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探析中国“避讳”风俗

12月09日 编辑 fanwen51.com

[对货币的有关经济人类学解读论文]货币的有关经济人类学解读,经济人类学对货币的看法和研究,或许会给我们观察现代经济带来某些启迪。 一、货币的产生及其演变 经济人类学在看待和分析历史上交换现象的产生及其...+阅读

想到写毕业论文就头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文化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缓解头疼!

[摘要]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避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中国古代的避讳,源自于原始社会时期古老的禁忌,雏形萌发于西周,经过岁月的积淀,逐渐转变为特有的避讳,并在历朝历代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点,最终形成独有的中国避讳风俗。避讳的对象、范围、方式和规则都极其复杂。避讳风俗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独有现象,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有很大影响力。

[关键词]避讳;禁忌;封建文化;传统文化

避讳的起源和形成原因

(1)避讳的含义

避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特有的现象。避讳中的讳,就是指回避不能说的意思。为什么不能说呢?因为在中国古代,或者说中国封建社会,君主或者尊者、长者为了维护甚至是神化自己的形象,提示自己的地位,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回避的内容,而且在古代社会,人们敬鬼神,他们认为直呼名讳是十分不吉利的,会带来不详之事,所以要用一些专门的词等等来代替,从而达到回避的目的。

所谓避讳,在现代,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指为了回避某些事情或者某方面,有可能是物,也有可能是人。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是为了表示对君主或者长辈的尊敬,避免直呼其名,而用相同意义或是相同读音的字来代替,也有在其本字上进行修改,多写或少写一笔,由此来进行回避。通常情况下,需要避讳的就是君主和长辈的名字,其字或者号不用避讳。因此在中国古代,有时人们为了表达尊敬,尤其是文人雅士之间,常常互相称呼字或号,一般不直呼其名。

避讳这一现象出现的较早,但是避讳一词出现的较晚,直到汉代,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第一次提出避讳一词,在这一时期,避讳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我们最直观的理解,也就是回避的意思;其次就是规避君主、长辈等亲人的名讳。

(2)避讳的起源和形成原因

关于避讳风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大体说来,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避讳主要从原始禁忌发展而来,而在原始禁忌中,这种避讳主要由心理暗示发展而来。作为尊者,他们认为自己相对于其他人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那么作为自己代称的名字不应该随便出现在书面上和口语上,由此就成为避讳,继而成为一种避讳风俗。避讳从何而来,一般史学家们普遍认为避讳起源于周代,但真正形成制度是在秦代。避讳是中国特有之风俗,源远而流长。《左传》、《礼记》、《孟子》等书就有避讳之记载,但在整个先秦时期发展很缓慢。秦统一六国之后,帝王的地位急剧提高,避讳才逐步兴盛起来。秦始皇第一次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避讳。秦始皇名政,全国不得用政及其同音字,正月改称端月。《尚书》则是最早有避讳相关记载的古籍文献,从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避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避讳起源于古老的原始禁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语言往往被赋予一种超人的魔力,人们以为语言与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潜在的联系,语言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祸,语言禁忌遂源由此而生。有了禁忌,就要回避,于是出现了避讳。这种原始禁忌在古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古人精神世界的升华与发展,更与现代社会中的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禁忌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禁忌也是古人认识社会的方式,这是一种和我们现代思维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看来,一株花包括花的花瓣、茎、枝、叶等等,然而在古人看来,花瓣可能就代表了整株花,并且在古人的认知中,花本身也是有思想有精神世界的,而花瓣可能就相当于人的大脑,承载着花的精神。这么说来可能会有虚幻,但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这是真是存在的。因为独特的思想方式才造就了独特的禁忌,他们认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什么事会怎么样,亦或为了避免某件事的发生,要如何做,最终发展成为避讳风俗。

因我们一般认为原始禁忌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畏惧,因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理解种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所以会产生原始的自然崇拜。其次是对欲望的克制。同样的在过去,人们认为欲望的产生是不好的现象,所以需要克制欲望,达到清心寡欲的状态。再次就是对宗教仪式的恪守,在原始社会乃至到后来的封建社会,禁忌总是与宗教有着很大联系。尤其是在原始社会,各种神灵、自然崇拜充斥,形成一整套规范的仪式,这些仪式规范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最后就是对以往教训的总结,人们在生活生产活动中会犯错,这些错误有时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古人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状况,会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从而在社会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更好地生活。

在中国古代社会,避讳最主要的承担者是帝王,也就是君主。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尤其是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君主的权威不断增强。一方面为了显示所谓的皇家权威,皇帝的名讳不可以随便出现在人们口语之中,这是对帝王的不敬,如果再上升到一个高度,帝王作为国家的代表,这是对国家的不敬。这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社会主流思想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存在的。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限制以及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上充斥着敬鬼神的思想,封建君主通常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教育,他们的思想中也有着鬼神之说。封建君主在想着治理国家的同时,也会担心自己的王位是否稳固,除去外在原因,他们往往也会联想到一些避讳,认为自己的名讳不能随便出现,需要规避,否则是不吉利的,不利于统治国家,通俗一点说,就是担心自己的王位不保。

中国避讳风俗从形成到发展,总的说来是起源于周代,在秦朝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在唐宋之期尤为兴盛,而到了清代,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发展,统治者尤其看中避讳,使得避讳风俗进一步发展,更加完善。我们所熟知的文字狱也是避讳的一种,清代文字狱之重,对后世影响深远。到了现代,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充斥着各种避讳,比如在沿海地带的渔民,他们一般比较避讳跟翻谐音的字词,认为这个读音会使他们在海上作业时翻船,带来生命危险。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探析中国“避讳”风俗

延伸阅读:

文化人类学婚姻论文文化人类学婚姻论文由管理资料网整理,人类学领域的论文范文,畅谈婚姻的解释,以及当代的裸婚社会现象的形成,以下是这篇文化人类学婚姻论文 文化人类学婚姻论文婚姻释义:男人和女...

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下面带来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1】【摘 要】自20世纪以来,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而在人文、社会科学...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