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04月05日 编辑 fanwen51.com

[乡镇厂矿2010年安全治理技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乡镇厂矿2010年安全治理技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厂属私营企业,法人代表;现有工人25人,其中技术类管理人员6人;主要产品为碎石,全年开采量为12万吨,产值150万元,实现利税20万元。 一、...+阅读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位于省市东南部,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5镇、5乡、204个行政村,人口16万,面积2028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以来,我县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全省生态庄园

经济现场会议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激励。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参加现场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简要汇报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情况,敬请批评指正。

一、县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

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山大沟深,石多土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祖居这里的农民往往广种薄收,由此导致人口分布非常分散。建国以来,全县最多曾有1000多个村庄散布全境。底,还保留有379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平均每村人口不到200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村子就有200多个。基于以上实际,我们确立了“一城34个中心村”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就是以县城为龙头,同时确定基础好、潜力大、位置优、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行政村为中心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梯次转移,引导偏远山区群众逐步进入县城和中心村。到2020年,县城人口要达到10万,其余人口全部进入中心村,形成“一城34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从到现在,全县整体搬迁行政村19个、自然村119个,移民6300余户、2.1万人,加上群众自主搬迁,全县累计移民3.5万人。县城人口由的不足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人。随着移民搬迁进程不断加快,一些“空壳村”随之出现,移民搬迁村原有土地撂荒,几十年积累下的水、电、路、房屋等资源被闲置,成为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着眼于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鼓励支持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二次创业”回报社会,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向农业拓展,对遗留下的旧村旧址进行庄园式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农民下平川,‘老板’进深山,‘四荒’着新绿,旧村变庄园。”

二、我县推动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是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之举。县委、县政府既是生态庄园经济的倡导者,更是生态庄园经济的服务者,为推动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生态庄园经济开发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负责对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进行指导、服务;将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作为考核、考评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支持帮助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连续出台推进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刘省长指示精神,结合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际,积极创新,大胆突破,制定了《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土地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实施办法》、《关于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农村闲置住宅及宅基地处置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县人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县人民法院也分别出台了支持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办法,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是全面构建服务支撑体系。编制完成了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农、林、水、电、交通等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方案,为庄园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每年动态确定一批部门、单位、企业与生态庄园结成对子,明确责任,重点帮扶。

四是努力强化激励引导机制。一是会议宣讲推动。先后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通过讲道理、看事实、算效益等方式宣传开发生态庄园经济的重要意义和良好效益,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二是典型示范带动。在每年经济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奖励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先进典型。每年动态确定10个标兵大户、10个重点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并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比如分别可以参加全县正科级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三是媒体宣传促动。县内外媒体对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做了大量宣传报道,使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广,参与力量越来越大,发展氛围越来越浓。

三、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现状

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符合县情 12全文查看实际、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生态庄园数量、规模、投资迅速增长。三年多时间,生态庄园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在县遍地开花。截止到目前,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140处,经营规模24.4万亩。累计投资8727万元。发展经济林2.4万亩,生

态林3.4万亩,养殖畜禽5.8万头(只)。

(二)生态庄园产业类型、经营形式、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吸引了大量有识之士投资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级次不断提高,开发内涵更加丰富。从产业类型上看,主要有规模种植、特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多种经营综合开发等模式。特别是集种植养殖、标本观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庄园正在成为不少庄园的发展目标;从经营形式上看,主要有独资、股份制、自然人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村集体经营等形式;从投资主体上看,主要有民营企业家、普通农户、离岗机关干部、在职职工、周边省市外来人员及外商等,生态庄园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三)生态庄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令人鼓舞。一是经济效益初显。虽然大多生态庄园仍在投资开发过程中,但一些种植、养殖庄园已经开始见到经济效益。如粟城乡赵和会夫妻在山上安营扎寨,承包荒山荒沟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嫁接枣树、栽植核桃、养殖笨鸡,年收入已达到10万元;日月星生态庄园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和规模养殖,年综合收入超过100万元。一般地讲,庄园经济有一个投入递减和效益递增的规律,随着时间推移效益回报会越来越丰厚。如龙泉乡华鼎生态庄园种植核桃4.2万株,仅此一项后年产值就可达420万元,15年后还可再增一倍。开发者高兴地说,一个庄园就是一个“绿色银行”。这样高的回报有力推动了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近三年全县新栽核桃树76万株,其中生态庄园完成54万株。为保证核桃产业和生态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重点扶持麻田顺康公司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其年加工能力完全可以转化全县的核桃生产总量。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体现了“能人带穷人、庄园带农民、企业带农村”的发展效应,出现了三个喜人的现象:第一,是“土地搞流转,不种有钱赚”。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依托的土地使用权是从农民手里租赁或购买来的,通过土地流转可为农民带来直接收益。目前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益达到900余万元。第二,是“农民当股东,年年能分红”。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中创造了多种入股形式,农户的土地、资金、甚至饲养的畜禽都可以入股。股份分红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第三,是“农民变‘工人’,就近能打工”。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龙泉乡华鼎生态庄园常年用工20余个,人均工资收入高达1万元。茂丰生态庄园常年用工30多人,高峰时用工200多人,开发以来为当地农民发放工资已达200万元。据统计,去年全县生态庄园累计雇佣农民长期工600多人,人均收入8000多元,约为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4倍;雇佣季节性工人4000多人次,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根据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如果具有一定规模的庄园经济大户达到400个,平均每个庄园常年用工30人,就可为全县农民提供1.2万个就业机会。按每人每年出工100天,每天工资50元计算,劳务收入可实现6000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50元。

