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正气歌里面的典故

03月03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唱正气歌]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党同志要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 气和浩然正气。讲正气,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着眼于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阅读

正气歌里面的典故

展开全部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也是对皇权的一种制约力量。《孟子·滕文公下》云:“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的是史书对大臣的制约作用;而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则进一步引董仲舒的话说,《春秋》还是“贬天子”的著作,说明史书对国君同样是有制约作用的。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将“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天地间正气的表现之一。这两则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扬了一种誓死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的精神。齐太史的故事,见之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说的是,齐国的大臣崔抒弑其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抒弑其君。”崔抒就杀了齐太史。“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我们今天看这则故事,仍然不免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为了维护记史的直书实录传统,齐国的太史们一个接一个地视死如归,这是用鲜血换得的史书上的真话,以及伟大的直书实录的史学传统! “董狐笔”的故事是说,晋灵公是个昏君,而晋国正卿(宰相)赵盾是个正直的大臣,经常谏劝晋灵公。晋灵公嫌赵盾碍手碍脚,派刺客去暗杀赵盾。赵盾只得出走,不过在尚未逃出境外时,赵盾的族人赵穿便起兵杀了晋灵公。晋太史董狐便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且“示之于朝”。赵盾对董狐说:“我并未弑君。”董狐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出境,国君被杀了,你回来后又并未法办弑君的人,当然就等于是你弑君了。”赵盾毫无办法,只好叹口气,听任董狐写自己弑君了。

后来孔子称董狐为“良史”;同时,孔子也认为,赵盾不干涉史官秉笔直书的权力,也是“良大夫”。这个故事记载于《左传·宣公二年》。董狐不畏权势、坚持直书实录的史笔传统,自古以来,是史家以及一切士人的榜样。 这种直书实录的传统,不但保证了我国有着一以贯之的真实记载史事的大量历史著作,而且,这类历史著作对国君、大臣来说,多少总要使他们有所顾忌——担心坏事被记载于史册,从而遗臭于后世,从而也就产生了某种制约力量。 中国古代还有一个规定,皇帝是不能看史官所记的关于他自己的实录的。这也是为了保证史官能真正秉笔直书国君功过善恶的一个制度。《贞观政要·文史第二十八》记载,贞观十三年(639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记起居注。

唐太宗问他起居注里记些什么,并且提出想看褚遂良所记的内容。褚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就是古代的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这就是说,褚遂良坚持原则,不让皇帝观看史官所记的内容。 文天祥《正气歌》中,他所列举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几个忠臣烈士,其中有“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颜常山舌”是指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贼的壮烈事迹,而“张睢阳齿”,则讲得是唐将张巡固守睢阳,以身徇义的浩然正气。 张巡,邓州南阳人。史书称其“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不以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年,他考中进士,显然是个文武双全的材料。先为清河县令,政绩斐然。任满还长安,有人劝他巴结一下当朝显贵杨国忠。

张巡嗤之以鼻:“此人掌权绝非国家福祥之兆,怎能去攀附他呢。”不久,又被调往真源当县令,到任后就立即捕杀当地土豪华南金,威振方,人民敬戴。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后叛乱,连连攻陷宋州、曹州等地,谯郡太守杨万石降于贼军,逼张巡为长史,派他西去迎接贼军。张巡不受命,率属吏哭于玄元皇帝庙,感召众人,起兵抗击叛军,得众千余人。当时,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令狐潮想率众投降贼军,下属百余人不从,全被令狐潮绑在一堆准备杀掉。恰值叛军薄城,令狐潮出去接应,被绑的义士们乘间解脱绳索,杀掉看守士卒,迎张巡等人入城。张巡等人在城头上杀掉反贼令狐潮的妻子儿女,率兵拒战。 令狐潮愤怒至极,带上万贼兵猛攻雍丘,城内唐兵仅二、三千人。

面对惊恐之众,张巡对诸将说:“令狐潮等人对城中军情一清二楚,肯定有轻我之心。我们出其不意出击,肯定会让敌军惊溃,乘胜追击,定能大败他们。”张巡就派千余人守城上,自己为前驱,以余军分成数队突然冲出城,令狐潮的贼军猝不及防,一时退却。转日。叛军又猛然攻城,张巡在城上搭建防护楼橹,用柴火烧油烧掉敌军攻具无数,令对方不能近城,并不时乘间攻出城外,杀敌甚众。两个多月内,大小数百战,唐军甲不卸身,负伤战斗,最后竟打得令狐潮四万贼军掉头而逃。唐军乘胜追击,差点生擒令狐潮。恼羞之下,令狐潮增兵又来,重新围城。令狐潮与张巡是老相识,在城下劝诱张巡:“朝廷现在兵不能出关,天下大势已去,您以老弱残兵守此危城,尽忠无主,不如投降下城与我共图富贵。

”张巡答言:“从古义来讲,君主杀掉父亲,为臣为子的不能报怨。您以妻儿被杀怨恨朝廷,借贼之力想要报复,可以预见您最终一定为朝廷所戮,而且百世骂名难逃!您平生以忠义自诩,今日之事,忠义何在!”令狐潮羞愧而去。 由于当时各地交通隔绝,城中有六名将领暗中联合,一起到张巡面前表示说已经...

