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专卖局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相传,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天下瘟疫肆虐,染疾者死伤无数,为了让百姓摆脱灾难的纠缠,炎帝深入高山密林,遍尝百草,制百药,终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却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莲花峰...+阅读
本人今年53岁,先后在**县的洋口、浒零、河口、栟茶等乡镇的农电业务部(曾经叫用电站、供电所)工作。回顾从事农电工作的33个年头,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国家农电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再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忆往事,农电发展的历程历历在目,很多农电的成就和趣事也涌上心头。
告别煤油灯的时代
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没有
电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但对生活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农村的人们来说,昏暗的煤油灯和蜡烛是他们夜间照明的主要工具。
1977年10月,**县各乡成立了用电管理站。我作为第一批农电工作者进站工作,当时我们的第一目标是:户户通电,改变农村的无电历史。70年代末,原洋口乡八大队(现兴坝村)使用丁槐树作为电线杆,6平方毫米的铝塑线作为照明线路主线,绝缘子用小白料代替,由于线路长,线径小,电压降大,导致农户家出现上面用电灯,下面点油灯的怪现象。记得我结婚那年,也就是1980年,我所在的村仍尚未全村通电。8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水泥电线杆,当时作业设备还比较落后。电线杆都是靠人工竖起。第一批的村电工都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几个人,一声号子就能竖起一根7.5米的水泥电线杆。1989年,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里面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用肩膀扛起了洋口人民的光明,使人们告别了无电的历史。”对比今天,导线的主线都达到50平方毫米以上,变压器容量都达到100千伏安以上,电线杆都是10米砼杆,人海战术的肩扛手拉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车机械化作业。
“七所八站”与“电老虎”
80年代初,用电站最初是与“七所八站”的其他单位一样作为政府事业单位建制的,具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当时电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还不是一种商品。用电站也不是像今天的农电业务部那样,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用电站也叫用电管理站,是管理方,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强势的。
改革开放涌现出了大批乡镇企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电力给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由于农电资源稀缺,用电站往往采取划分片区的方式进行轮流供电,平均每周都有三天左右晚峰拉闸限电。因此对于农户而言,但凡家里宴请宾朋,就要请托人请求在请客当天能够照顾供电,对于大量的乡镇企业来说,电就更加是命根子,设备缺了电就无法开工,即便对于部分不需要设备的企业来说,晚上赶工如果没有电对效率也有很大影响。所以,面对动辄拉闸断电的用电管理站,他们只好送去一个外号“电老虎”。
一直到1999年,我已经在浒零镇工作4年了,多年不见的老友见到我还戏说,听说你雄踞栟茶西北,当着“电老虎”,好不威风。
背着锅子下乡去
今天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强调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情况还远非如此。记得当时下乡施工,农电人员一般都在农户家里吃喝,这导致用电站的声誉一直不太好。1995年,我在浒零工作期间经历了一次农网改造。当时我们给全体施工人员部署工作,在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改造工作的同时,也要求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农电人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施工队随队带上锅碗等用餐工具,在工地旁边由自己就地解决餐饮问题,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使农电人员的形象大为改观。当时,中国电力报、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等众多媒体都来到浒零就这件事情进行采访,对施工队的事迹进行宣传。我认为,这就是早期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农电队伍身上的体现。
让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一样稳定
由于农村电网的铺设时间相比城市较晚,运行也不够成熟,在电线的质量上也与城市有较大差距,电压不稳一直是影响农民用电质量的一个症结问题。80年代,电冰箱在农村还是个稀罕物,在制冷的时候,周围邻居家的电灯就会突然暗下去。如果使用电炉等稍大功率的电器,就可能造成整个村子无法用电。电压不稳定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村子里办喜宴的人家,一般都要请村电工吃饭,这样,出现电压不稳定,跳闸断电后,可以及时送电。哪家办事情,跟他们有过节的人也很容易捣乱,在家里突然插上大功率电器,必然跳闸。
