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交际礼仪

关于名人伟人的礼仪故事

02月2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关于礼仪的故事]关于礼仪的故事 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阅读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们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

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

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

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

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人家?人家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人家问好;人家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

延伸阅读:

文明礼仪名人故事文明礼仪名人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

关于求职的礼仪故事关于求职的礼仪故事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名人文明礼仪故事 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

名人有关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急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

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的名人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必须简洁有代表性!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

有关于礼仪的故事文明礼仪小故事一、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

关于礼仪的名人名言名句1、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2、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达尔文 3、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

名人的礼仪故事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