简述正气歌并序中的典故

正气歌典故一共十二个:“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齐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严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齐国太史几兄弟秉笔直书记下崔杼弑君的真相被杀;晋国董狐记录赵盾弑君刺赵盾;张良找来义士用四十斤大铁椎在博浪沙刺杀秦王;苏武出使十九年不屈,北海牧羊,节旄尽落;严颜在城破时对张飞说“只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嵇绍保护晋惠帝而被射死,晋惠帝怀念他,不肯洗掉袍子上嵇绍的血;张巡守睢阳,骂贼把牙齿都嚼碎了;颜杲卿守常山,城破,骂贼不止,被史思明勾了舌头;管宁戴一顶黑帽子,在辽东讲学十几年如一日;出师表不用说了;祖逖中流击水,发誓收复燕云;朱泚造反,段秀实用笏板打他,被杀。

纯手打,已经很简短了。都是一些坚守道义的仁人志士,是“正气”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列举正气歌中两位历史人物及其故事

张良椎:汉留侯张良曾派一大力士用大椎伏击出巡的秦始皇。后遂以“张良椎”指汉张良狙击秦始皇的铁椎,亦为此事之典。 太史简:齐庄公贪恋大夫崔杼(zhu)之妻棠姜的美色,偷偷地与其私通,一来二往,就被崔杼发觉,但碍于庄公是自己的主子,崔杼一时无法动怒。然而,他无时不在寻找报复的机会。齐邻国莒国黎比公前来拜访,庄公设宴招待。崔杼认为报杀庄公的时机到了,假称生病不去赴宴,却在家里精心策划一场捉奸弑君的计谋。而好色的庄公也认为这是与棠姜幽会的好机会,就早早地离开了宴席,只带上几个护卫人员,便急促地赶到崔杼家。他让护卫呆在外屋,自己径直地进入棠姜的卧房,见棠姜迟迟未出来,痴情的庄公竟吟颂起情歌来。正当棠姜翩翩而出、庄公激情澎湃时,崔杼一声令下,众杀手一拥而出,把庄公及其护卫斩尽杀绝。

齐国太史公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心怒,杀了太史。太史的二个弟弟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崔杼告诉太史第三个弟弟说“你三个哥哥都死了,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得暴病而死来写吧”,太史弟弟正色回答“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太史弟弟走出来,正遇到南史公执简而来,南史公以为他也被杀了,是来继续实写这事的。...

文天祥正气歌

正气歌歌词: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拓展资料: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

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

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

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百科-正气歌

延伸阅读:

关于不负初心的典故尾生抱柱(wěi shēng bào zhù)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

九牛之人的典故典故: 从前,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小壮,一个叫小强。他们发现,村子里没有自己称心如意的姑娘,于是决定一块到外面去寻找。 离开家乡之后,他们走了很多地方,有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渔村,在...

求关于诚信的典故典故: 1.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2...

关于诚实的典故事例小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他小时候的一天,华盛顿在家里发现了一柄爸爸新买来斧子。很快,他就成了这打斧子的“主人”。带着它跑进花园,用它削小草、砍树枝,玩...

知恩图报的典故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赵盾(谥号“宣”,后世通称赵宣子,晋国正卿)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面黄肌瘦,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正气歌秉一身正气荡两袖清风后面是什么清官十训: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省吾身,四肢勤民,五指不伸,六辟律节,七品不嫌,八面纳言,九朝为镜,十世为名。 正气歌里就没有这句话。正气歌朝代:宋辽金作者:文天祥原文: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后生可畏的典故成语典故之后生可畏 源于《论语·子罕》。相传孔子到东方游历,在荆山下碰到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在一起玩耍,另一个小孩站得远远的。孔子对此非常奇怪,他问站在一边的小孩为什...

中秋吃月饼的典故中秋吃月饼的典故,关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

余音绕梁的典故余音绕梁的典故,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30字左右:[民乐典故]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 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