1994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里的统筹安排下,一轮又一轮的农网改造开始大规模推进,先后经历了扶贫通电工程、“两化”建设、农网改造工程、配网改造工程。配网改造过程中,当时的浒零用电站改造线路151千米,新墩配电屏68张,新建配电房31座。我们贯彻农网改造“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改善了供电设施的健康状况,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了线损,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到90年代末期,跳闸断电现象就已经大为改观。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的电网稳定程度已经非常高,在基层调研的时候,有的农户反映:“农村用电和城里一样,电压稳定了,农村的电网质量越来越高了。”12全文查看
让农民享受最优惠的电价
90年代初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农村电价由乡镇用电站封顶承包。各乡镇在经营管理上抓得如何,成本控制得好不好,对电价有很大影响,管理得好的乡镇可以为农户减负减价。1995年我在浒零工作期间,一方面抓农网改造,另一方面抓窃电、私拉乱接,从效益出发降低电损,规范电价执行。到1995年下半
年,浒零的居民电价从每度0.68元降到0.58元,是当时全**县的最低电价。原浒零镇竹园村电价严重偏高,达到每度1.465元,我们加强了管理,重点通过查窃电,规范临时用电,治理用电环境,电价也下降到每度0.58元,获得了村民的广泛好评。农网改造对规范电价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最终实行了同网同价,改变了农村电价比城市电价高的现象。
安全管理 用户至上
“电老虎”的另一层意思是电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它既能造福人民,但如不注意安全用电,也能使人失去生命。最初农村用电基本没有安全保护装置,触电伤亡事故屡有发生,记得有一年,全**县全年触电死亡事故有10多起,安全隐患非常大。70年代末,使用的是带有重锤脱扣的电压型保护器,80年代初开始使用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先后出台剩余电流保护器管理办法,强化安全管理责任,使安全管理逐步走上正轨,事故率逐年下降。目前,又进一步推广末级保护,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供电公司强化责任,建立管理网络,目前我所在的栟茶镇三率大为改观,安装率达87%,投运率和灵敏率均达到100%。
在安全生产管理上,2003年,公司推出“两票三措”(工作票、操作票、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规范了施工作用。今年,我们树立纠正违章就是对生命的关爱的理念,整个系统开展了反习惯性违章,重点进行了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对紧急缺陷、重大缺陷进行了排查,并落实了相关治理方案。栟茶业务部在内部有一句安全流行语,“出了事故让同事齿寒,受到处罚让自己胆寒,砸了饭碗让妻儿心寒,未来生活是一片严寒”,全体人员由此提高了安全意识。
农电的地位大为改观
可能是由于农电在所有用电事业的统计中确实只占一个小头,也可能由于农电人员大多都是由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民转业而来,他们除了农电工作外,都还有自己的农田需要耕种,因此,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农电人员的地位在整个供电系统中是最低的,农电人员的薪资待遇也是最低的。但是,我一直认为农电的价值不在于为电力系统创造多少利润,而应该在为占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能够用上电,用好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走到哪一步,农民连电都用不上肯定不是现代化,农民用电总是跳闸也不是现代化,农民用电电费居高不下也不是现代化。这就是我们这批农电人员创造的最大价值。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省电力公司对农电也越来越重视。2002年,根据**省政府64号文件,对全体农电人员进行定编,逐步为农电队伍落实了“五险一金”,提高了农电人员的生活保障,这是农电人员多年以来的期盼。目前,农电队伍正处在逐步专业化、规范化的进程中,“三大组、四大员”的管理模式明确了人员职责,正在围绕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模式迈出新的步伐。
创建学习型农电业务部
2003年以来,**县电力公司一直在公司内部倡导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我的儿子和儿媳都是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回来探亲时看到我也在研究“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感到非常吃惊。他们说,即便在他们大学的专业研究领域,国内也是2000年左右以来才逐渐开始流行起来的理论,怎么短短几年已经应用到了基层的农村供电所了?
今年,我所在的栟茶业务部为了创建学习型业务部,制定了“365奋斗目标”,即推行三组到位,创建和谐平安业务部6个零指标,400v线损指标达5%。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逐步确立企业文化,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带动短板员工,紧密围绕安全生产、营销管理的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维,为企业发展添后劲。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农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折射出了共和国的兴旺发达。我坚信,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农电事业的发展将会更上一个台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一定会蒸蒸日上!
