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阅读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推进“三个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任雪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此论述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还进一步论及,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以绿色发展规制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三个发展”中,绿色发展是从总体上规制了我国未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走向要符合生态自然环境的基本要,这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也是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具体地说,绿色发展具有多维价值载荷,既具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生态价值的收获是最直接的,减量使用资源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控制污染排放并采用循环模式,可以使生态有机体重回其再生能力范围,使自然与人类重获和解,不给后代人留下一个赤字的生态环境;同时,绿色发展的生态价值中还蕴存着“类价值”因子,它将为人类寻找、合成维系自己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物质与能量赢得宝贵的世界。
经济价值的显现需要一个时间量的孕育,1972年,由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组成的民间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提出了自然界的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无法满足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的观点,它在给世人以极大的警示的同时,也似乎设定了一个 “死局”,即经济与生态的对立,从而引起了学界、商界的极大争议;近些年来,更多的学者赞成,从本原意义上讲,只要人类趋于“公正、平等、理性”地对待自然,坚持绿色发展,两者之间并非是鱼与熊掌的关系,即只要人类能够厘清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以前瞻的眼光推动生态新产业的形成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一定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收获丰厚的经济回报。人文价值较之生态与经济价值似乎间接了许多,但它对人类“类”本质的复活和完善具有更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
绿色发展从长远看能够多维度地促使人本身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不断改善人的衣食住行,生态和谐能够增强人类“类”存在的安全性和当代人的生活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促使人逐步摆脱工业文明制造的“单向度”性,不断进化为完整的人。以循环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发展主要是针对解决好资源约束问题,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自然资源,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是 “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它是有限的,有些是不可再生的。然而经过工业文明 “蹂躏”后的地球资源,早已捉襟见肘,难以为继,我们从世界土地资源危机中便可洞窥一斑。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过度使用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表现在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等方面。据估计,目前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每年230亿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全世界约有30%到80%的水浇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盐化影响,由于盐化和水渍而损失的土地每年高达20万至30万公顷。我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有资料显示,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而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中国的西部,和其他有生态压力的地区已经很难养活居住在那里的人口了。未来,将有22个省市1.86亿居民需要安家,然而,其他省市只能收纳大约3300万人,那意味着中国将有1.5亿生态移民,或者叫做“环境难民”。
为此,唯有力行循环经济才能拯 “资源”于水火之中。传统经济是一种由 “原料——产品——废料”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断裂链条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但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只有一部分或一小部分转化为产品,其他部分则作为“三废”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其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循环原理补上“废料—原料”这段链条,形成“原料—产品—废料—原料”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合链条,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真正将生产整合到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去。
自工业文明以来,无论是发达国...
我院美化校园建设美丽校园有何意义
美好校园 你我携手 美好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美好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美好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附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美好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附中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美好的校园吧!
美化农村卫生环境的意义是什么
良好的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是农村文明程度的直观反映,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美化农村卫生环境,能让农民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生活环境的变化、享受到良好的人居环境,对激发农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有积极意义。农村卫生环境的美化,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题中之意。 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形态和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通过长期的积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农村不仅已经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状况,而且已经有一定能力来改善自身环境。另一方面,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来提高农村经济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要,甚至已经是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家旅游等经营模式,需要农村环境的美化来支撑。
农村卫生环境的美化,使人居环境美起来,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环境脏乱差,是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人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等工作,努力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落后习惯现象,因地制宜地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模式,引导农民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农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农村卫生环境的美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要建立起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农村环境卫生既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协调的纽带。农村卫生环境的美化,也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的重要前提。
使农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才有助于破除封建迷信和不良习惯,引导广大农民养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为什么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90多年历史 上第一次使用的一个概念。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 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党的执政 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治国战略的重大创新。“美丽中国”的 概念,十分动听、十分诱人,让人发自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幸 福感、自豪感。 同时,也使人们对“美丽中国”充满了期待, 对“建设美丽中国”充满信心。 “美丽中国”,不会自然实现,既不是人对自然的肆意改 造和绝对征服,不是人对自然界的无所作为和无端放任,而 是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态”本是 一种自然现象,是事物生来俱有的一种状态。 “建设”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改造和利用,使其为人类生存和发 展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更多的资源。
“文明”则体现了对生 态的建设不能采取愚昧的意识、野蛮的手段,不能为所欲为, 而是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在节约中利用,在保护中开发, 从而使生态永续发展,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条 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 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 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从这里可以看出,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 丽中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对 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伟大胸怀和精神智慧。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从根本上说就是加强生态文明建 设,其具体措施就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花更红,才是 “建设美丽中国”,才能建成“美丽中国”。
因此,党的十八大 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 从而使我们党原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认识上的进一 步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在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内审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展现了我们党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的 新道路的勇气。 这是党的十八大的一个突出贡献。
延伸阅读: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在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中推动中华文...
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 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 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 事业,有...
为建设美丽中国党和国家该怎么办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生态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愿景美好,任务艰巨。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山...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创美丽中国明晰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也是当代中...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如何管理员工的上网行为:材料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在拓展了人...
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城镇化建设,怎样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在于: 1、能够不断优化城镇的结构和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从而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水...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是什么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是什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家园:为了中华文明更好的发展,实现中国梦,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
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h市应怎样推动美丽家园建设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h市应怎样推动美丽家园建设,文化产业如何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H市建设美丽家园,需要立足本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