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案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发挥党员作用]党课教案 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发挥党员作用 教学对象:广大党员、干部 教学时间:1.5小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懂得构建和谐社会是靠人自身的实践活动逐步推动...+阅读
党课教案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叫安泰俄斯的巨神,是地神盖亚的儿子。他在与敌人战斗时,只要立足于大地上,就能从地神母亲那里获得无穷的力量,因而总是所向披靡。后来,大力神赫剌克勒斯看破了这个秘密,有一次搏斗时,便把他举向空中,使他无法增添力量,终于战而胜之。 革命导师曾多次借用这个神话故事,说明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始终不脱离自己的母亲——人民群众,与群众保持鱼水和血肉般的联系,才能战无不胜的道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官员与群众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巩固执政地位、增强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立于不败之地。
一、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包括五方面内容: 一是群众路线科学体现并具体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英雄,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时说,“ .zhlzw.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告诫全党同志“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保证。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历史唯物论和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阐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使党的群众路线立于坚实的历史唯物论理论基础之上。 二是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哲理。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亿万群众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把群众分散的意见,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在哲学上这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的实践,在哲学上这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而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真理。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施正确的领导。 三是群众路线揭示了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任何一个胜利和成功,都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结果;离开群众,违背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革命就会遭受损失,甚至失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信任群众,紧密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我们党9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够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们党既没有权,也缺少钱,但我们拥有的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流血牺牲而赢得的民心。抗战时期,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华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人心。我们正是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得民心”的政治优势,才由占领大片的人心,转化为占有大片的土地,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也是由于充分发挥了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才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但是,这种政治优势是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不是与生俱来,也不能一劳永逸。它会随着长期执政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所产生的精神懈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工作中的失误尤其是消极腐败现象而磨损或流失。因此,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自己的政治优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优势。否则,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会逐步流失,流失到一定程度,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就可能会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如果不能防止政治优势的弱化、退化甚至异化,就有可能被人民抛弃。近二三十年来,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历史一再警示,任何政党,无论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多么大的牺牲和贡献,一旦丧失民心,都逃脱不了被人民抛弃的命运。这是一条铁律。
(二)从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方位看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一党执政、长期执政、拥有8000度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的历史方位易发生深刻变化,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这一论断科学揭示了党的历史方位的两大根本性变化,体现了我们党执政意识的新觉醒:一是党的历史地位的根本性变化,即由革命党→执政党(1949年10月);二是执政历史条件的更本性变化,即由封闭和实行计划经济→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zhlzw. 以后)。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执政60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出现过失误,包括发生过“文革”那样严重的错误。但是,党自己纠正了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党的政治优势注入了时代的内容和新的活力。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由衷地信任、拥护和支持,是党群关系的主线、主流,也是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建更大辉煌的基础和底气。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讲,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锦涛同志在“七一”中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一论断指明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面对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归结起来,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挑战。党肩负着艰巨的执政使命,“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二是来自党自身建设的挑战。建设好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实属不易,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全方位开放以及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执政党的党员干部面临太多的诱惑和陷阱。
(三)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形势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处在快速转型之中。一方面,党的群众工作拥有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格局、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价值观等都处在变动之中,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呈现出新的特点。
1、基本特点:两个主体的变化。 任何工作都有主体与客体之分,而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因此从“工 本文转自《中华励志网》 : .zhlzw.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是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党的宗旨,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脱离了群众,损害人民的利益,就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之基。我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五是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党的七大高度概括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观点思想十分丰富。他形象地把群众比作“真正的上帝”,把党群关系比作种子和土地的关系、鱼水关系,从而把党群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群众路线的政治认知:
1、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为理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立场,以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践特色,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正确的路线和理论,具有科学性,是规律性要求和结论。
2、群众立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最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历史经验和制胜法宝,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根本是坚持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感情,关键是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提示为群众服务,实质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检验标准是 .zhlzw. 群众满意度。
3、群众路线不仅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主体认识规律、领导工作规律,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中共产党的生命线。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面对新的实际,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开船群众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就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保持和提升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抵御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的战略任务。
(一)从执政的普遍规律看 执政有一条普遍的带有根本性的规律,那就是:对任何政党来说,执政的本质就是党与人民的关系,决定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是民心所向。古人讲“得民心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条规律。共产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主张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西方政党遵循三权分立、主权归民、选举上台的政治理念,主张能否维持执政地位取决于多数选民的态度。尽管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性质不同,但是其执政的基础都离不开人民大众。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政风廉洁,从来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这是对兴亡规律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的崩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的下台,都与人心向背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告诉我们,政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政党和人民之间的联系程度。这一点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得到了证实。 共产党靠什么“得民心”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由小到大,以弱胜强,不断取得胜利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民主革命时期,我作”的视角来看,两个主体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群众基础发生了变化。其主要特征:一是代际更迭。党执政初期的群众基础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大多退出职业舞台,现在活跃在时代舞台上的新一代群众基础,大多数对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是认可的,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二是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由于群众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特点,必然导致社会价值观多元、利益诉求碎片化。三是观念变化。民主法制时代,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执政早期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条件信任和服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四是逆反心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由于社会分化等问题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逆反”心理。五是新度降低。由于党风廉政等问题带来的对公权力的信任度降低。六是媒体变革。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表达诉求渠道,成为群众参政议政发泄情绪的缓冲阀、调节器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使群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等等。简言之,群众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改革开放前。 其次是群众工作的施行者——党的队伍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党的宗旨、党的性质和终极目标未发生变化,但在党员构成、党员个体价值趋向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其基本特征:一是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社会上有多少利益群体,党员的社会身份就来自多少利益群体。二是党的干部队伍经历了几次代际更迭,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有很大变化。三是长期执政,党自身与权力紧密结合,某些领导干部自身变异,如权力主体意识错位;党风廉政建设仍然直接影响党群关系。特别是很多群体性事件背后,往往与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问题相连。四是在社会飞速变化的同时,某些干部能够跟得上时代变化,而某些干部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变化,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识欠缺,导致不断出现被社会所诟病的问题,比如,仅仅因揭露问题而被定为“诽谤罪”等做法。五是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官本位意识,“面子”意识,与现代 .zhlzw. 社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六是有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害怕群众,不敢与群众打交道。七是部分领导干部对上负责大于对群众负责,这与干部授权方式相关。八是有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以传统的工作方法对待今天的群众,以行政权力管卡压为主,群众不能接受。有许多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表面看都不是什么大事情,但积累多了就导致民怨,而我们的某些干部对此没有危机意识。
2、新考验与新挑战。 群众基础与干部队伍两个主体的变化相互交织,又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结合在一起,对党的群众工作形成重大考验与挑战: 一是群众主流一方面渴望公正、稳定,另一方面各阶层之间又互信不足,公权力与民众之间良性互动不足,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考验党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合法性。 二是群众的诉求大多与利益相关,考验党能否公正协调利益关系。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指能否公正协调社会分配,防止公权力与民争利;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基层各种利益矛盾能否得到公正、及时化解。基层普遍反映,现在思想工作难做,因为所有的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利益问题,如果利益问题不解决,思想工作收效甚少。这是最大的问题。 三是社会利益诉求与政治诉求交织在一起,考验党如何应对民主政治。群众首先关注的是利益,但利益能否得到公正协调,需要特定的制度、法律保障,这与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权力制约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社会公正是靠民主的制度、机制来保障的。这就要求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的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能够与这种新变化新要求相适应,有的则明显不能适应,习惯于用传统的强制性手段对待群众,少数地方甚至出现过领导者一句话就决定一个街道、一个村庄是否拆迁的行为,这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有很大差距。 四是群众工作中出现“倒逼”现象,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改革魄力与能力。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但作为群众个体、群体而言,需要党来组织、引导群众,这就是群众工作。现在是群众“倒逼”我们改进工作,比如,社会批评、社会监督日益增多,公民社会的发育已经是客观趋势,而我们面对变化了的群众有时却陷于被动应付,哪里出了窟窿就往哪里堵,哪方面出现问题就强调哪方面的重要性。换句话说,群众工作方式的转变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实际上社会的发展和转型需要实事求是、统筹全局、未雨绸缪的引导方式。 五是党风廉政问题直接影响群众工作的效果,考验执政党能否最大限度地解决党风廉政问题。党风廉政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其深层次原因之一与党风廉政问题有关。就干部队伍总体而言,出现的问题大多数属于作风层面,如对群众冷漠,方式简单粗暴,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等等,导致群众难以接受。