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多抠门员工频跳槽]香港咨询公司“munity Business”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有1/3左右的上班族考虑跳槽。相对于香港本地和西方国家,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这倒不是中国员工天生爱跳槽,而主要...+阅读
“在家不穿鞋,赤脚走路,每三年可节省拖鞋一双,并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浪漫感觉;看电视时不开自己家的,到阳台上用望远镜看对面楼上的,每小时可节省电费0.05元;内衣每两周洗一次,可减少洗衣机的摩擦,每两年可节省内衣一套;袜子一般不穿,有人问就说是肉色的……”尽管是调侃,却是朋友“向往”的生活。
他总是强调抠门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他说“抠门儿”就像谈恋爱一样,为每一个小小的细节而伤透脑筋,做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做得不好,有可能明天就和你说拜拜。所以,他说我们不能让抠门这种艺术变得腐朽,要用心爱护它,因为它带来的好处是无穷的。
有一天,他宣布和我们姐们儿公认的美人菲儿结婚,我们一头雾水。菲儿告诉我,尽管情人节他送给她一排只有3颗的巧克力和一朵玫瑰,她依然决定嫁给他。她说,特殊时代,一朵玫瑰也可以代表爱情,因为她和他的相遇是“抠门儿”遇见“主义”,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菲儿以前是个购物狂,但有一天,面对着疯狂打折的商家,菲儿毅然决然地说:“不买!”我看着菲儿,更是一头雾水。我没有任何防备地知道了一种新主义———“新节俭主义”:花钱,该出手才出手。
结果发现,我身边高举新节俭主义大旗的还真不少。他们的收入不菲,可花起钱来却精打细算,日子反而过得更健康更舒适,绝非舍不得吃穿光知道攒钱,而是该奢侈时奢侈,该节俭时节俭,把这新节俭过成津津有味的日子!
新节俭主义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不影响生活品质的状况下花费尽量少的钱获取尽量多的愉悦。比如一个人去饭店吃饭,点一菜一汤花费30元,只能享受一个菜一个汤的乐趣。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人,可以点三菜一汤花费60元,同样花了30元,却多享受了两个菜。这就是节俭。另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成本下,花费所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花费本身。比如买了一台电脑花了1万元,利用这台电脑写文章赚取了稿费,稿费可能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后者的钱远远超过你买电脑的钱,这也叫节俭。现代生活不再有捉襟见肘的寒酸样,当梦寐以求的丰富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将人们团团围住的时候,很多人又开始渴望田园般的简约生活。他们气定神闲,把过度的奢华和过度的烦琐统统扔掉,去追求一种简单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新节俭主义者不是贫困族,也不是守财奴,他们只是对未来有着更长远的考虑,通过转移消费重点优化配置自己的货币收入罢了。
另外一对朋友开始谈婚论嫁了,他们也决定将新节俭主义进行到底,来了场“素婚”———他们没有拍千人一面的结婚照,更没有举办形式雷同的结婚仪式,没摆圆台面,连集体婚礼都省略了,领了“派司”就同居。他们说:反正别人说长也罢,议短也罢,程序合法,我的日子我自己过,与人何干?
我的一些朋友都是年薪超10万的主儿,但他们每天依然挤公交上班,喜欢在乘公交的时候思考问题。中午,他们最常吃的是盒饭,请人吃饭吃不完打包、购物时留意打折的,聚餐出游时AA制……“新节俭主义”者钱不够花吗?非也。他们只是按着内心的诉求,在寻找最简约真实的生活。新节俭主义,不再是过去的节约一度电、一分钱,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类对付物质贫乏的口号,而是对过度奢华过度烦琐的摒弃,其本身的意义就是“简单生活”。
曾经见过一句广告语“更远,更自由”,用在新节俭主义上很贴切。也许当人能够理性地对待自己节俭过后的“奢侈”生活时,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我也开始“主义”了,把每日的开销用一小本记录。我惊奇地发现,几个月下来,居然为自己节约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支。
适度“抠门儿”,减少了浪费,追求的是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只要是生活,没有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