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文

05月08日 编辑 fanwen51.com

[功能性食品的认识实习调查报告]一 实习调查 (一)所提问题 1.您了解功能性食品么? 2.您知道功能性食品有哪些种类么? 3.您知道哪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4.您使用过哪些功能性食品? 5.您信赖哪些功能性食品? 6...+阅读

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文

【摘要】机构化学前教育既具有显性社会功能,也具有隐性社会功能,既能促进儿童的次级社会化、家庭劳动力的双重解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又能在强化儿童再生产的同时,推动家庭秩序的重构,增强社会内聚力。

隐性功能是机构化学前教育社会功能呈现的主要方式,单纯以显性功能来判断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机构化学前教育;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当下,人们对机构化学前教育的地位和社会功能褒贬不一,有的主张重视机构化学前教育,有的则主张取消机构化学前教育。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机构化学前教育有无社会功能以及有多大功能两方面。

因此,如何判定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不仅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而且可以为各地方政府制定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为此,笔者力图从学理上来探讨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澄清人们对机构化学前教育功能的混乱认识,推动机构化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机构化学前教育的显性社会功能

所谓显性功能是指某一社会事项对于某一特定单位(个人、社会或文化系统)的客观结果。

〔1〕我们可以从儿童个体、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探讨机构化学前教育的显性社会功能。

1.儿童:次级社会化

机构化学前教育最显著的客观后果便是儿童的社会化,即儿童逐渐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

儿童的社会化分为初级社会化与次级社会化两个方面,初级社会化是在家庭中完成的,次级社会化是在学校和社会中完成的。

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幼儿园往往是儿童接受次级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

儿童的次级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建构儿童社会、习得社会规范、为小学教育奠基三个方面。

(1)建构儿童社会

机构化学前教育给儿童带来的巨大改变是让儿童适应集体化生活,儿童不得不学会轮流、分享、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在机构化学前教育这样一个特定空间中,很多活动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这就为儿童创造了自发结群的机会,儿童或以游戏为纽带,或以体育娱乐活动为中介,与志趣相同的同伴建构起儿童社会。

通过加入儿童社会,儿童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知道何时该妥协、支配、认同或抗争。

(2)习得社会规范

儿童从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开始,便获得了新的社会地位和新的角色。

基于这一新的角色,儿童必须学习附属于这个角色的社会规范与社会期待,例如,从入园时的问候行礼到集体活动时的常规,等等。

(3)为小学教育奠基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进行知识教育,而是更多关注儿童兴趣、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因此,就为小学教育作准备而言,机构化学前教育发挥的功能在于帮助儿童作好入学心理与习惯上的准备,而非提前学习知识。

2.家庭:双重解放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的出现都有对家庭教育功能进行补充和改造的目的。

(1)劳动力解放

在公共学前教育机构出现之前,儿童的早期教养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为了养育子女,父母尤其是母亲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得不被困于家庭。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的创办为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创造了机会,使女性能够从单纯的家务劳动与养育子女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走上工作岗位。

(2)观念解放

在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引导下,家长的育儿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而是开始较多关注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养成。

家园互动不仅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观念为家长所接受,而且使幼儿园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与巩固。

同时,孩子在幼儿园中成长与发展的事实也使家长越来越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的学前教育投资。

另外,因为从养育子女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得以走上工作岗位,家长自身的能力与观念也会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发生变化。

3.社会:加快文明化进程

表面看起来,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直接受益人是儿童及其家庭,但实际上,整个社会在学前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构化学前教育普及率可以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幼儿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教育的不足,改造了家庭教育观念,对促进儿童发展有利,也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文明化进程。

与此同时,机构化学前教育的普及还拉动了社会消费,带来了经济增长。

幼儿园的群体化生活也会加快儿童对某些商品的认同,激发儿童的购买欲望。

也就是说,虽然机构化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一直是努力提高入园率,普及学前教育的受惠人群,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起到了拉动内需的客观效果。

一些已有研究还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进行过经济学分析。

研究表明,就生产力的提高、成本的节约、投资回报率而言,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能使社会在未来获得巨额回报。

