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公文写作

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发展思考

11月27日 编辑 fanwen51.com

[矿建项目部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一、 团组织基本情况: 矿建项目部团支部现有团员8人,大中专毕业生6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3人,从事技术员工作7人,35岁以下青年220人,占全项目部总人数的76%以上。下属两个团小组...+阅读

文章标题: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发展思考

提要:本文从分析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在满足青年需求、工作模式、育人能力、工作力量等四个方面面临的突出矛盾入手,在指出院系共青团组织转型发展中应注意避免的一些误区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应深入思考我校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战略调整,在“服务”和“指导”上做文章,切实推进一线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

深入思考领导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共青团工作的结合点,引导人才成长主旋律,在培养精英人才上做出一线共青团的探索;深入思考多元组织格局下的善治模式,延伸一线共青团的工作手臂;深入思考凝聚青年参与的新机制,将特色活动与点滴教育相结合,打造工作品牌,夯实一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关键词:院系团组织矛盾误区着力点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常被冠以“高位徘徊”的概括描述。这种状态的突破口应在于机制而非体制、在于方向而非数量,从群众组织的发展要求看来,基层团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机制的改进在其中尤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只根据笔者自在院系共青团组织工作以来的观察和体会,尝试就当前我校院系共青团组织的发展问题进行初步的个人化的思考,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宏观问题除与此关系密切者外不作论述。

一、当前面临的四个突出矛盾

第一,在社会转型、青年需求转向的形势下,高校基层共青团满足青年需求的能力以及其内部的不平衡性与大学生由低端到高端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突出矛盾,这是高校基层团组织面临的主要矛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学生需求的主流由强政治性转变为强发展性。这意味着高校青年工作的重心从“扭转方向”转变为“服务需求”,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机遇;但因为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就必须有充足的工作资源和更具时代性的工作机制,而前者无庸讳言是基层共青团组织所欠缺的,后者更是整个共青团组织都尚在探索之中的,所以这又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之最近几年,因为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问题投射在大学生群体中,经济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从低端到高端的各层次、全方位的问题由质到量迅速突显;同时,高校院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院系团组织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又加剧了处于工作第一线的高校基层共青团满足大学生需求的能力与学生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第二,在大学生团员身份的普遍性影响其组织身份认同的情况下,高校基层共青团的传统工作模式与大学生团员思想主体化以及作为其载体的组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在大学生群体中,团员身份是普遍性、“全民”化的,这种群体中相对区分性较弱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团员的组织身份认同。在这个总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共青团较为传统的工作模式与大学生团员思想的主体化和多选择性构成了突出矛盾,基层共青团如何更好地凝聚青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与社会上的非公组织兴起、职业选择和分配方式多元化相对应的,高校学生组织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与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形成鲜明对比。组织的多元化进一步为思想的主体化提供了依托载体,也对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的动员能力提出了挑战。第三,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下,高校基层共青团的育人能力与服务高校教学中心工作的要求之间存在突出矛盾。以资源分配机制改革、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以及课程设置改革等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场更为深刻、更为冷峻,冲击力也更大的高等教育变革。它的两个相互关联的主要内涵是育人和竞争,即:一切以教学和人才成长为核心;高校各部门及个人围绕育人展开激烈竞争,被认为与此核心无关者将遭到淘汰。高校主观或客观地对共青团服务教学中心工作的力度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组织正在半主动半被动地步入这个以育人贡献率为取舍、升降标准的格局之中。而身处以教学为主要功能的院系,基层共青团更是首当其冲。如何因应工作生态的变化,提升育人能力,是摆在高校基层共青团面前的永恒课题。第四,在高校基层共青团职能定位不清晰与院系党政工作扩展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共青团有限的工作力量与业务拓展、范围泛化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学生中经济问题、心理问题和就业发展问题的突显都转化为院系党政工作的业务量,共青团组织自然要担负起助手的责任。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开门办学”的思路转变,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学科的需求相应,高校各院系的发展都面临着突出的机遇和挑战。不管是横向比较而言的形势较好的院系还是较差的院系,各单位大都12全文查看处于自身历史上一个开拓资源、加快发展的阶段。在此环境之中,职能定位并不清晰的基层共青团组织大都要成为本院系行政部门的有益补充。于是,本来工作力量就较为有限的院系团组织面对范围泛化、数量膨胀着的工作任务,工作精力的分配成为问题。