12全文查看本人今年53岁,先后在**县的洋口、浒零、河口、栟茶等乡镇的农电业务部(曾经叫用电站、供电所)工作。回顾从事农电工作的33个年头,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国家农电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再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忆往事,农电发展的历程历历在目,很多农电的成就和趣事也涌上心头。
告别煤油灯的时代
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没有
电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但对生活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农村的人们来说,昏暗的煤油灯和蜡烛是他们夜间照明的主要工具。
1977年10月,**县各乡成立了用电管理站。我作为第一批农电工作者进站工作,当时我们的第一目标是:户户通电,改变农村的无电历史。70年代末,原洋口乡八大队(现兴坝村)使用丁槐树作为电线杆,6平方毫米的铝塑线作为照明线路主线,绝缘子用小白料代替,由于线路长,线径小,电压降大,导致农户家出现上面用电灯,下面点油灯的怪现象。记得我结婚那年,也就是1980年,我所在的村仍尚未全村通电。8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水泥电线杆,当时作业设备还比较落后。电线杆都是靠人工竖起。第一批的村电工都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几个人,一声号子就能竖起一根7.5米的水泥电线杆。1989年,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里面有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他说:“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用肩膀扛起了洋口人民的光明,使人们告别了无电的历史。”对比今天,导线的主线都达到50平方毫米以上,变压器容量都达到100千伏安以上,电线杆都是10米砼杆,人海战术的肩扛手拉演变成了现在的吊车机械化作业。
“七所八站”与“电老虎”
80年代初,用电站最初是与“七所八站”的其他单位一样作为政府事业单位建制的,具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当时电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还不是一种商品。用电站也不是像今天的农电业务部那样,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用电站也叫用电管理站,是管理方,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强势的。
改革开放涌现出了大批乡镇企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电力给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由于农电资源稀缺,用电站往往采取划分片区的方式进行轮流供电,平均每周都有三天左右晚峰拉闸限电。因此对于农户而言,但凡家里宴请宾朋,就要请托人请求在请客当天能够照顾供电,对于大量的乡镇企业来说,电就更加是命根子,设备缺了电就无法开工,即便对于部分不需要设备的企业来说,晚上赶工如果没有电对效率也有很大影响。所以,面对动辄拉闸断电的用电管理站,他们只好送去一个外号“电老虎”。
一直到1999年,我已经在浒零镇工作4年了,多年不见的老友见到我还戏说,听说你雄踞栟茶西北,当着“电老虎”,好不威风。
背着锅子下乡去
今天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强调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情况还远非如此。记得当时下乡施工,农电人员一般都在农户家里吃喝,这导致用电站的声誉一直不太好。1995年,我在浒零工作期间经历了一次农网改造。当时我们给全体施工人员部署工作,在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改造工作的同时,也要求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农电人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施工队随队带上锅碗等用餐工具,在工地旁边由自己就地解决餐饮问题,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使农电人员的形象大为改观。当时,中国电力报、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等众多媒体都来到浒零就这件事情进行采访,对施工队的事迹进行宣传。我认为,这就是早期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农电队伍身上的体现。
让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一样稳定
由于农村电网的铺设时间相比城市较晚,运行也不够成熟,在电线的质量上也与城市有较大差距,电压不稳一直是影响农民用电质量的一个症结问题。80年代,电冰箱在农村还是个稀罕物,在制冷的时候,周围邻居家的电灯就会突然暗下去。如果使用电炉等稍大功率的电器,就可能造成整个村子无法用电。电压不稳定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村子里办喜宴的人家,一般都要请村电工吃饭,这样,出现电压不稳定,跳闸断电后,可以及时送电。哪家办事情,跟他们有过节的人也很容易捣乱,在家里突然插上大功率电器,必然跳闸。
1994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里的统筹安排下,一轮又一轮的农网改造开始大规模推进,先后经历了扶贫通电工程、“两化”建设、农网改造工程、配网改造工程。配网改造过程中,当时的浒零用电站改造线路151千米,新墩配电屏68张,新建配电房31座。我们贯彻农网改造“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改善了供电设施的健康状况,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了线损,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到90年代末期,跳闸断电现象就已经大为改观。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的电网稳定程度已经非常高,在基层调研的时候,有的农户反映:“农村用电和城里一样,电压稳定了,农村的电网质量越来越高了。”[]
让农民享受最优惠的电价
90年代初期,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农村电价由乡镇用电站封顶承包。各乡镇在经营管理上抓得如何,成本控制得好不好,对电价有很大影响,管理得好的乡镇可以为农户减负减价。1995年我在浒零工作期间,一方面抓农网改造,另一方面抓窃电、私拉乱接,从效益出发降低电损,规范电价执行。到1995年下半
年,浒零的居民电价从每度0.68元降到0.58元,是当时全**县的最低电价。原浒零镇竹园村电价严重偏高,达到每度1.465元,我们加强了管理,重点通过查窃电,规范临时用电,治理用电环境,电价也下降到每度0.58元,获得了村民的广泛好评。农网改造对规范电价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最终实行了同网同价,改变了农村电价比城市电价高的现象。