〔2〕

二、机构化学前教育的隐性社会功能

隐性功能是指某种行为的非预期的目的和非被察觉的后果。

〔3〕区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将社会行为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混淆。

在机构化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之所以长期被忽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过多地关注了机构化学前教育的显性功能,相对忽略了其隐性功能。

而实际上,机构化学前教育的功能正是以隐性功能为主要呈现方式的。

与显性功能相对应,隐性功能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儿童、家庭与社会)作出分析。

1.儿童:再生产

从显性的客观结果上说,机构化学前教育无疑促进了儿童的次级社会化,但从非预期的后果来看,机构化学前教育还造就了适应这个社会的既定社会结构与精神结构的继承人,即机构化学前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儿童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

从生产的角度说,机构化学前教育使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转变成一个社会人,习得社会的各种规范。

而从再生产的角度说,机构化学前教育为儿童的发展划定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和发展路径,一代代的儿童就在这样一种文化模式与主导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不断被复制和再生,从而使人类的传承成为可能。

机构化学前教育再生产儿童的方式大致包括以下两点。

(1)促进客我建构

自我结构是儿童社会化的产物,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米德认为,自我结构包括客我与主我两部分,客我和主我之间会不断对话与互动。

主我是个体对他人态度作出的反应,是个体自发性、创造性活动以及自由感的源泉;客我则是个体从他人的态度和视角出发观察和评价自我。

〔4〕自我结构中的客我使社会个体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协调与合作,使社会在个体多样化的基础上保持稳定。

因此,统一为个体自我的主我与客我便表现为个体的创造力和社会秩序的有机统一。

〔5〕

儿童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客我化,不断地以概化他人的方式来反省自身言行的过程。

同时,客我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主我不断历练,不断打破各种习惯模式和常规惯例,发挥个体的独创性,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化和变迁的过程。

对儿童发展而言,客我使儿童有序、适应,主我则使儿童创新、开拓,这一正一反的力量构成一种有意义的张力共存于儿童的自我结构中。

而在儿童客我化的过程中,机构化学前教育功不可没。

(2)达成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之间的默契

布迪厄认为,无论哪个时代,个体的心智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都有某种一致性。

〔6〕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性认识,即接受过机构化学前教育的儿童和未受过机构化学前教育的儿童不仅在生理习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思维方式、认知风格、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也存在差异。

机构化学前教育在使儿童从身体上、习惯上受制于幼儿园的一系列规范的同时,也使儿童的心灵、自我倾向于社会规范,养成某种带有幼儿园特色的社会惯习。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每个场域有其特定的逻辑、实践方式和行为惯习。

幼儿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空间,是儿童离开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幼儿园的组织特性要求幼儿园中的儿童形成与其组织惯习相适应的一套身体惯习、认知实践和行为方式。

一个没有经过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身体特性可能是随意伸展的,而经过幼儿园教育的儿童则被要求在不同的教育空间中有不同的身体习性,如集体活动中的有序、轮流与克制,游戏活动中的自由、放松与愉悦等。

群体化的环境塑造了儿童合群的身体呈现方式。

在认知实践和行为方式方面也是如此。

幼儿园是一个群学的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情境思维与情境认知;幼儿园中又有教师的科学引导,这会使儿童的认知实践更具系统性、挑战性,从而不断跨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更好的发展。

儿童在幼儿园所建构的心灵图式与幼儿园所传递的精神模式是一致的,而幼儿园的精神模式又源于更广阔的时代精神结构。

通过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儿童慢慢形成了社会化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存在方式,成为时代精神、社会文化的代言人。

斯蒂温森等人曾对秘鲁首都和偏僻农村的5~6岁儿童进行过研究,发现正规的学校教育会引导儿童掌握一种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儿童有所不同的方式去认知性地组织自己的天地,接受学校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儿童的认知观。〔7〕

2.家庭:秩序重构

从显性角度来说,机构化学前教育使家长的劳动力、育儿观念、生产观念得到了解放。

与此同时,机构化学前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未预期的结果,尤其是在家庭的经济秩序、权力秩序和观念秩序的重构方面。