二、转型发展中的几个误区

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转型”已成为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普遍共识,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转型中容易存在的误区。第一,跳出工作思路非“单一政治化”即“学生事务化”的误区,坚持共青团兼具政治性、行政性与社会性的组织属性。政治组织、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是共青团集于一身的组织属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也与此相对应。三者之中,以政治属性为核心,而其余两者因其辅助功能和时代需要也不能偏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共青团组织的普遍情况一致,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定位高度集中,另两个组织属性和职能被削弱甚至忽略,这在保证了共青团的核心属性与核心职能的同时,也限制了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新时期,为了增强自身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高校共青团组织不断扩展自己的工作思路和业务范围,行政辅助和社会服务职能得到强调,但如果不予以高度注意,政治属性则往往会被忽视。在高校基层共青团层面,这种忽视核心属性的不全面发展的倾向已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突出表现为“学生事务化”的倾向。也就是说,共青团协助处理学生事务的行政属性过于膨胀。这虽然有利于突显共青团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共青团服务大局的能力,但有所偏废的不科学的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即群众组织属性,尤其使得某些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旗帜不够鲜明、团结凝聚青年的局面不够活泼。第二,跳出工作取向非“灌输式教育”即“满足式服务”的误区,高扬主旋律,实现并引导青年学生的健康需求。与工作思路的“单一政治化”相对应,共青团的传统工作模式也存在着“灌输式教育”的取向,即不考虑或不充分考虑青年的需求和好恶,单向地进行灌输教育。近年来,尤其自“服务型组织”建设方向提出以来,为了更好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共青团组织高倡“服务”导向并大力改进工作。这本来是共青团组织发展的重要的合理的理念转型,但一些团组织单向度地、狭隘地理解了“服务”的内涵,将“服务”仅仅定义为满足青年需求,从而使得“服务”成为庸俗的满足式服务。这一点在基层团组织中也有所表现。其实,需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表面和潜在之别,服务也有“不分青红皂白”和加以甄别与引导的不同,服务和引导是辨证的统一体,服务型团组织应该是也必须是实现并引导青年的健康需求的团组织,否则就会因为工作目标而自损组织属性。第三,跳出工作方式非“运动式”即“日常化”的误区,保持共青团组织特有的创造力,促进团的工作既规范又灵活。因为共青团工作的活泼性和共青团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共青团工作常遭到“运动式”的诟病,即采取运动式的动员组织方式,一时轰轰烈烈,过后烟消云散。基层共青团工作更因为资源保障不稳定等因素而易于有此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近年来的基层共青团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大方向迈进。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日常化”的倾向,即团的工作套路化、科层化、办公室化,制度和规程建立起来了,共青团组织特有的创造性的活力却减弱了,这无形中对共青团的发展思路和精神面貌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将影响到共青团作为青年群众组织的根本属性。第四,跳出工作体系非“抱残守缺”即“盲目拓展项目”的误区,思考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集约化发展的思路。转型、创新、发展,都与“变化”密不可分。但变化的方向为何,向着怎样的目标转变,却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既然不能“抱残守缺”,项目拓展自然不可少。但同时也出现了“工作创新”等于“项目拓展”、“花样翻新”的倾向,导致了一些“盲目”现象:工作项目与本单位情况不匹配;工作力量分散,顾此失彼;项目上马多、短命也多;项目模仿多、创新少;项目宣传多、育人内涵少;单位之间彼此重复而导致无谓的竞争等等。避免这些问题,根据自身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将有限的工作资源集中在几项真正体现本院系工作思路的重点工作上,倾力打造,实现集约化发展,发展才能有本质性的突破。

