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优秀作文素材作文

成语故事100篇

01月27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关于黄粱美梦这个成语的剧本]唐·沈既济《枕中记》记载:黄粱美梦 有个卢生在一个店里向一道士诉说自己的贫困。道士得知他的情况后便从行李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躺下,不一会儿就睡过去了,在...+阅读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后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一般作谓语、宾语。

【辨形】璧;不能写作“壁”。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支离破碎

【辨析】~和“物归原主”都有把东西还给原主的意思。“物归原主”口语性强;~则突出“完整无缺”地原物奉还;书面语言。

【例句】

(1)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请你放心。

(2)我知道这本书是你珍爱的东西;我一定注意保护;不出一个月;我一定~。

【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93632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延伸阅读:

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剧本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

成语改编成动画剧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画龙点睛挑一个就行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释义]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语出]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

模仿负荆请罪写一个成语小剧本要写到人物的神态动作打在小括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1.在赵国宫里 2.在秦国皇宫里 3.在宾馆。 主要人物: 蔺相如 秦王 赵王 廉颇 大臣1 大臣2 大臣3 大臣4 赵国仆人 秦国使者 第一幕: 大臣3 大王,秦国使者到...

六年级下册语文18课的好词和四字词成语的解释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辨形] 震;不能写作“振”;聋;不能写作“龙”。 [反义] 万籁无声 万籁俱寂 [用法] 形容声音特别大;几...

100字的成语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

成语故事100 200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成语】: 百发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

求50 100字的成语故事谢谢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

100个故事成语成语故事 按图索骥 班门弄斧 杯弓蛇影 伯乐相马 不可多得 不可救药 不学无术 才高八斗 草木皆兵 乘风破浪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大义灭亲 东施效颦 飞鸟惊蛇 高山流水 邯郸学...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