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事迹材料

区粮食储备管理中心集体先进事迹

12月07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公司后勤明星员工个人先进事迹]谢俐祥,男,1962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初中学历,2001年1月进入省华侨友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驾驶工作,并兼做后勤事务。 虽然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该同志勤勤...+阅读

从分散简陋的低矮粮仓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粮库,从人员老化、素质较低到高效精干、朝气蓬勃的队伍,从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到扭亏为盈、国有资产逐年增值,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决策的英明,也是佛山市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辖区内

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图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该中心党支部因此连续三年被评为南海区先进党支部。

一、抓“三老”的破解,确保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功

1997年底,佛山市南海区的粮食系统亏损额达333.88万元,36个企业中有12个亏损,个别企业甚至挂亏7000多万元,资不抵债,经营运作越来越困难,“三老”问题越来越明显。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领导班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认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企业,对得起广大的干部职工。他们在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从1998年上半年起至2003年5月止,南海区共转制关停国有粮食企业36个,安置人员1710人,改革成本为5537.2万元。由于改革的步子大、效果好,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广东粮食经济》还曾做过专题报道。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改革涉及到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为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南海区粮食部门领导多次向区政府汇报改革方案,说实情、提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心专门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企业转制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其他成员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区政府委派有关部门与他们密切联系,并参与了对粮食企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在综合各种情况后,经集体研究,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工厂后粮管所、先亏损企业后盈利企业的改革思路,制定了一整套完整有序的改革方案,采取关、停、并、转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革。为把工作做细做实,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厂、所包干,特殊问题集体研究专题解决。小组成员忠于职守,废寝忘食,本着对国家和企业负责、对干部职工负责的态度,严格按改革方案办事,按有关制度办事,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二)抓住重点,解决“三老”

“三老”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国有粮食企业能否顺利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群众的情绪稳定与否,是检验改革措施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牢牢把握这两个关键,紧紧抓住重点,全力攻克难点,千方百计解决“三老”问题,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1、以人为本,妥善解决“老人”问题

1997年底,南海区的粮食系统职工人数为800多人,离退休人员人数与职工比例接近1:1,企业负担沉重。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由于国有粮食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职工吃惯了“补贴饭”、“安稳饭”,市场竞争意识不够强,加上大部分职工在粮食企业工作的时间较长,对企业的感情较深,对改革的意义理解欠深入,思想上很难一下子转过弯来。为防止工作简单化、走过场,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一方面注重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分析形势、讲清道理;另一方面,积极与区劳动社保、财政等部门沟通联系,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调整安置办法,在经济承受力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补偿标准,依照规定尽可能对分流职工给予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改革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做出决策,既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关停企业的干部职工情绪稳定,没有出现过激行为,没有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由于安置措施到位,思想工作到家,改革得到了干部职工的理解和上级部门的肯定。

在改革的同时,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还十分注重发挥分流职工的才干,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再就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继续做好区域性粮食收购、储备、粮食应急供应和关停企业的财物管理等工作,优先安排分流人员347人,占原在册人员总数的40%以上。对需租用粮食企业物业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分流人员尽力给予照顾,并以“扶上马,送一程”的态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共以优惠价格出租店铺47间。平洲粮管所八位职工集资300多万元成立粮油公司,中心以优惠的价格将原平洲粮管所招待所场地租给他们,既解决了近30人的再就业问题,又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该公司的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

2、创新制度,成功解决“老粮12全文查看”问题

“老粮”问题是困扰粮食部门多年的问题。1997年底南海区的库存粮食有50000多吨(稻谷),其中最早的是1991年入库的粮食,库存商品潜亏近2000万元。为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研究制定出《储备粮轮换基金管理制度》,每年从储备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轮换基金,专

款用于储备粮轮换差价亏损补贴,力争储备粮价格稳定在安全线内,这一做法受到省、市粮食部门及农发行的肯定。从2003年开始,该中心又打破过去储备粮轮换的方式,面向社会进行公开竞投,到2005年底已成功向社会公开拍卖轮换储备粮23953吨,竞卖结果比底价平均高出3.21%,减少了粮食轮换亏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心储备粮库存稻谷均价从1998年的90多元/50公斤下降到2005年底的65元/50公斤,从1998年库存粮食潜亏2000多万元到2005年大大低于市场粮价,目前南海区储备粮价格处于安全状态,粮食工作走上了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

