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县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06月20日 编辑 fanwen51.com

[2016县政府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办公室工作在我们政府的各项工作中是处于一个不可代替的一个位置,我们办公室的工作需要及时的进行总结,这样我们办公室工作才能做得更好。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6县政府办公...+阅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甘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

抓西部大开发、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坚持实施“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四大战略,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1.6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5.91亿元,年均增长15.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8亿元,年均增长15.69%;第二产业增加值11.13亿元,年均增长19.43%;第三产业增加值10.69亿元,年均增长10.84%。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52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98亿元,年均增长36.19%;财政支出13.8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1.3亿元,年均增长40.7%;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1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亿元,较“十五”末净增3.42亿元,年均增长43.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4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0.8亿元,年均增长28.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2元,较“十五”末净增1410元,年均增长13.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86元,较“十五”末净增4466元,年均增长14.48%。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穴播小麦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38万吨,较“十五”末净增2.7万吨。大力发展蔬菜、果椒、养殖、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蔬菜面积由“十五”末的10.13万亩扩大到现在的19.56万亩,果园面积由18万亩增加到29.6万亩,规模养殖小区由5个发展到62个,丰裕养殖公司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10年输转劳务10.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9.1亿多元。辣椒、韭菜、月季花、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新修渭河堤防21.76公里,维修衬砌灌渠38公里,新建提灌工程7处,新修梯田12.77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85平方公里。实施了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尤其是举全县之力组织实施了覆盖6乡镇123个村15万多人的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有95个村的近10万群众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结束了干旱山区严重缺水或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全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德援造林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各类造林13.3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6.1%提高到22%。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五年建成沼气15159口。在69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全县5.5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了温饱,农村贫困面由“十五”末的27.6%下降到17.8%。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15个省市级示范村和95个市级推进村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面完成了县属企业改制工作。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完成了大唐甘谷发电厂230万千瓦技术改造,新建了甘谷祁连山120万吨水泥生产线,新办了兴材环保加砌块公司、佳通塑业编织袋公司等配套关联企业,县域工业经济总量迅猛增长,骨干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明显增强。坚持“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规划新建了六峰工业园、二十铺--磐安工业园,县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引进入园企业13户,5户竣工投产,8户正在加紧建设。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改力度,建材、化工、制鞋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不断壮大,新恒达化工公司、天宏鞋业公司等4户企业进入全市“10强50户”行列,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坚持实施“商贸活县”战略,改造完善了一批专业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产地市场,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了一批购物超市和连锁经营店,城乡市场网络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兑付补贴资金595.94万元,有力拉动了消费需求。顺利完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县级粮油储备,实施“藏粮于民”工程,保证了全县粮食安全。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大像山、尖山寺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2亿元,年均增长38%。全面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实施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先后争取实施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县列重点建设项目508项,完成投资37.62亿元。其中,公路交通项目85项,完成投资3.06亿元;工业项目14项,完成投资5.99亿元;城镇基础设施项目63项,完成投资9.11亿

