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计划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目标

03月08日 编辑 fanwen51.com

[某镇某年下半年天然林保护工作总结]城关镇人民政府 二四年下半年天然林保护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位于县城城区,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五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多年来,在县委、...+阅读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目标

工程建设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最终实现林区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工程建设的任务:一是控制天然林资源消耗,加大森林管护力度。为了遏制天然林资源不断锐减的趋势,实行木材停伐减产,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1853.6万m调减到2003年的1102.1万m。停伐减产到位后,整个工程区年度商品材产量比工程实施前减少1990.5万m,减幅62.1%。二是加快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到2010年规划新增森林面积867万hm,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7.5%提高到21.2%,增加3.7个百分点。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国有林业企业富余职工。工程区在职职工144.6万人,由于木材停伐减产,需要分流安置的富余职工76.5万人,其中: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50.9万人(其中2002年新增一次性安置人数2.5万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25.6万人。

(一)近期目标(到2000年)

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妥善安置和分流富余人员等为主要实施内容。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的森林采伐;调减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的采伐量,严格控制木材消耗,杜绝超限额采伐。通过森林管护、造林和转产项目建设,安置因木材减产形成的富余人员,将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省级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使现有天然林资源初步得到保护和恢复,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二)中期目标(到2010年)

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建设转产项目、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主要实施内容。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转变,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

(三)远期目标(到2050年)

天然林资源得到根本恢复,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利用人工林为主,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破坏非常严重。火灾、虫灾等也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面对森林严重不足,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日益重要。 首先禁止乱砍滥伐,改变"靠山吃山"的落后思想。我国政府已规定,对天然林、原始森林一委严禁采伐。这对一些身居深山老林的百姓(少数民族)来说,应该转变过去"靠山吃山"的观念。山上的森林不是"上帝"只传给你的,还要留给子孙后代的。如果现在把树木砍伐光了,山秃了,几年后会带来"泥石流"等灾难。 同时,制定并实施多项林业生态工程计划,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主要措施如下: 对森林资源保护,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要管好林业,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方式;四是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资源税的方法,加强森林保护。

2、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3、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应分期分阶段和分不同地区来实现。

4、营造农田防护林,加速平原绿化 我国应尽快建立起西北、华北等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发挥森林小气候作用,抗御自然灾害。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生物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土地和环境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5、搞好城市绿化地带 城市应大力植树造林,把城市变为理想的人工生态系统。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很低,上海市仅为人均0.5m2,距国家人均10m2的差距很大,和国外差距更大。

6、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特别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力求生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相对协调发展。

7、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如SO

2、O

2、酸雨及酸沉降等都能明显对森林产生不同伤害,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随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也将对森林产生影响,控制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工程进展及建设成效

(一)工程进展情况

1、工程投资情况。从1998年试点到2004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88.3亿元,其中:中央基本建设(国债)投资122.9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补助339.6亿元、地方配套资金25.8亿元。

2、木材产量调减情况。根据《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00年以来,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实际调减商品材产量1351.8万m;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已按计划调减到位,木材停伐和调减任务按年度计划完成。

3、森林资源管护情况。截至2004年底,工程区9800多万hm森林得到了有效管护。全面落实了森林管护责任制,取缔和关闭了一批林区木材交易市场和木材加工网点,工程区乱砍滥伐和超限额采伐现象逐年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

4、公益林建设情况。生态公益林建设按年度计划完成。截至2004年底,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按计划完成,其中:人工造林193.1万hm,飞播造林276万hm,封山育林680.1万hm。

5、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情况。截至2004年底,已有69.3万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分流安置。其中:转向森林管护20.53 万人,实行一次性安置33.8万人,转向公益林、种苗等建设12万多人,近2万人仍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

6、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政社性政策落实情况。实施工程近7年来,专项安排了职工养老保险及社会统筹经费61.15亿元。2003年,工程区在册职工中有90.6万人进入省、地、县级社会养老统筹,参保人数占在册职工的82.7%。

