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试论中国哲学的五大特质

12月11日 编辑 fanwen51.com

[中国古代文人悼祭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中国古代文人悼祭文学中的生命意识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伤怀悼祭,从古至今都是每个个体情感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生命主体在面对无可回避的终...+阅读

中国哲学有五大特质,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哲学五大特质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对于中国哲学的特点或特质,学界已有太多的论说,比如,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中的“第一章”、金岳霖先生的《中国哲学》、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的特质》、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中的“绪论”、劳思光先生的《论中国哲学之方法》等,都对中国哲学特点或特质有深入的讨论和精彩的分判。

先贤探索的经验与精辟的见解都具有适度的合理性和启发性,也是我们研判中国哲学特质的知识与方法基础。但特质应该是本质的、独有的、区别于其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或许可从如下五个方面去思考。由研究对象看,中国哲学重人不重物。所谓中国哲学“重人不重物”,是指中国哲学关心人、思考人、研究人,中国哲学的中心就是“人”。这种判断对不对呢?我们可从两个方面做简要说明。

第一个方面,从与西方哲学比较看。西方哲学自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所关注、思考、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是人之外的物事,是自然世界。比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所提出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观念是对自然万物变化沉思的结果,再如笛卡尔提出的“世界广延是无限的”命题是对自然界空间沉思的结果,而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则是对自然界内在联系及其性质沉思之结果。

可见,西方哲学的重点或中心在自然世界。与此不同,中国哲学的重点或中心是人自身,中国古代所有哲学学派都以人为中心。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者爱人”,“仁”是儒家表达对人生命的关爱、对人主体性的高扬、对人价值的尊重。墨家所谓“兼以易别”,“兼爱”即要求爱人如爱己,爱人之家如爱己之家,爱人之身如爱己之身,用爱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家担忧人在色、声、名、利的诱惑下丧失他的本性,从而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警言,让人们在令人眼花缭乱、诱惑丛生的世界守住自己的童真。中国佛教以解脱为终极目标,根本宗旨就是把人从“人生苦海”中解脱出来。佛教认为,“无明为惑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无明”是由于“心起”,就会生起种种烦恼,造下种种惑业,而“心起”由于贪欲,因而“断贪欲,则心解脱”。

可见,本文由论文联盟: .LWlm.收集整理以儒家、道家、墨家、佛教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其关注、思考、研究的中心问题,都是人的问题。第二个方面,从中国哲学所关注、思考的内容看,则涉及人的所有方面。一般而言,人生可分为肉体生命与精神(灵魂)生命两个部分,而对于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创造、养育、保护、成就、尊重和圆融,中国哲学都有关注和思考。比如,《周易》讲“自强不息”,就是鼓励人应该有不断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开创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就是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开辟生命的未来。《尚书》讲“利用,厚生”,就是要方便老百姓的日用,丰厚老百姓的生活。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主张解决并提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

《老子》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德经》第44章)又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66章)教导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不要争先恐后,这是教给人们养生处世之道。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庄子·知北游》)人的生命就是“气”之聚散,因而人们面对生死应该持自然而然的态度,不要执著于生死。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这是关于成就人生的思考。孟子说:“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孟子·离娄下》)荀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王霸》)这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关心和思考,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孟子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这是对生命结束(死亡)的沉思和关怀。可见,中国哲学不仅是关注、思考、研究人生的学问,而且对人生问题有着非常全面、深入和独特的思考,以致成为人生智慧。因此,如要由研究对象判断中国哲学的特点,那结论只能是:“中国哲学重人不重物”,或日中国哲学是“人学”。由思维方式看,中国哲学偏重直觉体悟。哲学基本元素之一,就是它的思维方法,不同哲学思维方法不同,甚至思维方法决定某种哲学的特性。

