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事迹材料

抗震救灾中的小英雄的事迹

03月24日 编辑 fanwen51.com

[工会抗震救灾事迹材料]4月17日,中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重大地震,一时间天崩地裂,玉树这个曾经美丽的地方成为了一片废墟,很多人被埋在了瓦砾底下,失去了生命,更有很多人受了伤,失去了家园、亲人和财...+阅读

抗震救灾中的小英雄的事迹

林浩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二年级学生。5月12日的特大地震发生时,林浩一度被掩在倒塌的教学楼中,身上还压着另外另个同学。经过努力,林浩挣扎着爬出了废墟,幸运的是他当时没有受伤。令人惊讶并且叹服的是,这个顽强的小男子汉刚刚死里逃生,就投入到了救人的行列中,他两次折返已经倒塌的教学楼,把刚才压在自己身上的两个同学背了出来,自己也被不断掉落的砖石砸伤了额头和手臂。林浩班上共有31个学生,地震中只有10多个人得以逃生,其中就包括被林浩救出的俩人。

林浩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很多人都喜欢上了这个小英雄。

地震发生的时候,林浩被楼上跌下来的两个同学压倒在地。“一开始,我怎么都动不了,有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带着同学一起唱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逃出来后,林浩没有跑开,而是返回废墟背出两个同学。

“你个子这么小,背得动吗?”一个阿姨不相信地问。“背得动!”小家伙一脸严肃。当林浩第三次去救人时,被垮塌的楼板埋住,是校长把他拉了出来。

问他为什么要去救人,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最感动的,感觉这小男孩好可爱。。

抗震救灾少年英雄故事

编者按:为充分反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全国各地群众踊跃提名,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省市活动组委会认真推荐,主办单位确定50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候选人。 主办单位6月16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和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青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青在线、中国文明网等网站刊登候选人事迹,请群众通过网络和手机两种方式进行投票。投票从即日起到2008年6月21日24时止。 四川省(41人) 01 马 健 马健,男,14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蜷缩着身子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又钻进去,再钻出来,匍匐着身体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脚渐渐地不听使唤,但他没有放弃。大约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紧接着,他又开始寻找其他幸存者。凭着打火机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两位同学被水泥板压住,但没有大型工具无法营救。他立即赶到尚未倒塌的学生食堂,给他们找来水,帮助两位同学坚持。 02 马小凤 马小凤,女,17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马小凤从震后昏迷中醒来,用唯一能动的左手迅速检查身体,发现后脑勺出血,就立即用书将自己的头垫起来。做了这些自救,她听到从废墟右侧的一堵墙壁外传来同学殷少华呼救的声音,便立即大喊殷少华,“不能哭,不能浪费能量”。随后,马小凤调匀呼吸,把自己的右手和双腿从石缝中抽出来,去帮助殷少华。但因断墙阻隔,未能成功。马小凤尝试着大声呼救,没有听到回应。她摸到了半截课桌腿,不断敲击头上的水泥板,还是没有回应。她用双手和这半截课桌腿,在废墟中艰难地开出道路,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了10米,仍无法找到出口。在这期间,她又听到了同学曹健强、葛轲、薛肖的声音。马小凤不时提醒大家,要相互鼓励,要坚持,千万不能睡觉。经过近75个小时的等待,他们的呼救声被救援人员听到,4人被先后救出。

03 王 波 王波,男,16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时,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静下来,跨过去拔掉墙上的电源,又快速掰开已变形被卡住的门,让同学们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后一个同学离开,他自己才跑出去。随后,王波投入到营救之中。在学校实验楼下,他听到呼救声,用双手不停地搬、挖,成功救出一名女生。又有求救的声音传来,他顺着废墟的缝隙掏挖,开出一个仅能容身的小洞爬进去,把压在同学身上的石块一块一块地移走,将这名同学救出。他再一次进入废墟,又发现了一个女同学。他迅速用脚抵住摇摇欲坠的石块,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同学的上方,脱下上衣包住她的头,把同学救到安全的地方。在坍塌的教学楼边上,他发现一个男生被废墟压着,只剩下头和手在外面。

