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02月22日 编辑 fanwen51.com

[乡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乡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根据区委办公室金办发[2006]37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近几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今后五年的工作设想汇报如下: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区...+阅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2)

一、“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3.7;粮食总产400万吨,棉花7.5万吨,油料4万吨,瓜菜630万吨,肉类33.5万吨,水产品6.6万吨,水果70万吨,“

九五”年均递增分别为1.

6、5.

3、5.

7、18.

8、6.

7、9.

4、7.3。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经作物播种面积由1995年的7.6:2.4调整到6:4。结构调整已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调整转变,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粮饲兼用型玉米200万亩。畜牧业加大改良力度,商品代牛、猪、羊、鸡良种率达到60、80、30和90以上。以农田林网、济德高速公路两侧林带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和以枣粮间作为主要内容的红枣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九五”末,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60万亩,其中经济林120万亩、用材林20万亩、防护林20万亩;农田林网达650万亩,农林间作150万亩,林木蓄积量69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17。

(三)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九五”期间,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亿多元,完成土方1.8亿立方米,对徒驻河、赵牛新河及巴公河等支流进行了治理,完成了严务水库、丁东水库等24个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平方公里,新增耕地面积7.5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69万亩,全市配套机井达到8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节水灌溉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5,已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灌排体系。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70万亩,开垦各类荒地40多万亩。

(四)科技兴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种子工程,主要农作物种子基本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复种指数达到170,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在50以上。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18处,带动种养面积140多万亩,带动种养农户40余万户,园区内引进新品种200多个,推广应用高新技术4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8。农民教育取得长足发展,获绿色证书农民2.2万人,农民技术员1.9万人,占农业劳动力的1和0.9。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2万千瓦,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耕、播、收机械化程度达到81.

2、31.

7、34.4。人工影响天气手段日趋完善,初步建成了以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温情、雨情、墒情、灾情及农作物苗情监测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气象服务体系,人工防雹增雨、卫星遥感监测等减灾防灾技术得到较为普遍地运用。

(五)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九五”期间,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狠抓了龙头企业、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基地等建设,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龙头企业20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252万亩,农户60.5万户。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131处,农产品外地市场开拓初见成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797个,参加农户36.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1.8。各类农副产品运销联合体发展到1万余个,运输大户13.8万户,农民运销队伍达40余万人。全市已形成种植业生产基地176处,养殖专业小区323个,养殖专业乡71个,专业村1303个,养殖大户1.9万个,养殖场3168个。

(六)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九五”期间多种经营总收入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达到2491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1.3。农民负担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并逐年下降。自1994年实施扶贫开发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982.8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23个,使33万人脱贫,庆云、夏津两县于1997年实现整体脱贫,目前全市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3.3。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专用产品不足等问题日渐显露,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的需要,尤其是不适应即将加入WTO形势的要求。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趋缓。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地域性过剩,农产品卖难 12全文查看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产不增收。“九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比“八五”期间下降9.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尤其表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差,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成为农业增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四是乡村两级社会服务职能弱

化,对农民进行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销售服务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二、“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五”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按照建设城郊型农业的战略构想,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飞跃。

(二)任务目标

1、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到200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12亿元,年均递增4;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左右,棉花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油料总产量5万吨,瓜菜产量达到65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55万吨,年均递增8.3,禽蛋总产量达到35万吨;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10万吨,年均递增7.7。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提高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使农、林、牧、渔四业产值比例2005年达到40:10:45:5。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调整到4:6,产值比例调整到3:7。粮食作物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小杂粮面积,2005年专用小麦比例占小麦总面积的50左右,小杂粮占秋粮的30左右;根据产出效益和市场需求调整好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瓜菜种植规模,重点扩大设施栽培面积,2005年瓜菜总面积达到240万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50万亩。在努力扩大畜牧养殖规模的同时,突出特色,优化结构,稳定生猪、蛋鸡养殖,加快发展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和优质鸡、兔及特种动物养殖,大力发展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林果业要突出红枣特色优势,进一步扩大枣粮间作,开发和扩大冬枣种植;积极发展杂果和名优特新果品的生产,加快劣质果园更新改造,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和城乡绿化建设,“十五”末,全市枣粮间作面积达到2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水产养殖大力发展名优高效和集约化养殖,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

3、加快科教兴农步伐。“十五”期间继续实施“种子工程”,使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复种指数提高到186,商品代牛、猪、羊、鸡等主要畜种全部实现良种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到“十五”末,获“绿色证书”农民达到10万人。