根据阅读与理解,我们认为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是直觉体悟。所谓直觉,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而体悟是通过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因而直觉体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对其所得出的结论,没有明确的思考步骤,主体对其思维过程没有清晰的意识。那么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呢?《周易》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系辞下》)即言《易》中的卦爻所含义理,都是取法于天地万物。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象传上》)“自强不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健行不已之象,“厚德载物”直接来自大地广袤博大之象。所以《周易》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周易·系辞上》)可见,《周易》的基本思维方法就是直觉体悟式。儒家的“诚”也是一种直觉体悟。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尽心上》)所谓“反身而诚”,就是要求主体不为不思:“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第20章)这样才能洞察天下物性——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中庸》第22章)“诚”把握世界的方式正是直觉体悟方式。荀子的 “虚壹而静”在思维方式上也是直觉体悟式,所谓“虚”,就是空而不实,所谓“壹”,就是专心不二,所谓“静”,就是安而不躁,以此去观察、认识世界,显然是直觉思维的表现。就连宋儒朱熹与陆九渊的思维方式,也都是直觉体悟方式。贺麟说:“无论朱陆两派,其思想方法均系我们所了解的直觉法。

换言之,陆王所谓致知或致良知,程朱所谓格物穷理,皆不是科学方法,而乃是探求他们所谓心学或理学亦即我们所谓哲学或形而上学的直觉法。”老子的“道”是感官难于把捉的,所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德经》第21章)自然现象变幻莫测,也是无法认识的,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23章)但是人们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道德经》第47章)因为可借助身边的物事去想象类推:“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道德经》第54章)通过此身认识彼身,通过此家认识彼家,通过此乡认识彼乡,通过此邦认识彼邦,通过此天下认识彼天下,此正是直觉思维方式。在这方面,庄子似乎表现得更为透彻:“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庄子·天地》)知同智,即知识。离朱、吃诟、象罔都是古传说中神怪之名。在寻找玄珠——“道”的过程中,离朱、吃诟和知作为与直觉相对立的分析的、形式逻辑的方法,都被否定了。象罔无心,不藏心机,不存先见,有形无形,有意无意,正是直觉判断的形象写照。就是说,最终是由象罔找回了遗落的玄珠,是通过直觉方法实现的。可见,道家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直觉式。

中国佛教的直觉思维也非常鲜明。僧肇说:“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肇论·不真空论》)就是说,对最高本体的把握只能靠直觉体悟。惠能说:“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因此,禅宗提倡“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不立文字,直心而行,触类是道,即事而真。这种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以把握佛性的方式正是直觉体悟。

概言之,易、儒、道、佛所呈现的思维方式都具有直觉体悟特点,此即言中国哲学在思维方式上为直觉体悟之理据也。试论中国哲学的五大特质

延伸阅读:

儒法学说与中国封建社会运行惯性儒法学说与中国封建社会运行惯性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照耀千秋,为中国社会、文化巍巍千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尤其是儒法两家,在...

分析希腊悲剧与中国戏剧分析希腊悲剧与中国戏剧是小编为各位哲学的同学准备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内容摘要:悲剧是希腊文明鼎盛时期的产物,它代表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 它不但在当时影响着人们的...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下面带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1】 [提要] 本文结合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

中国法学的觉醒下面带来中国法学的觉醒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法学的觉醒【1】摘 要: 对于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可以说褒贬兼具,然而邓教授对中国法学的批判以及提出“中...

中国感恩节是几月几日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感恩节,中国有没有感恩节呢?2014年中国的感恩节是几月几日呢? 2014年的感恩节是:2014年11月27日。 【感恩节的来历】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下面带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1】 摘要: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核心,在批评-批评史-文学史...

当代欧洲学者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欧洲学者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本论文考察了以德国、法国、丹麦、荷兰和瑞典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认为...

中国唐代雕塑艺术论文中国唐代雕塑艺术论文【1】【内容摘要】唐代佛教雕塑从北魏风格到逐渐加入自己的风格,使之越来越民族化、世俗化。从丝绸之路的兴旺与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甚广,唐代雕塑的包容...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电子商务化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电子商务化 摘要:中国入世后,物流业全面开放。中国国内物流业应该如何面对国外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笔者试就中国物流业的电子商务化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国最...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