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法律制度

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导向

05月06日 编辑 fanwen51.com

[淡化职称工资]2014教师涨工资成为了近期比较热门的话题。根据相应的政策安排,在今年可能会陆续的出现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超过城市教师,并且根据2014年工资改革方案,在未来的三到五年的时间当...+阅读

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导向

【摘要】从对现行的职称制度常见模式分析看,职称评审组织应保持组织独立性和学术权威性,职称制度应保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因此,对职称制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如职称制度的适用范围、激励根源和激励边界等问题进行分析对完善我国职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称评审 制度 改革 导向

我国的职称制度是由旧中国的职称制沿袭而来,期间经历几次大的调整,由上世纪50年代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并最终变为现今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职称制度现行的几种常见模式分析

评聘结合模式。

评聘结合模式是指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进行评审时,同时进行职务的聘任。

其合理性体现在可以做到能力与级别相符,符合管理中的能级原理。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许多缺陷:其一,国家主导的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与用人单位实际情况的多变性存在不相容,致使用人单位或长期处于高职缺编状态,或长期处于高职人满为患状态;其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成长的规律与用人单位科学设岗的基本要求不相容,因此这种模式在前几年尚可以推行,但近几年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组织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成员上升空间的狭小,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和晋升。

其三,由于评聘结合决定了评与聘的紧密关系,必然使职称评聘的标准在评的环节的公正性和聘的环节的适用性之间进行争夺和摇摆,由于评的环节的组织主体是国家人事部门(或其委托的地方人事部门),用人单位没有更多的话语权,致使评聘结合实际上是以评代聘。

评聘分开模式。

①这种模式可简单总结为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指导,其突出特点为:把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权交给个人,把专业资格评审权交给社会,把聘任权交给单位。

由于过分强调用人单位的自由聘任权,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即用人单位既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可以全然不顾来自社会的公正评价。

先评后聘模式。

从时间上分开了评和聘的环节,而且强调先评后聘。

这种做法,基本杜绝了用人单位的低职高聘行为,既保证了职称评审工作的权威性,又使用人单位有一定的灵活度,可以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和发展导向决定人员的聘用。

职称制度本质的多视角分析

信息经济学视角下,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能力的评级制度,为人才市场的需求方提供了一种市场信号。

职称作为人才能力的等级标志,降低了人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有效规避了逆向选择行为,提高了人力资源市场的效率。

在这种意义上,职称只解决能力的评价问题,不解决人才的使用和激励问题。

把职称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始于1986年。

当时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转发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监事职务试行条例》,开始职称改革工作,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当时实行的初衷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用国家的行政强制力来排除来自各个组织的各种阻力,真正体现社会对知识分子这一当时的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尊重。

现在看来,当时的这种举措是合理有效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许多做法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并未把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考虑在内,以至于存在许多与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方面。

比如仅考虑了知识分子的激励、尊重和使用,而未考虑人才的流动与合理配置等。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已经司空见惯,人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人力资源在全社会合理配置的重要实现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职称的市场信号意义就变得十分突出。

从社会学角度看,若要实现职称市场信号的作用,职称评审组织应保持组织独立性和学术权威性。

组织对员工的评价不仅包含员工的能力因素,还包含了该员工的能力是否与组织的目标相匹配,以及该员工的意愿是否与组织的目标相匹配,甚至还包含了组织文化等非系统因素。

因此,客观公正的评价只能由社会机构来作出,并且社会机构评价的组织构成和评价标准应具有中立性和客观性。

为保证这种中立性和客观性,除了来自人才市场的客观约束外,还应引入来自政府的行政约束。

培育这种具有客观中立性和公信力的评价组织,任务十分艰巨,道路十分漫长,但不能因此而用行政机构取而代之。

长期使用行政机构来行使人才评价的权利,一方面会助长这一机构的权力意识,产生寻租;另一方面也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计划色彩,与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要求背道而驰;此外,由于行政人员作为评价主体,缺少行业学术权威的参与,还容易破坏职称评价标准的学术性和先进性。

②至于职称评审的权威性,一方面取决于评委组成的学术权威性,另一方面取决于评审过程的客观全面,以及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刚性程度。

管理学视角下,职称制度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的发挥,来自于社会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职称的认知与认同。

目前有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应废除职称终身制,营造能上能下的制度环境和氛围。

甚至有专家认为应把职称评价交给用人单位,由单位根据发展需要设立职称岗位,然后再进行评审和聘任,实际上是以聘代评。

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的认同度很高,在职称晋升方面的需求也会十分强烈和持久。

如果把职称授予的权力交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就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运用职称杠杆,更好地对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导向和激励,还可以防止职称评审上的一刀切。