3、盘活资产,顺利解决“老帐”问题

改革成本能否解决,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彻底解决“老帐”问题,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决定,关停企业的所有财物未经批准不得买卖、挪用,中心对其财务进行盘存结算,指定专人设立专账进行管理,对其公章也统一管理,还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努力做好评估、拍卖工作,在财物处理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几年来,已累计评估、拍卖转制企业资产50多宗,拍卖收入6570万元全部纳入改革成本。转制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从15000万元下降到2005年底的1808万元,其中所欠农行、工商行的债务已完全还清,有效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

(三)稳妥经营,提高效益

不断开拓粮油经营业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确保粮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成功后,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抓机遇、抓发展、抓稳妥、促和谐,为搞好辖区内的粮食总量平衡和实施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心结合实际,保留了国有独资的粮油总公司,负责辖区内的储备粮购销轮换工作,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办法》,确立以做好储备粮轮换为主导,以抓粮食深加工企业的销售为依托,开展多渠道贸易的发展思路。积极做好区内大型企业用粮的长期供应,坚持树立“金桂花”牌泰国香米的品牌形象,使销售量稳步上升。2005年总公司购销总量为176838吨,销售收入近2亿元。2003至2005年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7%,既树立了国有粮食企业的良好形象,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抓储备粮管理,确保辖区内粮食安全

长期以来,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把抓储备粮管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科学化管理。

(一)完善设施,建好粮库

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领导班子认识到,只有具备现代化的储粮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完成储备任务。为了解决粮食仓库陈旧分散、仓容不足的难题,中心积极与区政府联系,争取到4000多万元拨款,在小塘新景工业区桂丹路边征地100亩,投资兴建了配套完善、建筑面积23000多平方米、设计总容量80000多吨的粮食储备库,于2003年初投入使用。该库按照高标准、高规划、高起点的原则进行建设,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施,整个储备库的状况在监控中心可一览无遗。该库在省内外粮食系统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得到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目前该库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工作,由区政府再投资480万元,扩建仓容11000多吨,至2006年上半年全面交付使用后,仓容将达到92000多吨,为南海区的粮食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制度,确保安全

为保证储备粮储得足、质量好、调得动、用得上,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严格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一符、三专、四落实”的管理制度,制定了《粮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安全储粮工作,严格把好入库粮质关,落实粮情检查制度和粮食出入库制度,加强对粮情的持续跟踪和监控,努力增加储粮的技术含量,提高科学保粮水平。中心还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不留隐患”的普查原则,精心组织每年春秋两季粮油安全普查工作。近年来,中心每年检查粮仓300多座次,仓库容量30多万吨,检查存粮10多万吨,实现“四无仓”100%,无虫粮100%。2005年中心完成地方储备粮任务73530吨(稻谷,下同),省级储备粮任务11765吨,代储粮14746吨(混合粮),全年平均库存混合粮为95900多吨,是南海区历史上库存粮食最多的一年,为该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财务管理上,中心坚持实行“封闭管理、库贷挂钩、购贷销还”的信贷资金管理模式,主动接受农发行、财政等部门的检查监督,建立和完善经营资金审批制度,各部门资金运作良好,做到储备粮对农发行的贷款规模常年有余,库贷挂钩良好,资金安全有效。

三、抓应急措施的落实,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深入贯彻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拟定了《南海区粮食应急预案》,并经区政府审议批准施行。按照预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中心常年储存大米3000吨以上,以泰国香米和国产优质米为主,可以供应全区常住人口(106万人)10天的食粮,还在全区选择了36家粮店、5家粮食加工厂、2家汽车运输公司为粮食应急点,并发给牌匾,签定责任承诺书,以确保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时辖区粮食(含食油)的有效供应。南海区的应急预案及其配套措施经受住了2005年“6.24”特大洪水等重大事件的严竣考验,保证了辖区内粮食市场的稳定,受到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表扬。