但就其价值取向而言,本质上还是能否以群众权利为本位的问题。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一)几点规律性经验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党形成了群众工作的一系列经验:一是准确把握中国社会性质、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这是做群众工作的基点。二是明确党是群众的工具,即“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三是党对于群众的领导资格不是自封的,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四是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五是以服务的行为获得群众的认可,在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者,甚至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如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稍有空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六是正确认识群众中的不同利益要求,善于调节利益关系。人民调解制度,就是战争年代在根据地产生的。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十分丰富,是党的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党的群众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开展,在基层涌现出大调解机制、群众参与立法等有助于社会进步的新做法。党的群众工作初步展示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价值取向符合时代主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搞好群众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贯穿于权力运作的全过程,是做好群众工作最根本的前提。以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甚至小团体利益来侵蚀公众 .zhlzw. 利益,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唯有突出强调这一点,才有所谓执政为民的制度与行动。
1、注重民生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现实的,公正协调各方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民众的基本权利,是维系当下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民生的进步,就没有党的群众基础。
2、发展民主以保障利益协调的公正性。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保证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社会利益调节需要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需要给各方利益相关者以畅通的表达诉求通道与平等的机会,也离不开各利益群体之间、各群体与公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对话协商。没有民主,社会公正就只能依赖于少数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民主的制度化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3、强化党组织和政府的服务功能,把服务蕴含在社会控制之中。在中国,社会治理是典型的执政党起主导作用的治理,即所谓政党治理。执政党和政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其服务功能确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和群众,唯有服务,从权力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从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上、工作重心上,转变到服务方面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在群众中的政治动员力,形成对社会的凝聚力。
4、与时俱进,转变工作方式。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以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灵活多样,确保党以多种姿态、手段联系群众。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对策
1、解决群众工作的动力问题: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不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利益、群众情感问题,就不可能做好群众工作。只有树立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利益的理念,才能真正关注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困难群众着想、为工人农民着想、为年轻人着想,而不是以个人的体验代替群众的感知。要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 “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性修养的基础上,还要从体制上入手,解决“到群众中去”的动力问题,变“要我去”为“我要去”。一是要在干部选拔环节探讨如何切实体现“群众公认”;二是在干部评价环节如何增加群众的声音,让群众的评价成为一种富于权威性的评价;三是在干部监督环节如何创造性地体现群众监督,使来自群众的监督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
2、解决群众工作谁来抓问题:发挥组织作用,构筑坚强平台,形成工作机制。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对基层组织的一个基本定位。 基层党组织的定位问题我们一直在探讨,人们认识还不一致,但是对“党组织做什么”的看法差距不大,即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六大功能:联系群众、服务大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党的各级组织承担着联系群众、服务大众、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等功能。关怀社会、关爱群众,雪中送炭、嘘寒问暖,这是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分内之责。但目前在很多地方,占据着党组织工作相当大份额的,并不是关爱群众这些 “小事”。很多党的部门和行政机关一样,上上下下都在忙着“改革开放”、“发展”的大事,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面,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被抛在了脑后。基层党组织“关怀人心”,尤其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人文关怀,使党组织成为他们温馨的“精神家园”的政治功能部分的丧失了,在党组织应该出面的地方常常看不到党组织的身影,出现了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不作为”。
3、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从抓准群众的“三最”问题、关心群众生活开始。关心群众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在用科学真理召唤群众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延伸阅读:
乡镇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乡镇党风廉政党课讲稿 各位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按照县纪委的要求,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堂廉政党课,主题为“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党风廉政教育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仍然要...
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党课讲稿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党课讲稿这些年来,每次省委党校开学典礼上,我都要选择一个专题,与学员同志们进行交流。我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核心是方法论建设...
镇党课教案——加强廉洁自律,做合格共产党员镇党课教案——加强廉洁自律,做合格共产党员 今天,我主要围绕“加强廉洁自律,做合格共产党员”这个主题,对各位党员干部提几点要求:一要时刻自重,始终筑牢思想防线。剖析我们发生...
党课教案用教育的力量助推“中国梦”党课教案 用教育的力量助推“中国梦”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党课讲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箴言党课讲稿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箴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党课教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党课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青年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进而提高为实现...
群众路线教育党课讲稿群众路线教育党课讲稿群众路线教育的价值目标与实践路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近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党课教案共产党员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党课教案 共产党员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 教学目的:掌握党的纪律的内涵、要求和意义以及争做遵守纪律模范的途径; 教学提示: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
整治《四风》党课讲稿整治《四风》党课讲稿按照省国资委党委和集团公司党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上一堂党课,共同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