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中科院等单位在积极实施职称制度的改革。

③笔者认为,这种以聘代评的观点和做法,实际上在动摇整个职称制度的基础,不宜大范围推行。

它实际上是要把职称职务化,要把职称评审组织化,要把评审标准混乱化,从根本上动摇社会和个人对于职称的心理认同。

职称制度一旦这样运行,长期积累的社会和个人对于职称的心理认同将迅速退化。

职称制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实践的原因,现行的职称制度,混淆了职称作为专业技术能力评价标准的本质意义,使得人们对职称评聘工作存在许多误解。

这些误解导致人们对职称制度改革方向的几种不同倾向,在具体实践中也产生诸多误区。

因此,有必要对职称进行深入剖析,明确职称制度的逻辑原点,进而对职称制度的改革做出设计和展望。

职称作为学衔的成色问题。

职称制度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职称作为学术头衔,标志着拥有者的学术贡献和学术造诣,应为专业技术人员所特有,适用于各专业技术领域。

首先,其他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很难有学术性质,特别是行政人员,如果给他们以相应的职称,无疑有搭车的性质。

其次,非专业技术工作的差别更多地体现在量而非质,由政工师向高级政工师仅由量的积累实现跨越,确实是天使的梦想,但这种梦想在现实中却司空见惯,足见这种制度的不合理性,最终,这种制度必将演化成类似年功制的准论资排辈式的制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量的不具备学术梯级性质的序列纷纷对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制,无疑淡化了作为学术评价标尺的职称制的标杆作用,从而降低了职称的成色。

因此,作为职称的序列,应有所限制。

高校教师、公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医生等,其水平和能力确实可用职称来进行标识。

职称激励作用的根源问题。

激励的反馈模式:任务标准(结果或过程)观察(过程或结果)评价奖励或处罚强化(正或负)。

在此,观察的时长决定了激励的时长,简单的工作是计件,次简单的工作是计时,再次简单的工作则要考察一个月的时间,复杂的工作需要年薪制(因为要考察一年),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则最难以考察,往往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

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几年科研学术活动的阶段性肯定,与社会评价、物质待遇等直接相关。

从更深层次上看,职称激励作用来自于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自我实现水平的认知激励。

职称激励的边界问题。

职称制度对评聘体系以外的个人很难产生激励作用,如何把更多的人纳入职称激励范围,如何通过职称对个人产生更长效的激励,涉及职称激励的边界问题,也是职称制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

宏观上看,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成分民营三资企业中,职称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间人才流动的鸿沟。

微观上看,在实施职称制度的组织内,职称的激励作用也不总是恒久有效。

例如,作为职称序列的顶端,教授的续激励问题一直都存在。

好在近来在逐渐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教授分级,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职称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的人事制度在改革和发展中还有很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寻求解决。

但保持职称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符号的本质含义,坚持职称评聘的能力导向,是职称制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注释

①刘文俊:中国职称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年第4期。

②宋素芝,高百宁:构建能力导向的职称制度,《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10期。

③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专业技术职务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指导意见》。

延伸阅读:

刍议工业设计师职称制度对教育的意义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

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欢迎大家阅读! 提要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职称改革的重点是扩大高校在职称评审中的自主权;优化教师职称评...

中级职称单位推荐信中级职称单位推荐信1 基金委: XXX,男(女),XX(学历),中级职称,XXX单位,从事XXXX相关研究.在XXX已经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具有比较好的科研素质。 这次拟申报XXXX课题.该课题是关于X...

16年幼儿老师职称自我鉴定范本两篇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准备了16年幼儿老师职称自我鉴定范本两篇参考,有兴趣的不妨来查看下,希望内容对您有参考作用。 范文一: 转眼间,来幼儿园已经四个月了,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一次...

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导向论文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导向论文【1】【摘要】从对现行的职称制度常见模式分析看,职称评审组织应保持组织独立性和学术权威性,职称制度应保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作用和导向...

2015年教育部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月12日,教育部发布201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要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包括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等。要...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1]98号文件)精神,现将2014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6日表示,明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

绿色建筑政策导向绿色建筑政策导向【1】 政策导向激发绿色建筑需求 4月9日召开的澳中高峰论坛绿色引领城市高峰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主任接受了新浪地产...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