四、抓服务质量,确保军粮供应工作优质高效

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领导班子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军粮供应工作,将原桂城粮管所最好的仓库移交给军供站,改善了军粮的保管条件。军供站以抓好品种、质量、服务为宗旨,军粮入库严格执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坚持服务到部队,并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内涵。南海区驻军军粮供应点共有40多个,且地点分散,军供站的同志以做好军粮供应为己任,无论数量多少、路程远近,都及时送货上门。至2005年底,军粮供应站共收到部队赠送的牌匾、锦旗13件,军粮供应工作得到了驻军部队的充分肯定和国家粮食局军粮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五、抓粮食队伍建设,确保粮食系统和谐有序发展

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坚持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团结协作,集思广益,重大事情如中心的发展规划、粮油购销计划、干部任免、基建投资、各项管理制度等都由集体讨论决定,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中心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科学化管理,按程序办事,以制度管人,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和任用优秀的年青骨干,并注重关心干部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的学习和生活,切实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对一些干部职工反映的疾病、住房、再就业、生活补贴等问题,尽可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予以妥善解决。原在中心饭堂工作的郭友明同志1987年以普通职工身份退休,1994年因车祸造成脑瘫,生活不能自理。中心从关心职工的角度出发,派人协助其家属处理交通事故善后工作,为她争取到10多万元的赔偿金。为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中心参照行政退休人员标准,提高她的退休补贴,使她每月的退休费超过2000元,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每逢重大节日中心还派人到她家中慰问,并送上慰问金。此外,中心还注重解决遗属供养问题,使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深深感受到组织上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长期以来,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非常重视党组织、工会、妇女组织的工作,仅在2005年,就发放计划生育奖励补贴80244元,组织外出参观学习120多人次,组织离退休人员外出活动100多人次,上门慰问离退休党员168人,慰问特困人员、患重大疾病人员51人,共计慰问金10多万元。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南海区的粮食工作呈现出安全有效、规范有序、良性稳健、和谐发展的大好形势,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也成为广东省佛山市粮食系统的一面旗帜。

12全文查看 从分散简陋的低矮粮仓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粮库,从人员老化、素质较低到高效精干、朝气蓬勃的队伍,从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到扭亏为盈、国有资产逐年增值,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决策的英明,也是佛山市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确保辖区内

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图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该中心党支部因此连续三年被评为南海区先进党支部。

一、抓“三老”的破解,确保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成功 1997年底,佛山市南海区的粮食系统亏损额达333.88万元,36个企业中有12个亏损,个别企业甚至挂亏7000多万元,资不抵债,经营运作越来越困难,“三老”问题越来越明显。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领导班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认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企业,对得起广大的干部职工。他们在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从1998年上半年起至2003年5月止,南海区共转制关停国有粮食企业36个,安置人员1710人,改革成本为5537.2万元。由于改革的步子大、效果好,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广东粮食经济》还曾做过专题报道。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改革涉及到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为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南海区粮食部门领导多次向区政府汇报改革方案,说实情、提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心专门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企业转制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其他成员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区政府委派有关部门与他们密切联系,并参与了对粮食企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在综合各种情况后,经集体研究,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工厂后粮管所、先亏损企业后盈利企业的改革思路,制定了一整套完整有序的改革方案,采取关、停、并、转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革。为把工作做细做实,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厂、所包干,特殊问题集体研究专题解决。小组成员忠于职守,废寝忘食,本着对国家和企业负责、对干部职工负责的态度,严格按改革方案办事,按有关制度办事,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二)抓住重点,解决“三老” “三老”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国有粮食企业能否顺利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群众的情绪稳定与否,是检验改革措施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牢牢把握这两个关键,紧紧抓住重点,全力攻克难点,千方百计解决“三老”问题,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1、以人为本,妥善解决“老人”问题 1997年底,南海区的粮食系统职工人数为800多人,离退休人员人数与职工比例接近1:1,企业负担沉重。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由于国有粮食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职工吃惯了“补贴饭”、“安稳饭”,市场竞争意识不够强,加上大部分职工在粮食企业工作的时间较长,对企业的感情较深,对改革的意义理解欠深入,思想上很难一下子转过弯来。为防止工作简单化、走过场,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一方面注重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分析形势、讲清道理;另一方面,积极与区劳动社保、财政等部门沟通联系,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调整安置办法,在经济承受力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补偿标准,依照规定尽可能对分流职工给予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改革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分析,做出决策,既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关停企业的干部职工情绪稳定,没有出现过激行为,没有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由于安置措施到位,思想工作到家,改革得到了干部职工的理解和上级部门的肯定。 在改革的同时,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还十分注重发挥分流职工的才干,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再就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继续做好区域性粮食收购、储备、粮食应急供应和关停企业的财物管理等工作,优先安排分流人员347人,占原在册人员总数的40%以上。对需租用粮食企业物业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分流人员尽力给予照顾,并以“扶上马,送一程”的态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共以优惠价格出租店铺47间。平洲粮管所八位职工集资300多万元成立粮油公司,中心以优惠的价格将原平洲粮管所招待所场地租给他们,既解决了近30人的再就业问题,又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该公司的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