元;农业农村项目110项,完成投资12.54亿元;社会事业项目228项,完成投资5.61亿元;商贸流通项目8项,完成投资1.53亿元。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组团参加各类重大节会活动,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和资金,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投资1亿多元,先后新建或拓宽改造了南北滨河路、冀城路、新城路、南环路、富强西路、渭阳路等12条城区主干道,城区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新建了冀城广场、火车站广场、滨河公园,改造了大什字文化广场和姜维广场,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场所。实施了城区供水二期扩建、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电网改造、小巷道治理等一批城市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了恒盛嘉园、颐年嘉园、六峰小区等住宅小区,配套实施了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2010年,启动了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的县城西区综合开发工程,现已基本完成五里铺区域的拆迁征地工作,完成了天定高速出口与316国道连接线的加宽硬化;高速出口辅道及沙沟大桥已经开工建设。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磐安、安远、大石、金山等乡镇小城镇初具规模,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采取部门联动、集中攻坚的办法,组织开展了城区环境秩序集中整治活动,投资500万元配套了相应的公用设施,加大执法力度,有效解决了乱摆摊点、乱停乱放、倚门经商、乱倒垃圾等突出问题,城区秩序明显好转。配合完成了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建设,新建或改造硬化了麦甘公路、秦甘公路2条县际公路,实现了县城四面出口畅通;新修或改造硬化了安远至礼辛、八里湾至大庄、金山至西坪、六峰至古坡、谢家湾至金川等通乡公路10条211公里,累计建成通村水泥路119条311公里、通村砂砾路258条862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66公里,是“十五”末的6.8倍。组建成立了加林、冀城两个出租车公司,在磐安镇组织开展了农村公交试点工作,为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探索了路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不断强化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扶持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2420人,连续11年保持全市第一。积极实施各类教育建设项目,累计新建校舍20.9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4项,取得科技成果47项,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参合率和筹资水平逐年提高,以来共为75500多名住院患者报销医药费1.2亿多元;完成了中医院搬迁,新建改建了县医院住院大楼和15所乡镇卫生院;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新建了县文化大楼、13个乡镇文化站和250个农家书屋,创作了《雎阳魂》、《甘谷史话》、《甘泉梦》等地方文艺作品,甘谷脊兽、甘谷道情、甘谷木雕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加强基层基础管理,新建了11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完成了人口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目标。积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第六次人口普查和二轮县志修编工作进展顺利,数字广播电视转换有序推进。地震、气象、双拥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行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低保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医疗救助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优抚安置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65亿元、医疗救助金1800万元、各类抚恤金2700万元。新建了县级中心敬老院和谢家湾中心敬老院,五保户集中供养工作有了新进展。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公开招考和人才推介,2456名高校毕业生在乡镇和机关事业单位就业、1578名高校毕业生通过企业招聘或自主创业实现就业、10300多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完成农村住房灾后重建10865户、维修3457户,改造农村危旧房750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50户,建成康苑小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15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284万元,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在城区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坚持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市场监管,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完善接访制度,认真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妥善处理了一大批信访积案,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民族宗教事业健康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全社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了县政府各项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0件、政协委员提案363件,使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发展电子政务,建立了县新闻中心网站,开通了县、乡信息化密码通信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灾后重建、惠农政策落实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促进了政风行风的好转。积极推行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图强、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甘谷籍在外工作人员建言献策、帮助支持的结果,是驻县各单位、武警部队官兵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加快甘谷发展、办好甘谷人民的事情,必须保持好、发展好以下成功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破除落后传统观念,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必须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科学谋划,抓主抓重,统筹推进。既注重城镇、又不放松农村;既抓经济建设、又抓社会事业发展;既着力解决制约当前发展的瓶颈问题、又要着力抓好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二是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牢固树立“有项目才能有发展、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理念,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争投资、上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夯实基础、培育产业、调整结构、推动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广大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直接的吃水、行路、看病、上学、就业等问题,努力维护好、落实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必须维护好团结统一的良好局面。坚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四大组织精诚团结,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上下一心、步调一致、风雨同舟,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万众一心、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五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跟风、不作秀,不急功近利、不虚报浮夸,在全县大力倡导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努力营造扑下身子搞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六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寻求新思路、落实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农业基础条件脆弱,龙头企业少,土地流转慢,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三是工业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较少;四是第三产业发展较慢,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五是社会事业欠账较大,尤其是城区高中和学前教育急需加强;六是行政执法不严,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河道管理的力度不够,抢修乱建、私下经营土地的问题比较突出;七是治安隐患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社会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八是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落后,敬业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漂浮,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对于这些问题,县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目标和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综合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实施,投入的不断加大,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间的交流协作将更加密切,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同周边地区的互动合作,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国家将天水确定为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水平;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县城乡基础得以改善,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各级班子团结统一,干部群众抓项目、求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省市区域发展战略等历史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农、重工、活商、兴教”战略,围绕建设“一城、三园、四基地”的总体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县、全省特色农产品大县、全市经济强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甘谷。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2.3亿元,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2亿元,年均增长20.0%(原统计口径);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2.0%(原统计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亿元,年均增长22.0%(原统计口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50元,年均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00元,年均增长1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2.0%。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今后五年必须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实施九大类近300个项目,投资总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以上。重点实施好南北滨河路东西延伸工程、冀城路和城西区集中供热、渭河城区段景观建设、天然气输配工程等25个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甘谷至秦安二级公路、杨赵渭河大桥、县乡公路升等改造、客运站点建设等25个公路交通项目;东北部饮水安全工程、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粮食田间工程、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县城南北两山绿化、果蔬气调库建设等85个农业发展项目;校舍安全工程、体育馆、影剧院、县急救中心等48个社会事业项目;中国供销甘谷物流园、粮食物流中心、冀城大商场升级改造、社区市场建设等12个商贸流通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民政综合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11个民生项目;看守所迁建、公安业务楼、基层法庭建设等6个政法基础设施项目;六峰工业园污水处理、300万双橡胶套鞋生产线、新型钙塑型材生产线技改等27个工业项目;新农村电气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危险废弃物收集中转站等18个电力环保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

