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诗歌的意象。!

03月12日 编辑 fanwen51.com

[生命观照中的水意象]《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开篇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以长江之水这一意象观照生命,品味浮生短暂。观照生命的意象颇多,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进入观照的视野,经历...+阅读

诗歌的意象。!

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诗歌意象意境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从形式上说,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只有从内容、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诗歌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境。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形神情理和谐的溶合。换句话说,意境是文艺作品思想意义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的艺术环境,是作者渗透了美学思想和情感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一切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所追求的审美目标,是我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所极为重视的一个审美课题。诗歌论坛上有句话,叫“诗歌好不好看构思,美不美看意境”,事实也是如此。就拿仅二十字的柳宗元《江雪》为例(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把天寒地冻(意象)、人鸟绝迹(意象)的雪景垂钓(合称“境”)与自己遭到贬斥以后孤独无援的心情(意)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境界,这便是意境。这种能引发读者想像并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的艺术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是诗歌创作的最高美学境地,诗有没有诗味就表现在这点上。怎样创造这种神秘美妙而又有无穷魅力的意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意象之间辩证关系,或者说意境源于意象之辩证之中。

意象不是意境,但与意境有密切的关系。意境是整篇作品主观思想与艺术形式溶于一体的环境,是整首诗歌的整体画面、完整形象的表现。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艺术境界的“细胞”,是意境的“零部件”,是意境创造的基础。综而言之,两者应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美丽的意境。 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何为意象辩证关系呢?通俗地说,意象即意之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具有新涵义的情境。象即诗歌所描绘的形象、表象、外物,是客观的、可见的、具体的、生动的。好诗必有“象”,故苏轼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象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到作品的东西,是“意”所得以寄托的外物,包括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和触觉表象,这是诗人对客观世界选择取舍的结果。

“意”即诗歌通过“象”所要表达的内情、主旨,是主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概括的,是象所蕴藉的情意。古人所云为“言(象)外有无穷之意”。通常我们可以把象理解为诗中的人、事、物、景等外物,把意解释为志、理、情、义等内旨,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比如,诗句“从星星的弹孔中,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诗句不能说有意境,但却有意象。星星、弹孔、血、黎明……可称“象”,意为这些外物组合、叠加而形成的与通常不一样的新的意思(似乎可以理解为经过黑夜的战斗,黎明因此来临)。这两者的和谐统一,合称为“意象”。

古诗山鸣涧作者王维诗人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鸟鸣涧

作者:王维

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

延伸阅读:

渔父这个意象在我们文学中的含义古诗文中渔夫的形象很多,从《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到清朝清马朴臣《渔夫谣》中的“自把长竿后,生涯逐水涯。尺鳞堪易酒,一叶便...

古代诗歌的所有意象赏析竹——气节,积极向上 折柳——惜别怀远 堤柳堆烟——兴亡之感 梧桐——凄凉、凄苦 花开——希望、青春 花落——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桃花——美人 草—...

古代文人以女子为意象的诗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

关于意象夕阳的诗句关于意象夕阳的诗句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刻画出落日...

红烛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激发了怎样的情感如何通过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

乡愁诗的主题与意象解读你们老师上课就没提示你么要怎么写吗? 乡愁诗的主题当然就是思乡 意象你直观一点理解就是诗里出现的一些客观景物 然后作者通过这些客观景物的组合来表达他的主题思想,学术一...

求一首现代的诗歌写出意象也就是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急!我们找的诗是当代作家刘饶民写的《大海的歌》。这首诗分为三段,每一段的语调都不同。 第一段写《海水》: 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水海...

诗歌里的常用意象诗歌里的常用意象诗歌意象的作用:1、 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梧桐:凄苦 柳:送...

什么是具象意象抽象写真艺术什么是具象意象抽象写真艺术,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有什么区别:具象:具体存在于空间,而且能够感知的一种形状或形态. 抽象;是一种存在的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有很多中认定中物体的产生...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