2、创新制度,成功解决“老粮[]”问题 “老粮”问题是困扰粮食部门多年的问题。1997年底南海区的库存粮食有50000多吨(稻谷),其中最早的是1991年入库的粮食,库存商品潜亏近2000万元。为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研究制定出《储备粮轮换基金管理制度》,每年从储备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轮换基金,专

款用于储备粮轮换差价亏损补贴,力争储备粮价格稳定在安全线内,这一做法受到省、市粮食部门及农发行的肯定。从2003年开始,该中心又打破过去储备粮轮换的方式,面向社会进行公开竞投,到2005年底已成功向社会公开拍卖轮换储备粮23953吨,竞卖结果比底价平均高出3.21%,减少了粮食轮换亏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心储备粮库存稻谷均价从1998年的90多元/50公斤下降到2005年底的65元/50公斤,从1998年库存粮食潜亏2000多万元到2005年大大低于市场粮价,目前南海区储备粮价格处于安全状态,粮食工作走上了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

3、盘活资产,顺利解决“老帐”问题 改革成本能否解决,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彻底解决“老帐”问题,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决定,关停企业的所有财物未经批准不得买卖、挪用,中心对其财务进行盘存结算,指定专人设立专账进行管理,对其公章也统一管理,还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努力做好评估、拍卖工作,在财物处理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几年来,已累计评估、拍卖转制企业资产50多宗,拍卖收入6570万元全部纳入改革成本。转制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从15000万元下降到2005年底的1808万元,其中所欠农行、工商行的债务已完全还清,有效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债务问题。

(三)稳妥经营,提高效益 不断开拓粮油经营业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确保粮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成功后,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抓机遇、抓发展、抓稳妥、促和谐,为搞好辖区内的粮食总量平衡和实施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心结合实际,保留了国有独资的粮油总公司,负责辖区内的储备粮购销轮换工作,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办法》,确立以做好储备粮轮换为主导,以抓粮食深加工企业的销售为依托,开展多渠道贸易的发展思路。积极做好区内大型企业用粮的长期供应,坚持树立“金桂花”牌泰国香米的品牌形象,使销售量稳步上升。2005年总公司购销总量为176838吨,销售收入近2亿元。2003至2005年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7%,既树立了国有粮食企业的良好形象,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抓储备粮管理,确保辖区内粮食安全 长期以来,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把抓储备粮管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科学化管理。

(一)完善设施,建好粮库 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领导班子认识到,只有具备现代化的储粮基础设施,才能更好地完成储备任务。为了解决粮食仓库陈旧分散、仓容不足的难题,中心积极与区政府联系,争取到4000多万元拨款,在小塘新景工业区桂丹路边征地100亩,投资兴建了配套完善、建筑面积23000多平方米、设计总容量80000多吨的粮食储备库,于2003年初投入使用。该库按照高标准、高规划、高起点的原则进行建设,配备现代化的管理设施,整个储备库的状况在监控中心可一览无遗。该库在省内外粮食系统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得到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目前该库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工作,由区政府再投资480万元,扩建仓容11000多吨,至2006年上半年全面交付使用后,仓容将达到92000多吨,为南海区的粮食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制度,确保安全 为保证储备粮储得足、质量好、调得动、用得上,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严格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一符、三专、四落实”的管理制度,制定了《粮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安全储粮工作,严格把好入库粮质关,落实粮情检查制度和粮食出入库制度,加强对粮情的持续跟踪和监控,努力增加储粮的技术含量,提高科学保粮水平。中心还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不留隐患”的普查原则,精心组织每年春秋两季粮油安全普查工作。近年来,中心每年检查粮仓300多座次,仓库容量30多万吨,检查存粮10多万吨,实现“四无仓”100%,无虫粮100%。2005年中心完成地方储备粮任务73530吨(稻谷,下同),省级储备粮任务11765吨,代储粮14746吨(混合粮),全年平均库存混合粮为95900多吨,是南海区历史上库存粮食最多的一年,为该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财务管理上,中心坚持实行“封闭管理、库贷挂钩、购贷销还”的信贷资金管理模式,主动接受农发行、财政等部门的检查监督,建立和完善经营资金审批制度,各部门资金运作良好,做到储备粮对农发行的贷款规模常年有余,库贷挂钩良好,资金安全有效。