截至2003年底,工程区有政社性人员11.78万人,其中:公检法司人员2.49万人、教育5.98万人、医疗卫生3.31万人;政企合一企业开支的政府机构人员17167人。

7、种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情况。工程区共建母树林6.8万hm,种子园6634万hm,采种基地10.2万hm,苗圃1.7万hm,配备苗圃喷灌设施6886套;森林防火基本建设得到改善,其中瞭望台1955个,道路58147km,隔离带87652km,设备313851套,车辆1926辆;建立技术示范林14459hm,技术推广林23992hm,技术繁育苗圃638hm,其他科技项目林2033hm。

(二)建设成效

1、生态效益。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据初步统计,工程实施近7年来,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2亿m,林区长期过度采伐森林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蓄积的同步增长。仅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森林覆盖率比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年)就提高了5.58个百分点,达到77.61%;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增加112.7万hm、4000万m,总量达到2541.1万hm和22.73亿m。

森林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局部地区生态明显改善。据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22个县的抽样调查,水土流失面积与工程实施前相比下降5.99%,长江泥沙含量出现全线下降的趋势。一些地方过去干涸的水源和泉眼开始出现水流,降雨量和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2、社会效益。增强了全社会保护天然林的意识,确保了林区社会稳定,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是空前的、巨大的。

一是保护天然林资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人们的生态意识、保护森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空前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一件大事。二是富余人员初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一方面,通过一次性安置等措施,使工程区在册职工人数由原来的146.5万人减为109.7万人。

另一方面,直接从事木材生产的职工由37.5万人减为11.2万人,减少70%以上;而森林管护人员由4.59万人增加到20.53万人,增加3倍多。三是工程区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促进了社会稳定。工程区在册的109.7万职工中,有90.6万人进入省、地、县级社会和行业养老统筹,参保人数占在册职工的82.7%,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逐步落实,企业发展活力逐步增强。

随着国家对森工企业金融机构债务予以免除政策的出台,及工程区医疗、失业、公伤、生育等4项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将为企业减负和加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经济效益。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天然林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的路子,林区经营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工程区内林业经营方向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为主转变,森林资源恢复和增长速度加快;二是林区经济的发展方向由“独木支撑”向调整结构、多种经营转变,部分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三是林区职工就业渠道由单纯依靠“大木头”向多元化转变,就业门路进一步拓宽。工程实施前,林业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即第二产业比例大,第

一、第三产业比例小。

工程实施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格局被打破,以木材生产及与木材生产相关的木材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受到冲击,随着公益林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以营造林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发展迅速;许多地方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非林非木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

延伸阅读:

乡国土资源所2008年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做好我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体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心。我们要全面了解目前以及将来发展的新动态,抓住...

工程安装公司质量目标2007年,本部的各项工作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面完成了国内安装的各项调试任务。国外安装调试大幅度上升,安装调试合格率达到100%,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

乡镇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业务指导下,乡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县委〔200x〕48文件精神,提高环境保护认识,...

下半年天然林保护工作总结下半年天然林保护工作总结 城关镇人民政府 年下半年天然林保护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位于县城城区,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五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

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自查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自查报告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2006—2010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01号)文件精...

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汇报20xx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20xx年度的人力资源工作按照年度制定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具体如下: 一、人事管理工作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经公司领导研究批准,20xx年度在...

乡镇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总结汇报乡镇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总结汇报 乡镇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总结汇报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业务指导下,乡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

天然气公司安装工程员工怎样写年终总结工作总结的写法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

天然气管道保护工工作感想主要对管道的巡检第三方施工的处这样的场景还发生在甘肃昆仑燃气业务所涉及的13个地州市和7个县。在酒泉市,工作人员在服务的每个小区的单元、楼层醒目位置都张贴了印有安全用气常识和报警电话的警示贴;在张...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