三、我校基层团组织发展着力点试析

院系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各有其问题与途径,本文仅就笔者以为在我校基层共青团发展中较具方向性和共性启示的几个方面作以讨论。第一,立足我校学生工作战略转型的新要求,深入思考我校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战略调整,在“服务”和“指导”上做文章,切实推进一线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2005年初,校党委提出我校学生工作实现“四个转型”的发展方向。2005年度至2006年初,以下两件大事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工作在“四个转型”的导向下的战略调整,其意图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深入领会: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和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文、理科院系隔周周五下午不排课,为党团活动时间,学校统一设计规划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课程。这两个重大调整都是格局性的调整,其中蕴涵着加强学工系统的“服务”和“指导”功能的深刻内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学生资助中心是服务解决学生群体的新问题的重要体制保障,中心的成立将使得服务更为专业化和便捷化;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的成立和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课程的开设明确了“指导”的功能主题,使得学工系统的育人色彩更为浓厚、育人时间更为稳定、育人内容更为充实系统、育人方式更为科学规范。学校层面的机构变革势必需要基层的呼应,也必然意味着基层工作的调整,基层共青团组织也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充分体现“服务”和“指导”的内涵,这将是基层共青团组织应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大潮,服务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在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大局中突显自身作用的重要契机。第二,立足我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入思考领导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共青团工作的结合点,引导人才成长主旋律,在培养精英人才上做出一线共青团的探索。领导型创新型人才是我校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方向,也为共青团组织发挥育人优势、推进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领导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必然需要“第二课堂”这个没有边际的、融知识拓展和实践创新于一体的大课堂,在现有体制下,各级共青团组织正是这个大课堂的主要建设者,院系共青团更是各有其特色、各有其功能的组织者;中国共青团的历史就是青年中的精英人才前赴后继、建功立业的青春史,基于其先锋性、包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共青团组织具有培养青年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组织优势,近年来,随着我校基层团组织的团校、研干校的创办和学生社团的兴旺,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共青团指导的各种学生组织和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改善学生评价体系的不可或缺的软性、补充性的平台,为各种各样的领导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创造了多元化的条件。基层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高扬领导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主旋律,用这个总目标引导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引导人才成长的正确方向;要通过办好团校、研干校等培训机构,开设稳定的精品化的课程,建立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提供人才成长的坚实平台;指导好两会、志愿者协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发展,营造多种人才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第三,立足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新要求,深入思考多元组织格局下的善治模式,致力增强团支部的发展活力,加强对两会、志愿者协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指导,延伸一线共青团的工作手臂。面对青年思想主体化和组织参与多元化的形势,促进团支部的发展和指导学生组织的发展,对基层团组织来说都意味着不小的挑战。本文认为,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方向的“善治”是此种格局下可资借鉴(但并非完全从其本来意义上去认识)的理念。这就意味着要树立并引导学生树立公共利益的意识,重视公共利益、尊重公共利益、善于调配和实现公共利益。在这个理念之下,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组织多元化的现状及其发展前途,高度重视学生组织在校园生活中的影响及其在共青团“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中的作用,研究社会组织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的国情要求,既尊重其自身宗旨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属性,又加强对它们的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实现一种民主的、法治的、有序的、和谐的管理状态,使其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有力臂膀。其次,在多元竞争的背景下,为增强团的调控全局、实现公共利益的力量,要加倍重视团的自身建设,要以“党建带团建”为原则,以固本强基、守正创新的精神,仔细体会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实践经验,高度重视并全力加强团支部的建设,实现团支部的职能定位明晰、工作规范而又富有创新,保证团支部在团员青年遇到困难时第一个出现、在团员青年获得荣誉时第一个搭台。团支部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强团员组织身份的自我认同,基层共青团要通过典型引导、仪式象征等途径,增强团员的组织身份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其组织归属感。在团员管理和组织掌控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将思想教育和资源管理相结合,合理调配政策资源、干部资源、经济资源和象征资源,从而实现对各种组织的有效管理。第四,立足扩大团的事业的号召力的要求,深入思考凝聚青年参与的新机制,将特色活动与点滴教育相结合,打造具有高校共青团特点和院系文化特色的工作品牌,夯实一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以品牌谋发展是最近几年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工作理念之一。品牌活动的影响对于团组织的发展确实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无品牌可树也是基层共青团组织经常谈到的问题。基层共青团的品牌工作应是与共青团特点和本院系的学科特色相对应的,从而具有浓郁的青年气息和文化气息,能够成为本院系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代表;基层共青团的品牌工作应是与本院系的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不以资源数量和活动规模为追求,而以学生甚至是某一类别的学生的受欢迎程度为目标,以提升育人内涵为目标;基层共青团的品牌工作应注重组织机制的改进,使其成为大学生乐于参加、易于参加的活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放大“品牌”的视野,将其从“活动”拓展到“工作”。事实上,日常工作中很多“微不足道”的细节工作中如果能够充分注入育人内涵,长期坚持,不断改进,也就可以成为学生身边的、关系密切的“品牌”。这样的品牌工作更为密集、更为扎实,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共青团的形象和影响也就从中确立了。

《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发展思考》12全文查看文章标题: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发展思考

提要:本文从分析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在满足青年需求、工作模式、育人能力、工作力量等四个方面面临的突出矛盾入手,在指出院系共青团组织转型发展中应注意避免的一些误区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应深入思考我校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战略调整,在“服务”和“指导”上做文章,切实推进一线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

