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读后感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大约每篇150字

03月02日 编辑 fanwen51.com

[三国演义每回梗概]三国演义每回梗概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阅读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后感大约每篇150字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 200字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读后感一百五十字第二回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张冀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这一回主要讲了:张飞用柳条痛打督邮,但在仁慈的刘备的劝说下,仍旧停下了,以及何国舅谋诛宦竖。 我觉得张飞和刘备俩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从“性发”、“大怒”、“咬咬钢牙”、“滚鞍下马”、“早”等词中可以看出张飞的性子比较急,比较卤莽,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义气的人,要不刘备受了点小委屈,被人家诬蔑,他怎么会挺身而出,为兄弟两肋插刀呢? 再来说说刘备,他是个十分纳贤的人,但他实在是太仁慈了!就连一个对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视同仁,也是那么仁慈,那可怎么行呀!就算要帮助别人,那也得是就对自己无害处的人,不是吗? 我们现在还小,还在成长,我们可千万不能太卤莽,同时也不能对人太仁慈。

如果太卤莽的话,就可能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话,那么被你帮助过的人就会得寸进尺,使你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急求三国演义每一章的读后感

只到40章 有空再发 1.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2.欲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 3.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 4.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 5.擒贼定须擒贼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6.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 7.追敌孙坚方殒命,求和桓阶又遭殃。 8.冲天怒气高千丈,仆地肥躯做一堆。 9.巨魁伏罪灾方息,从贼纵横祸又来。 10.本为纳交反成怨,那知绝处又逢生。 11.虽能暂把重围脱,只怕难当劲敌追。 12.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13.前番两贼分为二,今番三贼合为一。 14.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 15.不去江东图虎豹,却来徐郡斗蛟龙。 16.秦晋未谐吴越斗,婚姻惹出甲兵来。 17.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8.啖睛猛将虽能战,中箭先锋难久持。 19.乞哀吕布无人救,骂贼张辽反得生。 20.本因国舅承明诏,又见宗潢佐汉朝。 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龙争。 数行丹诏成虚望,一纸盟书惹祸殃。 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初见方为座上客,此日几同阶下囚。 欲离万丈蛟龙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六将阻关徒受死,一军拦路复争锋。 只因河北英雄去,引出江东豪杰来。 江南兵革方休息,冀北干戈又复兴。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才向汝南鸣战鼓,又从冀北动征鼙。 四世公侯已成梦,一家骨肉又遭殃。 星文方向南中指,金宝旋从北地生。 跃去龙驹能救主,追来虎将欲诛仇。 偏裨既有舆尸辱,主将重兴雪耻兵。 嘱友一言因爱主,赴家千里为思亲。

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只因不用锦帆贼,至令冲开大索船。 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40.城内才看红焰吐,水边又遇黑风来。

延伸阅读:

三国演义第三回读后感150字三国演义》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三国演义》第三回主要讲:董卓擅权而丁原不服,因此董卓想要杀害丁原。但丁原背后站了一个猛将即丁原的干儿子吕布,使...

三国演义随便10回的读后感每回20字左右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

昆虫记读后感5篇每篇100 150字左右篇一: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

水浒传每回的读后感一百字左右水浒传》读书笔记 (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到十五回的读后感200 300字感悟: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皆为有德行之人,北海孔融受困,先有太史慈报恩来救,后有刘备仁义来援,击退黄巾军余党管亥;然后刘备孔融又合兵救陶谦。 2、“团...

三国演义的每回读书笔记展开全部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

三国演义每回的读书笔记宋江,林冲,李逵,张清,史进,鲁智深,关胜回答者: 708907351 - 一级 2008-12-28 15:26曹操: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刘...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0篇每篇50字三国演义 第一回 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

三国演义第八回的读后感400字这个是我写的演讲稿,其中正好有写吕布与貂蝉的,我提了出来,看看能不能帮你吧三国中有无奈的友谊,也有无奈的爱情。东汉末年董卓专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司徒王允为了杀死董卓...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