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06月29日 编辑 fanwen51.com

[事业单位年度个人工作报告]参加工作以来,我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在领导的关心栽培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始终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始终勤奋...+阅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制定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市政府认真制定了《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

”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负重前进的五年,更是积极探索转型发展、和谐发展新路的五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化发展战略,创新工作举措,全力克难攻坚,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新台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是的1.8倍,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41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5.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00元,年均分别增长9.5%和10.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7.4%和20.4%。

五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经济沿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4.1∶54.4∶41.5调整到2.8∶53.1∶44.1。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启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农产品基地120万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700多家,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上升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企业整合重组力度加大,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83家,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21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3.2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建成泵阀、轻工等一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城市”。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旅游总收入、港口吞吐量、航空客运量年均分别增长21.5%、16.1%、13.8%。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淘汰了一批“两高九小”领域的落后产能,完成两轮“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通过验收。

五年来,我们全面实施大都市区战略,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中心城区功能不断提升,滨江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龙湾中心区初具规模,瓯海新城建设整体推进,建成区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县域城市空间得到拓展,经济强镇和中心镇发展壮大,城市化水平达到61%。城市管理力度加大,数字城管平台建成投用。持续推进温瑞塘河、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和违法建筑“四大整治”,城市面貌逐步改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65亿元,建成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一期、灵霓北堤、瓯海大道东段、洞头陆域引供水、状元岙港区一期、浙能乐清电厂等一批重大工程。甬台温、温福高速铁路顺利开通,融入全省“3小时铁路交通圈”。海涂围垦完成投资41.7亿元,圈围15.6万亩。“515”防洪保安工程深入实施,基本形成50年一遇以上沿海堤塘防洪闭合圈。全市新建污水管网600多公里,市区污水处理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新增变电容量1436万千伏安,相当于再造一个温州电网。

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城乡区域统筹,新农村建设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市财政对“三农”投入413.7亿元,年均增长22.2%。完成村庄整治2673个,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16个,完成农房改造7.2万户,解决了15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100%。培训农村劳动力65.8万人次,向二三产转移16.8万人,农家乐休闲旅游、来料加工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139富民攻坚计划”顺利完成,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欠发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5

8、78省道建成通车,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明显改善。“小乡大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下山移民2.8万户、10.4万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到位资金1.3亿元。洞头、泰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对内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扩权强县工作全面完成,强镇扩权改革顺利推进。土地、林权、海域使用权等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地方金融创新力度加大,资本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基本完成,20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村镇银行组建运行,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全面消除,新增5家上市公司。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1%。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得到加强。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工业园区4个,新设境外投资机构142家,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获批。加强与友好城市的沟通交流,缔结国际友好城市8个。实施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温州人大

