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动脉僵硬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论文

12月06日 编辑 fanwen51.com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很多大学生都无从下笔,在这里小编直接送上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阅读

目的 探讨动脉僵硬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S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4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40例健康人的ASI。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三个亚组:1支血管病变组(n=14)、2支血管病变组(n=16)及3支血管病变组(n=10),分析血管病变支数与ASI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ASI值分别为124.422.

9、88.215.9,冠心病组的ASI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1支血管病变组、2支血管病变组及3支血管病变组的ASI值分别为107.29.

1、121.412.

6、153.322.0,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ASI值也相应增加,三亚组之间ASI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I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个新的预测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ng value of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SI)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ASI was measured in 4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40 health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coronary arterial angiographic findings,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patients with one branch of vascular disease (n=14), those with two branches of vascular disease (n=16), and those with three branches of vascular disease (n=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diseased vessels and ASI was analyzed. Results AS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124.422.9 vs. 88.215.2, P0.01). ASI of patients with one branch of vascular disease, two branches of vascular disease, and three branches of vascular disease was 107.29.1, 121.412.6, and 153.322.0, respectively. ASI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diseased vessels (P0.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SI could be a new marker to predic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herosclerosis

过去对于冠心病主要关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及由此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近年来认识到管腔狭窄是动脉壁病变的结果。虽然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解除管腔狭窄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早期发现血管壁的异常改变并积极干预则更为重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在发生显着管腔狭窄之前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早期发现动脉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动脉僵硬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SI)已被证明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和高血压的危险分层具有良好的相关性[1-2]。ASI的检测方法简便易行、花费少,但能否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选择我院2006年4月到2006年10月的门诊或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年龄53-82(68.307.77)岁,男性及女性各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至少有1支血管病变50%),14例有1支血管病变,16例有2支血管病变,10例有3支血管病变,32例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继续服用原来所服用的药物(包括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抗心绞痛药物如钙拮抗剂﹑受体阻断剂、及硝酸酯类等),有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有下列情况者予以排除:①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②有频发的异位心律失常;③有心力衰竭;④严重的瓣膜疾病;⑤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症;⑥糖尿病。同时,选择同期健康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年龄50-80(67.509.57)岁。男性及女性各20例,经询问病史、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发现。

1.2 测量方法及原理

测量方法采用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管硬度测量仪进行测量。受检者在测量前12 h禁饮酒、咖啡和吸烟。受检者取坐位,将袖带放置在受检者的左上臂,根据受检者的血压选择袖带充气的最大压力(高于人工测量的40 mmHg,以阻断血流)。当袖带压达到该压力时自动放气,放气结束后自动显示测量结果。测量过程中受检者保持正常呼吸,全身放松,避免手臂移动,每例测量3次,每两次相隔5 min,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值。

1.3 测量原理

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当袖带压高于收缩压时,肱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由于心脏收缩使袖带上方的肱动脉扩张,故袖带内压力表现为微小的波动。当袖带内压力低于收缩压后,随着袖带下方的肱动脉开放,血流逐渐增加,记录的袖带内压力波动幅度也逐渐增大。当袖带内压等于平均压时,袖带内压力波动达到最大。此后,袖带内压力继续下降,压力波动幅度也相应地逐渐变小。袖带内压等于舒张压时,压力波动幅度明显降低,以后由于动脉内血流完全通畅,袖带内压力波动趋于稳定。袖带压力和肱动脉上的脉动信号经压力感受器转换为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放大与滤波处理得到脉搏波信号。以最大脉搏波峰高度的0.8倍所对应的脉搏波宽度乘以10所得值即为ASI值(图1)。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三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年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1)。表1 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情况的比较(略)

2.2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ASI值的比较

冠心病组及对照组的ASI值分别为122.422.9和88.215.9。冠心病组的ASI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图2)。

2.3 冠心病组中三个亚组ASI值的比较

冠心病组中1支血管病变组、2支血管病变组、3支血管病变组的ASI值分别为107.09.

1、121.412.

6、153.322.0,随着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多,ASI值依次增大,三个亚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3)。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所引起,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病理过程。从最初的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到肉眼可见的脂质条纹、动脉粥样斑块,最后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甚至斑块破裂或脱落导致血管腔完全闭塞引起血管事件,大约需要十几年至数十年的时间。临床上许多患者虽然已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只要血流能维持心肌代谢的需要,则没有临床症状。血管内超声和64排螺旋CT等先进检查技术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壁的病变,但检查费用昂贵,不能普及。因此,早期检测动脉僵硬度对冠心病的发现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动脉僵硬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论文

延伸阅读:

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关系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15...

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特征及预见性护理大家是不是都还在为毕业论文烦恼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现对1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其预见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