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这四个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条件假设,行为模式和后果归结, 1.条件假设(或称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指出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 2.行为模式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部分。 3.后...+阅读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消亡、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死亡即为法律事实。 学者的分类一般法律事实解释体系根据其与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是否相关,分为事件和行为;而行为有可以具体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事实行为又可分为合法事实行为和非法事实行为。法律事实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一) 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1。 法律行为。 要构成法律行为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它必须是人的行为,包括语言与身体行动,但不包括人的内心活动;其次,它必须是人有意识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精神病患者的举动不应当视为法律行为;再次,它必须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动,即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影响的行为。 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还可以分为善意行为与恶意行为(如民法上有善意第三人、善意取得与恶意取得的区分) ;依据行为的合法性,行为还可 以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它均可能引起法律上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与消灭。还有一部分行为,其合法性在法律上人们有不同的认识,如安乐死、婚内“强奸”,在法律较模糊的情形下,由于人们对其“合法性”认识不同,就可能作出完全相反的法律评价,造成在法律后果的裁决上可能产生截然的对立。 2。法律事件。中国国内大多数教科书认为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法律事件可以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阿列克谢耶夫还把事件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绝对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的完全自然的现象,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灾害等;相对事件是一种行为,但该行为的意志与其引起的法律后果之间没有关联,相对事件又可以称为事实性行为,如劳动者自己操作违规在所造成的事故中死亡,以此引起的劳动关系消灭与继承关系的产生来说,就属于相对事件。 事件发生后,有的事件依据法律会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演变,如人的出生、死亡,依据法律会直接引起抚养关系、法定继承关系,但有的法律事件发生后,依据法律并不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如洪水发生后,引起某人损害,但若某人未与保险公司在此之前建立保险合同关系,就不可能直接引起保险赔偿关系。 可见,有的事件发生后会依法直接成为法律事实,而有的事件发生后并不必然成为法律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讲,事件要成为法律事件有其法律前提——如在这个事实之前存在一个具体约定,如买卖合同、保险合同等,并且这种合同约定不违法,这样,一个事件发生后,由于它符合法律及当事方约定的情形,所以才成为了法律事实。
(二) 依据法律关系的产生是否要求某种现象存在或不存在,法律事实又可以分为肯定性法律事实与否定性法律事实肯定性法律事实是指依据法律某事实出现时,才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事实,如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即是引起婚姻关系的肯定性事实;否定性事实是指某一法律关系,若要产生,就必须排除的事实,如婚姻关系的建立,就必须排除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该“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就属于否定性法律事实。
(三) 从法律关系演变所依据的数量,可以将法律事实分为单一法律事实与法律事实构成单一法律事实是指某一法律关系的演变依据的直接事实是一个,如人的出生是产生抚养关系的事实,买卖合同的订立是买卖关系建立的事实;法律事实构成是指某一法律关系的建立需要直接依据两个或两个以上事实,如一个遗嘱继承关系的产生,除了应当有被继承人立遗嘱这一法律行为外,还需要立遗嘱人死亡这一法律事件的出现;房屋、车辆买卖除了应当有当事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外,还需要进行过户登记。 司法过程中,当某一个损害结果出现时,进入法官视野的往往有多个事实,这些事实交叉混杂在一起,它们有的和案件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有的看似有关但并无法律上的联系,这就需要法官借助法律思维进行事实发现,发现与案件具有因果关系的事实,进而对它们之间的联系程度进行法律甄别。 这样,才可能对事实与规范进行忠于法律规范与价值的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涉及案件的事实并不等于就属于法律事实构成。
(四) 从法官认定事实是否需要进行鉴定来看,法律事实分为鉴定认定的事实与非鉴定认定的事实通过鉴定认定的事实主要源于事实认定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需要借助于相关专业技术、专业标准来对相关事实进行定性,否则法官对事实难以作出法律上的评价,实质上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案件诉讼中的运用。 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医疗事故认定、伤残等级评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鉴定、亲子鉴定、DNA鉴定等,该类鉴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在大...
延伸阅读: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单一法律事实首先你要明白什么事法律事实,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按照引起法律后果所需要的法律事实具有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我们可把它们划分...
事实婚姻是否受法律的保护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合法的婚姻登记并取得结婚证,才确定合法的夫妻关系,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农村,所谓事实婚姻,是否受法律的保护?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1).如果男女...
什么是合同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展开全部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指一切...
法律是如何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类的恩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
什么是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什么是安全生产法律责任都有哪些形式安全生产法律责任,是指安全生产法律关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 中,由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即:什么行为 应负法律责任、谁应负法律责任和应负什么责任。...
我国传染病管理法律文件是什么?其中规定传染病分类管理共分几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共40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上报防疫站。《新法》规定,乙类传染病...
举例说明民事法律事实构成一: 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能够成为民事法律事实的事件主要有: 1.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也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地震、...
休息休假的分类和法律规定有哪些带薪年休假、婚假、丧假、病假、产假 1.带薪年休假 法律链接: (1)《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最大的区别是:事实行为对主体是否应当具备行为能力没有要求。法律行为的主体应当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否则该行为不成立或者不生效。如:5岁的孩子捡到遗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