会,在外温州商会年会成为重要品牌。对口支援青川灾后重建任务提前完成,新一轮援疆工作有序展开。

五年来,我们着眼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66.1亿元,年均增长21.8%,占支出增量70%以上。保障性住房体系初步建立,建成经济适用房90.7万平方米,新增廉租房保障对象1880户,基本解决市区在外过渡5年以上被拆迁户住房安置问题。新增城镇就业38.4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01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2倍以上。学前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115所,每年新建中小学校舍35万平方米以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完成。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2.1万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2.4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起步。新建改建一批市县重点骨干医院,温医附一医新院主体工程结顶,市儿童医院挂牌运行,新增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家、服务站170家。洞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乡文化繁荣发展,建成温州大剧院、温州文化用品市场,基本形成“两馆一站”基层文化设施网络。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温州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获奖牌数取得历史性突破。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得到加强,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圆满完成奥运、国庆60周年、世博等重大安保任务。首次获得“平安大市”称号,平安县(市、区)创建实现“满堂红”。民政、老龄、慈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双拥、应急、人防、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围绕提升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26件、政协提案2484件。开展企业服务年、“转作风、优环境”等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市县乡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面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抓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连续三年市级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牢牢把握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抓调整促转型、抓环境促发展、抓改革促活力、抓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22%、30%和16.8%。一年来,着重抓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筑平台、拓空间,瓯江口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半岛起步区开发加速推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和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地的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鹿城鞋革、乐清电气、瑞安汽摩配、永嘉泵阀列为全省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正泰、康奈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温州粮食中心市场建成投用,温州五金装饰市场、瑞安江南物流园区开工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为载体,深化项目前期,强化督办协调,完成重点建设投资230亿元。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飞云江三桥龙湾接线、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雁楠公路、平阳顺溪水利枢纽等工程加快推进,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线、77省道延伸线等工程动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苍南电厂、104国道西过境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六城联创”,扎实推进环境“四大整治”,完成温瑞塘河黑臭河道治理4条,拆除违法建筑152万平方米,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交通堵点乱点得到治理。珊溪库区环境污染整治扎实推进。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成,杨府山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完工。四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国资管理体制、市对区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温州新一轮发展注入新动力。优化再造审批流程,下放事权180多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113天缩短为30天,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150天缩短为37天。制定出台贯彻国务院“新36条”实施意见,成功组建股权营运中心、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风险投资研究院和民间资本研究院等平台。五是大力推进民生改善。严格执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发展公共租赁房,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加大对大学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力度,制定实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近80万老年居民开始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加强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及时发放困难群众物价补贴。8个县(市、区)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狠抓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刑事发案下降11%。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的历程令人难忘,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工作、做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积极参与温州建设的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温单位,向情系家乡的海内外温州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温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7项指标没有全面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不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尚未有效突破,科技、人才、环境等要素资源支撑能力不足;城市功能和品位有待提升,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群众就医、出行、住房等方面的难题仍未有效破解,社会管理压力加大,基层基础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不快、行政效能还不高,一些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攻坚破难、干事创业的激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不同程度存在,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对以上问题,我们一定继续高度重视,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温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跨越赶超、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展望“十二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推进,调整转型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温州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环境再造时代全面到来,内外温州人互动有望开启新局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条件更加有利。我们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善于捕捉新机遇,不断增创新优势,努力再创温州发展新辉煌。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陆海、城乡、区域发展,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大都市功能区、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达到48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达到50%。产业发展构筑新格局,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海洋经济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形成“

三、

二、一”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开创新局面,基本构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心城市功能快速提升,现代化小城市、中心镇培育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化水平达到68%以上。生态文明实现新提升,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水环境功能达标率明显提高,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民生改善达到新高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状况明显改善,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在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需求结构调整方向,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精心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科学确定投资布局和建设时序,全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坚持“

三、

二、一”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培育物流、金融、创意、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升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深入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提升农业设施、农业组织化和农业科技水平。深入实施“港航强市”战略,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深水泊位达30个以上,温州港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加强海洋海岛资源保护和开发,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临港工业、现代渔业和海洋服务业,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坚持全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建设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的创新型城市。加强“质量强市”和“信用温州”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进一步打响“温州制造”区域品牌。

(二)在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全域谋划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加快构建由鹿城、龙湾、瓯海、洞头、瓯江口新区、瓯江北岸及上塘等组成的主中心;支持瑞安、乐清建设沿海大城市,积极推动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城市化发展;调整优化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着力培育一批都市型功能区和50个左右中心镇,基本形成“1650”大都市区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加快推进西部生态产业带规划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文成、泰顺实施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三年规划,切实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三)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再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成温州国际机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西线、乐清湾货运支线、滨海大道,启动建设龙丽温(泰)高速公路,积极抓好杭温铁路客运专线、温州至武夷山铁路前期工作。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建成温州火车南站至瓯江口段,启动建设乐清至瑞安段和市区轨道交通线。加快城市交通“六纵六横”建设步伐,构筑市区立体快速交通网络。科学规划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建立适度超前的电网保障体系,形成500千伏区域环网。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抓好瓯江、飞云江、鳌江流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瓯飞、飞鳌、浅滩二期、苍南大渔湾一期等围涂工程,五年实施围垦58万亩,为温州未来发展创造战略空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努力打造数字温州、智慧城市。着眼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发动全市上下打好“六城联创”攻坚战,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化生态市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低碳城市。

(四)在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教育优先,高标准普及学前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二甲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炼升华新时期温州人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和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率先建成省级体育强市。加快构筑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大社保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健全基层组织建设、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常态严打、严密防控等“五大工作体系”,全面构建社会治安新秩序。支持驻温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重视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和发展双拥创建成果。

