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读后感

关于魏书生管理班级办法的观读后感

08月09日 编辑 fanwen51.com

[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体会]"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魏书生如是说。的确,魏书生教了解18年的书,当了17年的班主任。就在他任盘...+阅读

关于魏书生管理班级办法的观读后感 800字以内我用手机上

学习魏书生,不能走捷径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应该从他的教育思想入手,领会其精神实质,然后再适当借鉴一些具体方法。 我听说魏书生这个名字,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毕业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由于当进“昙花一现”的人物较多,也没有特别在意。几年过后,我走到了德育主任的岗位。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平时经常搜集一些有关班主任管理方面的资料信息,就这样第二次和魏书生“见了面”,不过,再次的相逢,更多的是敬佩。当时我的明确,就是想把魏书生的管理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自主学习”搞过,“班级银行”、“班级公安”、“班级医院”等做法也尝试了,不但没有收到他所讲到的那种效果,有时还弄得一塌糊涂,最后往往还是回到“严防死守”的老路上。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难道自己的学生素质差吗?难道魏书生的办法中听不中用吗?2002年,德育报社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中外教育专家报告会,我有幸现场聆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带着这些疑惑,会后我与同仁们进行了交流,感触颇深。回来之后,我又组织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通过观看录像和研讨会的方式,专门对魏书生进行了研究,自己也对过去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反思。 任何成熟的理论,都由其“形而上”和“形而下”两部分组成。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魏书生多年的教育实践经过他的头脑加工而产生的结果,是“形而上”的部分,而以上提到的那些具体管理方法,是其思想的“形而下”。正是因为魏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贯彻了这种思想,即“形而上”的部分,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们才会“信仰”他,才能够自觉按照他的启迪去想问题做事情。弄清这一点非常关键,这就是我们不能把他的一些具体做法简单“拿来”的缘故。因此,学习魏书生,不能走捷径,应该从他的教育思想入手,然后再借鉴一些具体方法。当然要想领会他的教育思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认为应该牢牢把握两点:一个是在他身上体现的自强精神;另一个是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换而言之,自强是魏书生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创新是其不竭的动力。

一、 自强:魏书生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

1、“自强、育人、教书”,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金字塔”。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听到一句话:我们不是被对手打败了,而是被自己打垮了。因此,构筑自己的精神堡垒,对每个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教育者来讲更是如此,而这个“构筑”的过程我想就是魏书生讲到的自强。“把教书放在第三位,把育人放在第二位,把自强放在第一位”,一直是魏书生多年以来所提倡的。如果把它竖立起来,便成了一座“金字塔”。塔基是“自强”,塔身是“育人”,顶端是“教书”,每一层次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建造塔基的过程也就是自强的过程,其底面积愈大,稳度就愈高。育人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离开育人去构筑金字塔的顶端,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因为平时我们缺少了这个稳固的“自强”基础,支建造了上面的两级,结果才不理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会昌教授在他的“尊重平等教育新的德育观”中曾经提到一个观点:“我们过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的时候,起点或开端往往是不恰当的,从儿童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次序上来说,应该说是一个从自我向他人、从低向高的演进的过程”,即德育的“自我----他人”途径。这一观点,从受教育者自身出发,让学生首先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尊严、有自身存在价值、又有社会责任的人,同时,和他在一起生活的每一个人也都是这样的人,无疑是有道理的。假如我们再进一步探析,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在一起考虑,那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又是什么呢?我想塑造“健康的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教师自身找到了自己的支点后,心理才能建议一个平衡,才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生沟通,因此,从广义上说,这一“起点”还应该前移。选择教育者的自强,更为合适些。

2、境界与享受,魏书生的“自强”快乐观。境界是“事物所到达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享受往往是对人自身而言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对事物的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和状态,那他从精神上就会得到一种满足,对自己来讲就是一种享受,否则,便是一种痛苦。记者在采访《延安颂》和《长征》的剧组人员时,感觉他们每一个人他们好像经过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样,感慨万千。“要用延安精神去拍《延安颂》,要用长征精神去拍《长征》”,这是最初对演员的要。开拍之前,大部分演员只是一个皮毛的理解,可是当他们真正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真正踏上了长征路,一下子全变了。“苦是苦了点儿,但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食粮,钱就让别人去挣吧……”经过艰苦的生活体验,他们进入了一种境界,享受了苦中的乐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这些脍炙...