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2005年农机总动力发展到725.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2.9万台,农用载重汽车4086辆,农用柴油机38.2万台,大型联合收割机3000台,农用拖拉机配套机具16.7万台,机具配套比1:1.8,耕、播、收机械化程度达到8

5、5

5、55,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在70以上。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十五”期间净增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2005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占现有流失面积的38,其中治理风沙区面积150平方公里,风沙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

5、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十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年均递增7;农村供电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80台以上;农民的营养状况、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规划

(三)

三、对策措施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一是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二是长期稳定以按劳分配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农民以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依法保护农民各种合法经营获得的收入。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引导农民进行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联合,发展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要实行“定项限额、总量控制”的政策。加快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实行合同管理,坚决杜绝合同外收费,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立足优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一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总产,主攻单产,改善品质,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粮饲兼用玉米和优质小杂粮生产;合理调整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经济作物中,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调整棉花种植面积,重点发展可纺性强、质量好的棉花品种;扩大瓜菜种植面积,重点扩大设施栽培规模,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二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市场农业的首位,尽快实现种植业为主向农牧并重转变,稳定发展猪、鸡生产,加快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畜禽,加大“一引三改”力度,大力发展饲料工业,推行规模化饲养,集约化经营,降低养殖成本。林业突出抓好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枣粮间作、林业产业、森林公园和城乡绿化、苗木培育六大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水产业要结合荒碱地综合开发,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加速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并调整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高科技工厂化养殖。三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农村

二、三产业的主力军,进一步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把更多的农民推向个体私营经济主战场。抓好个体私营园区建设,大力培植玻璃钢、地毯、金融器材等特色产业产品。四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把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逐步减少质量差、价格低的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名、特、优、稀、新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和无污染、无公害、高营养的绿色食品,以适应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高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名牌战略,在发挥德州扒鸡、西瓜、乐陵小枣等老名牌产品的同时,立足本地实际,不断开发新产品,创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新名牌。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有计划、有重点地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企业,增强产销调节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到2005年,每个县市区培植出1-2个利税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1以上。二是大力开拓和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首先,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现有专业批发市场,力争把夏津棉花、张大庄、平原鸡蛋、杨安镇、临南蔬菜等市场发展成辐射全国、全省的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在全市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其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以及招商引资、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网络营销等多种方式,扩大农产品外销,“十五”末农产品出口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第三,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市场营销主体。在充分发挥国合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涉农部门、城镇下岗职工和乡村干部参与农产品流通,大力扶持发展农村的流通合作组织和个体流通组织,走分散生产、联合销售的路子,扩大农产品销路。第四,建立准确、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快“金农工程”信息网网络建设,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引导农民和企业更好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和运销。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培育产业化载体。首先要搞好总量扩张,使其真正成为组织广大农民闯市场的有效载体。其次要抓好规范提高,对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要通过制定章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档次和水平;对新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条件允许,尽可能一步到位,直接办成规范的合作社。第三要加强示范引导,特别在一些刚刚起步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示范引导作用。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一是抓好“种子工程”。全市要以市种子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现有组培中心和航天育种基地的作用,建立起集良种引进、繁育、试验推广、销售于一体的良种产业化体系。二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搞好市县乡三级园区功能的衔接,建立全市范围内的科技示范园区协作网,发挥示范围的整体示范作用。三是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建立高效开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形式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鼓励民营科研机构的发展。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快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进入农业科技前沿的学科带头人。科研选题要着重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联合攻关,争取在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有新的突被。四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农林牧渔技术推广站作用。五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发挥农校、农技中学、农广校、农函大、农民夜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通过技术讲座、科技赶集、办培训班、下乡指导等形式,加大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使6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抓好水利建设,充分利用黄河水,积极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重点搞好引黄工程建设,抓好宜井区机井建设,修建一批中小型蓄水工程,力争达到宜井区每50亩地一眼井,农村人均蓄水100-150立方米的要求,使全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干支流河道和骨干排水沟渠的治理,突出抓好漳卫新河治理。积极稳妥地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兴办水利和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观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二是抓好以林网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建设。加快速生林基地建设,加大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增强农民植树积极性,不断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功能多的大型和微型农业机械,增加农业机械拥有量。积极探索农业机械运营新机制,鼓励引导群众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形式配置耕播收配套机具。进一步增强农机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利用率。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益,把项目区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成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结合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开发。