(五)在改革创新和内外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城乡统筹、社会发展、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构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公平市场准入改革,保障民间资本顺畅地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促进地方金融创新发展,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提升“走出去”发展水平,加强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温州商品城、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和研发机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途径,推进招商选资、招商引园。扩大空港、海港口岸开放,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融入长三角,主动参与海西区,着力构筑以温州为核心的浙南闽北都市经济圈。大力实施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扩大互动领域,提升互动层次,真正把在外温州人资源转化为推动温州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全力以赴做好“十二五”开局工作

五年发展重在起步。做好2011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削减任务。

按照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优化环境、强化投入、统筹城乡、保障民生”要求,着重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掀起投资新热潮

坚持扩大投资需求与优化投资结构并重,大力实施年度“十大建设工程”,推动民资、外资、国资一起上,确保完成重点建设投资350亿元,带动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

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加快建设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9月份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状元岙港区化工码头,11月份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疏港公路、温州火车南站至瓯江口市域铁路客运线,年内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至苍南段、绕城高速公路西线和104国道西过境等工程。加快推进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和新航站楼、飞云江三桥南北接线、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线、77省道延伸线、大门大桥等工程建设。加快龙丽温(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步伐。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投产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开工500万千伏安,开展前期600万千伏安;加快建设苍南电厂,抓好苍南核电厂、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输配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戍浦江河道整治、永嘉三塘分洪排涝、平阳顺溪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启动南岸水库前期工作,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主体工程,7月份实现楠溪江供水工程通水目标。加快瓯飞项目前期工作步伐,7月份开工建设促淤堤;8月份前建成瑞安丁山二期和乐清胜利塘北片围垦工程。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和组织协调。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推行“一事一议”和代办制,全力突破政策处理、项目审批等难点。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和前期研究,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做好资金平衡和融资对接。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完成清理“转而未供”土地70%以上。全面开展“清障除污”行动,依法加大对“村霸”、“地霸”打击力度,从严惩治阻挠、破坏工程建设的违法行为,有效净化投资建设环境。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十项百亿”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推动雁荡山-楠溪江景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着力培育百丈漈-飞云湖景区、廊桥氡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南雁休闲旅游区、苍南滨海旅游度假区等板块。高起点规划建设洞头旅游休闲岛,完成瓯江旅游度假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城市。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动黄龙商贸城等专业市场整合提升,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群。加快建设瓯海潘桥、瑞安江南物流园区,抓好空港经济区、温州现代金属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步伐,支持保险、创投等金融业态发展,培育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组织。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高速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依托浙江创意园和高校创业(创意)园等平台,创建国家级创意设计中心。

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制定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年度推进计划,支持服装、鞋革等消费品行业通过品牌建设、营销拓展、创意设计,加快提升价值链;引导电气、汽摩配、泵阀等工业品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先进制造水平。建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百龙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千星工程”,打造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调整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使用结构,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大项目对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正泰光伏、中光科技等项目建设。全年推出工业用地出让1万亩,完成工业性投资360亿元。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8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8亿斤以上;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40个特色农业精品区、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和10个森林旅游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粮食、蔬菜、农资等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农村)”工程。建立健全集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于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延伸阅读:

学习考察政务公开工作报告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00同志带队,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房产局、县地税局、县林业局、县教育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招标投标中心以及10个乡镇等22名...

推荐政府工作报告[推荐]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2004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

2011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涞水发...

2017个人工作报告一年以来,在领导的悉心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将思想、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 、不断加强学习,素质...

区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区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草稿) 区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草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

推荐乡镇政府工作报告1[推荐]乡镇政府工作报告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列席和特邀人员提出意见。 200*年工作回顾 200*年是我镇大力实施城市化与...

怎样撰写工作报告怎样撰写工作报告(上) 李昌远 目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工作报告(也称会议报告)是一种特殊的、使用极其广泛的公文文种。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关、人民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

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并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出说明,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

年终个人工作报告过去的一年年,在船舶领导的正确带领下,以把船放在心上、把心放在船上为工作理念,按照船舶领导总体要求,努力提升自我技术水平。在船舶通信导航管理岗位上经受了锻炼,在做好本岗位...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