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说祭说起“清明”,不管黄发小童、还是龙钟老太,都会吟起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一首经典之作,为清明节增添了不少光彩,也为清明节注入了不少文化气息。也因为如此,这首清明诗成了“清明诗”中流传最广,妇孺皆知的作品。也有人把它进行再加工,改造成一首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或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杜牧的清新气息比较,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风雨人归去。
看来唐代清明扫墓的情景还是蛮悲切的。也许是因为刚刚成立这个节日的缘故吧?人们还是很重视它的祭祀意义的。到了北宋,人们已经更多的把它当作一个踏青的好时节了。黄庭坚也有一首“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目蓬高共一丘。
这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因为它透过两个典故,反映了朴素的哲学思想:“贤者愚者,到头来还不是荒冢一座,那还何来得与失呢?”我们姑且不论那个乞讨坟前的“愚”人,就说“甘愿焚死不公侯”的忠臣介之推,虽有仰慕他的老百姓在寒食节里不举火、吃冷食,但士大夫们还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真是天大的讽刺!!与黄庭坚接近的有高翥的另一首“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钱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史上最有轰动效应的扫墓就非柳永莫属了,确切地说,应该是替柳永扫墓才对。你想想,一大帮平时穿红带绿、笑脸迎人的妓女,一夕之间披麻戴孝、号啕大哭,那会是一派何其壮观的景象呢?当嫖客当到这样的境界,也算是夫复何求了。
但柳永毕竟属市井阶层,再怎么样,也不过是个有名的嫖客而已。能在烟花堆里忧国忧民,那才是真的本事。谢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谢安喜欢音乐、舞蹈,不管是“归隐东山”还是“东山再起”,家里终日笙歌不断。淝水之战,谢安在后方指挥战役,一边下围棋,一边享受“东山妓”按摩。将士们好不容易打了胜仗,他还很拽的说:“小子们打败了敌人”。
把个李白折服的一颤一颤的说“为君谈笑静胡沙”。并把他当成超级偶像来模仿,也带着他的“东山妓”去拜祭偶像。有《东山吟》为证: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美人如花花易逝,功名如土土易僵。李白对人生悲凉的况味,竟是通过随带的如花艺妓与谢安的艺妓的比较而得出的,荒谬,却很合乎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