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试题或总结!

03月26日 编辑 fanwen51.com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因些,要积...+阅读

初中物理试题或总结!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

(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

(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

(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电流表;

(2)量程;

(3)读数方法

(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

一、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

(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第四部分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

奇怪的初三物理题目请细致分析

1.G=mg=0.5kg*10N/kg=5N

小球上升过程中,其所受的重力和阻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

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合力F1=G+F阻=5N+0.5N=5.5N 下降过程中,其所受的重力和阻力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

下降过程中所受的合力F2=G-F阻=5N-0.5N=4.5N

2.根据公式P=U^2/R,得出灯泡的电阻R=U^2/P=U^2/25w 当电路中串联入电阻R时,灯泡的电功率为16w 灯泡电压 U^2=灯泡电阻R*16w

灯泡电压 U=√[(U^2/25w)*16w]=U*4/5

那么加在电阻两边的电压为:U*1/5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U*4/5)/(U^2/25w)=20w/U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 P=加在电阻两边的电压U*I=(1U/5)*(20w/U)=4w

注:没标注的U为电源电压

初中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期中总结 语文: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 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 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 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数学:1.对于...(你所欠缺的一部分,可能是方程也可能是多边形和轴对 称)的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掌握并不熟练 2.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失分。 英语: 1.单词的熟练程度欠缺,一些相近词的词义出现混淆,字母顺序可能颠倒。

2.对固定的句型掌握不牢固,单三人称的运用不太熟练。以后会做这一方面的专项练习。 3.作文出现失误,导致失分。 纪律因素:上课并不是很认真,也是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因为对于老师在课上教授的一些知识未掌握,考试就会失分,以后会注意改正。 回答者:黑龙¨过江々 - 试用期 一级 5-3 18:37 期中总结 语文: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 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 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 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数学:1.对于...(你所欠缺的一部分,可能是方程也可能是多边形和轴对 称)的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掌握并不熟练 2.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失分。 英语: 1.单词的熟练程度欠缺,一些相近词的词义出现混淆,字母顺序可能颠倒。 2.对固定的句型掌握不牢固,单三人称的运用不太熟练。以后会做这一方面的专项练习。 3.作文出现失误,导致失分。 纪律因素:上课并不是很认真,也是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因为对于老师在课上教授的一些知识未掌握,考试就会失分,以后会注意改正.

物理错题原因分析怎么写

1. 会做而做错的题 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心知肚明很有把握的题,却没做对;还有明明会又非常简单的题,却是落笔就错;确实会,答案就在嘴边盘旋,却在考场上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有时一走出考场立即就想起来了;有时试卷发下来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当时在考场上怎么会做成这个样子等等。 这类问题是低级错误。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如何消灭“会而做错的题”呢?

(1)详细分析错因 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那就定义为“审题错误”; 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那就定义为“计算错误”; 有些错误是在草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漏掉了,那就定义为“抄写错误”; 有些错误是字词或字母、符号等写颠倒了,那就定义为“笔误错误”等等。 总之,一定要分析的具体、清晰。

(2)要定量 就是把这次考试的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分析,统计每种错误共有几处。各科老师都会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这非常重要。

(3)设立目标 将定量找出的每一种错误,设定一个经过几次要将其减少到趋近于零的目标值。如“审题错误”,我的目标是七处→五处→三处→零;“计算错误”,我的目标是五处→两处→零等。

(4)找出改进方法 比如说:“审题错误”是否问题出在着急慌张上或是观察不够准确。为什么着急慌张呢?为什么观察不准确呢?可能是考试方法不当,也可能是心理存在问题或是外界干扰刺激等。对于改进“审题错题”,有一种简便易行的通用方法——“慢审题,快解题”。 再如“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纸用得太乱。在考试时,草纸上的演算不能太乱。乱不乱的分界是当回头查找时,你能否找到看清。总之,你的改进方法针对性强否?实用性突出否?有效性明显否?如能满足这些要求,对你就是好方法。 2. 模棱两可的题 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就是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或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的等等。 这类问题是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的不够自如造成的。 如何攻克这类问题? 1. 找出这些内容 要搞清楚它是属于哪章?哪节?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的问题等。 2. 搞懂弄通上下功夫 首先翻翻书,找到那个知识点,认真读一读,深入思考,细细回味……经过这个过程还搞不懂,就要请教老师了。即使你自认为搞懂了,最好也要请教老师,印证一下你的思路是否清晰?你的分析是否全面?你的解答是否完整等。 3. 就是找类型题演练 没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是达不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的,当然也不必搞题海战术,这就因人而异了。每做完一道题最好要停下来思考思考,不但要有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化归能力等的训练。这类问题不是一点儿不懂的内容,是不够精通的内容,经过努力,经过考试的验证,必定会被攻克的。 3. 不会做的题 找不到解题切入点,演算不下去等情况。这类题目往往都是综合压轴题,需要有解题能力。 那么,如何提升解题能力,来应对不会的题呢? 对于不会的题,同学们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基础知识是否过关?考试的范围肯定是同学们平时学习的范围,那么同学们就要找到自己平时听课过程中,是否漏掉了哪些知识点,或者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那么,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课。如果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就多记笔记,多总结知识点。坦率讲,别把初三大考小考成绩看的太重。成绩只是用来反映孩子平时学习状态的。初三的反复演练无非是一次次的检验,成绩起伏很正常。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哦!

延伸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总结一、在教育教学方面 首先,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哪些地方要详讲,哪些地方可少讲,都要认真思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讲清物...

初中物理各类实验总结物理实验中的“三不” 一、刻度尺使用时的“三不” 1.使用前,不要忘记观察零刻线、量程及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放歪斜 3.读数时,视线不能歪斜,(与尺面垂直) 二、...

初中物理力学总结初中物理力学总结 一:力 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2.力还可以是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

初中物理电学总结。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这是初三复习时老师给的全部公式了:(还有单位) 物理量 公式 单位 速度 v=s/t m/s km/h 密度 ρ= m / V g / c m3 Kg / m3 重力 G=mg N 压强 p=F/s Pa p=ρgh 浮力 F浮=G(漂浮或...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一物质的物理属性 1.物体质量 定义 单位及换算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结构、使用) 定义、单位、公式 2.物质密度密度的测量(固体、液体) 密度知识的应用 3.物质比热容(定义、应用) 4...

初中物理计算公式总结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和数据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速度 υ=S/t 1m/s=3.6Km/h声速υ=340m/s光速c=3*108m/s密度ρ=m/V 1g/cm3=103Kg/m3合力F=F1-F2F=F1+F2 F 1、F2在同一直线线上...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总结展开全部初中的物理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 kg/m? p=m/v 力(重力) F 牛...

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