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学习方法学习技巧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1月20日 编辑 fanwen51.com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体验性...+阅读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谁能最终飞上高枝?回答是唯有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

社会发展呼唤创新人才,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教育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环节,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于伟大的变革

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探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

应试教育通过反复灌输,强化作业,以及无休止的评优,竞赛和考试等手段,以外在的压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只知道呆读死记现成的结论,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本身缺乏热忱向往,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创造力的人,是很难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复杂局面的。素质教育将扬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创造性教育,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这样的高创造性人才肯定是社会所需要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形式之一。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身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学习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授课方式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入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使学生在思维上、情感上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探究活动经过和结果,以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1、走进生活之中,进行探究学习

生活是个大舞台,我们的品德课应扎根于这个社会大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可爱。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具体的事实入手,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社会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人际关系实际等。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引导探究的主体。如在上到《生命的强者》时,张海迪阿姨,学生只能在书中了解、书中感悟,不够形象具体。在生活中也找不到类似的人,使学生在心中产生质疑,这是否真实?我们又该如何向她学习?此时,把学生带入到了社会生活中,在此生活情境下再探究张海迪阿姨、李一强哥哥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进而在探究中进行自主实践,帮助李一强哥哥修补图书,打扫环境卫生,这样就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实践,既提高了道德认识,又进行了道德实践。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将某些生活片断制成幻灯片、录像、录音,甚至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思维上、情感上真正参与学习活动。

2、引入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学习

办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巧于用科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自主实践。

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难,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一些道德两难问题,以引起学生道德认识的冲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如我在教《少年要自尊自爱》时,就描述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六(1)班的俞老师忘在讲台上的一块手表不见了,这会是谁拿的呢?俞老师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放晚学前,他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今天下午俞老师把手表忘在了讲台上,不知是哪位同学替我保管着?这样吧,呆会儿老师要去开会,每个同学都轮流到我办公室去一趟,记住,一个一个去,请拿手表的同学将表放在我的抽屉里。说完,俞老师就去开会了。开完会回到办公室,他拉开抽屉一看,发现表果然已放在了他的抽屉里。”请问:“拿表者暗中放表的行为是不是自尊自爱?”这一问题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亮观点,摆证据,争得不亦乐乎。这就为后续环节学生主动地投入课文,探究道理作好了铺垫。同时,创设总是情境还可以用文字题、表演题等。

(二)调查研究,进行探究学习

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场所、材料和要求,让学生对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思考,从中感受有关道德问题,它基于学生的自身体验来获取感性的认识12全文查看。

1、访谈调查研究

是通过收集调查对象的资料,进行分析探究,以获得知识、方法、技能的一种学习,调查访谈的对象一般为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等一些学生的榜样。例如:教学九册《苦难的岁月》一文时,为了“知道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我就采用了访谈调查法,发动学生选择祖父辈的人,请他们讲讲“童年的苦难生活和新中国的幸福生活”,

用实际的事例增加感性认识。我对这次访谈布置作了充分的准备,进行细致的要求。由于事例实在、易操作,学生进行访谈后,带来了大量的感知、信息,讲起自己的访谈所得都绘声绘色,使课堂气氛活跃,目标达成对照,受到了启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教学目标已不需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问卷调查研究此方法是通过书面形式,设计一些简单的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或测量项目,向被调查者收集材料,然后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它较简单、灵活,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对整理的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如教学六册《不乱花零钱》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张问卷,让学生去调查几位家长(也可以是自己的家长)。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表目的:我们想调查你儿子的零花钱使用情况,便于引导节俭。请选择:

1、你们给你儿每次的零花钱是多少?()A、5元以上B、3-5元C、1-3元D、1元以内E、没有或其它

2、在一星期内一般给几次?()A、每天一次或更多B、3-5次C、1-2次D、有时有、有时没有

3、你们给零花钱的方式?A、主动给B、随意给C、学生有理由索取D、学生无理索要E、其它

4、你们在询问你儿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吗?A、经常问B、偶尔问C、很放心,从不过问D、学生不肯说,不想再问通过调查,学生基本模清了情况,然后一起对此表调查结果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树立了榜样,同时,也针对一些问题给予揭示,有“坏习气”的几位同学进行了教育引导。