深入思考领导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共青团工作的结合点,引导人才成长主旋律,在培养精英人才上做出一线共青团的探索;深入思考多元组织格局下的善治模式,延伸一线共青团的工作手臂;深入思考凝聚青年参与的新机制,将特色活动与点滴教育相结合,打造工作品牌,夯实一线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关键词:院系团组织矛盾误区着力点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常被冠以“高位徘徊”的概括描述。这种状态的突破口应在于机制而非体制、在于方向而非数量,从群众组织的发展要求看来,基层团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机制的改进在其中尤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只根据笔者自在院系共青团组织工作以来的观察和体会,尝试就当前我校院系共青团组织的发展问题进行初步的个人化的思考,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宏观问题除与此关系密切者外不作论述。

一、当前面临的四个突出矛盾

第一,在社会转型、青年需求转向的形势下,高校基层共青团满足青年需求的能力以及其内部的不平衡性与大学生由低端到高端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突出矛盾,这是高校基层团组织面临的主要矛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学生需求的主流由强政治性转变为强发展性。这意味着高校青年工作的重心从“扭转方向”转变为“服务需求”,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机遇;但因为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就必须有充足的工作资源和更具时代性的工作机制,而前者无庸讳言是基层共青团组织所欠缺的,后者更是整个共青团组织都尚在探索之中的,所以这又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之最近几年,因为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问题投射在大学生群体中,经济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从低端到高端的各层次、全方位的问题由质到量迅速突显;同时,高校院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院系团组织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又加剧了处于工作第一线的高校基层共青团满足大学生需求的能力与学生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第二,在大学生团员身份的普遍性影响其组织身份认同的情况下,高校基层共青团的传统工作模式与大学生团员思想主体化以及作为其载体的组织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在大学生群体中,团员身份是普遍性、“全民”化的,这种群体中相对区分性较弱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团员的组织身份认同。在这个总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共青团较为传统的工作模式与大学生团员思想的主体化和多选择性构成了突出矛盾,基层共青团如何更好地凝聚青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同时,与社会上的非公组织兴起、职业选择和分配方式多元化相对应的,高校学生组织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与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形成鲜明对比。组织的多元化进一步为思想的主体化提供了依托载体,也对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的动员能力提出了挑战。第三,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下,高校基层共青团的育人能力与服务高校教学中心工作的要求之间存在突出矛盾。以资源分配机制改革、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以及课程设置改革等为代表的新一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场更为深刻、更为冷峻,冲击力也更大的高等教育变革。它的两个相互关联的主要内涵是育人和竞争,即:一切以教学和人才成长为核心;高校各部门及个人围绕育人展开激烈竞争,被认为与此核心无关者将遭到淘汰。高校主观或客观地对共青团服务教学中心工作的力度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组织正在半主动半被动地步入这个以育人贡献率为取舍、升降标准的格局之中。而身处以教学为主要功能的院系,基层共青团更是首当其冲。如何因应工作生态的变化,提升育人能力,是摆在高校基层共青团面前的永恒课题。第四,在高校基层共青团职能定位不清晰与院系党政工作扩展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共青团有限的工作力量与业务拓展、范围泛化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学生中经济问题、心理问题和就业发展问题的突显都转化为院系党政工作的业务量,共青团组织自然要担负起助手的责任。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开门办学”的思路转变,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学科的需求相应,高校各院系的发展都面临着突出的机遇和挑战。不管是横向比较而言的形势较好的院系还是较差的院系,各单位大都[]处于自身历史上一个开拓资源、加快发展的阶段。在此环境之中,职能定位并不清晰的基层共青团组织大都要成为本院系行政部门的有益补充。于是,本来工作力量就较为有限的院系团组织面对范围泛化、数量膨胀着的工作任务,工作精力的分配成为问题。

