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那条逆流而上的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学校毕业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结束了。可对于我来说却不是这样。 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周末,我的家里人和朋友们从全国各地来到了我们的学校,...+阅读
很多年前,我们村东便有条路。那时,大人们都叫它官道。官道?是官家修的,还是专供官家走的?我们小孩子们哪管那些,反正那条路曾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春天,路旁的柳树抽枝发芽,我们一群孩子放学后便钻进柳树丛中,挖野菜,折柳枝编帽圈,戴在头上玩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的游戏。
那时候,你在这条路上玩耍,不必担心有什么车辆通过。村子里有马车的户主屈指可数,都是些什么车呀,铁瓦木轴驴车或马车,走起来“哐当”、“哐当”的响,大老远就能够听到。就这样的破车还不多呢!
有时候,我们便拦住李三叔的大马车,坐在路边听他神聊,什么时候参加解放战争啦,北上郑州,南下武汉啦,听得我们热血沸腾。他说他当年参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运送粮草就用的是这辆大马车。于是,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对那辆大马车也多了份神秘感。
小毛孩子没见过大世面,这话不假。有一天,我们正在官道边玩耍,忽然听到远处轰隆隆地响,不知来了什么怪物。我把手一挥,大家都隐蔽在路旁的蒿草、柳树丛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又高又大的红铁家伙吞云吐雾,嘟嘟嘟嘟地顺路而来。那“小屋”里还坐着两个人,手脚不停地忙活着,车前有一个大烟筒,车后带着一个大箱子,像旱鸭子悠哉悠哉而过。我们便跟着跑哇,追呀,看怪物。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那便是拖拉机。
不过,一方水土一方人。渐渐地,我们还是在村子里那块黑土地长大了。
公社化以后,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了胶轮大马车,后来便有了拖拉机和不少汽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子里新车更多了。鸟枪换炮了,李三叔神气了,开着崭新的“东风”在村东那条路上来来往往;车上装着的是爱国粮、爱国棉… …心里有着对党的富民政策无限感激之情,驾起车来也格外精神,哪还计较起早贪黑,驱车几百里呢!
我高中毕业先是到外地后来又回家乡都参加工作了,村东那条路旁不知什么时候盖起了红砖房,路边还树立了牌子,牌子上端端正正地写道:“北--郑州、北京,南--武汉、广州……”看来,这条路真的成了官道了,我想。
车辆多起来了,那还是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之后的事情。车辆往返不停,密度极大,机声隆隆,喇叭声声,甚是壮观。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车辆种类也多起来了:高级的桑塔拉、雪铁龙、法拉利、奔驰、丰田,国产的吉利、奇瑞、比亚迪、北京吉普……五花八门,要有尽有,真叫人大开眼界。
大客车也多起来了。国家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特别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后,乡村游和农家饭庄受热捧,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团、观光客前来村子里参观、访问。外出办事,在路边,就可以随时坐上到全国各地的车辆,连孩子们上学都有车接车送呢。每天一出门,只要你站在路旁一挥手就能上车,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神气不神气!
李三叔早退休了,当起了义务交通检查员。老人家手舞彩旗站在路旁检查过往车辆、疏导交通,十分忙碌。
有一次,我下班与他闲聊,我说:“李叔,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年,我们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说:“这条路变化大,路宽了、平了,有了路灯和路标,路旁种上了树木花草,车多了;村子里楼房多了,乡亲们不仅住上了新楼房,而且大多还有了别墅、私家车,大家都富了!”
哦,村东那条路,再不是儿时那样的路了,它四通八达,直通北京城,它是一条乡村奔向富裕、农民奔向小康的路!
延伸阅读:
山中的那条河清晨穿过轻雾,绕过小村,来到一座小山脚下,踏着薄薄草皮间方方圆圆的顽石,蹒跚而上,只许几十米的高程,便来到较为平坦处,这便是山顶了。放眼远望,只见两条绿色长龙从脚下延伸去,藏于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