三是生态效益凸显。基于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生产种植习惯,我县生态庄园经济以林业开发为主。发展生态庄园经济,见效最明显的就是生态建设。目前,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者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已达5000余万元,累计造林5.8万亩。去年造林绿化占到全县年度造林面积的30%,今年可达50%。以生态庄园经济形式发展林业,由于产权明晰,管护到位,造林标准高、质量好、成活保存率高,对全县林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县生态庄园经济的特点和创新意义

生态庄园经济是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耕地、“四荒”等资源,以多元化方式筹集社会资本,以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形式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庄园经济从组织形式上讲,是规模经济;从经济性质上讲,是民营经济;从管理机制上讲,是公司经济;从产业形态上讲,是多元经济;从发展内涵上讲,是生态经济;从生产流程上讲,是循环经济。生态庄园经济体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

(一)促进了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创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庄园经济通过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打破了过去以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使农村经营形式实现了由“大锅饭”到“大包干”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新的变革。这种规模经营形式生产能力更强、经济效益更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促进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综合开发利用创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县生态庄园经济大多是在移民搬迁后的“空壳”村实施。搬迁村原有的土地、“四荒”等资源得到重新开发,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同时,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使农民群众在搬迁之后获得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移民搬迁的热情,加快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和功能创新,推动了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具有吸纳、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动力机制,而且讲求规模效应,注重综合开发,从而使各类农业技术人员成了香饽饽,使过去劳动力+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成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使传统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发展,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促进了农村融资方式创新,破解了农村发展面临的金融瓶颈。融资难是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难题。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必须依靠利益驱动、盈利带动。生态庄园经济长远看效益明显、回报可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使过去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被大量抽走用于城市或工业发展,转变为企业和城市资金被吸引到农村投资,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五)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创新,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在庄园务工的农民由过去春种秋收、靠“地”吃饭,转变为不论丰歉盈亏都能得到工资性报酬的“农业产业工人”,特别是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除此以外,农民群众还可以通过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现了收入渠道的多元化,这对于农民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我县编制的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生态庄园将达到400处,经营面积50.5万亩,年总产值4.75亿元,相当于我县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倍,净收益可达到1.97亿元。因此,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生态庄园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践、努力创新,推动生态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让的山更绿、水更清、城更靓、村更美、人民更富裕、社会更和谐、前景更美好!

谢谢大家!

12全文查看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位于省市东南部,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5镇、5乡、204个行政村,人口16万,面积2028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以来,我县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全省生态庄园

经济现场会议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激励。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参加现场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简要汇报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情况,敬请批评指正。

