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纪念祖国60周年生活巨变优秀征文

11月30日 编辑 fanwen51.com

[农电工国庆60年征文]我爱国家电网,这不单是因为我爱人是国网旗下一名农电工,也不单是因我的弟媳和侄儿在北京国家电网工作,更不是因我退二线后被县供电公司聘用才爱他,而是我亲身见证了家乡电网的发...+阅读

吃油的故事

长到这么大,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吃油了。

小时候,家里掌握“油权 ”的是奶奶。

每到饭菜做好了,奶奶才颠着锥子一样的小脚,抱着那个粗瓷的大口油罐来到锅边,用那个铝条砸成扁扁的钩子从罐里勾上三钩子。一边勾一边说,一啦。当奶奶喊到三时,锅里就开出三朵字钱般的油花子,像嫩绿的荷叶,懒洋洋地

躺在锅里,很好看。谗得哥哥直咽口水。

那时我没咽口水,因为这三朵油花子有一朵属于我。舀饭的时候,奶奶执勺,分别把这三朵油花子舀到爷爷、母亲和我的

碗里。奶奶说,爷爷是家里的“顶梁柱 ”,理

应分享一朵。母亲当时正奶着妹妹,需要油水,分享一朵是情理之中的。可这朵母亲不舍得吃,总是用筷子挑出一半放到父亲碗

里。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妹妹还小),于是我碗里的那朵又大又圆。

后来,奶奶退居二线,家里掌握“油权 ”

的自然是母亲了。也许是受奶奶的影响,母

亲添油时仍然没有离开“三 ”,但有一样,在质上不同了,母亲用的是“油撇子 ”。

每到做饭的时候,母亲便捧着油罐来到锅边,用油撇子从罐里平平地提上三撇子。有回年底,父亲打来满满的一桶油,足足有十多斤。那次我想,今天饭菜的油水肯

定吃得“泼 ”。可母亲仍像往常一样添了平

平的三撇子。哥哥不高兴,埋怨母亲这个过法,四个现代化明天就会实现了。母亲听了说哥哥,你才有饭吃几天,就忘本了 ?哥哥说,家里又不是没油。母亲说,人活着要图个长久。过日子也一样,也要图个长远。吃着上顿,应想着下顿,这样才会细水长流。

不然,遇到孬年月—— —说到这儿,母亲

“唉 ”了一声,眼圈就红了。她又想起了我

那个灾年里饿死的舅舅。后来,到了1958年,别人家都出去逃荒了,可我们家却靠着母亲平时的节俭而没有去逃荒。那时,我们才体会到母亲的苦心和伟大。再后来,岁月

的霜雪染白了母亲的鬓发。自然,掌握“油权 ”的重任落到了妻子的肩上。

每到做菜的时候,妻子总把那十斤的塑料桶往锅里倒,呼哧一下子,足足三四两。菜做好了,像从油里捞出来似的。每次打桶油都吃不到半月。母亲就担忧,劝妻子。妻子振振有辞,现在生活节奏快了,不多吃油要影响身体的。母亲想想也在理,就不再说啥了。但有一样,妻子用那么多油做出的菜,不如奶奶用三朵油花子做出的香。

前几天回老家,和哥哥闲聊,我问他什么最香 ?他想了想说,小时候,奶奶往锅里放的那三朵油花子最香。哥哥说着嘴边又流出了口水。

我知道,哥哥这是说的真心话。

延伸阅读:

烟草专卖局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相传,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天下瘟疫肆虐,染疾者死伤无数,为了让百姓摆脱灾难的纠缠,炎帝深入高山密林,遍尝百草,制百药,终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却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莲花峰...

党群办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一个架线工的履历 三十年多前 年轻气盛的你 把一根根水泥杆 像种一株株鲜花那样地 种入山村深处 然后让电线编成的网络 网住山村的黑暗 让光明从此扎根在山乡四方 三十年多...

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弘扬长征精神的征文 ××军分区党委重视运用两级军区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集训成果指导部队建设,并坚持把学理论与学红军长征精神结合起来,注重在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

某县建国60年城建系统发展辉煌成就征文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这条主线,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继续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镇...

报社编辑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乡村冬韵 每逢春节来临的冬季清闲时节,村里总要唱几台大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许多的商贩,活跃了当地的经济。 很多时候,自己总会沿着某条熟悉的路径走进心灵深处...

乡医纪念国庆60年征文二十年太久,沸腾的壮年苍老。二十年前认识老班长时是在卫校的乡医培训班,200多人培训的大班、当然要选有魄力人来管理。只有他最合适。38岁部队转业到煤矿工作多年。 我的...

中学生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计算机阅卷 **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结束,市直学校的阅卷点放在一职中和省泰中的计算机房。 第一天,语文、数学老师去阅卷;第二天,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政...

某县建国60年农业系统辉煌成就征文建国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县农业基础条件、种植业结构、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彻底解决了中国...

社区居民喜庆国庆60征文赞美新**,乐做**人 2005年国庆前夕,一家三口从苏州河畔、浙江北路桥动迁到**镇**嘉园,成为了新**人。入住4年来,**市镇“日日展新颜,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建设速度,让我们动迁...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