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团体辅导活动]就是热身练习哈,很多活动都可以,比如: 一、微笑握手(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活动道具:无。 活动人数:10人以上。 活动时间:10分钟左右。 场地要求:不限。 游戏规则: 即每人在规定的...+阅读
朱熹(1130年〜1200年),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字元晦,一字仲晦,晚年自号晦庵,别号紫 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相传他的父亲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 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此话恐是后人附会,而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 建阳近邻有个 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
这种环境 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4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 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8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上题字自勉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中进士,任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主簿,聚徒讲学,后来罢 官。孝宗即位的时候,朱熹上书反对议和。
隆兴元年(1163年),他被召见。朝廷虽然多次委任 他各种官职,但因与执政者政见不合,他都没有上任。 淳熙五年(1178年),史浩再度为相,推荐朱熹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当时,他 拜访了白鹿洞书院遗址,奏请修复旧观,定立学规,从事讲学。 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大饥, 朱熹被任命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屡次上书弹劾台州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唐仲友 为宰相王淮姻亲,朱熹的奏章被扣压,故愤而辞归。
淳熙十四年(1187年),周必大为相,任朱熹提点江西刑狱。次年,升兵部郎官,他以自己有足疾请求辞官。 淳熙十六年(1189年),光宗即 位,任他为江东转运副使,朱熹又称自己有病要辞官,后改任漳州(今属福建)知州。绍熙二年 (1191年)辞归建阳,后来又任湖南安抚使,修复岳麓书院,扩建学堂,广纳四方游学之士。宁宗 庆元元年(1195年),为焕章阁待制、侍讲,因得罪韩佗胄而被罢官。
次年,监察御史史继祖劾其 伪学欺人,革职罢官,归建阳讲学著述而终。 朱熹所研究的领域很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 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而著称;与程颢、程颐等 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 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 著述极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
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 讲学于徽州,从其学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 化的理性内核。
延伸阅读:
简述朱熹的儿童教育观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
试析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您好 楼主 很高兴看见了您的问题 虽然我无法正确的回答您的问题 但是我的回答能给您几点提示 1 游戏中遇到了疑问可以先去看看游戏帮助 2 当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时可以求助资深...
求朱熹和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述评不少于1000字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曾师从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再传弟子罗从彦。朱熹天资聪颖,自幼接受儒学教育与理学启蒙,奠定了学术和思想基础...
朱熹的教育思想十万火急!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住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关干道德修养的主张 1、立志 朱熹...
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天理D 试题分析: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人心是万物的本原、知行合一是心学家的观点;格物致知是理学家的观点,因此ABC都不符合题意;但两派都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D符合题意。...
学习心理学首先要在自己思想中秉持两个概念是学习心理学首先要在自己思想中秉持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 ,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
反腐倡廉用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门槛效应”——拒腐防变要慎初慎微 “门槛效应”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一个人一旦接受了第一个较低层次的要求,往往容易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相反,若拒绝第一个要求,也往往会拒绝...
朱熹的思想是什么最佳答案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
朱熹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朱熹的思想是理学思想和格物致知论。思想主张如下: 1、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