3、参观调查研究此方法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引导探究的主体,它能更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探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十一册《家乡在变化》一文时,我就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一户农家,他们的生活水平已远远超过一般家庭:别墅式的洋楼,装璜新颖别致,各类家用电器应有尽有,还有自备汽车……是勤劳致富的典型。我们在参观的同时,也访谈了该户主,使学生感叹了生活的富裕,比较旧社会及解放后的贫苦,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党的政策给家乡带来了巨变。此时,调动了学生对学习此文的更大热情,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家乡巨变的原因。

(三)参与实践,进行探究学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基础,实践出真知,人类的知识、技能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于实践,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够真正理解、消化书上的间接经验,从而在实践中探究有用的、正确的知识、技能,并在实际运用中丰富和发展。(1)实验、游戏实践品德课中,碰到问题、难点时,运用实验来解决,探索出其中的一些规律,或让学生通过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探究明理。例如:在教学《幸神不会从天降》一课,在学生懂得社会财富和幸福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要从小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装盘、切菜等游戏竞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化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能力,尝受到劳动的快乐,从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此方法能在课内加强道德行为训练,把学生的道德行为落实到实处。(2)社会生活实践此方法进行探究学习是思品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所学的知识、技能都将在社会中进行实践,也就是把思品课的明理,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导行,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再来提高理论认识,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要把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应用中探究与实际的差距,又要在实践中探究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可谓一弹双石。

(四)合作交流,进行探究学习生生合作交流与师生交流研讨是在课堂教学中自身心灵与外界环境的全部交流,它使学生之间已有知识、思想、情感、行为的“互通有已”、“智慧共享”收到互联网的效果,也是教师尊重学生,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在已有成功中体验到快乐,从而对知识问题产生兴趣,进一步加深探究,发现不足,自我完善,自我矫正。

1、生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学习[本文转载自-找文章,到]学习虽然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但所体现的应该是学生的群体智慧。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如四人小组讨论,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自由组合,开展辩论等等。这种“茶馆式”、“对垒式”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互相探讨,互相纠正,互相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独立思考、自主辩解,以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如在教《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一文,学生在明确了“为什么要帮助在困难的人”这一道理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该怎么帮助有困难的人?”展开讨论、交流。各合作小组成员就会联系实际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想法和体会。比如:当同学学习上有困难时,主动帮助他解决;当邻居出现麻烦时,尽力帮助;当贫困山区的孩子失学,灾区人民面临各种困难时,捐款、捐物,献爱心;在车上给老人、残疾人让位等等。当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后,就会发现不足之处,并互相给对方补充,提要求,共勉励,同时自己也就会深入思考,辨解其正误,进行自我对照,从对照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面。

2、师生交流研讨,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探究学习师生交流不仅是指知识、答案的交换,更多的是指情感意识的交流、研讨,对学生付出的学习努力给予真诚鼓励,给他们营造宽松的研讨氛围,使学生对已有知识产生疑问,继而深入探讨,而探讨中与自我作比较,自我完善、矫正。如教学《做集体的主人》一课中,有一个辨析题“学校举行合唱比赛,丁明是班级的合唱队员,可他出了‘水痘’,但他认为自己是集体的主人,还是赶来参加”。大部份同学会认为丁明会把传染病传给其他同学,是对他人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是错误的,而有的同学就提出了“为集体荣誉带病排练难道是错的吗?”的质问,此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见解,给学生以鼓励,同时与他们一起交谈、探讨。适时的做好“摆渡人”的角色,适度地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的关键,通过师生交流、探讨、争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自己作出合理的评判:“丁明的想法不全面,是好心变坏事的典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运用道德知识来指导道德行为,达到反省的效果,让学生做自主学习的主人。总之,探究学习是思品课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活动,它让学生能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

(一)开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来看,培养人的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中心。主体性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学说,它主要包括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前苏联著名教学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充分论述他的个性和谐发展思想时就特别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他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已的存在,不能在人类活动和成就中确立自已的地位性,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某一领域里成为主宰者,如果他没有感受到了自已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豪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那么所谓的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