王波一边搬移石块,一边高声喊来附近的群众,这名同学又被救出。手掌磨肿了,手臂被划伤,鞋子也被钢筋穿破,但王波仍坚持营救同学,一刻也不退缩。 04 王 亮 王亮,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王亮和另外两名同学被垮塌的水泥板压在二楼至三楼的走道间。他发觉左前方有光亮透进来,便和同学一起挣脱水泥板,从缝隙中成功脱险。随后,王亮就开始寻找和救助其他同学。在救出一名同学后,他发现两名女生被水泥板压住,没有工具,就用手刨,并找来2个群众,一起将同学救出。他又爬进废墟,找到了3名被困的女同学,并立即叫来救援人员和医生,合力将她们解救出来。王亮的背部在营救同学时被严重划伤,一直淌着血,右脚踝也在余震中受伤。

地震当天的整个下午、夜晚,王亮一直跛着脚走路,帮助救人,共发现和帮助多名同学成功脱险。 05 邓清清 邓清清,女,14岁,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当邓清清被武警部队的官兵抢救出来时,她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诚实而又坚强的话语,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武警官兵们抱起她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06 申 龙、王佳明 申龙,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王佳明,男,18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课的申龙、王佳明帮助老师快速组织同学们撤离。随后他们又组织同学开展营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废墟中救出4名同学。

为便于救助垮塌教学楼里的师生,他们组织同学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开了两条路,一条专门走担架,一条供救援人员进入。在王佳明和申龙等同学的努力下,总共...

我要一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

马健,男,14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蜷缩着身子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又钻进去,再钻出来,匍匐着身体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脚渐渐地不听使唤,但他没有放弃。大约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紧接着,他又开始寻找其他幸存者。凭着打火机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两位同学被水泥板压住,但没有大型工具无法营救。他立即赶到尚未倒塌的学生食堂,给他们找来水,帮助两位同学坚持。

延伸阅读:

关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关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关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1 今天我上网查看了许多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事迹,我流着泪读完他们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断臂少年白乐潇的感人...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4月20日上午8:02分,大地剧烈震颤,山川为之改容,建筑物大幅度地摇摆,破碎,倒塌……轰鸣声、震颤声、建筑物被撕裂的声音、倒塌的声音……大地震,就发生在雅...

抗震救灾先进事迹临危毫不退缩,行动诠释忠诚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刚过,办公大楼似乎还在颤抖,曾毅同志还没有来得及和家人取得联系,第一个冲进办公楼查看损失、抢救财产,而他却命令其...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感想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感想向抗震救灾的英模们学习 致敬! 中宣部、中组部、总政治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联合组织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于2008年6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

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铁军救灾部队行军达体能极限提前12小时抵震中 5月13日凌晨4时10分,红军团向汶川震区开进。1200公里的行程,红军团仅用了24小时。14日凌晨4时,全团官兵到达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由...

关于革命战争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的事迹白胡子的故事 前面是一些数据介绍 故事在后面 白胡子被最后登场大事件的黑胡子海贼团重创而亡。而此次战役 白胡子-死亡。 白胡子之死 即使已经死去, 白胡子的身躯依然没有倒...

赞扬抗震中英雄的诗朗诵这个时刻 将一切都化为了忧伤 就在这一刻 什么都改变了 班驳的时间屏住呼吸 把天空和鸟 阳光和风 以及所有的芬芳 变成不安的力量 瞬间砸碎了与幸福有关的一切—— 安逸的脚...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救人都是爱国的表现啊,为人民服务吗马健,男,14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后,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马健和同学发现...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有哪些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有哪些,抗震救灾中的战士的感人事迹:四川地震感人小故事:48小时拼命保护4个月大的女儿 《生命奇迹:她在48小时的漆黑绝境里拼命保护4个月大的女儿》 四川北川县...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