一、县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庄园经济

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山大沟深,石多土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祖居这里的农民往往广种薄收,由此导致人口分布非常分散。建国以来,全县最多曾有1000多个村庄散布全境。底,还保留有379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平均每村人口不到200人,其中100人以下的村子就有200多个。基于以上实际,我们确立了“一城34个中心村”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就是以县城为龙头,同时确定基础好、潜力大、位置优、人口相对集中的34个行政村为中心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梯次转移,引导偏远山区群众逐步进入县城和中心村。到2020年,县城人口要达到10万,其余人口全部进入中心村,形成“一城34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从到现在,全县整体搬迁行政村19个、自然村119个,移民6300余户、2.1万人,加上群众自主搬迁,全县累计移民3.5万人。县城人口由的不足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人。随着移民搬迁进程不断加快,一些“空壳村”随之出现,移民搬迁村原有土地撂荒,几十年积累下的水、电、路、房屋等资源被闲置,成为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着眼于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鼓励支持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二次创业”回报社会,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向农业拓展,对遗留下的旧村旧址进行庄园式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农民下平川,‘老板’进深山,‘四荒’着新绿,旧村变庄园。”

二、我县推动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是我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之举。县委、县政府既是生态庄园经济的倡导者,更是生态庄园经济的服务者,为推动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生态庄园经济开发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负责对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进行指导、服务;将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作为考核、考评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支持帮助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连续出台推进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刘省长指示精神,结合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际,积极创新,大胆突破,制定了《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土地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实施办法》、《关于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所涉农村闲置住宅及宅基地处置实施意见》、《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县人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县人民法院也分别出台了支持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办法,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是全面构建服务支撑体系。编制完成了全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为生态庄园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农、林、水、电、交通等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方案,为庄园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组建了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生态庄园经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每年动态确定一批部门、单位、企业与生态庄园结成对子,明确责任,重点帮扶。

四是努力强化激励引导机制。一是会议宣讲推动。先后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通过讲道理、看事实、算效益等方式宣传开发生态庄园经济的重要意义和良好效益,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开发的积极性;二是典型示范带动。在每年经济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奖励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先进典型。每年动态确定10个标兵大户、10个重点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并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比如分别可以参加全县正科级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三是媒体宣传促动。县内外媒体对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做了大量宣传报道,使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广,参与力量越来越大,发展氛围越来越浓。

三、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现状

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符合县情[]实际、符合农民意愿、符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生态庄园数量、规模、投资迅速增长。三年多时间,生态庄园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在县遍地开花。截止到目前,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140处,经营规模24.4万亩。累计投资8727万元。发展经济林2.4万亩,生

态林3.4万亩,养殖畜禽5.8万头(只)。

(二)生态庄园产业类型、经营形式、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吸引了大量有识之士投资开发,生态庄园经济开发级次不断提高,开发内涵更加丰富。从产业类型上看,主要有规模种植、特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多种经营综合开发等模式。特别是集种植养殖、标本观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庄园正在成为不少庄园的发展目标;从经营形式上看,主要有独资、股份制、自然人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村集体经营等形式;从投资主体上看,主要有民营企业家、普通农户、离岗机关干部、在职职工、周边省市外来人员及外商等,生态庄园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三)生态庄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令人鼓舞。一是经济效益初显。虽然大多生态庄园仍在投资开发过程中,但一些种植、养殖庄园已经开始见到经济效益。如粟城乡赵和会夫妻在山上安营扎寨,承包荒山荒沟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嫁接枣树、栽植核桃、养殖笨鸡,年收入已达到10万元;日月星生态庄园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和规模养殖,年综合收入超过100万元。一般地讲,庄园经济有一个投入递减和效益递增的规律,随着时间推移效益回报会越来越丰厚。如龙泉乡华鼎生态庄园种植核桃4.2万株,仅此一项后年产值就可达420万元,15年后还可再增一倍。开发者高兴地说,一个庄园就是一个“绿色银行”。这样高的回报有力推动了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近三年全县新栽核桃树76万株,其中生态庄园完成54万株。为保证核桃产业和生态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重点扶持麻田顺康公司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其年加工能力完全可以转化全县的核桃生产总量。

二是社会效益明显。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体现了“能人带穷人、庄园带农民、企业带农村”的发展效应,出现了三个喜人的现象:第一,是“土地搞流转,不种有钱赚”。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依托的土地使用权是从农民手里租赁或购买来的,通过土地流转可为农民带来直接收益。目前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益达到900余万元。第二,是“农民当股东,年年能分红”。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中创造了多种入股形式,农户的土地、资金、甚至饲养的畜禽都可以入股。股份分红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第三,是“农民变‘工人’,就近能打工”。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龙泉乡华鼎生态庄园常年用工20余个,人均工资收入高达1万元。茂丰生态庄园常年用工30多人,高峰时用工200多人,开发以来为当地农民发放工资已达200万元。据统计,去年全县生态庄园累计雇佣农民长期工600多人,人均收入8000多元,约为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4倍;雇佣季节性工人4000多人次,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根据我县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如果具有一定规模的庄园经济大户达到400个,平均每个庄园常年用工30人,就可为全县农民提供1.2万个就业机会。按每人每年出工100天,每天工资50元计算,劳务收入可实现6000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50元。