有关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小学生的自我要求高于中学生,即越小的孩子越喜欢自已尝试着做事情,因此在课堂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已支配自已。自学能力是在自学过程是形成和提高的,只有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学是很多著名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魏书生的定向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总结)、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上海的八字教学法(谈谈、讲讲、议议、练练)等都强调学生自学,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从而强调学生在自学中发现知识,发现规律,发现学法,发现做人的道理,乃至发现自已的人生。自学分为课前粗学、课堂精学、课后再学,三者不可分割,其中最精彩的是课堂精学。课堂上,学生一般有15

20分钟的自学时间。自学后,教师要求学生大声回报“我知道了什么”、“我不知道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在第一个回报中,学生知道了文章记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还可能回报自己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等等。后两个回报是教学和自学的升华,旨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比如在教学《关心体贴父母》一文时,有一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身为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的陈毅同志为什么不花钱请保姆给病瘫在床的老母亲洗尿湿了的裤子,而要自己亲自去洗呢?”另一学生马上予以回答:“虽然他日理万机,但也有空余的时间,而孝敬父母乃中华之传统美德。”你看,只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学习的时间,且引导得法,他们虽小,但也能学,而且能学好。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把创造作为教育的必然归宿,必需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得到书本上没有而又比书本知识更丰富、更生动的知识。我们坚信活动课为儿童提供的广阔的创造天地,一定种出教育的理想之果。

(二)确定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发散性思维训练内容,符合儿童生活、学习的实际是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的保证,但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的结果,我们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两个方面进行自主选题:一是从思品学科中直接选取或是思品学科内容的深化、延伸。当然,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他的主要任务,但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教材中提取一些问题,我认为是比较务实的,使学生将学到的成果加以巩固,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二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内容,或来自学生的一些提问,我们说生活是一切智慧灵感的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选取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在“联系实际”一环的教学中如:在教《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时,我叫学生先闭上眼睛从后面到讲台上来拿一本书,然后让学生谈谈自身的感受,紧接着问:“假如你的眼睛失明了,你的生活会怎样?”像这样的问题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根据刚才的感受谈体会,感觉亲切,当然也就更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同时也让学生从自身感受来提高道德意识,形成深刻的道德认识。

(三)进行方法指导,促进学生探究习惯的形成探究活动看起来有些纷杂,但是也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对小学生进行了比较简单的方法指导,以促使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1.可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实践表明,事物间的某些相似点、规律是触类旁通的。如:教学《家里来了客人》一文在明理联系实际后提出:“现在我相信大家均能很好的招待客人了,你们想不想上来表演,看哪位同学招待的最好?”顿时,一只只小手都举了起来,跃跃欲试。这样,适时地请几位学生进行“外婆来我家”等情境表演。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尽可能模拟出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角色细细体验。并不时的点拨、激励、讨论、评议中触类旁通,把礼貌待人,热情好客这一道德认识也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像这样由此及彼的联想,丰富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正是这些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2.可以从事物的相反情况展开探究我们经常做的游戏是互相说出相反的事物,你说白,我说黑,你说好,我说坏,说得越多越妙,说得越快越好。有时,我们做这样的提问:如在教学《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珍惜动物》一文时,在深深拨动了大伙儿的心弦,“爱护有益的动物,保护珍惜动物”的道德认识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辩析:“小军的爸爸花一千元从鱼贩子手中买回大海龟,把它放生了。”学生正反主答辩,“小军的爸爸做得好,他宁可自己花钱,也要保护珍惜动物。”“我认为他做得不好,他不该用一千元买了再放生。那样,海龟不能再次被捕。”“他做错了,也是滋长了鱼贩子破坏,捕捉海龟的恶习呀!”……学生一时无法得出统一的意见,得到的都是值得探讨的答案。在继续辩论中,他们的答案逐步趋于统一,即出发点都是保护珍惜动物是对的,但他的做法不是最好,可以通过执法机关……此时,“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珍惜动物”已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了。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四)开放、民主、融洽的新型课堂氛围,促进探究的发展研究表明:探究的最大障碍说是害怕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成功受奖励,失败受惩罚。要鼓励想法,想法越多越好,越奇特越好,一些奇异的想法似乎不符实际,但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能突破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触发新颖、有用的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不同寻常的提问表示尊重。例如在教学《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一文时,大家都谈了自己参加的课余活动,并辩析了哪些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当的。可突然有一学生提出:“老师,看电视是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吗?”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解答。可学生的观点很不一致,有的认为看电视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国家大事,是正当的;有的认为看电视容易着迷,使人误了正当的工作,还不利于学习和保护视力。于是我就问:“那么这一活动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变成正当有益的呢?”四人小组就根据各自的实际,分析了问题的关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得出:看电视时,只要时间适当,看些有益的节目,那就是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利用这个问题带着学生作了一次探究问题的旅行,同时,也能给提问的学生一个极大的鼓舞——他的问题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重视。这样谁还不愿意提问,积极地去寻找问题呢?在这样的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里,孩子们可以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有机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教师以权威垄断的环境,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解答,相互启发,相互触动。于是发散性思维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当然,也不是无组织的状态,完全放任的环境,教师在这里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参考文献:

