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机制并切实落实。 构建有家长事实参与的家校协作机制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基础教育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政府对学校的评价至关重要。目前的督导和评价体系中,虽然有家校合作的内容,但一直以是否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否有家长开放日等传统的内容作为评价指标。每到督导之前,学校都要根据评价指标补档案,补材料,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建议重新修改评价指标中关于家校合作的相关内容,加入家长参与理念下的新型的家校合作内容和途径,并把能否做好家长的工作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尤其是班主任业绩的重要指标,切实落实督导工作。 2.项目推进主要由科研单位负责,政府部门提供支持,保证工作得以统筹规划。 目前各区县建立家长教师协会的学校只是作为项目的实验校,并且由各区县教委中小教科负责,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程度的项目经费,并直接向市教委负责。
而各区县教委的工作重点不同,承担项目的科研单位很难与他们步调一致,无法统一推进全市的工作进展。建议政府委托一个科研单位主要负责项目推进工作,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统一培训,统一指导,并根据学校的进展情况,将一些试点校改为基地校,深入探索并构建起家校协同教育机制。 3.加强对校长的培训,使之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家校关系。
家长教师协会的工作最初由德育部门倡导,因此很多学校都由德育副校长或德育主任负责此事。这便于初期工作的开展,家长教师围绕着德育工作开展活动。但是家长教师协会建设的本来意义远非家校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它意味着在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中,学校从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如何建立科学健康的家校关系,如何保证家校间的绿色互动沟通,如何对待家长等;而且随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深度的增加,这些问题日渐凸显,要求学校管理者去思考,去实践。
因此建议校长培训内容应符合社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加入以上相关内容。 4.推广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批次、分类别指导全市家长教师协会的建设。 目前全市各校以建立家长教师协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家校合作的进程不一。应在科研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分批次,分类别的指导各校工作。 总结、推广已经取得的经验。4年来的工作,一些学校在家长教师协会的建立和运行、工作内容和方式、效果上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加强对中小学,尤其是高中校的调研和培训,丰富家长教师协会的工作内容。目前各校的协会工作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主,教育活动内容又以学习成绩和德育为主,忽视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一重要内容,这也是家校合作的重点。建议采取多种形式,面对家长、学生和教师,定期到中小学校调研,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指导协会拓展工作内容。
尤其要走进高中,深入了解高中校的现实情况,探讨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家校合作的内容、有效途径和方法。 把握打工子弟学校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困难,找到解决的方法。目前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的学校均为普通校,而打工子弟学校连常态的与家长沟通都很难做到,家长会很难达到全体家长参与,家校合力育人的基本工作都不能落实,严重影响了他们子女的健康成长。
建议确立1-2个以打工子弟为主要生源的学校为实验校,深入家庭和学校调查了解,找到家校合作的结合点,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家校合作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