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县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这次你们专程来我县调研、视察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充分体现了广西人民对红安老区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励和鞭策。下面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阅读
自治县成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但真正把扶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从1978年至今的三十年,我县扶贫开发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新一轮扶贫等四个辉煌的阶段,它使我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总体上基本实现了解决温饱目标,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取得的成就
1978年开始的土地经营制度、农产品价格放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将利益传给贫困人口,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贫困人口生活有了明显改善。1986年开始的对救济式扶贫进行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措施,经过8年的努力,农村贫困现象大幅度缓解,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6万人(人均纯收入320元标准)。1994年《××县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制度实施,1996年开始实施农田水利扶贫攻坚。2002年《××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制订实施,进入了新一轮扶贫阶段。
1996年至今的十二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含国债易地扶贫)17184万元,实施:
1、连续五年的12个省级攻坚乡、4个地级攻坚乡农田水利扶贫攻坚。
2、安居工程6714户。
3、温饱村建设47个。
4、村委会为单位省级重点村建设19个,村民小组为单位省级整村推进村194个,市级整村推进村25个,市级整村推进配套项目村21个。
5、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500户。
6、西川特困民族乡综合扶贫开发。
7、科技产业扶贫三项。
8、易地开发搬迁安置12923人。
9、温饱示范村建2个。
10、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
11、小额信贷1300万元。通过以上项目实施,解决6321户27722人用电困难;解决2472户11370人通路困难;解决54232人、93716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39066亩、改善灌溉面积26784亩;6714户30884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破烂茅草房、杈杈房;2500户11250人住上了抗震住房;解决12923人基本生存条件;按人均纯收入320元标准,九三年至二000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6.3万人,按人均纯收入785元标准,二00一年至二00七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2.55万人。
二、作法及经验
三十年改革开放创业历程,三十年扶贫攻坚,特别是“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的十四年,在实践中,主要作法经验是:
1、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温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提出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扶贫目标责任,层层明确任务,确保完成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2、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落实到贫困地、户,项目资金统一科目,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年度审计、监察制度,实行了资金报账制。县、乡、村全面推行了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3、扶贫先扶智,切实搞好科教扶贫。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训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性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户均有1人掌握了1—2项农村适用技术。
4、针对我县贫困人口居住大分散、小集中,分布环境基础条件、社会发育程度等各有不同的实际,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县情出发,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确定扶贫目标和任务。
5、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改变贫困面貌。实施“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成立了县乡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县乡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形成了全县上下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真抓实干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在整个扶贫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思想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勤劳脱贫”的光荣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扶贫开发。96年至今的十二年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累计投工投劳267万个工日,全面参与实施扶贫开发项目,成为扶贫开发的投入主体。
三、存在问题
三十年卓有成效的扶贫开发工作,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但是,因原有起点低、地理气候条件差、投入标准不高的原因,目前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解决温饱、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底,全县粮食单产仅143kg,农民人均有粮296kg,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05元;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16.59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达1.89万人;农村5.46万人、2.17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
12全文查看;4个村委会不通路,4个村委会不通电;625个村民小组不通路,648个村民小组不通电;5600户特困户居住木楞黄板简陋房;电视覆盖死角31567户;13个乡(镇)无农贸集市,村小教室危房230间。
四、今后目标
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紧紧瞄准贫困群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易地搬迁为重点,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这一指导思想,我县到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解决5.46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完成4.9万丧失基本生存条件人口的易地搬迁安置,完成5600户特困户黄板房改造安居工程,实施510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完成3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基本消除现有16.59万人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有卫生室、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2全文查看
自治县成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但真正把扶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从1978年至今的三十年,我县扶贫开发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新一轮扶贫等四个辉煌的阶段,它使我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总体上基本实现了解决温饱目标,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取得的成就
1978年开始的土地经营制度、农产品价格放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将利益传给贫困人口,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贫困人口生活有了明显改善。1986年开始的对救济式扶贫进行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措施,经过8年的努力,农村贫困现象大幅度缓解,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6万人(人均纯收入320元标准)。1994年《××县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制度实施,1996年开始实施农田水利扶贫攻坚。2002年《××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制订实施,进入了新一轮扶贫阶段。
1996年至今的十二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含国债易地扶贫)17184万元,实施:
1、连续五年的12个省级攻坚乡、4个地级攻坚乡农田水利扶贫攻坚。
2、安居工程6714户。
3、温饱村建设47个。
4、村委会为单位省级重点村建设19个,村民小组为单位省级整村推进村194个,市级整村推进村25个,市级整村推进配套项目村21个。
5、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500户。
6、西川特困民族乡综合扶贫开发。
7、科技产业扶贫三项。
8、易地开发搬迁安置12923人。
9、温饱示范村建2个。
10、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
11、小额信贷1300万元。通过以上项目实施,解决6321户27722人用电困难;解决2472户11370人通路困难;解决54232人、93716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39066亩、改善灌溉面积26784亩;6714户30884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破烂茅草房、杈杈房;2500户11250人住上了抗震住房;解决12923人基本生存条件;按人均纯收入320元标准,九三年至二000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6.3万人,按人均纯收入785元标准,二00一年至二00七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2.55万人。
二、作法及经验
三十年改革开放创业历程,三十年扶贫攻坚,特别是“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的十四年,在实践中,主要作法经验是:
1、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温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提出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扶贫目标责任,层层明确任务,确保完成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2、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落实到贫困地、户,项目资金统一科目,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年度审计、监察制度,实行了资金报账制。县、乡、村全面推行了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3、扶贫先扶智,切实搞好科教扶贫。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训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性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户均有1人掌握了1—2项农村适用技术。
4、针对我县贫困人口居住大分散、小集中,分布环境基础条件、社会发育程度等各有不同的实际,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县情出发,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确定扶贫目标和任务。
