、稳收入和决定2009年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居民利益。二是增加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收入。

(二)抓好“三项保障”,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消费安全保障。食品、医药、服务等领域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到了居民消费信心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要在确保营造良好消费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建立卫生、防疫、商品检测、服务等安全质量保障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毒的制造者、销售者,树立良好的消费安全环境,促使广大居民树立信心,放心消费。二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当前制约居民消费的突出矛盾之一,即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平和效率没有有效统筹。最为突出的仍然是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四大保障体系。从目前居民消费性支出比例和消费预期看,上述四项成为居民高储蓄、低消费主要原因。三是建立良好的民生服务保障。我市应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支出,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兴办公共设施,增加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居民消费、民生服务新格局。

(三)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居民消费。在长期的消费制度、消费观念引导下,消费习惯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因此要引导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消费观念,引导居民由单纯的吃、穿、用的消费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扩展,由简单消费向多样性消费转变。鼓励居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加快流通领域软硬环境建设,发挥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响应国家拟出台的“国民休闲计划”,鼓励大家增加在科技、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方面的投入,更新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导向和拉动作用。

(四)调整产业结构,奠定发展基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影响到部分经济实体。因此,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认真分析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找准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和定位。充分利用国际优势资源,在出口不利的形势面前,适当扩大进口,引进吸收国外技术、人才、管理,购买国外优良资产和先进设备,改造提升我市大型重化企业,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适时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从中央扩大投资的资金投向看,主要是集中在重大民生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因此,要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和区域经济,及时调整第三产业比例,推动服务业发展。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利用好山东省扩大内需21条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我市扩大内需资金,引导和放大社会投资,重点支持政策性住房、轻轨交通、棚户区改造、全运场馆、商业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我市新一轮消费需求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延伸阅读:

我市政府流程再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政府流程再造,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思想为基础,以最大限度满足公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把与公众服务有关的各个方面,按照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流程的过程。通过流...

我市农村图书馆建设探讨文章标题:我市农村图书馆建设探讨 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级图书馆(室)发展的春天来到了。由于有了上级政府的支持,各地图书室的...

我市残疾人数增长明显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残疾人总数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增长明显。至2006年4月1日零时,我市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25.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比1987年...

我市政府法制部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政府法制部门是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国家组织,是政府内部从事法制工作的综合部门。在当前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法制部门在政府依法行政方面...

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

我市发展教育的几点看法与建议文章标题:对我市发展教育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一、对近年来城区教育发展的几点看法近几年来,清城区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将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

推进我市旅游资源战略性思考**要在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上实现大的突破,必须大力推进**旅游资源品牌化、旅游功能全面化、旅游客源多元化、旅游质量标准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旅游休闲...

关于我市粮食应急体系的探析粮食安全应急体系是在出现粮食安全问题时,能立即启动调控措施,使粮食市场和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市粮食应急工作起步较早,2004年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后,市粮食...

我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路径分析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