安全管理 用户至上
“电老虎”的另一层意思是电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它既能造福人民,但如不注意安全用电,也能使人失去生命。最初农村用电基本没有安全保护装置,触电伤亡事故屡有发生,记得有一年,全**县全年触电死亡事故有10多起,安全隐患非常大。70年代末,使用的是带有重锤脱扣的电压型保护器,80年代初开始使用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先后出台剩余电流保护器管理办法,强化安全管理责任,使安全管理逐步走上正轨,事故率逐年下降。目前,又进一步推广末级保护,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家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供电公司强化责任,建立管理网络,目前我所在的栟茶镇三率大为改观,安装率达87%,投运率和灵敏率均达到100%。
在安全生产管理上,2003年,公司推出“两票三措”(工作票、操作票、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规范了施工作用。今年,我们树立纠正违章就是对生命的关爱的理念,整个系统开展了反习惯性违章,重点进行了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对紧急缺陷、重大缺陷进行了排查,并落实了相关治理方案。栟茶业务部在内部有一句安全流行语,“出了事故让同事齿寒,受到处罚让自己胆寒,砸了饭碗让妻儿心寒,未来生活是一片严寒”,全体人员由此提高了安全意识。
农电的地位大为改观
可能是由于农电在所有用电事业的统计中确实只占一个小头,也可能由于农电人员大多都是由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民转业而来,他们除了农电工作外,都还有自己的农田需要耕种,因此,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农电人员的地位在整个供电系统中是最低的,农电人员的薪资待遇也是最低的。但是,我一直认为农电的价值不在于为电力系统创造多少利润,而应该在为占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能够用上电,用好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走到哪一步,农民连电都用不上肯定不是现代化,农民用电总是跳闸也不是现代化,农民用电电费居高不下也不是现代化。这就是我们这批农电人员创造的最大价值。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省电力公司对农电也越来越重视。2002年,根据**省政府64号文件,对全体农电人员进行定编,逐步为农电队伍落实了“五险一金”,提高了农电人员的生活保障,这是农电人员多年以来的期盼。目前,农电队伍正处在逐步专业化、规范化的进程中,“三大组、四大员”的管理模式明确了人员职责,正在围绕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模式迈出新的步伐。
创建学习型农电业务部
2003年以来,**县电力公司一直在公司内部倡导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我的儿子和儿媳都是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回来探亲时看到我也在研究“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感到非常吃惊。他们说,即便在他们大学的专业研究领域,国内也是2000年左右以来才逐渐开始流行起来的理论,怎么短短几年已经应用到了基层的农村供电所了?
今年,我所在的栟茶业务部为了创建学习型业务部,制定了“365奋斗目标”,即推行三组到位,创建和谐平安业务部6个零指标,400v线损指标达5%。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逐步确立企业文化,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带动短板员工,紧密围绕安全生产、营销管理的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维,为企业发展添后劲。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农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折射出了共和国的兴旺发达。我坚信,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农电事业的发展将会更上一个台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一定会蒸蒸日上!
延伸阅读:
新青年献礼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抚今追昔六十年 1949建国,今年整60周年。我最早的记忆有两个,都在1976年。我那年三岁。一段记忆发生的地点在我们村的小学,很多花幡沿墙竖了一大溜,人们都在哭。那是悼念毛主席;...
优秀教师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涟水河紧挨小镇,见证小镇的风风雨雨,哺育了小镇人,哪一个小镇人不是喝涟水河的水长大的,如幼时吮吸母亲的乳汁一般。洗衣服,洗菜,洗澡,在田里干活回来抹抹脸,擦擦脚,大的方面如划船下...
边疆战士献礼国庆60年征文我家三代为祖国守边疆 年轻的时候 我穿着春天的神圣使命 手握着人民的嘱托 站在边疆的界碑旁 有阴云在头上翻滚 有暴雨在心头流淌 雨夜挡不住我的心鸽 在界碑上飞翔 冬雪挡...
关工委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记得少年时代以来,我居住的小镇上,每天的第一首“晨曲”都是在 “女高音独唱”声中开始的。望着黑漆漆的房间,枕着硬梆梆的稻草枕头,我细听着。 “马桶拿出来——”。古镇的东...
酒店管理学院献礼建国60周年征文当历史的时针缓缓指向了公元 2009 年, 明媚的阳光催开花儿绽放, 辉映着孩子们的纯真笑颜, 鸟儿从天边, 衔来一枚翠绿的橄榄叶 …… 亲爱的祖国母亲, 我们迎来了您 60 岁的生日, 请...
供电所献礼国庆60年征文光阴似剪,日月如梭。荏冉的时光老人,弹指之间,把我们带入到祖国六十华诞,华夏同庆的美好时光。此刻,笔者虽然不日将退休离岗,但作为一名在**农电工作岗位上奋斗过二十六年,亲历**及...
献礼祖国60华诞诗歌征文坐落在春天之上的祖国,请允许我 替您打开心底深埋的记忆和一片泪水积淀的废墟 大地一般的肤色曾经历了多少折磨和热烈 五千年的脊梁承受了多少灾难与压迫 一条长河满载或深或...
税务局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税收带来家乡美 在美丽富饶的**半岛上,矗立着一座繁华却又不失生机的城市,这就是**市。在这里,全市人民团结奋进,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人们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改...
市民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嗬!姚老太又搬家了! 屈指算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老太这是第六次搬家了。这一回,姚老太搬进了140平米的大房子里,窗明几亮,简约的装修仍不失家境的殷实和生活的富足,姚老太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