5、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改变贫困面貌。实施“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成立了县乡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县乡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形成了全县上下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真抓实干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在整个扶贫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思想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勤劳脱贫”的光荣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扶贫开发。96年至今的十二年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累计投工投劳267万个工日,全面参与实施扶贫开发项目,成为扶贫开发的投入主体。
三、存在问题
三十年卓有成效的扶贫开发工作,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但是,因原有起点低、地理气候条件差、投入标准不高的原因,目前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解决温饱、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底,全县粮食单产仅143k,农民人均有粮296k,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05元;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16.59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达1.89万人;农村5.46万人、2.17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
[];4个村委会不通路,4个村委会不通电;625个村民小组不通路,648个村民小组不通电;5600户特困户居住木楞黄板简陋房;电视覆盖死角31567户;13个乡(镇)无农贸集市,村小教室危房230间。
四、今后目标
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牢固树立“大扶贫”理念,紧紧瞄准贫困群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易地搬迁为重点,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这一指导思想,我县到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解决5.46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完成4.9万丧失基本生存条件人口的易地搬迁安置,完成5600户特困户黄板房改造安居工程,实施510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完成3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基本消除现有16.59万人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有卫生室、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自治县成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但真正把扶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从1978年至今的三十年,我县扶贫开发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新一轮扶贫等四个辉煌的阶段,它使我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总体上基本实现了解决温饱目标,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取得的成就
1978年开始的土地经营制度、农产品价格放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将利益传给贫困人口,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贫困人口生活有了明显改善。1986年开始的对救济式扶贫进行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措施,经过8年的努力,农村贫困现象大幅度缓解,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6万人(人均纯收入320元标准)。1994年《××县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制度实施,1996年开始实施农田水利扶贫攻坚。2002年《××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制订实施,进入了新一轮扶贫阶段。
1996年至今的十二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含国债易地扶贫)17184万元,实施:
1、连续五年的12个省级攻坚乡、4个地级攻坚乡农田水利扶贫攻坚。
2、安居工程6714户。
3、温饱村建设47个。
4、村委会为单位省级重点村建设19个,村民小组为单位省级整村推进村194个,市级整村推进村25个,市级整村推进配套项目村21个。
5、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500户。
6、西川特困民族乡综合扶贫开发。
7、科技产业扶贫三项。
8、易地开发搬迁安置12923人。
9、温饱示范村建2个。
10、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
11、小额信贷1300万元。通过以上项目实施,解决6321户27722人用电困难;解决2472户11370人通路困难;解决54232人、93716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39066亩、改善灌溉面积26784亩;6714户30884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破烂茅草房、杈杈房;2500户11250人住上了抗震住房;解决12923人基本生存条件;按人均纯收入320元标准,九三年至二000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6.3万人,按人均纯收入785元标准,二00一年至二00七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2.55万人。
二、作法及经验
三十年改革开放创业历程,三十年扶贫攻坚,特别是“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的十四年,在实践中,主要作法经验是:
1、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温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提出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扶贫目标责任,层层明确任务,确保完成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2、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落实到贫困地、户,项目资金统一科目,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年度审计、监察制度,实行了资金报账制。县、乡、村全面推行了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3、扶贫先扶智,切实搞好科教扶贫。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训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性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户均有1人掌握了1—2项农村适用技术。
4、针对我县贫困人口居住大分散、小集中,分布环境基础条件、社会发育程度等各有不同的实际,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县情出发,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确定扶贫目标和任务。
5、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改变贫困面貌。实施“七一六”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成立了县乡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县乡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形成了全县上下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真抓实干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在整个扶贫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思想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勤劳脱贫”的光荣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扶贫开发。96年至今的十二年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累计投工投劳267万个工日,全面参与实施扶贫开发项目,成为扶贫开发的投入主体。
三、存在问题
三十年卓有成效的扶贫开发工作,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但是,因原有起点低、地理气候条件差、投入标准不高的原因,目前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解决温饱、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底,全县粮食单产仅143kg,农民人均有粮296kg,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05元;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16.59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达1.89万人;农村5.46万人、2.17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矿业公司扶贫工作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新阶段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通知》(【】8号)文件精神,按照煤业化工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我们矿业公司担负着...
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一、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我市是省的重点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全市8个县(市、区)均属山区县,1985年前是广东省荒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贫困人口最多的...
乡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一、认真履行组长职责,力争做好全县扶贫工作 市直部门进驻灵寿县对口帮扶的单位有27个,点多面广、相距分散,加之各单位经济状况不一,领导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不一,驻村队员的责任...
扶贫办2010年科技进步工作自查报告2010年我办的科技进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科技局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一年来我办的科技进步工作自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
扶贫开发办公室2015年工作总结一、把握重点,抢抓机遇,XX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认真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 (二)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三)积极推...
扶贫办雨露计划工作报告实施"雨露"计划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四年来,我县通过雨露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引导性培训...
乡扶贫项目自查报告按红府办发电,〔〕7号文件要求,现将乡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管理(分值40分,自评分39分,故扣1分,扣分原因为没有按原计划时间完成项目...
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我局对口扶贫XX村,扶贫户数XX户,人口XX人,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济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
学校扶贫日活动策划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