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浅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1月18日 编辑 fanwen51.com

[大学创业就业协会暑期生存与创业实践第二天]本文作者:浙师大创业就业协会暑期实践队 原创投稿 实践之——崭露头角 是长征的话,今天就是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崭露头角,为实践点亮光辉的一笔。 长征的路是艰辛的,同时生存实...+阅读

浅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将结合实际,多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扩招=过剩=失业

谈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危机,人们就不禁认为是扩招惹的祸;之所以会这样想主要是由于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致人们只是通过简单的供求计算就推出了这样的结论。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已经达到1600万人(本科生719万人),比1998年提高了1.7倍之多,如果单从在校生的绝对数量来说,中国已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与中国相比,美国在1969年到1997年的27年间,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才增长了79%,达到近150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使适龄青年高校入学率达到了原定于2008年才能实现的15%。所以境外有媒体曾批评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

那么中国大学生的人数是不是真的多了呢?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拿我们的周边国家来说,菲律宾的大学入学率是31%,泰国是35%,都比我国高了一倍多。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

既然我国大学生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规模都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百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有很多人已列数过诸如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教育与就业市场不协调之类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些都只是外部的短期因素,可以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调节,而从长期来看由“精英情结”的择业心理和劳动力市场条块分割造成的“制度藩篱”所构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心理——制度架构才是根本的因素。

二、择业心理中的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学而优则仕”等等,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织出来的“精英情结”深深地束缚住了人们的观念。到了现在“上大学=成功=社会精英”这样的单向思维便成了古时读书走仕途的现代翻版。本来人人读书上大学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形成上大学是成为社会精英的充分条件这样的认识时,人们的就业心态就会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耀门楣”的观念,更是加重了千辛万苦闯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精英情结”的“泛化”,以致他们觉得没待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就无颜见江东父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必定会从精英阶层向大众化普及。于是当“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单

一、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便出现了。在这种情形下,上大学选专业时跟风都选热门专业,就业时“扎堆”都往大城市、白领职业里扎。最后便有了目前这种“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局面和“毕业漂族”的戏谑称谓(对未就业的毕业生的一种称号)。这种失业在经济学上称作“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可通过就业信息的透明化及政府宏观调控来解决,而自愿性失业就要求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塑造成熟的就业心态来解决了。

三、市场分割中的制度藩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已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公平竞争、自主就业,改变了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然而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渐进性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每当市场进程受到其他制度性阻碍时便对其制度进行改革,这必然造成其他制度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就业制度上情况同样如此。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是一种二元结构即农村与城市的分割,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各地区劳动力市场间存在着制度藩篱。在我国,每个大学生在进行跨地择业时必须考虑其机会成本,因为一旦离开了就可能回不来了,户口、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很难办理,所以很多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或一些小城镇去工作而是宁愿没工作也要耗在城市里,于是许多学生就大量积压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及户口、社保等问题所造成的制度藩篱导致了劳动力市场配置效应的扭曲,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其后果是地区间就业的不平衡,形成了局部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才饱和和其他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西部)人才饥渴的局面。

诚12全文查看然,经济的繁荣发展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更多的还是就业机会,国家政策的调整也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而我们自身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国家在探索着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们大学生不是也一样在探索着走一条适合我们

自己的道路吗?

最后以屈原的一句话来诠释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心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大家共勉。

12全文查看浅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将结合实际,多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扩招=过剩=失业

谈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危机,人们就不禁认为是扩招惹的祸;之所以会这样想主要是由于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致人们只是通过简单的供求计算就推出了这样的结论。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已经达到1600万人(本科生719万人),比1998年提高了1.7倍之多,如果单从在校生的绝对数量来说,中国已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与中国相比,美国在1969年到1997年的27年间,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才增长了79%,达到近150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使适龄青年高校入学率达到了原定于2008年才能实现的15%。所以境外有媒体曾批评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

那么中国大学生的人数是不是真的多了呢?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拿我们的周边国家来说,菲律宾的大学入学率是31%,泰国是35%,都比我国高了一倍多。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

既然我国大学生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规模都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百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有很多人已列数过诸如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教育与就业市场不协调之类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些都只是外部的短期因素,可以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调节,而从长期来看由“精英情结”的择业心理和劳动力市场条块分割造成的“制度藩篱”所构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心理——制度架构才是根本的因素。

二、择业心理中的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学而优则仕”等等,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织出来的“精英情结”深深地束缚住了人们的观念。到了现在“上大学=成功=社会精英”这样的单向思维便成了古时读书走仕途的现代翻版。本来人人读书上大学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形成上大学是成为社会精英的充分条件这样的认识时,人们的就业心态就会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耀门楣”的观念,更是加重了千辛万苦闯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精英情结”的“泛化”,以致他们觉得没待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就无颜见江东父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必定会从精英阶层向大众化普及。于是当“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单

一、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便出现了。在这种情形下,上大学选专业时跟风都选热门专业,就业时“扎堆”都往大城市、白领职业里扎。最后便有了目前这种“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局面和“毕业漂族”的戏谑称谓(对未就业的毕业生的一种称号)。这种失业在经济学上称作“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可通过就业信息的透明化及政府宏观调控来解决,而自愿性失业就要求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塑造成熟的就业心态来解决了。

三、市场分割中的制度藩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已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公平竞争、自主就业,改变了过去“毕业即就业”的局面,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然而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渐进性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每当市场进程受到其他制度性阻碍时便对其制度进行改革,这必然造成其他制度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就业制度上情况同样如此。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是一种二元结构即农村与城市的分割,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各地区劳动力市场间存在着制度藩篱。在我国,每个大学生在进行跨地择业时必须考虑其机会成本,因为一旦离开了就可能回不来了,户口、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很难办理,所以很多毕业生都不愿到农村或一些小城镇去工作而是宁愿没工作也要耗在城市里,于是许多学生就大量积压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及户口、社保等问题所造成的制度藩篱导致了劳动力市场配置效应的扭曲,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其后果是地区间就业的不平衡,形成了局部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才饱和和其他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中西部)人才饥渴的局面。

诚[]然,经济的繁荣发展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更多的还是就业机会,国家政策的调整也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而我们自身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国家在探索着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们大学生不是也一样在探索着走一条适合我们

自己的道路吗?

最后以屈原的一句话来诠释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心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大家共勉。

延伸阅读:

就业推荐自我评价就业推荐自我评价 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大学创业就业协会暑期生存与创业实践第十六天本文作者:浙师大工学院 原创投稿 换一种坚持就叫做开拓 坚持!坚持!久而久之,坚持变成了一个让人发颤的词语。我们都害怕坚持了! 曾经钓鱼,很长时间没有鱼不来咬食或者上钩,我们就会...

对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一、我镇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镇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6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业, 在6家民政福利企业集中就...

大学创业就业协会暑期生存与创业实践第十二天本文作者:浙师大工学院 原创投稿 在人家放弃的时候我们依然坚持 相信培训之后,很多人信心满满,相信这两天下来,很多人的心已经被摧残了。 怎么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心不受伤,即使对方...

就业推荐表自我评价就业推荐表自我评价一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四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思想方面,我追求上进,思想觉悟有...

大学创业就业协会暑期生存与创业实践第九天实践之勇敢第一步 当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说:“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今天下午的第一次主动推销,也算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人生的一大步吧、一个地标。...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与思路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桐乡市凤鸣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856人,涉及全街道近1/5的家庭。近年来,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

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

公共就业服务必须实现信息化本文作者:付建国 邹盛瑜 化公共就业服务必须实现信息 付建国 邹盛瑜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