(二)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培育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实施种子、植保、沃土、地膜覆盖四大科技增粮工程,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以上。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打造全省特色农产品大县为目标,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在建基地、兴产业、育龙头、促营销上下功夫,不断壮大蔬菜、果椒、养殖、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辣椒、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县蔬菜面积达到25万亩,果园面积达到40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0个以上。每年输转劳务13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11亿元以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灌溉、土地整理、农综开发、整村推进等农业项目,坚持每年新修梯田3-5万亩,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坡地梯田化、川地水利化。

(三)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振兴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产业,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效益并重,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培育创新型人才、骨干企业、名优产品为重点,着力在建设一区两园、发展五大集群(能源、建材、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上下功夫,力争培植10户以上全市“10强50户”企业。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抢抓天水装备制造业发展机遇,支持骨干企业扩大规模、改进工艺、兴办关联企业,做大做强电力能源、建筑建材、化工颜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工业,确保全县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确保节能降耗指标不突破控制指标,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突出发展商贸旅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建设中国供销甘谷物流园区,打造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在陇东南有引领作用的商业物流中心。加快城区便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农产品产地市场改造建设,完善城乡现代流通网络。改造提升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业,积极发展金融合作、中介组织等新型服务业,健全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按照“融入大关中、建设大景区、发展大旅游”的思路,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为目标,加快大像山景区开发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建成以大像山、姜维墓、古风台等为主的石窟文化、三国文化、先秦文化和以古坡、武家河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圈,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大旅游的链接亮点。力争到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

(五)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围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级城市目标,启动实施县城三版规划,坚持沿河修堤、沿堤修路、沿路建城,实施南北滨河路东西延伸工程,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形成渭河川道大城区的基本框架,力争“十二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加快县城西区城乡一体化开发建设,有计划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强城区给排水、供热、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便民市场、停车场、公厕等公用设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分类型、分层次推进小城镇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沿川、沿河、沿路为重点,连片规划建设一批示范村,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打通断头路,连接联网路,提高县、乡公路等级,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逐步扩大农村公交覆盖面,努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

(六)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全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为契机,争取实施低碳型农业示范基地、循环农业发展基地、农村清洁工程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农村沼气,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相互融合、延伸链条、循环发展。突出抓好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改工作,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加大水源地保护和各类污染防治力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全力实施县城南北两山绿化、籍河流域生态治理、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等生态建设工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七)突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突出抓好城区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实施各类校舍建设工程,基本消除c、d级危房,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建一批省、市级示范校,建设全省教育强县。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引进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县医院标准化建设、中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和乡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制。以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县为目标,加大文体设施建设投入,新建县博物馆、体育馆和影剧院,加快建设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实现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注重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充分发挥文艺协会、民间文艺团体的作用,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倡导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八)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解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全力做好就业工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加快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治安防控工程,加强技防建设和城区警务室建设,建立群防群控、群防群治的社会动员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九)突出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建设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廉政型政府为目标,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观念,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一些部门和单位推诿扯皮、纪律松散、效率低下的问题,大力倡导“看准了就定、定了就

延伸阅读:

县政府2011年工作要点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为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圆满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根据县委九届五次全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县人代会对2011年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现将2011年政府工作...

县政府换届政府工作报告县政府换届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写?下面是范文大全整理的关于县政府换届政府工作报告发我,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旗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

推荐县政府工作报告[推荐]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的回顾过去一年,县政府同全县人民一道,在市...

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思考建设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体系是打造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是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郫县以政务服务中...

2017县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下面是范文大全整理的关于2017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

2004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

浅析我县工业强县政策的作用与效果一、工业强县政策的现状 为了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强县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璧山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不少工业强县(工业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分类归纳起来主...

2010年全县政法综治工作要点2010年全县政法综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和谐...

关于加强我县政府投资管理的思考投资是我县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投资重要部分的政府投资,近年来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功不可没。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政府投资领域...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