1、《探究性学习》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4、《小学德育》12全文查看人类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谁能最终飞上高枝?回答是唯有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

社会发展呼唤创新人才,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教育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环节,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于伟大的变革

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探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

应试教育通过反复灌输,强化作业,以及无休止的评优,竞赛和考试等手段,以外在的压力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只知道呆读死记现成的结论,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本身缺乏热忱向往,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创造力的人,是很难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复杂局面的。素质教育将扬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创造性教育,它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这样的高创造性人才肯定是社会所需要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形式之一。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自身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

(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学习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授课方式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入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使学生在思维上、情感上真正参与学习活动,探究活动经过和结果,以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1、走进生活之中,进行探究学习

生活是个大舞台,我们的品德课应扎根于这个社会大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可爱。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具体的事实入手,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社会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人际关系实际等。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引导探究的主体。如在上到《生命的强者》时,张海迪阿姨,学生只能在书中了解、书中感悟,不够形象具体。在生活中也找不到类似的人,使学生在心中产生质疑,这是否真实?我们又该如何向她学习?此时,把学生带入到了社会生活中,在此生活情境下再探究张海迪阿姨、李一强哥哥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进而在探究中进行自主实践,帮助李一强哥哥修补图书,打扫环境卫生,这样就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实践,既提高了道德认识,又进行了道德实践。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将某些生活片断制成幻灯片、录像、录音,甚至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思维上、情感上真正参与学习活动。

2、引入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学习

办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巧于用科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自主实践。

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难,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一些道德两难问题,以引起学生道德认识的冲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如我在教《少年要自尊自爱》时,就描述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六(1)班的俞老师忘在讲台上的一块手表不见了,这会是谁拿的呢?俞老师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放晚学前,他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今天下午俞老师把手表忘在了讲台上,不知是哪位同学替我保管着?这样吧,呆会儿老师要去开会,每个同学都轮流到我办公室去一趟,记住,一个一个去,请拿手表的同学将表放在我的抽屉里。说完,俞老师就去开会了。开完会回到办公室,他拉开抽屉一看,发现表果然已放在了他的抽屉里。”请问:“拿表者暗中放表的行为是不是自尊自爱?”这一问题情境,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亮观点,摆证据,争得不亦乐乎。这就为后续环节学生主动地投入课文,探究道理作好了铺垫。同时,创设总是情境还可以用文字题、表演题等。

(二)调查研究,进行探究学习

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场所、材料和要求,让学生对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思考,从中感受有关道德问题,它基于学生的自身体验来获取感性的认识[]。

1、访谈调查研究

是通过收集调查对象的资料,进行分析探究,以获得知识、方法、技能的一种学习,调查访谈的对象一般为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等一些学生的榜样。例如:教学九册《苦难的岁月》一文时,为了“知道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我就采用了访谈调查法,发动学生选择祖父辈的人,请他们讲讲“童年的苦难生活和新

延伸阅读:

全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学习心得2012年4月14日到16日,我有幸到临沭县实验小学参加了全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短短三天,一共听了12节课,她们设计的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手法灵活多变,教师个人的素质之高给我...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