(1)男权与女权并重

在传统的家庭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父亲是家庭的经济来源与经济支柱,父权构成了家庭权力的主要力量。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得女性有可能走出家庭这个私人领域,走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利用自己的劳动、知识获得经济报酬,从而改变女性在家庭中依附丈夫的局面。

参加工作使母亲不再局限于养育者角色,逐渐扮演起多重角色与多种身份。

角色的多重性使母亲更加自信、自立,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慢慢发生改变。

此外,参加工作也使母亲的家庭观念发生变化。

原来家庭是母亲的全部,现在除了家庭之外,母亲还拥有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社交圈。

美国女性主义者贝蒂傅瑞丹在其《无名的问题》一书中描写了那些陷入抚养孩子和做家务困境中的家庭主妇。

她认为,家庭对有工作的母亲来说可能是慰藉、爱和友情的重要来源,是一种生活的调剂,但对于一个全职母亲来说,却可能意味着剥削、孤寂和极度不平等。

〔8〕全职妈妈在家庭中尽管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如养育孩子与料理家务,但其劳动很难得到其他家庭成员和社会的承认,也没有任何经济回报。

幼儿园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母亲,使她们能够参加工作,获得与其劳动付出相应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这对长期固守于家庭的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使她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力量和价值,从而更有勇气去争取自己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应有地位。

(2)父性原则与母性原则共存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儿童在家庭中获得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很难在后来的社会生活中改变。

在学前教育机构出现以前,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家庭的育儿责任多由母亲担当,母性原则成为主导原则,儿童较多地从母亲那里习得认识世界的方式。

在家庭教育上,父亲往往是缺位的。

幼儿园的出现和母亲走向工作场所,使得儿童的早期社会化增添了新的教育资源,教师(包括男教师)作为受过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开始成为推动儿童社会化的主要责任人。

另外,随着女性成为与男性一样的公共领域中的劳动者,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因为工作的缘故,与原来相比,女性不再有大量的时间与孩子游戏,父亲作为另一方力量不得不加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父性原则在孩子的成长中开始发挥作用。

对于儿童的成长而言,父性原则与母性原则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当下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以女性教师为主时更是如此。

总体而言,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不仅为女性走向职场创造了机会,也使父亲回归家庭教育有了现实的土壤。

3.社会:内聚

与机构化学前教育对家庭、儿童产生的未预期结果相比,机构化学前教育对社会的隐性功能更为明显。

有限的研究已经使我们感受到了机构化学前教育为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尤其在减少社会问题、扩大社会认同、实现社会控制等方面。

(1)减少社会问题

幼儿园既是儿童游戏的乐园,也是儿童兴趣萌发、习惯养成的场所。

在幼儿园生活中儿童形成的有序意识与规范意识,可以使其成年以后在加入社会生活时能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

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机构化学前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形成对学校教育、社会生活的积极心向,有利于儿童对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适应。

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承担多项任务,如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生产劳动力、预防犯罪以及减少社会疾病等。

〔9〕研究证明,从2岁开始接受学前教育对所有社会阶层的儿童都会产生有利影响,对贫困阶层的儿童影响更为明显。

〔10〕

中央教科所调查发现,在我国,受过机构化学前教育与未受过机构化学前教育的儿童,在科学、数学、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差异。

早期学校教育阶段获得的成功对儿童成年后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会弱化儿童对社会的敌意和仇恨心理。

通过受教育过程,儿童可以充分认识到成功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外在环境只是提供一种可能。

(2)扩大社会认同

从社会交往的意义上看,进入幼儿园意味着儿童的交往半径从家庭中的亲属群体、血缘网络向幼儿园阶段的游戏群体、朋友网络转变,与之相伴的是儿童的自我认同和权威崇拜从家庭内向家庭外的迁移。

进入幼儿园,不仅意味着儿童生活空间、交往半径的扩大,更意味着儿童的心理空间必须向社会开放。

走出家庭的儿童迫切需要同伴、教师的接纳与欣赏。

对于儿童而言,幼儿园与家庭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逻辑结构与行为规则,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的认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认同。

