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公文写作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5课古人谈书这两篇文章的意思

02月10日 编辑 fanwen51.com

应该是《古人谈读书》。

1、第一篇——《论语》

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1、第二篇——[宋]朱熹

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意思: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扩展资料

《古人谈读书》第一篇启示: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要不耻下问,还要勤奋努力、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才智。

《古人谈读书》第二篇启示: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眼、口和心三者结合,眼要一心一意的看到,口要大声读到,心要专心致志地思考,这样读书就会事半功倍。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