三是生态效益凸显。基于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生产种植习惯,我县生态庄园经济以林业开发为主。发展生态庄园经济,见效最明显的就是生态建设。目前,生态庄园经济开发者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已达5000余万元,累计造林5.8万亩。去年造林绿化占到全县年度造林面积的30%,今年可达50%。以生态庄园经济形式发展林业,由于产权明晰,管护到位,造林标准高、质量好、成活保存率高,对全县林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县生态庄园经济的特点和创新意义

生态庄园经济是依托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耕地、“四荒”等资源,以多元化方式筹集社会资本,以租赁、购买土地使用权等形式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庄园经济从组织形式上讲,是规模经济;从经济性质上讲,是民营经济;从管理机制上讲,是公司经济;从产业形态上讲,是多元经济;从发展内涵上讲,是生态经济;从生产流程上讲,是循环经济。生态庄园经济体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

(一)促进了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创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庄园经济通过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打破了过去以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使农村经营形式实现了由“大锅饭”到“大包干”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新的变革。这种规模经营形式生产能力更强、经济效益更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促进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综合开发利用创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县生态庄园经济大多是在移民搬迁后的“空壳”村实施。搬迁村原有的土地、“四荒”等资源得到重新开发,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同时,生态庄园经济开发使农民群众在搬迁之后获得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移民搬迁的热情,加快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和功能创新,推动了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具有吸纳、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动力机制,而且讲求规模效应,注重综合开发,从而使各类农业技术人员成了香饽饽,使过去劳动力+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成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使传统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发展,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促进了农村融资方式创新,破解了农村发展面临的金融瓶颈。融资难是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难题。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必须依靠利益驱动、盈利带动。生态庄园经济长远看效益明显、回报可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使过去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被大量抽走用于城市或工业发展,转变为企业和城市资金被吸引到农村投资,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五)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创新,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在庄园务工的农民由过去春种秋收、靠“地”吃饭,转变为不论丰歉盈亏都能得到工资性报酬的“农业产业工人”,特别是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的农民工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除此以外,农民群众还可以通过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实现了收入渠道的多元化,这对于农民增加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为我县编制的生态庄园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生态庄园将达到400处,经营面积50.5万亩,年总产值4.75亿元,相当于我县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倍,净收益可达到1.97亿元。因此,生态庄园经济开发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生态庄园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践、努力创新,推动生态庄园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让的山更绿、水更清、城更靓、村更美、人民更富裕、社

延伸阅读:

发挥社会阶层人士强力推动民企联村活动工作汇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全党一个长远的规划,就统战部门而言,更要体...

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先进工作者工作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来自区劳动保障局,现任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兼劳务输出办事处主任。 初,我区筹备组建驻劳务输出办事处,得知这个消息,生在、长在、部队转...

2010年县廉政风险防范措施工作汇报一、责任追究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局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任成员的廉政风险防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抓全系统的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制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

2010年教育局治理乱收费工作汇报今年按照上级有关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布置,我局高度重视教育收费工作,坚持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解决好教育收费这一群...

县医院工作业绩汇报自县委、县政府评议人民满意机关、百名股长暨基层站所长活动动员大会后,我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县委书记***和县长***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按照县委常委、县纪委郑华书记...

移动公司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汇报移动公司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汇报 **移动公司为了开展好创业服务年活动,采取五项措施全面部署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有关工作。一是明确责任。该公司把开展创业服务年...

奶牛养殖经济发展汇报嫩江县伊拉哈镇五一村奶牛养殖合作社,是一个由农村奶牛养殖户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立足本村的實情,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产品营销,服务领域等各方面,起到了...

市物价局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工作汇报2009年以来,为了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拓宽价格工作领域,规范市场秩序,打造诚信××,从而推进合谐建设,市物价局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活动内容丰富,通过价格服务进农...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习总结汇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习总结汇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2012年暑假,我院团总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