三、抓应急措施的落实,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深入贯彻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拟定了《南海区粮食应急预案》,并经区政府审议批准施行。按照预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中心常年储存大米3000吨以上,以泰国香米和国产优质米为主,可以供应全区常住人口(106万人)10天的食粮,还在全区选择了36家粮店、5家粮食加工厂、2家汽车运输公司为粮食应急点,并发给牌匾,签定责任承诺书,以确保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时辖区粮食(含食油)的有效供应。南海区的应急预案及其配套措施经受住了2005年“6.24”特大洪水等重大事件的严竣考验,保证了辖区内粮食市场的稳定,受到区政府和上级部门的表扬。

四、抓服务质量,确保军粮供应工作优质高效 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领导班子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军粮供应工作,将原桂城粮管所最好的仓库移交给军供站,改善了军粮的保管条件。军供站以抓好品种、质量、服务为宗旨,军粮入库严格执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坚持服务到部队,并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内涵。南海区驻军军粮供应点共有40多个,且地点分散,军供站的同志以做好军粮供应为己任,无论数量多少、路程远近,都及时送货上门。至2005年底,军粮供应站共收到部队赠送的牌匾、锦旗13件,军粮供应工作得到了驻军部队的充分肯定和国家粮食局军粮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五、抓粮食队伍建设,确保粮食系统和谐有序发展 南海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坚持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团结协作,集思广益,重大事情如中心的发展规划、粮油购销计划、干部任免、基建投资、各项管理制度等都由集体讨论决定,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中心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科学化管理,按程序办事,以制度管人,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和任用优秀的年青骨干,并注重关心干部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的学习和生活,切实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对一些干部职工反映的疾病、住房、再就业、生活补贴等问题,尽可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予以妥善解决。原在中心饭堂工作的郭友明同志1987年以普通职工身份退休,1994年因车祸造成脑瘫,生活不能自理。中心从关心职工的角度出发,派人协助其家属处理交通事故善后工作,为她争取到10多万元

延伸阅读: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

乡综治办主任先进事迹**、男、汉族、生于1964年6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乡位于**县南部,东与本县的南江乡接壤,南邻乌当区羊昌镇、新场乡,西与修文县六屯...

文明经营户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初中文化,现年45岁,××镇××村人。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文明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社会,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95年...

项目部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同志,现年39,中共党员,工程师,××*人,现任××××局一公司××项目部项目经理。 他1995年7月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来到了××××局一公司参加工作,转眼间...

电信公司营业班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事迹材料电信公司营业班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事迹材料 ××市电信分公司解放路营业班现有员工34人,其中女职工33人,平均年龄26岁,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0人。该班组坚持将“女职工建功...

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先进事迹1983年10月我出生在**省**市。父亲是个体育爱好者,尤其擅长举重和摔跤,曾经夺得过**省少数民族运动会62公斤级的举重金牌。可能有父亲的遗传吧,我从小就是个爱动的孩子,浑身有使...

职业学校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为了满足旅游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为了吸引用人单位每年在学校多招毕业生。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设新专业、调整原有专业,使用人单位来到学...

村“五个好”党支部事迹材料**村,位于**乡政府东6公里处,面积10.6平方公里,全村20个居民组,2636人。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3506元。 一、强化两委班子建设 村党支部首先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铁路施工企业测量主管先进事迹材料4月19日中午,位于××××××市的××*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地上,他趁着休息的空当,赶紧和10多名技术人员探讨起当天无碴轨道偏差控制等技术问题。这样的工地“切磋”在施工...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