二、转型发展中的几个误区

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转型”已成为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普遍共识,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转型中容易存在的误区。第一,跳出工作思路非“单一政治化”即“学生事务化”的误区,坚持共青团兼具政治性、行政性与社会性的组织属性。政治组织、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是共青团集于一身的组织属性,团组织的职能定位也与此相对应。三者之中,以政治属性为核心,而其余两者因其辅助功能和时代需要也不能偏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共青团组织的普遍情况一致,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定位高度集中,另两个组织属性和职能被削弱甚至忽略,这在保证了共青团的核心属性与核心职能的同时,也限制了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新时期,为了增强自身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高校共青团组织不断扩展自己的工作思路和业务范围,行政辅助和社会服务职能得到强调,但如果不予以高度注意,政治属性则往往会被忽视。在高校基层共青团层面,这种忽视核心属性的不全面发展的倾向已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突出表现为“学生事务化”的倾向。也就是说,共青团协助处理学生事务的行政属性过于膨胀。这虽然有利于突显共青团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共青团服务大局的能力,但有所偏废的不科学的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即群众组织属性,尤其使得某些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旗帜不够鲜明、团结凝聚青年的局面不够活泼。第二,跳出工作取向非“灌输式教育”即“满足式服务”的误区,高扬主旋律,实现并引导青年学生的健康需求。与工作思路的“单一政治化”相对应,共青团的传统工作模式也存在着“灌输式教育”的取向,即不考虑或不充分考虑青年的需求和好恶,单向地进行灌输教育。近年来,尤其自“服务型组织”建设方向提出以来,为了更好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共青团组织高倡“服务”导向并大力改进工作。这本来是共青团组织发展的重要的合理的理念转型,但一些团组织单向度地、狭隘地理解了“服务”的内涵,将“服务”仅仅定义为满足青年需求,从而使得“服务”成为庸俗的满足式服务。这一点在基层团组织中也有所表现。其实,需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有表面和潜在之别,服务也有“不分青红皂白”和加以甄别与引导的不同,服务和引导是辨证的统一体,服务型团组织应该是也必须是实现并引导青年的健康需求的团组织,否则就会因为工作目标而自损组织属性。第三,跳出工作方式非“运动式”即“日常化”的误区,保持共青团组织特有的创造力,促进团的工作既规范又灵活。因为共青团工作的活泼性和共青团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共青团工作常遭到“运动式”的诟病,即采取运动式的动员组织方式,一时轰轰烈烈,过后烟消云散。基层共青团工作更因为资源保障不稳定等因素而易于有此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近年来的基层共青团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大方向迈进。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日常化”的倾向,即团的工作套路化、科层化、办公室化,制度和规程建立起来了,共青团组织特有的创造性的活力却减弱了,这无形中对共青团的发展思路和精神面貌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将影响到共青团作为青年群众组织的根本属性。第四,跳出工作体系非“抱残守缺”即“盲目拓展项目”的误区,思考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集约化发展的思路。转型、创新、发展,都与“变化”密不可分。但变化的方向为何,向着怎样的目标转变,却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既然不能“抱残守缺”,项目拓展自然不可少。但同时也出现了“工作创新”等于“项目拓展”、“花样翻新”的倾向,导致了一些“盲目”现象:工作项目与本单位情况不匹配;工作力量分散,顾此失彼;项目上马多、短命也多;项目模仿多、创新少;项目宣传多、育人内涵少;单位之间彼此重复而导致无谓的竞争等等。避免这些问题,根据自身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将有限的工作资源集中在几项真正体现本院系工作思路的重点工作上,倾力打造,实现集约化发展,发展才能有本质性的突破。

三、我校基层团组织发展着力点试析

院系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各有其问题与途径,本文仅就笔者以为在我校基层共青团发展中较具方向性和共性启示的几个方面作以讨论。第一,立足我校学生工作战略转型的新要求,深入思考我校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战略调整,在“服务”和“指导”上做文章,切实推进一线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2005年初,校党委提出我校学生工作实现“四个转型”的发展方向。2005年度至2006年初,以下两件大事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工作在“四个转型”的导向下的战略调整,其意图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深入领会:成立学生心理健

延伸阅读:

新时期供电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思考新时期供电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电力体制改造的稳步推进,以及青年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多元化,基层供电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团员队伍...

基层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一)共青团组织战斗力薄弱 XX年1月份对**、**、**三家电厂进行青年工作调查和团员档案统计,由于近年未新进年轻员工,因此三家电厂28岁以下的团员青年总数不足100人,人员年龄结构...

乡镇共青团工作总结共青团工作在团县委正确领导下,以xxxx和xx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手抓带领青年成才创业促城关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团的建设促进团的事业全面发展,带领广大青年...

论志愿服务在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摘要]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根本职责是育人。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内容的志愿精神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提...

农村社区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把农村社区作为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新阵地,必将成为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课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共青团工作,探索并逐步形成适应农村...

共青团党建带团建工作总结在区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东城区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在带字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带的机制,改进带的方式,增强带的实效,想办法、解难...

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汇报材料总结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汇报材料总结 本次学习是在继续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背景下开展,以大力增强校团委办公室学生干部综合素质为目的,学习材料含金量高,针对性强,读后,深有感触,...

共青团区委工作鉴定共青团区委工作鉴定,以下是小编推荐的共青团区委工作鉴定范文让大家参考和借鉴一下。 共青团区委工作鉴定【1】XX年,共青团工作在区委、团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

关于学校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共青团员是中国新一代的希望,那么共青团的工作是怎样开展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学校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共青团工作,全面了解我校团组织工作现...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