(六)加速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重点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中心镇为主体,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一是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和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加速人口和产业向乡镇驻地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全市重点抓好12个中心镇建设,到2005年,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一般乡镇驻地人口达到万人左右。二是选准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坚持走以贸兴城、以工建城、以地生财,吸引农民进城建城的路子,把小城镇建设同兴建工贸小区、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结合起来,吸引农民和外地客商投资建城兴城。三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把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搞好交通、通讯、水、电、气、热、环保、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和枢纽功能。四是抓好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改革措施。实施小城镇政府机构改革,增强小城镇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七)加大扶贫力度,推进小康进程以贫困村为重点、贫困户为主要扶持对象,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一是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扶贫资金要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审计和监督。二是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三是结合全市经济发展重点和农村热点、难点,着力抓好有形物质帮扶与无形物质帮扶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扶贫开发与发展合作经济结合、扶贫开发与“三下乡”活动结合、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使贫困村、贫困户在经济、文化科技、素质等方面整体脱贫。

(八)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健全村民选举制度,实现民主选举。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实现民主决策。健全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把发扬民主与依法办事结合起来,既保证农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又加强法制教育,坚决打击违法犯罪分子,保障广大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下大气力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12全文查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2)

一、“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3.7;粮食总产400万吨,棉花7.5万吨,油料4万吨,瓜菜630万吨,肉类33.5万吨,水产品6.6万吨,水果70万吨,“

九五”年均递增分别为1.

6、5.

3、5.

7、18.

8、6.

7、9.

4、7.3。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经作物播种面积由1995年的7.6:2.4调整到6:4。结构调整已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调整转变,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粮饲兼用型玉米200万亩。畜牧业加大改良力度,商品代牛、猪、羊、鸡良种率达到60、80、30和90以上。以农田林网、济德高速公路两侧林带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和以枣粮间作为主要内容的红枣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九五”末,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60万亩,其中经济林120万亩、用材林20万亩、防护林20万亩;农田林网达650万亩,农林间作150万亩,林木蓄积量69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17。

(三)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九五”期间,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亿多元,完成土方1.8亿立方米,对徒驻河、赵牛新河及巴公河等支流进行了治理,完成了严务水库、丁东水库等24个工程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平方公里,新增耕地面积7.5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69万亩,全市配套机井达到8万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节水灌溉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5,已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灌排体系。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70万亩,开垦各类荒地40多万亩。

(四)科技兴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种子工程,主要农作物种子基本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复种指数达到170,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在50以上。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18处,带动种养面积140多万亩,带动种养农户40余万户,园区内引进新品种200多个,推广应用高新技术4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8。农民教育取得长足发展,获绿色证书农民2.2万人,农民技术员1.9万人,占农业劳动力的1和0.9。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2万千瓦,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耕、播、收机械化程度达到81.

2、31.

7、34.4。人工影响天气手段日趋完善,初步建成了以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温情、雨情、墒情、灾情及农作物苗情监测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气象服务体系,人工防雹增雨、卫星遥感监测等减灾防灾技术得到较为普遍地运用。

(五)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九五”期间,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狠抓了龙头企业、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基地等建设,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龙头企业20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252万亩,农户60.5万户。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131处,农产品外地市场开拓初见成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797个,参加农户36.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1.8。各类农副产品运销联合体发展到1万余个,运输大户13.8万户,农民运销队伍达40余万人。全市已形成种植业生产基地176处,养殖专业小区323个,养殖专业乡71个,专业村1303个,养殖大户1.9万个,养殖场3168个。

(六)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九五”期间多种经营总收入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年达到2491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1.3。农民负担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并逐年下降。自1994年实施扶贫开发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982.8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23个,使33万人脱贫,庆云、夏津两县于1997年实现整体脱贫,目前全市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3.3。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专用产品不足等问题日渐显露,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的需要,尤其是不适应即将加入WTO形势的要求。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趋缓。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地域性过剩,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产不增收。“九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比“八五”期间下降9.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尤其表现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差,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成为农业增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四是乡村两级社会服务职能弱

化,对农民进行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销售服务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二、“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五”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按照建设城郊型农业的战略构想,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优化

延伸阅读:

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徐县长、各位领导大家好! 近年来,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82公里,国土面积561.38平...

2006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2006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2006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县情 **地处**,北邻**,南接**,西毗**,东连**,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实有耕地***万...

全区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上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

1—5月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1—5月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新一任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到位后,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创新求特色,以务实谋发展,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扬优成...

做好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建议及思考关于做好XX区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建议及思考 一、吃透各级会议精神,用足用活政策法规。根据近期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抓紧制定出台相关“保增...

乡镇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镇关于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简要汇报****, 现将我们**镇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坚持以邓小...

乡镇200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文章标题:乡镇200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建设—**镇200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

关于外贸出口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长期以来,人们对外贸出口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的认识是深刻的,然而,随着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尤其是中央与地方在出口退税上的分担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对发展外贸出口的积...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建设—××镇200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