家庭认同的社会性程度比较低,这是因为太多情感因素可能会遮蔽儿童在幼儿园交往中可能遭遇的冷漠、排斥与竞争。

与家庭相比,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一种更社会化的生活,它能给儿童带来更多社会意义和社会满足。

(3)实现社会控制

与中小学一样,幼儿园既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种社会设置,一种有助于增强社会控制力和团聚力的工具。

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国家色彩无处不在,大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日常互动都是如此。

与军队的暴力控制不同,机构化学前教育实现的是一种隐性控制,它控制的是人的思想,通过文化濡化,尤其是课程授受的方式得以实现。

说得极端一点,机构化学前教育就是一个再生产过程,再生产既有的国家权力,再生产既有的社会秩序,如显性的制度秩序和隐性的思想秩序与符号秩序等,最终通过教育再生产出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继承人和接班人。〔11〕

总之,机构化学前教育既具有显性社会功能,也具有隐性社会功能,而且隐性功能是机构化学前教育社会功能呈现的主要方式,单纯以显性功能来判断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思维方式。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对机构化学前教育认识的加深,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幼儿园的社会功能会不断丰富。

就如后现代研究者已经提出的那样,学前教育机构有可能成为一个文明社会的论坛。

〔12〕在这个论坛上,儿童与成人共同参与具有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意义的活动,机构化学前教育的宏观社会功能更加彰显。

参考文献:

〔1〕〔3〕默顿.论理论社会学〔M〕.何凡兴,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54,154.

〔2〕T胡森,TN波斯尔斯维特.教育大百科全书:第3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95.

〔4〕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155.

〔5〕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民,叶晓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88.

〔6〕布迪厄.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

〔7〕STEVENSON H PARDER.Schooling,environment,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A cross-cultural study〔J〕.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of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78,43(3):175.

〔8〕吉登斯.社会学〔M〕.赵旭东,等,译.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68.

〔9〕艾格BS萨伦森.学校效能〔M〕 哈里楠.教育社会学手册.傅松涛,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8.

〔10〕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学校社会学〔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

〔11〕布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8-99.

〔12〕杜燕红.学前教育机构性质和功能衍变的价值取向及其意义〔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31(5):48-51.

延伸阅读:

化学教育专业2015届毕业生自荐书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翻阅我的求职信!当您翻开这一页的时候,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大门。也是我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开端。借此择业之际...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自荐书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X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XX年本科毕业生,今天我无比虔诚向贵公司递上我的这份材料。 我所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专业,可以从事化学工程,化工设计,仪...

应用化学求职简历技能特长在应用化学简历中是一个单独的项目,像是绘画、声乐、战术等等这都可以作为技能特长。除了直观的描述之外,在工作经历中的成就中也能看出一个人工作能,还有就是个人简历...

高中化学教师辞职申请书xx因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发生转变,所以自愿决定辞去xx二中教师职务,敬请组织批准。 申请人:xx xx年9月6日 xx年9月6日,在与校长和教委相关领导沟通后,自己正式写下了辞职申请书。 一...

化学专业英文简历模板化学专业的同学该怎么制作自己的英文简历?下面为各位提供化学专业英文简历模板,以供大家参考!化学专业英文简历模板一 Basic CV Name: 范文大全 Nationality: Chinese Nation...

化学工程与工艺求职简历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简历就是给企业公司看的,那么,个人简历在针对上来写,必然也需要针对招聘的企业公司。于是,在编写个人简历之前,也需要做出的准备就是要了解求职的用人单位信...

2016年化学暑期社会实习报告在xxxx化学有限公司的实习已经结束了,回想着过去12天的经历,我想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公司位于xxx北仑大榭,主要生产pta(精对苯二甲酸)销往国内外各地。第一天来到公司的时候我...

化学专业开题报告化学专业是一种大学专业。化学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自荐书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XXX,是XXX大学XX级的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值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未来工作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