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讲座学习体会

上周三组织全体班主任利用晚上时间观看了魏书生老师的《如何当好班主任》视频讲座,会议原计划只安排十二位班主任老师参加培训,很多年轻教师都自发的到会学习,接近两个半小时的学习过程中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讲座、做记录。老师们认真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感动,同时魏书生老师精彩的讲座内容也让自己受益匪浅,收获如下:

一、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魏老师在讲座中谈到的重要一点就是作为老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有老师有了服务的思想,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主人,学生才敢说话、敢出主意、敢参与管理、敢负责任。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生的起点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既为成绩好的学生服务,又为后进生服务。这个班级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也才会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

二、建立互助关系, 真正认识到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老师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帮助老师学会教课、管理班级,当我们把周围人看成天使时,我们就天天活在天堂里,当我们把周围的人看成魔鬼时,我们就天天生活在地狱中,为了解救我们自己,也应该把周围的人,把我们每天都相处在一起的学生看做天使和我们的助手。

二、责任感不是教出来 学生的责任感不是教出来和学出来的,也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具体的负责任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要让班级中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没有不干事的人,也没有没人干的事。让学生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学会负责任,魏老师尤其强调学生应该做家务,一个好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孩子从小要为父母分忧解愁,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做家务劳动,训练孩子的责任心。

四、关于“人”字的解读 魏老师对于“人”字的解读体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魏老师从三方面来解读了“人”字,首先“人”字一长一短,意味着每个人都是有长处和短处,别老盯着别人的短处,多看别人的长处,这样人际关系也就和谐了,大家更容易合作共事,对于学生也是一样,多看学生长处,发展学生的长处,而不能光盯住学生的缺点。其次“人”字一上一下,上坡下坡,所有人都有山坡之日也有下坡之时,都有年轻、强壮、成功、胜利的阶段,也有年老、体弱、衰弱、倒霉的时期,认清这一点,心态就会很平静,当自己年轻、强壮、成功、胜利的阶段不觉得自己多了不起,都是大家帮助的结果。当自己年老、体弱、衰弱、倒霉、失败的时候也用不着灰头土脸、抬不起头,无所谓,大家都有那个阶段。当别人成功时,为别人喝彩,对失败的、不幸的人多说一些同情、鼓励的话,只有这样心态才会平和,内心才会平衡。再次“人”字一撇一捺,互相帮助,一撇帮助一捺组成一个人,千万别想,我在这里帮着你、撑着你,让你像个人似的,我一定得给你拆台,我走了让你倒下,不是人,人家不是人,自己也不是人了。

五、人生做事的几种境界 魏老师谈到人生快乐与否,关键在于干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处于那一种境界,人与本职工作与目前做的事情有五种境界,分别是:无心无意的境界、三心二意的境界、半心半意的境界、一心一意的境界、舍身忘我的境界。人在无心无意的境界时干任何事情,他都会感到灵魂流浪、精神漂泊,这山望着那山高,人一生处于流浪奔波状态,定不下心来,一直品尝不到做人的乐趣,每个人都应该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和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一心一意、舍身忘我的做着平凡的工作一样快乐、高兴,有滋有味。 总之两个多小时的学习,既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工作与人生方面的知识,收获颇丰。同时也有一种体会:学习是快乐的。

对于魏书生教学法的一些感想

魏书生的“学导式”教学法

下面我们来说明一下“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1.学生略读课文、讲义,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也可以在这一堂课的、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教师的这些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音乐 | 体育 |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

(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

(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所用的3~5分钟。“学导式”教学法要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5.教师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

(一般可用5~10分钟时间)。 “学导式”教学法有广泛的适应领域和适应性能,而且完全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灵活变通的发挥效能。当然,这不是说可以把“学导式”教学法作为僵化的模式套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变式”才能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要经过一番逐渐过渡和师生双方逐渐适应的过程。

延伸阅读: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一) 魏书生,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洨河县,1956年随父母迁居沈阳。先后担任过盘锦市盘山县三中语文教师兼教导处主任,盘锦市实验中学的校长兼书记...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通过研读《教学工作漫谈》这本书,自己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整本书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

魏书生谈学习指导读后感魏书生《谈学习指导》读后感 ————发展学生记忆力 瓯北五中陈银燕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幸运垂青执著追求的人。魏书生选择了教育,历史选择了魏书生,中国终于有幸出现了具...

魏书生讲座观后感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松、静、匀、乐”,我想,听过魏书生老师讲座的人,都不会忘记这四个字,更不会忘记,魏书生老师的那种人生心态。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感觉豁然开朗,我最大的体会...

魏书生民主教学读后感[《魏书生民主教学》读后感]暑假里我认真地学习了“魏书生民主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要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魏书生民主教学》读后感。魏书生的教育思...

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读后感[《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读后感]魏书生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但始终也没能真正去读一些关于他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的著作,《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读后感。前段时间去书店看到了魏书...

像魏书生那样管理班级观后感[“像魏书生那样管理班级”观后感] 老师是学生的模范与榜样,而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更深刻,“像魏书生那样管理班级”观后感。听了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的模式使...

关于魏书生管理班级办法的观读后感 800字以内我用手机上关于魏书生管理班级办法的观读后感 800字以内我用手机上,求对于魏书生教学法的一些感想:学习魏书生,不能走捷径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应该从他的教育思想入手,领会其精神实质,然...

魏书生教育艺术读后感魏书生教育艺术读后感,魏书生班级管理案例:[《魏书生教育艺术》读后感]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